不妨向传统建筑学习“防震抗震”
工程判例研究
2008年05月29日 14:22:32
只看楼主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主任常青教授,在亲赴灾区实地考察灾区古建筑与文物损毁情况后表示,地震灾区的"世遗"(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宝"(国家级文化保护建筑)的现状是"整体尚存,露椽落瓦;局部垮塌,存真毁假",历史文物中老祖宗留下的建筑遗产大都没倒,倒掉的多是近一二十年来质量不高的仿古建筑。  正如常青教授考察所发现,在我国名胜古迹中有许多建筑,如寺庙、佛塔、亭台等历经多次强烈地震而巍然挺立、完好无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抗震奇迹。如广西合浦县的四排楼,因经历多次地震及强台风却安然无恙,故被称为"抗震阁";位于河北蓟县的抗震寺--独乐寺,被建筑学权威梁思成先生誉为"集古代建筑之大成",能抗8级以上地震;山西省应县也有"抗震塔"。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主任常青教授,在亲赴灾区实地考察灾区古建筑与文物损毁情况后表示,地震灾区的"世遗"(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宝"(国家级文化保护建筑)的现状是"整体尚存,露椽落瓦;局部垮塌,存真毁假",历史文物中老祖宗留下的建筑遗产大都没倒,倒掉的多是近一二十年来质量不高的仿古建筑。
  正如常青教授考察所发现,在我国名胜古迹中有许多建筑,如寺庙、佛塔、亭台等历经多次强烈地震而巍然挺立、完好无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抗震奇迹。如广西合浦县的四排楼,因经历多次地震及强台风却安然无恙,故被称为"抗震阁";位于河北蓟县的抗震寺--独乐寺,被建筑学权威梁思成先生誉为"集古代建筑之大成",能抗8级以上地震;山西省应县也有"抗震塔"。
  这些古代建筑何以能抗震?一些建筑学家给出的答案是:一是这些古建筑均为木建筑,木材是柔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变形,但在一定程度上有恢复原状的能力;二是在结构上、梁柱之间、斗拱之间,或榫卯连接,或木齿相咬,均无一铁一钉,不仅结实巧妙,而且能耐蚀抗震;三是在建筑上,有的是以多根圆柱承重,当地震力作用于建筑时,圆柱之间会产生缓冲力,从而使建筑不致因地震突然袭击而遭到破坏。
  《图解中国建筑史》一书的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个性,有其必然性。以建筑材料而论,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在维持建筑使用寿命上并不占任何优势,木制的梁架、门窗、柱子经不起长时间的风吹雨淋。但恰恰是这种充满柔性的木结构,造就了中国古建筑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形式。
  这样的例子在国外也并不少见。在日本神户和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中,木结构建筑或是稍微变形而绝不倒塌。即使在强大的地震力下,木结构建筑被整体推前了数米或被抛离了基础,但仍完好而无散架。由此证明了木结构建筑在各种极端的负荷条件下,其结构的抗地震稳定性和完整性。日本政府在神户大地震后,就曾明令所有的民用住宅必须采用北美的木结构建筑。
  现在我国除一些农村地区外,大部分建筑已经摈弃了木结构,因此照搬古人已不大可能。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不可以借鉴古人的智慧,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应用。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应以此次地震为契机,重新认识我国传统的建筑思想,在灾后重建以及今后的新建楼房中,借鉴古人"防震抗震"的智慧,建更多"震而不倒"的建筑。
免费打赏
poplycia
2008年05月30日 08:56:34
2楼
抗震规范中提出的抗震设防三个水准,大震不倒,是做建筑结构必须满足的,但是大震烈度容许提高的的烈度很有限,提高的太多就不经济了!
回复
louchen002
2008年05月30日 16:38:34
3楼
看到这种照片,现在的建筑不求震而不倒,倒也要延缓一段时间,倒下后也要形成一个三角空间,否则简直就是个活棺材
回复
156268369
2008年05月30日 16:46:41
4楼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抗震宗旨
古建筑多用木结构来实现。
现在钢结构也是不错的选择,延性好,抗震性能不错。
回复
meilinubing
2008年05月30日 16:59:38
5楼
对,我看了一报道,甘肃文县在余震中,那么多的房屋倒了、垮了,但就是那一砖木结构房屋稳稳,只是有几个小裂隙,很好的。借鉴,研究。
回复
316065067
2008年05月30日 21:04:23
6楼
这次地震后 古建筑木结构或许将成为今后的一个热门发展方向!
回复
lxsity
2008年05月31日 07:45:22
7楼
向传统建筑学习“防震抗震”,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回复
wangtori-jin
2008年05月31日 10:21:20
8楼
传统建筑重量很轻,其高度一般不大,因为木材的承载能力很有限。现在木结构的现代建筑也多为别墅,在欧美、日本相当普遍。
抗震性好的同时还存在个不利,就是防火较钢结构和混凝土没有优势。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那时日本全是木制低矮建筑,导致大部分人不是被砸死的,而是被烧死的,当时火借风势熊熊燃烧,热风将人抛上几十米高。这次汶川地震木结构相对较少,且发生在午饭后,明火比较少,没有酿成大的火灾。
最后就是在国家森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木结构的成本也是不低的。
回复
zhuwei831102
2008年05月31日 12:00:41
9楼
真是好东西啊,找了好久,楼主真是太好了,谢谢楼主了,下载下来好好学习学习 ,希望对自己有帮助.
回复
sundanchenjun
2008年05月31日 12:22:35
10楼
我觉得楼主的观点比较新颖、实在,是应该让我辈建筑人,共同来学习古人、外国人的抗震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不是照搬照抄,那样我们就会建成“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房子。
回复
paul1006
2008年05月31日 17:17:32
11楼
结构应该抗和消结合,同时应具有较好的延性。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