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专题---万众一心,抗震救灾!
zhwk5460
zhwk5460 Lv.11
2008年05月18日 15:16:11
来自于地质勘察
只看楼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让我们为死难的同胞默哀,向幸存的同胞表示祝福!同时也祝福我们的国家渡过难关!在这“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时刻,多么希望我们也能够投入进去为我们的广大受灾同胞,为我们的国家做点什么。在这里呼吁大家行动起来,为受灾人民出钱出力!万众一心,共度难关!居于此,特别设置地震专题,以示缅怀!也共大家探讨、交流、学习、共勉!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

让我们为死难的同胞默哀,
向幸存的同胞表示祝福!
同时也祝福我们的国家渡过难关!

在这“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时刻,多么希望我们也能够投入进去为我们的广大受灾同胞,为我们的国家做点什么。

在这里呼吁大家行动起来,为受灾人民出钱出力!万众一心,共度难关!

居于此,特别设置地震专题,以示缅怀!也共大家探讨、交流、学习、共勉!




哀声惊日月,惨象乱山川,救援揪心脾,亲近裂肝胆。
楼陷似入地,路断如登天,爱心涌来近,余悲渐行远





1211169882061.jpg

免费打赏
zhwk5460
2008年05月18日 15:20:39
2楼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是指构成地球的一部分岩石发生急剧的运动,从而产生地震波的现象。由地震波所产生的地表或地下的振动就是地震动。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每隔几秒种就有一次或同时有几次地震发生。但能造成严重破坏的7级以上地震,每年也只有十多次。对于一个地震区来说,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就更少,几十年或数百年才可能有一次。



纵波和横波

纵波和横波是地震时产生的两种主要的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为每秒5-6公里,并以引起地面上下振动为主要特征;横波传播速度为每秒3-4公里,并以引起地面水平摇动为主要特征。由于纵波快,横波慢,因此在离震中较近的地方,地震时人们的感觉总是先颠后摇。在两者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可根据间隔时间的长短判断震中的远近,用每秒8公里乘以间隔时间就可以大致估算出震中距离。在离震中较远的地方,由于纵波衰减快,人们只感到水平摇动。

震源 震中 震源深度 极震区 震中距 发震时刻

地震时,地下最先发生震动的地方,叫“震源”。震源正对着的地面,叫“震中”,常用经度、纬度和该地的地名表示。震中附近震动最大,一般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极震区”。从震中到震源的垂向距离,叫“震源深度”。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地震发生的时间称为发震时刻。

震 级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8.9级。以上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回复
zhwk5460
2008年05月18日 15:22:10
3楼
地震前兆与地震观测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早就开始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并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地震前兆的记载。例如: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以后,有人就总结出地震与井水变化、动物不安、震前地下发声、 天气反常等现象之间可能存在某些联系。古书《隆德县志》上也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前兆现象。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表明,地震之前确实存在多种多样的前兆现象。
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
1.地震的宏观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简称 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昧、翻花冒泡、 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 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
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一一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资料。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举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 井水的变色变味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剌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一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要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地震部门或政府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真相。
2 .地震的微观前兆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简称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形变异常。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球物理变化。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地下流体的变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岩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生和贮存一些其它气体, 这些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定地下流体的化学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3.地震观测台网
要捕捉地震的微观前兆,就必须建立覆盖大面积地区的地震观测台网,进行长时间的精密观测。
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专门从事地震观测的台站叫地震台或测震台。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一“候风地动仪’,(图9)。现代的地震仪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甚至还有了专门的海底地震仪和深井(钻孔)地震仪。相当一部分地震台站现在已 经不需配备专人进行观测,就能自动记录地震信号,通过电缆或无 线电波将信号自动传送到接收中心,再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处理,这叫遥测地震台网。包括四川省在内,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已建成立了现代化的遥测地震台网。此外,还有地电、地磁、重力、地形变、地下流体等地震前兆观测台站。
解放前,旧中国只有一个地震台、三个地震工作人员,地震事 业极为落后。解放后,新中国的地震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957年,四川省第一个地震台---成都地震台,在成都西郊建立。1966年邢台地震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我国的地震事业加快了发展步伐,1971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现中国地震局),经过近三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地震观测台网已具规模,目前,我国已建立了1000多个现代化的地震台(含地方地震台),地震观测技术广泛应用了电子、无线电传输和数字化等高新技术

回复
zhwk5460
2008年05月18日 15:23:47
4楼
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一、地震的分类
地震的类型很多,根据不同的角度和需要,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地震形成或产生的原因分类有:

构造地震:指由于地下岩层错动而破裂所形成的地震,全球90%的天然地震都是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指由于火山活动作用引起的地震,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7%。

陷落地震:指由于地层陷落,如矿坑塌落等引起的地震。

(2)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有: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也称为正常深度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都是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指震源深度在60公里到300公里的地震。

深源地震: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

(3)按震中距分类有:

地方震:指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

近震:指震中距在100至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

远震: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

(4)按震级大小分类有:

弱震:指震级小于3.0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指震级在3.0—4.5级之间、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地震。

中强地震:指震级在4.5—6.0级之间的地震。

强震:指震级在6.0级以上的地震,其中又把震级大于8.0级的地震称之为巨大地震。

二、震级与烈度

震级是地震大小的度量,也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采用的是里氏震级标准,这也是国际通用的震级标准。

一次地震只能有一个震级,这是因为一次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是一定的。按能量计算,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个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震级相差1.0级,能量约相差30倍。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震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智利的8.9级地震。据统计,地球上每年要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其中人能感觉到的仅占约1%,即5万次左右,因此,绝大多数地震是我们感觉不到的小地震,只有那些中强以上的地震才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烈度是地震时地表宏观物体破坏的程度。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烈度分为十二度。一次地震发生之后,距震中区距离不同的地方受到的破坏是不同的。一般说来,震中区烈度最高,破坏最大;距震中区越远,烈度越低,破坏程度也越小。比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中烈度达11度,而在北京的破坏程度只有5度。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而烈度却是根据遭受地震破坏的不同及离震中距离的远近而不同,有时甚至同一地震,还会存在数个烈度异常区。

同一震级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同和发生地震的地点不同,对地面造成的破坏损失往往是大不一样的。一般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以及震源深度较大的地震,造成的损失或破坏较小一些;而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或者震源较浅的地震,造成的损失或对地面的破坏要相对大得多。在我国,80%的大地震都属浅源构造地震。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以及1990年发生在我省的天祝、景泰地震和1995年7月22日的永登地震等均属于此类地震。



三、震级和震中位置是如何确定的

地震的震级和震中位置,是根据地震仪器记录下来的地震图上的振动幅度和地震波的传播方向进行精密计算得到的。其基本原理是:当地震波通过地壳岩石传播到地表时,在安装有地震仪器的地方,地震仪器便将机械振动转换成电讯号送入放大器进行放大,然后进入记录器部分记录,这样一次地震的振动全过程就能被记录下来。地震科技人员根据地震记录图上的各种波形就可以把地震发生的地点(也叫震中位置)、地震的震级、地震发生的时间以及震源深度准确地计算出来。



四、地震的纵波、横波及面波

地震波从震源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称为体波,当它到达地表,即产生沿地表(界面)传播的波,称为面波。体波主要包括纵波和横波两种,我们在地表最先感觉到的上下震动就是纵波造成的,造成这种震动的原因是因为它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是一致的,又因为它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所以,我们最先感觉到了它的震动。横波的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相互垂直,它的传播速度要比纵波慢一些,这就是我们在地震时感觉到的左右晃动的震动。简单地说,纵波就是一种只有纵向振动而没有横向振动的波;而横波则是一种只有横向振动没有纵向振动的波。面波的速度比横波的速度还要慢,它是沿地表传播的一种次生波,可使地面出现波浪状起伏。它传播的最慢,到的最晚,而振动比较强烈,破坏力是很大的。







回复
zhwk5460
2008年05月18日 15:24:45
5楼
五、地震预报的分类

地震预报分为四类:

(一)地震长期预报:指几年到几十年或更长时期内的地震危险性及其影响的预测。包括全国或区域性的地震区划,建设规划区及工程场地的地震烈度、地震地面运动参数、地震小区划和震害的预测;全国或区域性的地震活动趋势的预测。

(二)地震中期预报:指几个月到几年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预报。

(三)地震短期预报:指几天到几个月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

(四)临震预报:指几天之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预报或警报。



六、我国地震预报的现状和水平

我国地震预报的工作在世界上目前处于领先地位。

长期预报:在工作开展较多的地区,对未来几十年乃至百年可能发生的大地震的最大强度的估计有一定可信度,可以满足现阶段合理的抗震设防、加固的需要。同时,以十年左右尺度的地震形势的估计有一定准确性。

中期预报:有一定可信度。1987年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西部6级以上,东部5级以上),有50%落在所圈定的重点区内及邻近地区;50%的重点区发生了上述强度地震。

短临预报:至今仍是个科学难题,还难以期望在短时期内达到对多数破坏性地震做出准确预报;也难以期望做出短临预报之后,必然会发生所预报的地震。但在某些有利条件下,比如在有丰富的、直接的前震活动和大量的短临异常,且在较早出现的情况下,对某些大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甚至较成功的预报是可能的。目前,在相当一部分地震前短期有一定觉察,但时间、地点、震级三要素的预报准确性较低,这既反映了以地震前兆为基础的短临预报是有希望的,也表明了还需深入研究和攻关。

七、我国西北地区为啥多地震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我国大陆各地较少发生七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地震活动出现了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然而,这种平静阶段在1985年被新疆乌恰大地震所打破。全国地震活动形势分析表明,我国大陆的地震活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进入一个比较活跃的时期,尤其是我国的西部地区,地震活动增强趋势更为明显,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众所周知,全球可分为两大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我国的地理位置正好处在这两大地震带之间,所以,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上述两大地震带上的地震活动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它的活动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地震活动,这便是造成我国地震活动有所增强的第一个主要因素;第二个原因是我国西北地区毗邻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在过去的六、七十年代中,我国西北地区且又较少发生过七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地震活动在一个相对平静阶段,即能量积累调整阶段。另一个方面,由于地震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即活跃期——平静期——活跃期的规律。我国西北地区的地震活动在经过了相对平静时期的过程之后,由于受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影响,便开始了地震活动增强的趋势;第三个原因是,20世纪九十年代初是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值年份,从对西北地区历史地震的研究来看,我国西部地震活动比较强烈的年份大都在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值年份或低值年份。

引起地震活动增强的因素很多,除了上述三种因素之外,还有其它方面的因素。当然,了解了上述事实,我们不必忧心忡忡,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对待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即便是没有做出临震预报,我们仍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震、抗震措施,将地震灾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八、一个6级左右的地震能造成多大破坏

5级以上地震能造成破坏,人们习惯上称之为破坏性地震或中强地震。据对上一次地震活跃期中发生的63次5.5~6.4级地震统计,其中90.5%的地震对应其烈度为七~八度;而释放的地震波总能量可达到3.4×1020~5.4×1021尔格。

具体说来,6级左右的地震在当震中烈度为七度时,一般民房大多数损坏,少数破坏;部分较坚固的房屋也可能有局部损坏开裂,但不妨碍使用。民房烟囱顶部损坏,个别牌坊、塔和工厂烟囱轻微损坏。井泉水位有时变化,河岸出现坍方,饱合砂层常见喷沙冒水,松软土上地裂缝较多,大多数人仓惶逃出户外。

6级左右的地震在当震中烈度达到八度时,一般民房多数破坏,结构受损,少数倒塌;个别较坚固的房屋也可能倾倒。部分碑石和纪念物损坏、移位或翻倒。山坡的松软土和潮湿的河滩上地裂缝可宽达10厘米以上;个别干硬土甚至基岩上也可能出现裂缝。水位较高的地方,常有夹泥沙的水喷出;土石松散的山区有相当大崩坍滑坡。人摇晃颠簸,行走困难,人畜有伤亡。

必须说明的是,地球上每年要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其中人们能感觉到的只占1%,即5万次左右。而在这5万次地震中,能造成破坏的仅有1千次左右,且大部分不很强烈。据统计,在这些破坏性地震中,98%是5级以上的中强地震。这些地震能造成灾害,但有一定的限度;能引起人员伤亡,但不很严重;有一定的破坏面积,但范围不太大。而至于类似于唐山那样造成巨大灾难的大地震可以说是稀有事件。



九、地震前会出现哪些异常现象

自然界中许多事情在发生之前大都会表现出一些预兆来,地震也不例外。一次地震,特别是一次比较大的地震发生之前,大都会表现出一些异常现象来。地震的异常现象很多也很复杂,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宏观异常,即通过人的器官能够直接感觉得到的一些现象;二是微观异常,也就是用精密的各类仪器观测到的一些现象。

地震的宏观异常很多,如井水发浑、冒泡、翻花、变色、变味、陡涨陡落、水温增高等;泉水突然枯竭或超常涌出;天气突然骤冷骤热,天空中出现特别的亮光;地下发出奇怪的响声以及人体能够感觉到的小地震增多;一些动物突然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性,狂叫乱跳,乱飞,精神不振,不思饮食;一些植物出现提前开花、结果或重开花、重结果的不适时令现象等。

地震的微观异常主要有:人们感觉不到的小地震增多;地壳发生超常的形变,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发生急剧变化;水位大幅度升降;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改变;大地磁场,大地电场,大地温度场,地球重力场等发生大幅度长时间的增减变化。这些变化只有借助专门的地震仪器才能观测到。

无论是宏观异常还是微观异常,有的确实与地震有关,而有的则与地震毫不相干。例如大雨或久旱以及工业抽水等也可以使地下水发生大幅度的升降变化;疾病或环境改变可以使动物的正常生活习性发生变化。因此,不能笼统地把一切异常现象都归结为地震异常。

1990年10月20日天祝、景泰6.2级地震前,也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异常现象。如地震区成群结队的狗跑到山顶上朝天狂叫;大量老鼠惊恐不安,在村里乱跑,甚至遇到猫也不躲避;鸡飞上树不进窝,有的地方还发现冬眠蛇爬出洞外等。同时,震前在震区还有人发现地光和地声现象,井水水位突然下降和上升,泉水水流量突然剧增,甚至溢出地表。上述宏观异常现象虽说在震区有很多人发现过,而且分布面也比较广,但终因人们对地震了解的太少而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回复
zhwk5460
2008年05月18日 15:26:01
6楼
十、地震时为什么会喷沙冒水

大地震发生时,人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喷沙冒水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种:其一是在地震时造成了许多地裂缝,这些地裂缝给地下的沙和水提供了喷出通道;其二是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地下形成了巨大的挤压力,给地下的沙和水以推动作用。

喷沙冒水现象在平原地区和河流岸边以及地下沙和水比较丰富的地方比较多见,一般在地震发生时和震后一段时间出现,大多数持续几十分钟到数小时就停止了,只有极个别喷水点可形成永久性喷泉。喷出地面的沙子可形成数米高的沙丘,它不仅在田野里喷,有时还会在房子里喷,地震时喷出的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的是白的、有的是黑的,还有的是其它颜色的,个别的还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

通常只有比较大的地震发生时才可造成地下的沙和水喷出地表,较小的地震发生时是不会造成喷沙冒水现象的。据调查,地震引起的喷沙冒水现象对地表造成的损坏都不太大,一般不会引起人、畜伤亡现象。总之,地震造成的喷沙冒水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好比刮大风会刮断一些树枝一样,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十一、为什么震前动物会有异常反应

国内外许多震例表明,中强地震发生前数小时到数天内(有的甚至达月余),不少动物会出现超常的生理活动反应。这些异常反应为我们人类提供了某种信息,即在动物异常出现的地区或其周围地区,未来可能要发生比较大的地震。有关动物与地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界中,较大地震前有异常表现的动物约有58种,其中最常见的有狗、牛、马、驴、猪、羊、鸡、鸭、鹅、鸽子、兔、猫、蛇、鱼等。

在我国,利用震前动物异常,曾对某些大地震的成功预报起到了重要作用。如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和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

为什么某些动物会比人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呢?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当某一地区一个较大地震临近发生时,其地表和地下的一些物理化学因素就会发生超常变化,如地声、地温、振动波、电磁波、水中的化学成分等,这些因素的超常变化,就会刺激某些动物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器官,更由于某些动物的神经感知器官要比人类的某些神经感知器官灵敏的多。因此,当地震活动增强而引起自然界中的诸多物理化学因素发生改变时,某些动物就会出于本能地做出反应。依据动物的特殊生理性能,有关部门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取一百只家鸽分成两组,每组50只,把其中一组鸽子腿上的振动感觉神经切除掉,另一组不施行切除,在一次大于4级地震前,其结果是,没有被切除振动感觉神经的鸽子都不同程度表现出惊恐不安的样子来,而被切除振动感觉神经的鸽子却都安静如常。

总之,动物的某些生理特性在感知外界因素异变方面确实是很灵敏的,这是被许多事实所证明了的。在今后的地震预报研究工作中,利用动物在地震之前的异常反应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回复
zhwk5460
2008年05月18日 15:26:26
7楼
十二、大地震之前的“音乐会”

1964年南斯拉夫斯科普里6.0级地震前的动物异常现象十分丰富,也相当有趣。据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介绍,地震前一个晚上,园内的动物就开始骚乱不安起来了。震前四、五小时,有一种狗悲伤似地低声嚎叫,这时另一种狗也立刻叫了起来。在这个“二重奏”中又增加了数十只其它动物的悲伤的鸣叫声。惊恐的河马突然从水中跃起一米多。大象一面将鼻子往上摇摆,一面诉苦似地吼叫。老虎、狮子、豹等兽类也呼啸起来。最后连在动物园栖息的鸟类也参加到这个恐怖的“音乐会”中来。此时工作人员采用了各种手段企图使这些动物安静下来,却无济于事。这些动物闹了一阵子之后,好像听从了谁的命令,突然不约而同地自觉地平静下来,躲藏到兽笼的深处。在黑夜里,它们个个象盯着什么似的,期待一种什么东西的到来。不久,地震发生了。



十三、奇怪的地声

很多经历过大地震的人,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地震发生前几十秒到几分钟之内,往往会听到从地下发出一种似万马奔腾或如雷声滚滚而过或如载重车辆在地下行驶等奇怪的声音。这便是由于在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巨大力的作用,岩石破裂而引发的声音由地下传到地表的地声。由于地声的传播速度要比地震引起的震动波传得快,所以,在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听到的是由地震引起的地声,然后才可以感觉到地震引起的震动。

地声有大有小,有的可以被人们清楚地听到,有的则不能被人们清楚地听到,还有的则只有用专门的地声探测仪才能探听到。世界上关于地声的记载,不仅在现代有大量的记载,在古代历史上也有大量的记载。如公元474年6月山西雁门崎城地震时,《魏书·灵征志》记述:“雁门崎城有声如雷,自上西引十余声,声止地震。”由此看来,由地震引起的地声,不仅现代人对它有所认识,古代人对它也有了清楚的认识。

地声的传播是由远而近再由近而远传播的,并且有一定的方向性,又因为各地地下岩石破裂形式不同以及岩石的种类不同,因而,同一次地震,对于不同地方的人来说,听到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听到的是如雷声滚滚,而另外的人听到的则又是万马奔腾而过等等。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听到地声的时候,地震就要发生了。离震中近一些的人在听到地声时,在几秒或十几秒钟后就会感觉到地震的震动;而远离震中的人听到地声几十秒或数分钟后才会感觉到地震的震动。因此,当听到地声时,要迅速地避开危险地带,如果用灵敏的声测仪对地声进行监测,我们就可以提前预知地震发生的时间。由此看来,利用地声还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避震方法。



十四、值得注意的地光

由地震引起的发光现象,称之为地光。地震发生前为什么会产生地光呢?研究结果表明,当地震快发生时,由于地下岩石发生破裂、错断,岩石间产生相对摩擦滑动等而产生一种电磁效应作用,从而造成一个较大范围的放电现象,并沿着断裂缝隙通向大气层,在低空引起大气电离和发光现象。

一般情况下,地光大都在地震发生前几分钟到数小时出现,也有少数地震后出现的。地光的颜色有多种多样,有白里发蓝的、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也有的是黄色和绿色的,其中以白里发蓝的为多,有点象电焊火光那种样子。地光在空中持续的时间一般为几秒到数分钟之间。在夜间,即使离地光出现地点较远的地方,也是能够看得清楚的。地光在地表上空的高度一般为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其表现形式因地震类型和地点不同,在空中的几何形状也不尽相同,有的以条带状在空中出现,有的以圆弧状出现,也有的以火柱状出现,还有的以一连串火球状出现,形似信号弹升向天空。

一般情况下,小地震不易引起地光现象,只有那些比较大的地震才可引起地光现象。由于一次大地震影响范围很大,因此,当有地光发生时,即使人们离地光发生处较远,也是可以看得到它的。例如唐山地震时,居住北京地区的人就曾看到过唐山地震引起的地光。

地光的来临,往往预示着大震很快就要发生了,如果此时能够迅速果断地采取一些避震措施,是有可能躲开地震灾害的。例如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前,一列从大连开往北京的客车,在行驶途中司机突然发现列车前方有大片紫红色的耀眼亮光,司机马上联想到可能是地光,于是采取措施,紧急停车,列车刚刚停稳,大地震就发生了,从而避免了一场车翻人亡的重大事故。

应当指出,有时雷电和施工现场在夜间常常会造成电弧光现象,因此,不能盲目地把一切“闪光”现象都归结为地光,否则,就会引起不必要的慌乱,带来不应有的麻烦。



十五、信息可能就在你身边

谁也说不清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有多少件,有的会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而有的则是一闪而过。比如家里的电视机会因一些干扰因素而出现短时间的杂音或图像模糊现象等,可别小看这些小的事件,有时候在这些小的事件背后却可能孕育着比较大的事件发生,这就是地震。

造成电视机出现杂音和图像模糊的原因很多,如电压不稳、闪电打雷、工业爆破、大型机电设备运转等,但同时还有另外一种因素,这就是地震电磁波干扰。地震电磁波不但会使电视机出现暂时杂音和图像模糊现象,还可以造成收音机出现杂音、音量变小和短时收不到信号;工业机电设备出现吼叫声;无线电收发报机出现信号中断;射电望远镜、卫星地面接收站收到异常波等现象。

为什么会产生地震电磁波呢?研究结果表明,当某地地震快要发生时,地下深部岩石因受力而发生破裂现象,就会产生一种压电效应,并在这种压电效应作用下产生一种地震电磁波向大气空间传播,这种波长不定的电磁波在空间突然出现,就好比是晴朗的天空突然电闪雷鸣,致使一些电器设备受到意外干扰,产生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地震越大,电磁波的干扰范围和影响强度也就越大。由于这种干扰电磁波是由地下岩石发生破裂时产生的,因此,在一个大面积范围内,有许多家用电器设备同时受到不明原因的电磁波干扰时,应该引起充分的注意,并向地震部门汇报清楚。一般情况下,地震电磁波信号出现的时间大都在临震前几分钟到数小时之内,个别的也有出现在临震前一两天内。



十六、地震谣言及其识别

地震谣言是毫无事实根据又以非正规途径进行社会传播的地震传闻。其产生的根源:一是恐震心理;二是缺乏必要的地震科普知识;三是地震预报当前尚不过关,或者是宣传工作上的片面性在一些群众中产生的误解。

地震谣言危害极大,它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异常以及对社会经济建设的影响往往是十分严重的。

对于地震谣言,首先要调查研究其来源,弄清事实真相,掌握传播方式或途径、规模、涉及范围、社会影响等情况。把握政策性,向群众说明真相,消除后患,并通过组织和广泛科学的宣传,采取积极措施,迅速平息谣言,以保障社会安定和经济建设正常发展。

地震谣言识别有四:

1、凡带着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的为谣;

2、凡传说地震系外国人给我们测出来者是诈;

3、凡传说地震震级很大或震级很准确,如8.3、8.1级和发震时间、地点都很“明确”者为虚;

4,凡打着某专家的旗号或说成是某地震机构的预报,不通过正常途径而小道传播者多为假。



十七、地震来了怎么办

当今世界上,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损害,特别是心理上的损害仍属群灾之首。但是,人类在同地震灾害的长期斗争中,也总结出了很多对付它的办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就是人们总结出的一些对策。

一旦接到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短临预报意见时,除了各级政府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防震抗震活动外,个人自身也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从容镇静,不慌不急,不盲目从事。在有上级指挥的情况下,一定要听从指挥,切不可自顾逃命,到处乱跑,更不能随意听信谣言,以讹传讹,制造人为灾害和恐慌,给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不应有的损害。另外,害怕心理既要不得,也是无济于事的。

喝水、吃饭是人们生存的第一需要。每个家庭不但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还要备足备好足够的食品和饮用水以及用于急救的外伤绷带、各种消炎灭菌药品。如红药水、云南白药、痢特灵、防治感冒药、烧伤、冻伤药等,在准备生活急需用品时,最好是能久放的熟制品。如饼干、方便面、各类罐头、真空包装的饮料等。另外也不要忘记随身带上一把手电筒,在地震过后,它会给您的夜间活动带来方便。

在您撤离室外前,不要忘记关掉电闸、水管、液化气阀门和熄灭炉火。撤离的时候,要让老人、小孩、伤残人员先撤出室外。慌乱和害怕往往造成顾此失彼,例如在一次地震发生时,一位妇女由于过度惊慌和害怕,误将床上的枕头当作自己的小孩抱起就往屋外逃,待逃出屋外发现怀里抱的不是孩子,再返回室内时,大人孩子都未能幸免于难。还有一些情况是,当地只是发生了有感地震,而并没有发生破坏性地震,或者是周围邻近地区发生了地震。只因一些人不懂地震知识,遇到这种情况就慌了手脚,急于逃命,从二、三层楼上甚至更高层楼上往下跳,结果不是摔死就是造成终生残废。
回复
zhwk5460
2008年05月18日 15:26:44
8楼

当地震已经发生的时候,由于大地剧烈地左右摆动和上下颠簸,这时关闭的门和窗户处于挤压扭曲的状态,要想打开是很困难的。遇到这种情况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对于居住楼房的人,更不要砸开玻璃跳楼逃生,要因地制宜,尽快找到较为安全的地方避一下。比如坚固的桌子、床的下面,大衣柜旁或伏身躲在家具、墙根旁边,这样做要比跳楼安全得多。唐山地震时有不少幸存者就是用这种方法保全了性命。



十八、临震避险

地震发生的瞬间,也就是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有十几秒至三十秒钟的求生时间。在这生与死的关键时刻,要冷静应震,千万不要慌乱。来不及撤到室外的人,可因地制宜,就地避震。大震的实践证明,坚实的家具和小跨度的房间都是暂时藏身的地方。

 

住在较高楼层的居民,震时千万不要破窗跳楼,多次地震表明,除极少数情况外,大部分地震,即使在震中区,楼房一般也不会顷刻倒平,震时暂避,震后撤离更妥当些。正确的方法是迅速躲进厨房、卫生间、通道、内墙角等部位。这些地方开间、跨度小,楼板又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性好,暂时躲避相对安全。

撤到室外的人,应马上离开狭窄的街巷、高大建筑物等危险地带,转移到安全地带和疏散区去,以防已震坏但尚未倒塌的建筑物,在余震时倒塌伤人。

大震发生时,引起地面的剧烈晃动对各种行驶中的车辆威胁极大,应立刻停驶以防事故发生。



十九、地震时的自救互救

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大震发生后,在外部救援力量及时赶到现场之前,这时灾民们组织起来自救互救非常重要。1983年山东荷泽地震时,震后20分钟内可救出37.55%的遇难人员,救活率可达98.3%以上;1小时内,可救出85%的人员,但救活率下降到63.7%以下,若2小时内还救不出被砸压人员,因窒息而死的人数上升到砸死人员的 58.6%以上。所以救人应当先从最近处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工作岗位上的同事,甚至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是最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救他们,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减少伤亡。

近处救人先要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救出一个青壮年,就等于增加一份救援力量;救出一个医生,就可以尽快医治和护理好一批伤员。邢台地震时,隆尧西庄八寨村一社员,自己脱险后,没有救自己的妻子儿女,而是先救天津下乡医疗队医生。这些医生脱险后在救护、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还要注意先救有呼声的,先救容易救的人。以便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一支强大的救人队伍,救出更多的人。



二十、挖掘被压埋者的科学方法

地震引起的房倒屋塌是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震时救人,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把那些被压埋在废墟中的人们尽快抢救出来。

 

在挖掘被压埋者时,要注意:

首先要用最快的速度使伤者头部充分暴露,并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通畅,然后再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挖掘时要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阻挡物,保护支撑物,清除阻挡物,保护被压埋者赖以生存的空间不遭覆压。

被压埋者不能自行出来时,不要生拉硬扯,防止进一步造成损伤。

对于脊椎损伤者,挖掘时,要避免再次加重脊椎损伤。从废墟中救出后,在转送搬运时应采用硬担架或门板,绝对禁止脊椎弯曲或扭转,不能一人抬肩,一人抬腿以免造成伤者瘫痪。

凡四肢骨折、关节损伤者,应就地取材,制作夹板、实施固定。固定时应显露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

暂时无力救出者,应进行废墟下空间的通风、递送饮料,静候时机再行营救。挖掘时采用洒水熄尘办法,避免粉尘飞扬,使被救者窒息。

为了争取时间抢救更多的压埋者,不宜把力量集中使用在一个压埋者身上,在确定就近处所有被压埋者的位置后,率先使较多的伤者先暴露头部和胸腹部,先脱离危险,再一一施救。

对地震所造成的伤员的抢救,应充分发挥乡村医疗站卫生人员和经过专业训练的民兵的作用。


二十一、冬春季节地震多吗

大地震在冬春季节发生的机会要比夏秋季节多一些。据粗略统计,冬春季节发生地震数目占全年发生地震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五左右。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冬春季节比较寒冷、寒潮,风暴不时袭来,气候变化无常,气压很不稳定,常常发生大幅度的急剧变化。这种大气压力的急剧变化会对地球应力场产生局部的升高或下降变化。对那些地壳活动比较稳定的地区,产生的影响就会较小,而对那些处于不太稳定的地区,大气压力的急剧升降变化,就会成为一根导火线,促使那里的地震活动加剧起来,从而造成地壳内部能量突然爆发,这样本不该或者是应该推迟发生的地震,由于大气压力的突然急剧变化便产生了。这样一来,冬春季节发生地震的数目就会比其它季节多些。

任何事情的变化都不是绝对的,天气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也不限于在冬春季节才有,在其它季节也有气候反常的情形。如唐山地震前,出现了异乎寻常的闷热现象,并伴有雷雨大风。这正好说明天气的急剧变化打乱了地壳中原来力的暂时平衡状态,使得唐山地震在其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

同样,气候的变化引起大气压力的变化,只是触发地震的一种外部因素,而不是决定的因素。单凭气候的变化是不能完全断定何处要发生地震的。



二十二、农历出现闰月的年份地震多吗

地震活动强弱与闰月的出现到底有没有联系呢?科学研究和事实证明,农历闰月的出现与地震发生多少是毫无相关的。

在我国,早在公元前600年,我们的祖先就算出了十九年闰七次的规律。古代著名科学家祖冲之更算出了每391年闰144次的精确数字,使得农历的正月始终能大体维持在春天开始之时。这种安排完全是人为造成的,不存在任何触发地震的因素。由于闰月的次数很多,在某些出现闰月的年份发生的地震多一些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据史料记载,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发生大地震次数较多的年份有1833年、1902年、1920年、1927年、1931年、1954年、1972年、1976年,在上述年份中,只有1976年出现了闰月,而其它年份均没有出现闰月。因此,1976年我国发生地震多与当年出现闰八月,完全是一种巧合罢了。请人们对此不必忧心忡忡,要相信科学,不能轻信一些违背科学的社会谣传。



二十三、重大工程建设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如何选取合适的抗震设防要求标准既是一个地震科学问题,也是提高建筑工程抗震能力,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根据我国现阶段地震活动背景和经济水平,既不能不顾安全,不考虑地震设防问题;也不能一味追求保险,不顾投资效益,不恰当地提高设防水准。要达到既能震时安全又投资合理地抗震设防目的,就必须对工程场地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就是对工程场地未来可能遭受的地震影响作出评价。主要包括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地震小区划、场地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场地震害预测工作等。这里的工程场地可以是面积较大的城市、经济开发区、大型工矿企业,或者是铺设很长的输油、输气管线和占地面广的生命线工程;也可能是某些重大工程,如电厂、大桥、大坝、高层建筑的场地等。其中的未来时间是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工程设计使用寿命来确定,如一般工业民用建筑为几十年时间,取未来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动参数作为设防标准。而地震影响则主要是指场地可能遭遇的地震危险程度,通常以地震烈度、峰值加速度、速度、位移和反应谱等地震动参数来表示。
回复
zhwk5460
2008年05月18日 15:27:39
9楼
地震的分类


地震一般可分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两大类。由人类活动(如开山、采矿、爆破、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人工地震,除此之外便统称为天然震。 按成因,天然地震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岩层的快速破裂和错动所造成的地震,占全球地震总数的90%以上。宁夏所发生的地震,绝大多数属于此种类型。由于构造地震频度高、强度大、破坏重,因此是地震监测预报、防灾减灾的重点对象。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作用引起的地震,占全球发生地震数的7%左右。火山地震都发生在活火山地区,一般震级不大。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如喀斯特地形、矿坑下塌等)引起的地震,占全球地震总数的3%左右,其破坏范围非常有限。
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按震源深度可分为以下类型: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也称正常深度地震,占总数的3%。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公里至3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地震称为深源地震。已记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约为700公里。
按震中距可分为以下类型:
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
近 震:震中距大于100公里、小于1000公里的地震;
远 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
按震级(M)可分为以下类型:
小 震:4级以下的地震;
中强震:5-6级的地震;
强 震:7级以上的地震,其中8级以上的地震又称为特大地震。
按地震的破坏程度可分为以下类型:
一般破坏性地震:造成数人至数十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下(含一亿元)的地震;
中等破坏性地震:造成数十人至数百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上(不含一亿元)、五亿元以下的地震;
严重破坏性地震:人口稠密地区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大中城市发生的六级以上地震,或者造成数百至数千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五亿元以上、三十亿元以下的地震;
特大破坏性地震:大中城市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或造成万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三十亿元以上的地震;

地震瞬间决择

强烈地震给社会带来灾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类在地震灾 害面前不是束手无策。无数幸存者和罹难者的经验教训告诫我们, 地震发生时,对求生者来讲,瞬间决择是非常重要的。
地震瞬间决择是指在地震发生到房屋遭到破坏或倒塌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时,人们对避震时间和空间的选择。
根据地震波造成地面震动到房屋倒塌的过程,其间大约有几秒至十几秒的时间,也就是说,当你感到地动到房屋倒塌的短暂时间内,能够抓住这一求生瞬间,采取应急避震措施,就能脱离险境, 转危为安。
地震造成房屋倒塌时,倒塌体与支撑物所形成的三角空间,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空间。 尽管地震发生是突发的,决择时间是短暂的,人们所处环境又是复杂的,但是,地震发生后的时、空选择为人们创造了求生的时 间和空间,只要震前做了充分的备震准备,又掌握了一定的避震知识,就有生还的希望




回复
zhwk5460
2008年05月18日 15:40:39
10楼
地震逃生知识
  地震造成的损失要比大火、洪水大得多,往往会使整座城市处于瘫痪,大地震可使整个城市顷刻之间化为废墟;因此,一旦发生了强烈地震,很难立刻得到救援。地震时的伤亡,主要是地震引起的火灾和房屋崩塌造成的。
  地震的预防
  ·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另外再准备一些防灾用品,如防灾头巾、手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音机等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
  ·由于住宅不宽裕,人们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如棚、架、搁板)。不过,由于地震的震动,搁板上放置的重物是很容易掉下来的。因此,平时放置东西要多加考虑。
  ·人们对黑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心理上增加了压力。因地震而停电是不奇怪的,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间也很难分辨东西南北,所以手电筒随时带在身边,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了。
  ·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而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当大地震平息后,首先感到困惑的是饮用水的问题。这种场合,水道断水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水很少,所以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有必要每晚睡前准备一些应急的饮用水。
  ·考虑到地震后的混乱情况,准备好三个月的现金花销是必要的。因为地震之后,银行、邮局等处往往取不出款。
  ·人们总喜欢把急救用具藏在某一角落,或不起眼的地方。可是,这些东西在地震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平时要把它们放在某一固定并且容易拿到的地方。
  ·地震时,穿高跟鞋对避难百害而无一利。平时应穿或备用跑得快、耐用、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拖鞋和草鞋都不合适,高跟鞋绝对不行。
  如何逃生
  ·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防止次生灾害
  ·要注意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所谓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后引起的水灾、火灾以及有毒气体蔓延等等。很多经验表明:次生灾害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大得多。如何防止次生危害呢?
  ·对工矿企业中的易燃、易爆、剧毒品,要严密监视,地震时,一旦发现剧毒品或易燃气体溢出,应立即组织抢救。
  ·对于大型水库、堤坝等,要预先做好防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固。水库下游的居民,在地震发生时,要严密注视堤坝的安全,遇有险情,除组织力量抢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
  ·大地震发生在山区,由于山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种情况,要立即组织人员疏通,以免造成水灾。
  在接到关于地震的预报以后,要立即有秩序地疏散,尽快离开房屋。人员疏散时,要避开高楼房、烟囱、高门脸、女儿墙、高围墙等,更不要在狭窄的胡同中停留。要避开高压电线、变压器,以防电杆或电线震断触电伤人。
  在山区,还要远离悬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时伤人。还应离开大水渠、河堤两岸,这些地方容易发生较大的地滑或塌陷。
  逃生不忘灭火
  ·由于地震带来的火灾而致死亡人数增至10倍以上。比起地震本身,地震后的火灾更可怕。因此,一旦发现稍有震动,首先要关掉液化气开关,消除火源。但经验告诉我们,当大地震发生时,人们往往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去顾及火源。
  ·尽管如此,只要有可能的话,避难之际要设法关掉煤气总开关。由于强烈震动,煤气管有可能脱落。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室内其它配管破损情况。
  ·在工厂作业时,如遇上地震,危险性很大,在冲出工作场所避难前,首先要切断电源,消除火源,停止机器运转。否则,还在运转的机器连同工作人员会成为火灾的牺牲品。
  ·因地震发生的火灾,当火势变强时,在空中可能会形成漩涡形,风向会千变万化。但火源总是固定不变的。看清火的源头,辨明火的燃烧方向后,再逆风而跑是最明智的。另外,地震过后外出时,切勿走近不大坚固的楼房,因为建筑物受地震摇撼后,随时可能倒塌。
  
回复
zhwk5460
2008年05月18日 15:41:09
11楼
地震火灾的预防
  ·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
  生产、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应该与居民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为防止地震时发生火灾,凡性质互相抵触的易燃易爆物品,都要分别贮存。放在架子上的易燃易爆物品,应将容器和架子固定,以防震时倾倒。凡遇到震动、撞击、摩擦就会起火的易燃物品,应当单独处理,放在稳固的容器内,用沙子围护起来,放到安全的地方。
  对贮存大量易燃液体的贮罐,应当采取加固措施,防止震倒、震裂、倾斜。地上油罐,不要设在太高的地方,也不要设在沿近河岸的地方,要在油罐附近筑砌护堤,以防油罐震裂后,石油溢出引起大面积火灾。
  对煤气站、液化石油气站、加油站,要加强检修,发现跑、冒、滴、漏以及支架不牢等情形,要及时采取加固和封闭措施。
  接到地震预报后,应及时将易燃气体钢瓶运到安全地点,来不及运走的要卧放,并要采取防震措施。
  ·加强对火源的控制
  平时养成习惯,不要在火炉附近存放易燃物品。夜间封火的生活用火炉,最好坐上一锅水,在接到地震预报后,要尽快把火熄灭,使用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灶具的要立即关闭阀门。凡有特殊要求,震时不能停火的生产用炉,要有抗震措施,确保震时不发生火灾。
  防震棚尤应注意防火。不要随便吸烟、乱扔烟头,尽量不用油灯、蜡烛照明,需用时,得放在盛有沙土的盆内或桶内。
  ·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检修
  电杆杆基要牢固、夯实,拉线埋深一些,严防震时倒杆,高压线下、变压器下不要支搭防震棚,不要堆放易燃物品,大型的浸油式变压器最好不架在柱上,设在室内的浸油式变压器应设置事故油池,万一地震时变压器被砸毁,保证流出的油安全泄入油池,不致随处燃烧,造成严重后果。
  在接到地震预报时,要及时将电气开关的电源切断,尤其是电炉、电熨斗、电烙铁等电热工具一定要及时拔下插销,切不可慌张离去。凡震时不能切断的电源,确保震时不致发生火灾。
  ·做好灭火准备工作
  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方案,要尽量多的准备一些灭火工具,如水缸、水桶、铁锹、沙土等,要注意天然水源(如水井、水池、湖、泉、河)的保护和利用,地震时,万一人工水源遭到破坏,这些简易灭火工具和天然水源,对于扑灭火灾是十分重要的。
  支搭防震棚要考虑到灭火的需要,不要覆盖住消防水源(如消火拴等),不要挡住消防车通道。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