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沟道防治措施的配置
独立的墨镜
2024年01月15日 14:06:05
来自于水土保持
只看楼主

    沟道是水力、重力等侵蚀综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洪水、泥沙集中的通道,下切、侧蚀、崩塌、滑塌都很严重。但沟道水沙资源丰富,对于造林种草、淤地造田和蓄水灌溉十分有利。因此,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配置沟道综合防治体系,对于固沟护岸护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沟道是水力、重力等侵蚀综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洪水、泥沙集中的通道,下切、侧蚀、崩塌、滑塌都很严重。但沟道水沙资源丰富,对于造林种草、淤地造田和蓄水灌溉十分有利。因此,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配置沟道综合防治体系,对于固沟护岸护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沟道综合防治措施配置时,要从上游到下游,从沟头到沟口,从支沟到主沟,从沟岸到沟底,层层设防,分类施治。通过削垫、筑、淤等改造消除破碎沟坡、陷穴暗洞和活动塌方,修筑沟边、沟头防护埂、蓄水池、小水库、淤地坝、排洪渠等拦、蓄、排相结合的沟道工程防治体系。以工程防治体系为基础,根据立地条件,本着乔灌草结合,1年生和多年生结合,水生和旱生结合,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结合,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原则,选择适宜的树种和草种,营造沟边沟头防护林、沟底防冲林、护岸护滩林,扩大防冲草地,建立生物防治体系,发挥群体优势,控制水土流失。


(1)沟边综合防治措施的配置

沟边(沟岸)地带是坡度发生急剧转折的地段,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非常活跃,坡面径流由此处下泻入沟,常常造成陷穴和裂缝,并进一步发展成侵蚀凹地和栅状沟。因此,沟边综合防治措施的配置应根据集水面积的大小,沟坡沟岸的稳定程度以及土地利用情况来确定,一般在沟边线以上2m处,修高、宽各0.5m的沟边埂,并在埂内每隔15m设一道横档,以防水流集中冲毁土埂。土埂修好后,可在埂外侧栽植1-2行深根性的乔木,埂内侧栽植2-4行灌木,或者埂内外侧全部栽植灌木。


如果集水面积小,沟坡较缓,已形成自然安息角,沟岸比较稳定,可在沟边线以上1-1.5m处配置沟边埂和林带,林带宽度一般为3m。如果集水面积大,且沟坡陡峭,沟岸不稳定,则沿沟边坡稳定线以上1.5-2m处配置沟边埂和林带,林带宽度可加大至5m以上。当沟岸地带为农田,且沟岸稳定,为了少占耕地,沟边埂和林带的位置应靠近沟边,一般沿沟边线以上0.5-1m处配置,林带宽度可减少到1-1.5m。


(2)沟头综合防治措施的配置

沟头是径流汇集入沟最为集中的地段,其上方多为进水浅凹地(沟掌地)。强烈的水力侵蚀和崩塌陷穴,使沟头不断前进,沟底不断下切,为了控制溯源侵蚀,应配置沟头防护工程和营造沟头防护林带。进水凹地(沟掌地)是沟水侵蚀最活跃的地方,可分为两部分,降雨时经常流水的地方为沟掌底,流水线两侧缓坡地为沟掌坡,沟头防护林应在沟掌底垂直流水线和沿沟掌坡等高线布设。


由于沟头侵蚀强烈,单纯采用生物措施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连环锁”,方能锁住沟头。沟头防护工程常采用:①蓄水沟头防护工程(北方应用较多),如埂墙涝池式(图6-1)、围埂蓄水沟式(图6-2)和多级坝埂式沟头防护工程(图6-3)。在埂墙、涝地、围埂、蓄水沟周围、胡同及沟头边,营造乔灌混交林及灌木林;②排水式沟头防护工程:如悬壁管(槽)排水式和台阶排水式,在集水渠两侧植树,渠底种植一些耐水湿的草本植物。

营造沟头防护林应选择根蘖性强、固土抗冲的树种。沟头防护林带的宽度主要根据沟掌地面积大小、径流量多少和侵蚀程度来确定。当沟掌地面积小,坡度陡,溯源侵蚀严重,土壤干旱瘠薄,不宜农作时,可全部造林。当沟掌地面积较大,坡度缓,侵蚀不十分严重,但沟头仍不稳定时,林带宽度可按沟深的1/2-2/3配置。


(3)沟底综合防治措施的配置

①支毛沟道综合防治措施的配置:为了固定的抬高侵蚀基点,防止沟道下切和沟岸扩张,拦蓄和调节径流泥沙,在流域的支毛沟,特别是发育旺盛的“V”形支毛沟中修建谷坊。谷坊的种类主要包括土谷坊、石谷坊和柳谷坊等。谷坊的密度应根据顶底相照的原则确定,使每座谷坊淤平后其淤泥面比降减小而不再产生冲刷。


在黄土区和土石山区流域,除了修建谷坊之外,支毛沟上游因冲刷下切强烈,沟底变动较大,可以进行全面造林,一般以插条为主。在较宽的支沟道块状林之间空出的地段,待条件变好以后,可以种植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
②主干沟道综合防治措施的配置:为固定河床、拦蓄泥沙、防止和减轻山洪,在干沟道中修筑淤地坝、小型水库和护岸工程等。
淤地坝工程及生物措施配置。淤地坝应按第三章要求配置。淤地坝建成以后,通过几年淤积,形成较为湿润的平坦地,可以种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发展农林生产。在沟道的两侧可栽植2-8排杨柳,形成防护林带,坝体两侧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以确保坝体的安全。

小型水库工程及生物措施的配置。位于流域中的水库一般有2种,一种是位于坝系中的水库,另一种是在沟道中的独立水库。前者与坝系工程相结合,主要用于拦蓄洪水或淤地坝下泄的水量,为周围农地和下游坝地提供灌溉水源,并参与坝系调洪防汛,提高坝系防洪安全和运用综合效益,常见于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和沟壑区。后者一般为独立运用,具有蓄水灌溉、防洪调洪、养殖供水和水力发电等多种功能,常见于一般沟道中。


水库坝的修建参见第三章。为了防止高含沙量的径流入库和库岸坍塌,延长水库使用年限,在水库周围要营造环库林,环库林一般包括库岸防护林和进水道过滤林(挂淤林)。库岸防护林应配置在库岸下部易遭受冲蚀破坏的地段,一般从常水位开始向上布设,林带宽度应根据库岸部位、浸水深度、冲蚀程度而定,一般为10-20m。质地疏松的库岸部位和受风浪冲击强烈的迎风岸坡,应加大林带宽度和造林密度,如洪水位以上的集水区为荒坡,则可结合护坡林进行全面造林,以增加拦截径流泥沙的效能。在坡度缓、浸水浅、水蚀不十分严重的库岸地段,可造乔灌草结合的紧密结构林带。这种林带由乔灌带和草灌带组成,多沿岸边呈连续或不连续的带状分布。草灌带应种植在库岸下部靠近水边的地段,由于经常遭受风浪冲蚀和被水淹没,应采用抗冲和耐水湿的灌木和草木植物。紧靠常水位附近,可配置1-2m宽的芦苇、芭茅抗冲草带,其上密植几行灌木柳(如杞柳、乌柳、黄花柳等)。乔灌带布设在草灌带以上,造林树种可采用旱柳、垂柳、青杨、小叶杨、箭杆杨、柽柳、沙柳等,进行乔灌混交。进水道过滤林常配置在回水线以上水道两侧的缓坡地上,一般采用多带式紧密结构,林带宽度(顺水流方向)和长度(横沟方向)视集水区、滩地面积和进水量的大小而定。在集水面积小、滩地狭窄、进水量不大的沟道里,通常可营造数条草灌带,灌木带宽5-10m,带间距2-5m,灌木带间布设草带。当沟道很长时,可分段造林,由3-5个灌木带及带间种植草本植物组成一段,一般布设2-3段。灌木多采用耐水淹的杞柳、乌柳等,草本植物主要采用喜湿性的芦苇和芭茅。

免费打赏
yj蓝天
2024年02月19日 10:16:42
3楼

资料不错,学习啦,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