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海跨海通道工程高栏港大桥为主跨700m大跨径斜拉桥,位于珠江口海域,建设条件极为复杂,需克服强台风、高烈度地震、强海水腐蚀、高船撞力等不利的建设条件。高栏港大桥跨越的东东航道,通航五万吨级,为崖门出海3个航道中通航吨位最高的航道。
选择适宜的桥型
项目概况
黄茅海跨海通道起点在珠海市平沙前西社区与鹤港高速顺接,终点于台山斗山镇,与西部沿海高速相交,对接新台高速,路线全长31.11km。跨越崖门出海航道东东航道处设置高栏港大桥。根据通航条件专题研究成果及航道批复,东东航道主跨要求不小于700m。这一跨径结合自然条件,斜拉桥是最合适的桥型。
主要技术标准
①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设计速度 100 km/h;②行车道数为双向六车道;③设计使用寿命 100 年;④主桥全宽50.5 m(含风嘴);⑤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⑥设计通航净空为东东航道(538×64)m;⑦最高通航水位+3.320 m,最低通航水位-0.788 m;⑧桥址设计基本风速US10=46 m/s;⑨地震设防标准为通航孔桥 E1 基准——100 年超越概率 10%,E2 基准——100 年超越概率 4%;⑩船舶撞击力如表1所示。
建设条件分析
①桥梁抗风要求高:位于台风多发地区,设计基准风速达46m/s,先例较少,结构承受风荷载明显大于同跨径的桥梁;②桥梁抗震要求高:桥梁跨径大,桥墩高,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且地震设防标准高;③船撞力大;④海洋环境:强海水腐蚀。
总体布置
根据建设条件及相关专题结论,结合航道区域布置及项目跨海段跨径总体设计,高栏港大桥跨径布置为110+248+700+248+110m=1416m,边中跨比为0.51。采用独柱式桥塔+分体式钢箱梁方案,总体布置如图1。
图1 高栏港大桥立面布置
约束体系设计
斜拉桥约束体系指的是塔、墩、梁、索等主要构件的连接方式及传力途径,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建设条件及技术标准,综合考虑结构的静力、动力特性,选择适宜的约束体系,以实现结构安全、耐久、经济等重要目标。高栏港大桥约束体系的控制目标为——
(1)保证结构在静力及极限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安全度;
(2)改善结构在极限风、地震等偶然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反应,减小伸缩缝、支座等装置的位移量和动力磨损。
纵向约束体系
斜拉桥的纵向约束体系一般有:漂浮体系、固结体系、弹性约束体系和阻尼限位体系。对于漂浮体系,梁端纵向位移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可见,如采用漂浮体系,主梁产生较大的纵向漂移,主要由百年风引起,导致伸缩缝规模较大;索塔塔顶也产生了较大的纵向水平位移,会使桥塔内产生过大的弯矩,受力极为不利。
对于塔梁固结体系,虽可有效改善百年风引起的过大水平位移,但对于温度、地震等荷载工况而言,桥塔及主梁受力也非合理状态。
从约束装置在结构使用阶段发生作用的机理出发,进一步提出弹性约束体系和阻尼限位体系方案进行比选。对于弹性约束的刚度值,设计过程中按1e4kN/m~10e4kN/m分13档计算,综合结构受力、弹性索自身承载力富余度等因素考虑,确定最优弹性索刚度。对于阻尼限位方案,每个桥塔处设4个阻尼器,经比选,单个阻尼器的速度指数α=0.3,阻尼常数C =2500kN/(m/s)0.3,刚性限位的间隙取65cm,弹簧刚度取400MN/m。
不同结构体系计算结果如表3、表4所示,索塔纵向受力较为不利的工况为百年风组合和地震组合。表3中所列结果均为标准组合,考虑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相关系数后,百年风组合效应均大于E2地震效应,为结构纵向受力的控制工况。
从比较结果来看,安装永久弹性约束装置或阻尼加刚性限位装置可使梁端水平位移、塔顶水平位移及塔底弯矩都较小,相对较优。经综合比较,推荐采用动力阻尼器加刚性限位的结构体系。
横向约束体系
高栏港大桥横向受力体系而言,主塔与主梁间需要设置横向抗风支座以控制二者的相对运动。辅助墩及过渡墩受力为E2地震控制。因此,研究主要集中在辅助墩、过渡墩横向采取何种约束方式。进行横向结构体系比选,主要分析以下四种横向结构体系对结构的影响——
体系一:过渡墩、辅助墩、塔梁连接处均设横向约束;
体系二:过渡墩、塔梁连接处设横向约束;
体系三:仅在塔梁连接处设横向约束;
体系四:过渡墩、辅助墩处设摩擦摆支座,塔梁连接处均设横向约束。
(1)梁端位移
四种体系在横向E2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梁端位移如表6所示。由表可知,体系一和体系二位移基本一致;体系四采用摩擦摆支座,梁端横向位移略有增加;由于体系三仅塔梁连接处横向约束,地震作用下梁端横向位移最大,达到0.632m,百年风工况下更是达到1.62m,因此,体系三不是本桥的合理受力体系。
(2)辅助墩、过渡墩墩身及基础受力
E2地震作用下,墩身关键截面内力如表7所示。体系四采用摩擦摆支座后,辅助墩和过渡墩墩身横向内力明显减小。
E2地震作用下,桩基关键截面内力如表8所示。由于E2作用与恒载组合后,桩基为拉弯构件,体系四采用摩擦摆支座后,降低动轴力,减小桩基所受拉力,可降低桩基配筋率,是更为合理的受力体系。
对于百年风工况而言,无论从内力还是位移角度出发,辅助墩处和过渡墩处支座处于横向约束状态受力更为有利,但E2地震作用下,该体系却不是最优选择。采用方案四,通过设置剪力销,可保证百年风工况辅助墩处和过渡墩处支座处于横向约束状态,当地震发生时,且地震力超过给定值时,辅助墩及过渡墩支座限位约束被解除,支座发生水平滑动。
体系四采用摩擦摆支座,摩擦摆支座具有摩擦耗能作用,能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并把横向位移限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经比选,横向约束体系采用方案四:过渡墩、辅助墩处设摩擦摆支座,塔梁连接处均设横向约束。
竖向约束体系
高栏港大桥采用独柱式桥塔+分体式钢箱梁方案,辅助墩及过渡墩处均设置竖向支撑。塔梁连接处如设置竖向支撑,需设置牛腿,施工难度大,景观差;支撑点处主梁应力集中,同时出现负弯矩峰值;且对结构刚度并无明显提升。
在满足横梁设置、阻尼器安装空间的前提下,合理设计边、中跨1#索的间距,并通过索力调整,可使塔梁连接处无索区范围内主梁应力满足规范要求。高栏港大桥边、中跨1#索距25m,考虑第二体系叠加后钢主梁受力可满足规范相关要求。
经分析,高栏港大桥竖向约束体系采用索塔处不设置竖向支座;每个辅助墩和过渡墩处设置2个竖向支座。
约束体系小结
高栏港大桥采用的约束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高栏港大桥约束体系布置
(1)竖向约束体系:索塔处不设置竖向支座;每个辅助墩和过渡墩处设置2个竖向支座。
(2)横向约束体系:在每个主墩处设有2个横向支座,起抗风、防震、限位作用。辅助墩及过渡墩的横向支座在E2地震外的工况,一个固定,一个放开。E2地震工况下,地震力超过给定值时,横向固定支座剪力销剪断,支座限位约束被解除,辅助墩及过渡墩处所有支座可双向滑动。
(3)纵向约束体系:索塔和主梁之间采用动力阻尼加刚性限位的结构体系;边墩及辅助墩处设置纵向活动支座。
索塔及基础设计
索塔设计
桥塔采用简洁的纤腰形独柱式塔柱。塔底为圆形截面,直径18m,在塔底到高程+69.703m(桥面附近)过渡到圆端形截面,尺寸为13m×10m(顺桥向×横桥向),壁厚2m。高程+69.703m到+169.203m范围内过渡到直径8.5m的圆形,壁厚由2m过渡到1.5m。高程+169.203m到塔顶范围内过渡到塔顶的直径11m的圆形,壁厚为1.5m。在塔座以上162.09m处截面最小,形成“纤腰”的视觉效果。同时,上塔柱最小截面以上为索塔锚固区,不断增大的截面为索塔锚固构造的安装、维护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有利于施工质量的控制和后期的维护管养。索塔构造如图3所示。
图3 高栏港大桥桥塔一般构造
基础设计
根据桥塔塔位的地形、地质、水文和环境等自然因素以及岩层情况,设计采用群桩基础,单桩直径为φ3.0m。每个塔柱下31根,桩顶设直径(内径)3.3m壁厚24mm永久钢护筒,长度38.5m,桩基为嵌岩桩,嵌入完整中风化花岗岩不小于2D。承台高6m,平面为椭圆形,长轴45m,短轴35m;承台与塔柱间设3m高塔座。
过渡段、辅助墩及基础设计
过渡段、辅助墩设计
墩身采用新型的TY复合墩,墩厚4m,盖梁按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设计,盖梁横向宽37.4m,顺向宽4m,高2m,内设预应力。墩顶往下11.5m范围内,采用Y形分肢,截面高度从3.5m渐变至4.35m。墩身以1∶25的斜率,从8m往下渐宽(见图4)。
图4 辅助墩一般构造
基础设计
根据墩位处地质结合受力控制工况的差异,东、西侧过渡墩、辅助墩基础进行差异化设计。基础受力控制工况为横桥向船撞。根据前期比选,确定过渡墩、辅助墩采用群桩基础,单桩直径为φ3.0m。结合结构受力需求及工程经济性,船撞力较小、地质较差的东过渡墩和东辅助墩基础采用10根钻孔灌注桩;船撞力较大、地质较好的西过渡墩和西辅助墩基础采用13根钻孔灌注桩。承台高5m,平面为椭圆形,由于桩基根数及桩间距的差异,东侧承台长轴32m、短轴21m;西侧承台长轴38m、短轴20m。
分体式钢箱梁设计
分体式钢箱梁由两个钢箱梁及横向连接箱组成(见图5)。钢箱梁梁高4.0m。拉索桥面处横向间距46.9m。单侧顶板宽17.05m,风嘴宽2.38m,平底板宽6.9m,外侧斜底板宽5.62m,内侧斜底板宽4.8m。
图5 钢箱梁标准断面图
标准梁段长15m,实腹式横隔板间距3.0m;顶板U肋上口宽300mm,下口宽180mm,高300mm,U肋中心距600mm;底板U肋上口宽250mm,下口宽400mm,高260mm,U肋中心距800mm。顶板厚18mm,U肋板厚8mm,底板厚14mm,底板U肋板厚6mm。外侧腹板外缘设置斜拉索锚箱,是箱梁内受力最大的区域。外侧腹板厚32mm,设置2道通长纵向加劲肋;内侧腹板厚14mm。非拉索处横隔板厚10mm,拉索处横隔板厚14mm,靠近拉索区域需局部加厚至18mm;横隔板设置一个高1.8m的人洞及5处管线孔道,人洞处设置箱内检查车轨道。每个拉索位置设置横向连接箱,横向连接箱宽3.0m,高4.01m。
高栏港大桥为主跨700m双塔斜拉桥,采用“独柱式桥塔+分体式钢箱梁”,本项目建设条件极为复杂,需克服强台风、高烈度地震、强海水腐蚀、高船撞力等不利的建设条件,上述方案可供类似工程项目参考。本项目建成后,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加快形成世界级交通枢纽,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更加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