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建设出新招,低碳环保不能少——隧道网2022年度创新技术盘点(欧美篇)
海上的孤盗
2023年01月11日 13:24:33
来自于隧道工程
只看楼主

小编语 From The Editor



小编语

From The Editor

2022年,全球的隧道工程行业在走出阴霾后逐渐复苏,诸多大型工程重新启动,各类行业学术活动恢复交流,隧道施工中的创新技术再度涌现,其中不乏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技术,也许其中便隐藏着未来隧道行业的新方向。


临近岁末,小编将分三期带大家盘点隧道网在2022年搜集的国内外隧道施工创新技术与工程热点。本期,先来看看去年的欧美隧道工程界涌现的创新工法,其中不仅有颠覆传统隧道建设模式的施工工法,也有提高盾构掘进效率的全新设计,更有节能减排的多学科融合工艺,一起来回顾吧!


您可随时点击文中的蓝色字体,

快速回顾技术详情!


隧道掘进创新工法

2022年,多家欧美公司提出了颠覆性的隧道掘进工法,为隧道建设带来了新的曙光——

HyperTunnel工法

利用 集群机器人开挖隧道的技术——HyperTunnel工法 无疑是2022年最受欧美业界关注的创新工法之一,该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大量小型机器人在地层中先建好衬砌,然后再将衬砌内部的土体挖空,形成隧道空间。

       

测试中的HyperTunnel机器人

HyperTunnel集群机器人快速隧道施工技术一经公布便受到关注,许多人认为这种技术将彻底改变隧道施工模式,但也有不少人对这一技术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提出了质疑。

       

验证中的HyperTunnel隧道


等离子体焰炬掘进法

美国Earthgrid公司公布了一种 等离子体焰炬掘进工法 这种工法应用于TBM上,将多个等离子体焰炬集中在一个可旋转的非接触式切割盘上,利用其切割硬岩,实现隧道掘进。

       

等离子体焰炬

据该公司称,这种技术已在页岩油开采领域应用多年,未来 该工法在硬岩中挖掘隧道的速度将远比传统工法快100倍,且成本低廉。

       

石油行业中使用等离子体焰炬进行垂直钻孔

           

小编评价

这些工法与现今主流的隧道施工工法完全不同,在另辟蹊径的同时,若能在今后继续完善推广,并且解决安全性与经济性的问题,便有可能成为隧道建设的全新方案,让我们共同期待!

     


TBM掘进创新设计

在天马行空的新工法提出的同时,现有的TBM技术也在不断进行革新,努力提升掘进效率——

瑞士Swissloop Tunneling设计

2022年,获得埃隆·马斯克举办的“隧道施工竞速大赛”第二名, 来自瑞士联邦理工的Swissloop Tunneling小组优化并展示了他们的"未来TBM"

       

实验中的原型机

    TBM的设计中融合了多项先进技术,包括内构3D打印衬砌系统,液压控制多向刀盘系统,斜角始发系统等等。

       

衬砌3D打印设备

       

液压控制的多向刀盘


马斯克的新一代TBM

去年,埃隆·马斯克隧道掘进公司在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也开始 研发旗下的第二代TBM“Prufrock”,号称掘进速度将比前一代提高6倍

       

TBM始发试验现场

据悉,这种TBM将采用全电力驱动,无需工作井,实现地面出入式始发与接收,在掘进过程中可进行同步推拼。

       

TBM掘进模拟图


海瑞克E-Power Pipe工法

去年, 海瑞克研发的电缆铺管系统E-Power Pipe 在荷兰Oirschot电缆隧道工程中得到了应用,该工法结合了水平定向钻(HDD)与小型隧道掘进设备(AVN)的特点与优势,利用顶管技术将隧道一次成型,通过顶管顶进+预制管道回拖两个步骤,直接完成小直径管道的铺设,其孔径适应性、轴线控制、沉降控制、环境影响等表现更佳。

       

E-Power Pipe应用场景

           

小编评价

TBM工法始终是目前隧道施工的主流,这些工法的创新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隧道建设的整体效率,一些尖端设计也能为地下工程行业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隧道建设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是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2022年,更多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实际施工中——

自主掘进TBM的应用

由Gamuda开发的自动化操作系统“A-TBM”将操作两台TBM挖掘“奥林匹克公园站”到“西草地”站之间9km的隧道,这将是 澳大利亚首次使自主掘进TBM

两台海瑞克TBM将作为自动化操作系统“A-TBM”的载体,自主控制 盾构轴线、盾构推力、刀盘转速,实现自动切削、自动注浆,完成对开挖量平衡以及泥水平衡的自动控制。

       

A-TBM原理


VMT虚拟管片试验系统

VMT公司设计并研发了一种虚拟技术,通过扫描管片来获得数据,建立虚拟管片, 并在计算机中进行虚拟拼装实验。目前,虚拟管片拼装试验技术依旧在发展和推广的过程中,其最大规模应用是在伦敦的泰晤士河Tideway隧道建设中。

       

虚拟管片与真实管片进行对比


隧道内智能化设备

随着人力成本的日益增加与机器人技术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地下工程开始使用机器人进行现场巡检。 在墨尔本地铁扩建工程中, 施工方采用了来自波士顿动力公司的四足机器人Spot对隧道进行巡检

       

四足机器人Spot

美国DARPA(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也组织了 一场总奖金高达350万美元的竞赛,力求研发一套可以在复杂地下环境中工作的机器人系统。

       

参赛机器人

除了机器人之外,智能无人车辆也在隧道内大放异彩:在全球最长的铁路隧道——布伦纳基线隧道内, 一台装载了VirtuRail 系统的无轨台车成功进行了一次隧道内的无人自主行驶 ;意大利承包商Webuild与瑞士CSC Costruzioni联合 研发了首款用于隧道内部环境勘探的AXEL无人车辆, 已在都灵-里昂基线隧道工程中成功试运行。

       

VirtuRail无轨台车

       

AXEL无人车

           

小编评价

近年来对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曙光,或许在今后,智能化的设备可以完全代替人类,进行安全、快速的隧道建设。

     


隧道监测创新技术

隧道建设的安全也离不开精确的监测,2022年也出现了不少高技术含量的监测技术——

μ子成像技术

2022年, 科技公司Geoptic在对英国巴尔格雷隧道的病害检测中启用了 μ子成像技术 μ子成像技术是一种与X光扫描类似的技术,但μ子的穿透力比X射线更强,因此可对更厚的材料进行成像。

       

μ子成像技术原理图,

过去用于集装箱检测

       

μ子成像设备小型化后可以搭载在车辆上


Worldsensing管片智能监测系统

西班牙Worldsensing公司展示了一种 新型的管片衬砌智能监测系统 可以有效帮助管片衬砌从安装到维护的全过程,通过 内嵌传感器、数据收集器和信号收发装置的智能管片,为未来的维护提供便利。

       

伦敦皇家邮政隧道

使用了内嵌传感器的智能管片


非侵入式地下探测技术

英国剑桥大学纳米科学中心和Silicon Microgravity公司在去年展示了他们联合研发的新型重力仪, 利用重力仪获取重力值后,就能够进一步识别物体的性质,以此实现对地下的非侵入式探测, 同时探测的精确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准确识别各种地下障碍物


此外, 隧道无线监测设备与信息聚合平台的默契配合 3D摄影测量和激光雷达技术的结合 都是快速检测隧道结构病害的利器。

           

小编评价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隧道监测新技术出现,虽然部分技术尚未完全脱离实验阶段,但是随着多种技术的互补,未来的隧道监测精度与准确度一定会越来越高。

     


低碳施工技术大更新

目前,欧美隧道行业对于隧道施工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工程项目也是各出奇招——

HS2工程的环保创新

英国HS2工在2022年年初制定了无柴油化工地的计划,截止2022年底已有10个工程达成,这得益于一系列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

HS2渣土运输管道系统 是用于代替工地上的渣土运输卡车,这套系统本质上是一套内置于箱型结构内的传送带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一条完整的输送线路通过多段传送带前后连接组成。

       

渣土管道运输系统

HS2项目在施工现场还使用了 氢燃料电池发电机 ,2022年7月,HS2维多利亚路站点全面启用氢燃料电池发电机取代原本的柴油发电机。

       

氢燃料电池的发电机

此外,HS2项目还在去年对 “飞轮储能系统” 进行了验证试验。该技术的原型来自F1赛车,通过在起重机低负载期间使用200kVA发电机的剩余电力,将旋转的飞轮加速至极高速度, 飞轮存储的动能可以快速释放提供动力,最终达到500kVA柴油机的出力效果,大幅减少碳排放。

       

储能飞轮系统


低碳混凝土的应用

除了环保设备的应用外,在施工材料方面, HS2工程也采用了大量低碳混凝土 ,并在喷射混凝土衬砌中也使用低碳混凝土,实现更加明显的减碳效果。

       

低碳混凝土试验


在2022年年末的德国慕尼黑宝马展上,霍尔希姆(Holcim)公司也凭借其 碳预应力混凝土制造技术 ,赢得了本届的创新施工技术奖。

       

碳预应力混凝土

           

小编评价

目前的许多隧道工程项目为实现减排目标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过程中还遭遇了诸多问题和质疑,但这些项目为整个地下工程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积攒了宝贵经验。 在未来,地下工程行业势必会承担更多的减排任务,届时这些宝贵的经验势必会发挥作用

     



结 语

看完了2022年欧美的创新技术,您是否还意犹未尽呢?下一期小编将为您带来日本在过去一年中的创新技术,同样是个个“身怀绝技”,千万不要错过哦!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