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规实施后抗震鉴定A、B、C类的确定方法
wux7788_6569
2022年11月22日 11:33:37
来自于地基基础
只看楼主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55021-2021实施后,相对之前的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和上海市地方标准《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标准》DGJ08-81-2021,对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中后续工作年限的分类有了重大的调整。    我们先来看看《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55021-2021相关具体的规定: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55021-2021实施后,相对之前的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和上海市地方标准《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标准》DGJ08-81-2021,对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中后续工作年限的分类有了重大的调整。
   我们先来看看《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55021-2021相关具体的规定:
 
由上述5.1.2条和5.1.3条可以看出,通规对既有建筑后续工作年限的分类方法如下:
第一步:后续工作年限≥剩余工作年限=设计工作年限-已工作年限

第二步:分类

A类建筑,后续工作年限≤30年
B类建筑,30年 <后续工作年限≤40年 < pan>
C类建筑,40年 <后续工作年限≤50年 < pan>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和上海市地方标准《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标准》DGJ08-81-2021的相关规定基本一致,以《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为例,其具体规定如下:



由上述1.0.4条和1.0.5条可以看出,抗震鉴定规范对既有建筑后续工作年限的分类方法如下:
       A类建筑: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及之前的建筑,40年>后续工作年限≥30年

       B类建筑: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建筑(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设计),50年>后续工作年限≥40年

       C类建筑:后续工作年限=50年

       将通规与两本鉴定标准关于后续工作年限的分类方法列于下表中。

 由上表可知,相比抗震鉴定标准的规定,通规对后续工作年限的分类方法有了以下几点的不同:
  1. A、B、C类建筑表示的后续工作年限的区间有所不同。

2. 抗震鉴定标准中,既有建筑后续工作年限种类的确定与建造年代挂钩,对同一个建筑而言,其后续工作年限种类是静态的,一旦确定,不会变动;通规中,既有建筑后续工作年限种类的确定与建造年代脱钩,而与剩余工作年限挂钩,这意味着随着房屋工作年限的增加,其后续工作年限的种类是动态的,可能会发生变化。

      以2022年为例,既有建筑后续工作年限的确定方法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55021-2021实施后,相对之前的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和上海市地方标准《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标准》DGJ08-81-2021,对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中后续工作年限的分类有了重大的调整,这是大家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当然,确定了既有建筑后续工作年限的种类,并不意味着对既有建筑评价标准会有重大的调整,事实上,根据通规的规定,虽然都是后续工作年限为同一类型的既有建筑,其评价标准可能会不相同,下一次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