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编制依据 二、 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图纸熟悉:熟悉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和其它设计文件。 (2)方案编写:编写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 (3)技术交底: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给出施工技术交底、安全交底。 (4)材料检测:施工前应检查水泥及外掺剂的质量,桩位、搅拌机工作性能、各种计量设备(主要是水泥流量计及其它计量设备)完好程度。
(1)图纸熟悉:熟悉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和其它设计文件。
(3)技术交底: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给出施工技术交底、安全交底。
(4)材料检测:施工前应检查水泥及外掺剂的质量,桩位、搅拌机工作性能、各种计量设备(主要是水泥流量计及其它计量设备)完好程度。
(5)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合格证书,出厂试验报告;在使用前按规范要求取样, 检测结果合格报监理签字认可后方可使用。
(6)依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室内配合比试验,结合设计要求,选择最佳水泥掺入比,水灰比,确定搅拌工艺参数。
(7)依据设计图纸,做好现场平面布置,安排好打桩施工流水。布置水泥浆制备系统和泵送系统。
(8)清理施工现场的地下、地面及空中障碍,以利安全施工。
(10)按设计要求,进行现场测量放线,定出桩位,并打入小木桩。
(1)水泥搅拌桩开钻之前,应用水清洗整个管道并检验管道中有无堵塞现象,待水排尽后方可下钻。
(2)保证水泥搅拌桩桩体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在主机上悬挂一吊锤,通过控制吊锤与钻杆上、下、左、右距离相等来进行控制。
(3)对每根成型的搅拌桩质量检查重点是喷浆压力、水泥用量、水泥浆拌制的罐数、桩长、搅拌头转速和提升速度、复搅次数和复搅深度、压浆过程中是否有断浆现象、停浆处理方法等。
(4)为了确保桩体每米掺合量以及水泥浆用量达到设计要求,每台机械均应配备电脑记录仪。同时现场应配备水泥浆比重测定仪,以备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质检人员随时抽查检验水泥浆水灰比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水泥搅拌配合比:水灰比 0.45~0.55,施工时宜用流量泵控制输浆素服,压力控制在 0.4~0.6Mpa;水泥浆拌和时间不得少于 3 分钟,制备好的水泥浆不得离析、沉淀,水泥浆存放时间不得大于 2 小时,否则应予废弃。已制备好的水泥浆在倒入浆池时, 应加筛过滤,以免浆内结块。
(6)喷浆口到达桩顶设计标高时,宜停止提升,搅拌数秒,保证桩头均匀密实。
(7)桩与桩搭接时间间隔不应大于 24 小时,如果间隔太长,搭接质量无保证,应采取局部补桩或注浆措施。对不合格桩的补救措施应尽量征得设计人员的同意。
(8)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端、桩顶及桩身质量,第一次提钻喷浆时应在桩底部停留 30 秒,进行磨桩端,余浆上提过程中全部喷入桩体,且在桩顶部位进行磨桩头,停留时间为 30 秒。
(9)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喷浆时间和停浆时间。每根桩开钻后应连续作业,不得中断喷浆。严禁在尚未喷浆的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作业。储浆罐内的储浆应不小于一根桩的用量加 50kg.若储浆量小于上述重量时,不得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10)当遇到砂层下直接进入强、中风化层时注意接合部位的注浆效果,改进工具,尽量将端头叶片往下移,减少叶片到钻头的距离,不提钻头,放慢搅拌速度,多喷浆。
(11)施工中发现喷浆量不足,应按监理工程师要求整桩复搅,复喷的喷浆量不小于设计用量。如遇停电、机械故障原因,喷浆中断时应及时记录中断深度。在 12 小时内采取补喷处理措施,并将补喷情况填报于施工记录内。补喷重叠段应大于 100cm,超过 12 小时应采取补桩措施。
(12)软土地基回填土必须分层填筑并碾压压实,分层填筑高度宜为 30~50cm,且必须进行施工监测,注意填筑过程的地基变形动态监测。
(13)现场施工人员认真填写施工原始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a 施工桩号、施工日期、天气情况;b 喷浆深度、停浆标高;c 灰浆泵压力、管道压力;d 钻机转速;f 钻进速度、提升速度;g 浆液流量;h 每米喷浆量和外掺剂用量;i 复搅深度。
内容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知识点:水泥土搅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