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秦淮区宜家南侧地块建设项目(by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蛙蛙2
蛙蛙2 Lv.2
2022年10月09日 17:21:21
只看楼主

西南全景 背 景 宜家南侧地块具有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城市跃进拓展时代的典型特征:用地由低效向高价值转型,以及由高架道路分割而成的碎片化的城市结构。基地区位处于进出南京的南门户地段,卡子门高架、宁宣高速将其与老城区及南京南站相连接,并延伸至城市南端的禄口国际机场,在宏观的城市层面处于重要的城市交通战略节点;中观区域上又位于依托大校场军用机场搬迁后所留用地而进行开发的南部新城,以及南京老城南这一新老城区交界的过渡地段——后者也因临近秦淮河与雨花台烈士陵园等传统历史文化景观区而闻名;在微观的街区层面,西侧紧邻卡子门高架道路,西北侧为卡子门世纪广场这一南京南门户标志,南、北又分别毗邻宜家家居与红星美凯龙两个大盒子仓储超市,东侧贴临城市绿廊与春天家园住宅小区。此外,本案还面临着不规则且局促的用地形状、高达10余米的场地高差等复杂的设计挑战。

图片

西南全景

背 景

宜家南侧地块具有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城市跃进拓展时代的典型特征:用地由低效向高价值转型,以及由高架道路分割而成的碎片化的城市结构。基地区位处于进出南京的南门户地段,卡子门高架、宁宣高速将其与老城区及南京南站相连接,并延伸至城市南端的禄口国际机场,在宏观的城市层面处于重要的城市交通战略节点;中观区域上又位于依托大校场军用机场搬迁后所留用地而进行开发的南部新城,以及南京老城南这一新老城区交界的过渡地段——后者也因临近秦淮河与雨花台烈士陵园等传统历史文化景观区而闻名;在微观的街区层面,西侧紧邻卡子门高架道路,西北侧为卡子门世纪广场这一南京南门户标志,南、北又分别毗邻宜家家居与红星美凯龙两个大盒子仓储超市,东侧贴临城市绿廊与春天家园住宅小区。此外,本案还面临着不规则且局促的用地形状、高达10余米的场地高差等复杂的设计挑战。

因此,如何从宏观与中观层面塑造南京南门户的入口形象,织补与缝合周边城市肌理,串联新老城区的城市空间;如何从中观与微观层面围绕科创研发为核心,融入多功能业态,服务内部园区与外部城市;如何在局促的场地中满足高强度开发的同时,塑造对生态与人文友好,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当代园区,成为本案设计的关键所在。

图片

区位

图片

“漂浮城市”

“漂浮城市”

南京南门户的形象标识

面临这一复杂、多样的城市环境,设计采用一组简洁有力、明晰可辨的组群“标识”,从环境中凸显出来,营造出进入南京南大门的门户形象。设计阶段受到大校场机场尚未搬迁的80米航空限高限制,建筑塔楼自西侧城市的80米高度向东侧绿廊跌落至40米,80米高度塔楼的顶部明晰可辨,分别面向北侧的老城南与南侧的新城区,在视觉上形成中观层面的城市标志;塔楼中下部在垂直向以段落化的方式叠摞错动,水平向延展的裙楼“悬浮”至卡子门高架道路的高度,避免了中国城市中大量高架旁的垂直塔楼在视觉上被水平向高架道路“拦腰截断”的矛盾——在这里,高架道路似乎也成为建筑的“地面层”,缓解了因高架带来的压迫感,它们在近人的尺度与垂直高度上也与南北两座仓储超市建筑基本协调,从而在微观的街区层面融入周边的城市空间。

图片

“漂浮城市”·标识印象

图片

本案与宜家家居·红星美凯龙·卡子门高架

图片

面向高架的设计策略

图片

悬浮错动

“缝合与织补”

集约共享的开放街巷

设计因地制宜,将场地高差处理为东西两个台地。一条横贯东西、向城市开放的步行主街,联络起西侧的卡子门都市景观与东侧绿廊。七栋塔楼沿主街两侧呈散点状错动排布,向外适应不规则的地块边界,向内围合出中心空间,塔楼之间又以南北向次级巷道形成视线与步行通廊,连接起宜家家居与红星美凯龙等南北来向的人流。人们从西边的城市广场进入,顺着架空入口与台阶拾级而下,在静谧的庭院和窄巷间漫游观览;自然生长的绿树、景观水池在庭院内融合渗透,塑造出一个尺度宜人、生态友好的社区客厅。

设计生成

每栋塔楼的标准层严格控制在约1000-1500平米左右的中等规模,通过对老城南以及南部新城核心区的街区密度加以分析,本案以35%的密度,形成集约节地、开放共享的的网格化街巷空间,以亲切宜人的过渡性尺度承担起衔接老城南与南部新城的城市尺度转换,东西主街进深27米,南北巷道宽15米,漫步于主街之上,两侧店面的人们均可驻足对望或对话,既承载了老城南街巷脉络的历史记忆,又与南部新城核心区小街区密路网的尺度相呼应。

图片

街与巷

图片

两个台地

图片

主街入口

图片

东西主街

图片

街与巷

图片

街与巷

绿色园区

适应夏热冬冷气候区的被动式设计

高密度的总体布局中,通过面向东南向打开的自然通风通道,以及南北向的冷巷布局模式,也在局促的场地中满足高强度开发的同时,塑造出夏热冬冷地区被动式节能、有利于周边环境的绿色园区场所。

本着低碳高效的建造理念,立面全部采用标准化模数构件,以铝板、铝合金型材、LOW-E玻璃幕墙、彩釉玻璃等材料,形成几种不同规格的断热型材与单元,结合不同的建筑朝向,疏密间隔、错动布置,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遮阳与排烟等性能,形成独特的立面韵律。街区底层近人尺度的细部刻画又进一步增强了科创园区精致典雅的时代气质。

图片
图片

标准化与性能化的幕墙系统

立面细部

图片

立面细部

图片

立面细部

图片

立面细部

图片

立面细部

“垂直生长”

多功能混合的全天候社区

后工业时代对现代主义过度注重功能分区带来的城市病已颇有微词。本案从研究周边城市功能出发,于街巷室内外植入观演展览、健身休憩、餐饮娱乐等体验性空间与艺术雕塑,满足园区、周边社区以及两个家居超市的公众需求,形成研发、文创、公寓等多功能混合、对城市开放的街区,打造生活、工作、休闲为一体,24小时全天候、城市友好型的活力园区,实现缝合城市功能,串联与完善网络化的城市服务的目标。

研发塔楼采取平面上的核心筒与偏筒两种类型化的形式,并以垂直向生长之势进行功能递进式布局:塔楼下部为配套商业,孵化器、加速器等用房,逐步过渡至中上部的中试用房,而将头部企业置于景观最好的塔楼顶部区域;适应了产业由小至大、逐步发展的全生命成长周期,也有利于实现完备产业链服务环,满足科创企业与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全生命周期的塔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园内体验性空间(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多功能混合的全天候社区

功能垂直生长的塔楼

图片

功能垂直生长的塔楼

结 语

宜家南地块项目已于2021年落成并投入使用。设计之初就不把它仅仅当作一座孤立的建筑组群看待,在日后运营中更希望它能如我们所期盼的那样,从城市宏观至中微观层面的多个维度做出积极的贡献,为园区与周边街区老百姓塑造出一处高质量的生活与工作场所,提升区域空间活力,成为一座集约节地、功能复合、简约宜人、绿色低碳的城市开放型当代综合园区。

图片

总平面

图片

负一层平面

图片

一层平面

四层平面

图片

地下室平面

图片

剖面

图片

立面


项目名称:秦淮区宜家南侧地块建设项目

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279577㎡

项目地址:江苏省 南京市

方案主创:高庆辉、徐  旺、袁伟俊、张哲境

项目负责人:高庆辉、齐  昉、穆  勇

设计团队:吴文竹、习  超、庞  博、陈庆宁

结构设计:韩重庆、李  亮、陈振龙、许  巍、张  鹏

给排水设计:王志东、赵晋伟

电气设计:许  轶、吴  俊

暖通设计:陈  俊、丁惠明、顾奇峰、张成宇、王玲、时荣剑、唐超权

景观设计:叶  麟、路苏荣、周  意、游弘艺

绿建设计:丁迎春

经济专业:陈丽芳、史旭辉、胡寅倩、余  红、陈  倩、王智劼、谢  莉、金  龙、周革利

摄影版权:时差建筑影像

供稿:建筑设计创作中心

编辑:品牌运营部



免费打赏
lijiawei411
2022年10月10日 12:05:54
2楼

宜家南侧地块具有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城市跃进拓展时代的典型特征:用地由低效向高价值转型,以及由高架道路分割而成的碎片化的城市结构。基地区位处于进出南京的南门户地段,卡子门高架、宁宣高速将其与老城区及南京南站相连接,并延伸至城市南端的禄口国际机场,在宏观的城市层面处于重要的城市交通战略节点;中观区域上又位于依托大校场军用机场搬迁后所留用地而进行开发的南部新城,以及南京老城南这一新老城区交界的过渡地段——后者也因临近秦淮河与雨花台烈士陵园等传统历史文化景观区而闻名;在微观的街区层面,西侧紧邻卡子门高架道路,西北侧为卡子门世纪广场这一南京南门户标志,南、北又分别毗邻宜家家居与红星美凯龙两个大盒子仓储超市,东侧贴临城市绿廊与春天家园住宅小区。此外,本案还面临着不规则且局促的用地形状、高达10余米的场地高差等复杂的设计挑战。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