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婺大桥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南中高速洪奇门特大桥西主塔封顶、文澜江大桥进入主墩承台施工阶段……
清凉小风扇
2022年09月09日 10:55:56
来自于桥梁工程
只看楼主

01 金婺大桥通车:桥梁主塔竖向转体总重2530吨 创下一项纪录 金婺大桥位于金华核心区的宾虹路,大桥呈东西走向,全长709米,主桥宽40米,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50公里/小时,为独塔双索面混凝土斜拉桥。该桥是武义江上连接金华市区和多湖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工程,亦为该市婺城区、金东区三江六岸的景观工程。


01

金婺大桥通车:桥梁主塔竖向转体总重2530吨 创下一项纪录

金婺大桥位于金华核心区的宾虹路,大桥呈东西走向,全长709米,主桥宽40米,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50公里/小时,为独塔双索面混凝土斜拉桥。该桥是武义江上连接金华市区和多湖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工程,亦为该市婺城区、金东区三江六岸的景观工程。


金婺大桥拱形钢结构主塔重2148吨,采用整体竖向转体工艺进行施工。主塔90度竖向转体总重2530吨,开创了国内钢结构主塔竖向转体重量之最。

 

项目团队经过多次方案论证,对比传统“竖向逐节安装工艺”,为大大降低高空作业风险,综合考虑线性可控、焊接质量控制和施工方便等因素,最终选取整体竖向转体工艺进行施工,该工艺在金华市高塔斜拉桥中属首次应用。据介绍,他们首先在桥面上卧式分节拼装主塔,并在支架上拼装压杆桁架,拼装并焊接完成后,利用8台350吨牵引索连续千斤顶和2台350吨背索连续千斤顶,通过计算机精准控制,采用液压同步牵引,确保转体施工的安全性和精准度”。


2022年4月,历时52个小时,经历两次转体启停,金婺大桥完成主塔90度竖向转体施工任务,2022年9月,金婺大桥建成通车。(来源:浙江在线)


02

文澜江大桥进入主墩承台施工阶段

日前,经过3小时的连续施工,位于临高境内的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项目六工区文澜江大桥顺利完成最后一根桩基灌注,标段内481根桩基全部完成施工,标志着六工区桥梁工程由桩基地下施工全面转入地上“可视化”施工阶段,这也是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项目全线三大控制性工程中最先完成桩基施工任务的桥梁。

 

文澜江大桥全桥总长度766.4米,最大宽度31米,横跨文澜江300米宽的水域,主跨采用3×90米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是环岛旅游公路项目六工区全线施工难度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文澜江大桥主墩桩基设计为群桩基础,单个承台下设10根直径为1.6米的钻孔灌注桩,最长桩基70米。

 

自文澜江大桥主墩正式开始桩基施工以来,面对主墩桩位软弱复杂地层、施工作业面有限、各种大型设备交叉作业干扰、汛期台风频发等诸多困难,项目团队迎难而上。项目部还成立了以领导班子为主要成员的“党员先锋队”,靠前指挥,扎根一线,疫情期间实行“两点一线”闭环工作模式,隔绝与外界接触。项目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科学组织施工,“一手打伞,一手干活”,稳步推进文澜江大桥施工建设;通过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符合安全、质量、环保的标准下加快施工,完成建设目标。(来源:海南日报网)


03

大湾区项目南中高速洪奇门特大桥西主塔封顶

粤港澳大湾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南(广州南沙)中(中山)高速公路洪奇门特大桥西主塔于6日封顶。据介绍,西主塔封顶意味着洪奇门特大桥这一斜拉桥具备了挂索的前提条件,下一步将进行钢箱梁顶推施工。


南中高速项目主线起点接南沙港快速路新垦互通,终点接中(山)江(门)高速公路,与广(州)澳(门)高速公路新隆互通相连,路线长21.6公里,项目支线连接主线及深中通道,在万顷沙互通与深中通道相接,路线长10.7公里。


作为南中高速公路项目跨越洪奇沥水道的控制性工程,洪奇门特大桥全长1126米,为主跨520米双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钢箱梁斜拉桥,桥面总宽43.2米。主塔为钻石型混凝土索塔,呈八角形截面,单塔设置斜拉索16对。塔冠为“木棉花”造型,共分为4个浇筑节段,其中西塔以第31节段为封顶节段,浇筑高度5米。

 

洪奇门特大桥西主塔设计为水滴造型,总高176米,共分为上、中、下三个塔柱区段。其中,下塔柱高度仅25米,但外倾斜角度达到26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会对模板产生较大水平分力,对常规翻模施工工艺提出挑战。项目团队创新选用内置螺纹拉杆爬模体系,将模板与内部型钢骨架连成整体,解决了超大外倾角度塔柱模板体系受力问题,同时也不影响模板拆除,为工程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据了解,该主塔采用全自动液压爬模系统进行施工,在主塔两肢合龙后逐渐向外倾斜展开,形成“花开”造型,这对液压爬模轨道在空中进行换轨带来了较大挑战。项目部将直轨道优化为与主塔线型契合的弧形轨道,缩短每个节段施工周期的同时,也保障了塔柱高空施工的作业安全。


据悉,南中高速项目洪奇门特大桥东塔柱已进入合龙段施工阶段,封顶在即,主桥边跨钢箱梁步履式顶推施工完成19个节段,完成比例24.7%。全线三座连续刚构桥完成27.9%,引桥下部构造施工也即将完成,将全面转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来源:中新社)


04

内蒙古赤峰经乌高速西拉沐沦特大桥主塔封顶

9月8日,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经乌高速控制性工程西拉沐沦特大桥又传喜讯,该特大桥6个主塔完成封顶。主塔的封顶减少了高空交叉作业施工,为主梁和挂索施工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为全桥按期合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拉沐沦特大桥全长2064米,是目前首座在风积沙峡谷区建设的桥梁,也是最高、跨径最大的PC梁多矮塔斜拉桥,建设规模庞大、工程结构与工艺技术复杂、施工难度高,自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建设团队不断优化方案,合理安排工序,保障了各施工节点安全高效有序推进。


西拉沐沦特大桥主桥6个墩梁塔形似宝剑一般伫立在西拉沐沦大峡谷中,主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矩形实心截面,桥面以上塔高 38.0米,横桥向宽 2.5米,顺桥向宽 6.0米~8.0米。斜拉索共计168根,采用环氧单根可换式矮塔斜拉桥拉索体系及双排扇形索面,犹如雄鹰展翅眺望远方。

 

《桥隧创新周周探》栏目曾对经乌高速西拉沐沦特大桥进行过报道,详情请点击上图


面对技术难题,项目团队以塔身线形、混凝土色泽,分丝管定位为重点,严格控制关键工序,把控分丝管定位精度。应用变曲线钢筋分段预制、钢木组合模板、制作分丝管精平定位装置等多项技术,打造塔身变化曲线。面对塔柱钢筋密集,分丝管定位困难项目优化设计及施工方案,利用索塔劲性骨架进行分丝管精度粗平,根据劲性骨架结构及其与分丝管接触位置制作分丝管精平定位装置,缩短了定位时间,提高了定位精度,加快施工进度。


目前西拉沐沦特大桥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80%,全桥的下部结构已经全部完成,将全面转入主梁及斜拉索挂索施工,预计在2023年7月完成大桥的合龙。


经乌高速公路项目全线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路线全长96.15公里,于2019年10月全线开工建设,计划于2023年建成通车。 (来源:央广网)


05

沿江高速新市金沙江特大桥主桥云南岸主塔顺利完成主塔及下横梁浇筑

9月5日,沿江高速公路宜金段控制性工程新市金沙江特大桥主桥云南岸主塔顺利完成主塔及下横梁共计2800立方米混凝土浇筑任务,标志着特大桥主塔施工成功突破100米大关,为沿江高速公路宜金段绥江支线这条出川大通道顺利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市金沙江特大桥全长1867米,主跨680米,主塔高297.51米,相当于100层楼高,总方量11.4万方混凝土,是目前四川省内同类型在建规模最大的钢桁梁斜拉桥。


新市金沙江特大桥位于四川省宜宾市新市镇,横跨金沙江,是连接四川和云南的重要纽带,对沟通两地经济发展与人文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大桥建成后能有效提高成昆交通运输大通道的运输能力,与金沙江航道、G85渝昆高速形成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来源:四川交通广播)


06

重庆桥隧项目稳步推进

新燕尾山隧道工程项目位于巴南区内环吉庆隧道北侧,工程起于快速路五横线太阳岗立交(不含太阳岗立交),止于内环快速路南泉立交(不含南泉立交),全长约6.8公里,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一座长隧道(新燕尾山隧道长约2.5公里)、两座互通式立交(南温泉立交、苦竹坝立交)。新燕尾山隧道建成后,市民开车从大渡口区通过白居寺长江大桥、新燕尾山隧道,可以便捷到达内环快速路以及渝黔高速、渝黔复线高速公路。

 

除了新燕尾山隧道工程外,黄桷坪长江大桥项目建设也稳步推进。


黄桷坪长江大桥是连接九龙坡区九龙半岛与南岸区二塘的特大型跨江大桥,东端与南岸区渝南分流道相接,西端以隧道形式穿越九龙半岛地区与青龙嘴立交相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一座特大桥、两座互通式立交(黄桷坪、二塘)。目前该桥正开展主墩基础施工,Z1抗滑桩、Z1主墩桩、Z2柱墩桩、Z3边墩桩建设累计完成100%。黄桷坪长江大桥建成后将缓解“四横线”交通压力,成为贯通九龙坡区、南岸区、巴南区和大渡口区的快速通道。(来源:重庆日报)


07

沾临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首组斜拉索张拉完成

9月6日,黄河中下游最大跨径桥梁--沾临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主塔首组斜拉索安装张拉完成,至此大桥主塔全面进入斜拉索施工。


沾临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全长4630米,塔高154米,桥面宽34米,为双塔双索面钢混组合梁斜拉桥,主梁采用(UHPC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桥面板)顶推施工,开创了黄河下游组合梁斜拉桥顶推施工之最。全桥斜拉索呈扇形分布,两侧双索面布置,共计144根,均为单根索,每8根为一组,南北两塔共18组,斜拉索最长达240.5米,最大重量达18.4吨。

 



为确保斜拉索张拉受力同步性和实现“一张到位”目标,项目部根据斜拉索安装位置、受力度等,创新张拉分级,将监控指令划分为五级,项目对每级进行细化控制,同时配备8套张拉系统,同一层8根斜拉索同步、分级、对称张拉。在张拉到位后,项目协同监控检测单位创新监测方法,将振动频率法、压力传感器法及千斤顶压力表测定法相结合,实现互相校准,确保斜拉索初拉力差值实现最小。此外,项目结合现场作业需求,根据主塔结构设计“塔顶吊装支架系统”配合塔端斜拉索挂设作业,结合主梁结构设计“一体化装配式施工平台”保证施工安全及提高挂索施工效率。

 

首组斜拉索的张拉完成,为后续17组斜拉索安装张拉工作积累总结了宝贵经验,项目将进入大干快车道,确保年内通车目标实现。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