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传统园林修复工程综述
葡葡美酒夜光杯
2022年05月20日 13:38:00
只看楼主

苏州传统园林修复工程综述 Review of Restoration of Traditional Gardens in Suzhou



苏州传统园林修复工程综述

Review of Restoration of Traditional Gardens in Suzhou


项目地点:苏州市

建成时间:1985—2021年

获奖情况:(仅代表列举)

[ 苏州艺圃修复工程 ]

1986年城乡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1986年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奖

[ 苏州环秀山庄修复工程 ]

1989年城乡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1988年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 苏州虹饮山房修复工程 ]

2003年苏州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003年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2003年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 常熟曾赵园修复工程 ]

2006年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2008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二等奖

2008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铜奖

[ 苏州可园修复工程 ]

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大奖—杰出奖

2017年全国优秀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

[ 詹氏花园修缮保养项目 ]

2021年江苏省优秀勘察设计行业奖(园林景观工程)二等奖


 

艺圃


巧夺天工的园林浓缩气象万千的文化底蕴,苏州这座东方水城让世界读了2500年。全盛时期的明清两代,苏州曾有私家园林200余处,它们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品,每一个私家园林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人文和艺术价值。遗憾的是,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演变,苏州园林有的毁损了,有的尘封了,有的流失了。为做好苏州园林群体性保护、传承和永续利用,苏州创造性地开展了“天堂苏州·百园之城”的建设,百园之城再次焕发荣光。


 

环秀山庄


苏州园林修复进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百废待兴,苏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园林整修委员会,修复了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一大批经典园林;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第二次园林修复工程,艺圃、环秀山庄等一批中小园林得以修复,极大地充实了苏州园林的整体面貌;第三阶段是21世纪以来苏州园林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再一次提升园林品质,可园、南半园、塔影园等一批园林陆续修复重现。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一代代的工程师们,也有幸见证和参与了这一历史过程,共参与修复了20多处传统园林,被苏州园林成就,也与苏州园林共成长。


一、保护与传承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园林修复工作


艺圃和环秀山庄,这两座世界文化遗产都是20世纪80年代由当时还是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前身苏州园林设计室根据史料进行修复设计的。到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设计团队又先后修缮了木渎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常熟方塔园、曾赵园等。


 

艺圃—浴鸥


以苏州木渎严家花园为例,其始建于雍正六年(1728年),原是苏州大名士、《古诗源》编者沈德潜的寓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木渎首富严国馨请香山帮建筑大师姚承祖率领能工巧匠重葺一新,改园名为“羡园”,后人俗称为“严家花园”。1998年修缮之初的严家花园原址除了几棵古树,未有其他遗存。所幸姚承祖著《营造法原》和童寯教授的《江南园林志》都载有木渎严家花园的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童寯先生称严家花园“虽处山林,而斯结构之精,不让城市”。20世纪30年代中,刘敦桢教授也曾2次赴苏州调查古建筑,并写出了《苏州古建筑调查记》,发表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六卷三期(1941年1月出版)。在文中,刘敦桢教授对木渎严家花园(羡园)的布局与局部处理极为推崇,认为“严氏此园,又特其翘楚也”。这些宝贵的资料记载都为修复严家花园提供了最接近历史原貌的蓝图。


 

严家花园—闻木樨香


重修后的严家花园占地约0.93hm 2 (14亩,旧址约8亩),中部为住宅部分,三面为园林部分。住宅部分由三进院落组成,三开间,硬山顶,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型制,包括照壁、门厅、怡宾厅(轿厅)、尚贤厅(大厅)及明是楼(楼厅)。其中照壁、轿厅及大厅均是利用现有古建筑移建而成,特别是大厅尚贤厅,是明代遗构。这些具有历史厚重感、极富艺术价值的“艺术品”,在严家花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展现,更为园林增加了宏敞精丽的气度和性格,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严家花园—怡宾厅


花园部分,建筑则显得精巧活泼,丰富多彩,楼阁亭轩廊榭错落有致,富于变化。造型各异的太湖石点缀各庭院角落,建筑、植物、山石、水体融为一体,四季有景,强化和完善了各地段的造景构思。按记载花园呈带状分布于住宅的西侧及北侧,由东向西依次为春景区、夏景区、秋景区及冬景区四个部分,各区的景观都是以水池为构图中心,各景点建筑依水而筑,既可独立成景,串联起来也是一个完整的景观长卷,其中夏景、秋景两景区为全园最精彩的部分。夏景区位于花园中部,面积约0.12hm 2 (1.8亩),是全园的主景区之一。水池北侧为环山草庐,是本区的主体建筑,两层,硬山顶。东侧为清苑轩,此处以爬山廊的形式与环山草庐联为一体,造型别致,是严家花园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


 

严家花园—澹香亭


水池南侧是一座太湖石假山,经山洞穿行,可至山顶宜人亭,假山边设采秀山房,西侧有曲廊、半轩、青分江上等建筑。秋景区位于花园西北部,面积约0.13hm 2 (2亩),也是全园的主景区。其主体建筑为闻木樨香,是一座由2个歇山顶建筑组合而成的建筑群,位于水池的北侧,南侧为延青阁,东侧为眺农楼、鱼趣轩、小方斋、锁绿轩、挹翠亭等。这些均依据《营造法原》和《江南园林志》上的旧照片进行恢复。比如冬景区的主体建筑“友于书屋”,《营造法原》上载有其梁架贴式图:硬山顶,三开间,内部梁架为贡式梁体系,在现存的苏州古建筑中别具一格,极有特色,因此复原修复时便按此恢复。为了更好地展示严家花园的文化内涵,木渎镇政府还向全社会开展了征集严家花园匾联题刻的活动,并邀请文艺界专家根据园内各个建筑及景点的意境进行评选,共选出了78条各具特色的匾联题刻内容,设计师们根据这些内容,对其采用的材料、字体、色彩、质感及制作尺寸等进行了系统的设计,为园林的成功修复增色不少。



二、发展与创新

——21世纪以来的园林修复工作


随着国家对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视,及文化自信精神的弘扬,对文物保护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政策。传统园林修缮政策、法规也开始不断完善,修缮原则从“修旧如旧”到“尽少干预”,反映出当今社会对文物的重视及谨慎的态度。修缮测绘前期,从一把皮尺、一架梯子完成所有的测绘资料,到新世纪使用测距仪、水准仪、3D扫描仪、无人机倾斜式摄影、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全景图像采集等数字化手段进行现有遗存测绘和鉴损的现场勘查工作,勘查设备有着层出不穷的迭代变化。修缮过程中,在保证修缮方式的可逆性基础上,新工艺和新材料日新月异,墩接技术、钢结构辅助技术、碳纤维、环氧树脂、纳米技术以及各类防水、防雷材料、耐火油漆等,都为园林修缮工作提供了新的选择。而在后期活化利用上,修缮设计还需考虑声光电在展陈中的使用、空调设备、消防设备、监控设备在园林空间的布局和隐藏等。


 

詹氏花园平面图


近几年来苏州针对当前园林保护管理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作出建设“天堂苏州·百园之城”的决策部署。通过实施健全名录保护体系、加速园林修复、扩大园林开放、加强行业监管等一系列举措,走出一条园林群体性保护管理的新模式,每年有计划地推进重点园林的修复工作。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在老一辈八九十年代园林修复的老专家们的带领下又积极投身于此,先后参与了苏州柴园、畅园、鹤园、慕园、墨园、遂园、詹氏花园、北寺塔梅圃、潘世恩故居以及苏州唯一一座书院园林可园的修复,并都已先后开放。南半园、塔影园的修复工作也接近尾声,即将竣工验收。钮家巷陈宅、王宅,武安会馆、紫芝园等还在设计中。这些园林的重现既承载着一代代园林人的工匠精神,同时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


 

詹氏花园


以已修复的苏州詹氏花园为例。其始建于清代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旧为朱宅,曾命名为“静中院”。1943年,詹沛霖与夫人将其购买并赠予儿子詹家驹。20世纪50年代被公房占用,园林风貌衰败。直到2002年,詹家出资将住户迁出,并对其进行修复,修复后赠予市社会福利院。詹家五子先后对其进行修缮,因此该园得名“五爱堂”。之后作为大型翡翠玉石市场进行改造,2007年园林普查时,住宅建筑已拆毁一进为停车场,其余几进建筑保存完好。詹氏花园总占地面积约1600m 2 ,建筑面积约1900m 2 ,整体分为东西两路,东路有4进,第一进为大厅,后三进为楼厅。西路有4进,第一进花厅,第二进书斋,后两进楼厅。西路最南侧有一花园。


 

詹氏花园—角亭


詹氏花园作为清代典型的苏式传统宅园,总体布局及单体建筑都保留了典型的清代江南民居宅园的风格,三进楼厅的布局在宅园中较为少见,部分楼厅的构架形式也展现了江南园林中较为独特的形式特征,是难得一见的精品。现存建筑大木构架基本保存完好,其蕴含的历史信息也得以较完整的保存。木作构架的加工工艺反映了建设时期的园林古建施工工艺、时代审美及人民生活水平;梁架及小木构件雕花、屋脊泥塑等更是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及保护价值。本项目整体采用不落架原状修缮方式,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真实性的原则、安全有效的原则。修缮前对古建筑及园林进行了全面勘测,特别是受力构架的截面大小、破损程度列为勘查重点。对古建筑的屋面、大木构架、墙体、铺地、石作、泥塑、雕花、油漆等分类进行比对和分析,走访周边群众,查找历史文献记载,对史料进行整理复盘。对建筑木构件进行详细列表,将修缮措施落实到每一根柱、梁、桁条,切实做到修缮过程的有据可循,反复推敲斟酌,最大限度保留文物原构件,尊重其历史价值。


 

环秀山庄—折桥


为保证后期使用安全性、舒适性,全园设置消防监控系统、烟雾报警器等安全设施,设置暖通装备,并根据园内后期用电需求,改造原设备间,强化配电系统。在满足现代功能需求的同时也要保护詹氏花园古典园林的传统风貌,在修缮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线、现代设备对建筑立面的影响,对管线进行集中落地处理,设备选用与古典园林风格相符的颜色,并尽可能地隐蔽安装处理,还原一个原汁原味的古典园林。为确保后期利用时建筑能达到更好的保温、隔声效果,修缮过程中采用了双层玻璃的门窗形式。为遵循“不改变文物原貌”的修缮原则,挖掘新的技术手段运用于双层玻璃的门窗,保证原有木窗框在增加玻璃重量的情况下能长久使用不发生变形,在门窗摇杆处增加承托和套筒,该技术已成功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詹氏花园—家驹楼


詹园修缮后的活化利用是保护建筑再利用的一个重要示范。修缮完成后,对詹园的不同空间进行了合理规划布置,赋予了新的使用功能,包括园林艺术展廊、青少年德智体美学习基地、雅集活动举办中心、文化讲堂、社区图书馆等,体现了詹园在新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价值及可持续发展潜力,为古宅增添了新的时代活力及商业价值、社会价值。作为苏州古城中心地带的一处古典宅园,其文化、休闲、商业功能的植入改善了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唤起古城活力与生机。


其实园林的活化利用,才是让真正的生态生活逐渐回归。苏州众多传统园林开辟新的“活化”路径,如夜游花园的沉浸式体验活动,使得苏州园林从被参观的主角,变为能容下千姿百态故事的舞台。苏州拙政园的《拙政问雅》,网师园的《游园惊梦》,沧浪亭和可园的《浮生六记》,严家花园《遇见姑苏木渎往事》,文化以一种古老又现代的方式,在不同的维度中多元化地传播。2021年在国际设计周中,世界国际设计师天马行空的作品在可园中惊艳亮相,这些都让苏州园林从不同的角度焕发出新的光彩。


 

詹氏花园—楼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二十二次会议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苏州园林正是这样一张举足轻重的名片。


或许我们可以重新解读修复园林传递的文化真谛:它是传统文化的复兴,苏式园林生活即是未来生活的典范。据最新统计苏州现存传统园林共有128座,其中私家园林83座。未来还有很多待修复和待保养提升的园林,这些园林遍布苏州古城内外,如果每个园林都有自己文化的辐射,那苏州不单是苏州园林,更是一个园林的城市,一个有灵魂的城市。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