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 on Bridges and Tunnels 桥 / 隧 / 创 / 新 / 周 / 周 / 探
Weekly on Bridges and Tunnels
桥 / 隧 / 创 / 新 / 周 / 周 / 探
▲ 赤水河红军大桥
我的 名片
姓名 : 赤水河红军大桥
生日 :2020年1月1日(通车时间)
籍贯 :四川
长度 :全长2009米,主跨1200米
类型 :山区大跨径悬索桥
特点 :赤水河红军大桥为世界山区同类型悬索桥梁中第一高塔、第二大跨的峡谷大桥(建成时)
建设单位 :四川叙古高速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江习古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院
施工单位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赤水河红军大桥 是叙古高速公路和江习古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跨越赤水河对接叙古高速和江习古高速公路。大桥全长2009米,主桥为1200米双塔单跨钢桁梁悬索桥,贵州岸为重力式锚碇,四川岸为隧道式锚碇。贵州岸引桥为2×30+4×(4×40)m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T梁,四川岸引桥为3×33m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T梁。赤水河红军大桥建安投资13亿元,2019年9月底完成主体工程。赤水河红军大桥的建成通车,打通了川黔交界又一交通命脉,对于加速黔北地区与成渝经济圈的深度融合,推动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对接东南亚、实现交通强国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座跨时代之桥。
我的 独特之处
大
大桥主跨1200米,主塔243.5米,是世界山区同类型悬索桥梁中第一高塔、第二大跨的峡谷大桥,重力式锚碇和隧道式锚碇组成构件巨大。
▲ 夕阳下的赤水河红军大桥
新
施工工艺创新(桩基无水导管浇筑法、塔梁异步施工、6米大节段爬模施工等),项目管理创新(投建一体化、HSE管理体系)、信息化和智能化建造(BIM技术)。
▲ 先导索过江
美
大桥屹立壁立直行、挺拔千仞的卡斯特溶岩地貌峡谷之上,桥景壮观美;施工现场规范整洁有序,绿色环保之美;工程质量一流可靠,匠心筑就品质工程之美;参建员工敬业奉献、激情拼搏、青春奋斗之美。
▲ 众志成城
先进的管理理念
筑牢安全建设基石
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认真贯彻落实施工标准化管理,严把质量、安全关。
以“品质工程”为目标,精工细作落实质控措施。
紧紧围绕“鲁班奖”争创要求和“品质工程”的建设标准,站牢质量管理的“落脚点”,实行“专业化”施工和“精细化”管理,实行质量责任终生制、质量“三检制”以及首件工程制。定期召开质量技术交底会提高技术人员、一线工人的质量意识;加强原材料管理及与生产厂家的沟通,做好源头控制;同时组织人员对现场质量隐患进行排查,加强现场监管力度,确保质量总体处于平稳可控状态。通过上述措施,项目建设全程未发生质量事故。
▲ 主散索鞍安装完成
以安全环保为抓手
书写文明篇章
项目安全管理严格参照四川路桥集团公司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根据项目实情抓住“科技”、“人文”、“文明”、“绿色”四大要素,采取手段主要有:
1. 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和安全风险源识别机制,实行全员风险源识别、全员考核上岗、全员隐患排查,不落下任何一个细节;
2. 安全督导小组,“安全检查回头看”,确保安全问题随时可查;远程视频监控系统,24小时精准观测施工情况,实现现场实时监测;
3. 污水净化系统,水资源多次利用,降低水污染和土地污染,有效节约资源;幸福通道门禁系统,人脸识别人员进出,保证施工现场秩序。
用科学化、系统化的措施打造一个“标准化工地”、“平安工地”、“绿色工地”。经过严格规划和管理赤水河红军大桥施工现场规范整洁、安全环保、标准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 赤水河红军大桥全景
创新引领
为大桥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活力源泉,更是项目发展的澎湃动力。项目除加快主要的专利、工法申报外,还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微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效。
例如,两岸在施工过程中,创新运用了索塔主筋帘式施工、索塔箍筋整体吊装施工、索塔预应力整体安装、索塔横梁分点预压、索塔大阶段施工、引桥支墩外骨架、重力式锚碇快易收口网的运用、索塔台座透水模板布的使用等工艺和工法,在同类型桥梁建设中起到了重要参考并得到成功运用。
▲ 钢桁梁吊装进展
经济社会意义
赤水河红军大桥的建成通车,有利于带动地方交通扶贫、红色旅游扶贫产业,为乌蒙连片山区深度扶贫工作的顺利推动注入强心剂。大桥的建成,是国家对民族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古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体现,其生产生活及经济辐射范围跨越多省,进一步完善了区域路网,有效降低了区域物流成本,增强了川南、黔北、渝西等地的经济联系。并深化地区分工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极大改善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条件,对同步实现小康目标意义重大。
大桥把川黔渝三省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政治经济大走廊,对实现我国西南五省区七方经济协调、区域合作,乃至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东南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