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侧翻结构真的没有责任吗?湖北高架桥发生侧翻坍塌
回头看的见
2021年12月27日 09:23:18
只看楼主

12月18日15时37分,鄂州市消防救援支队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 武黄高速和大广高速互通引桥段的一段桥面发生侧翻。 接警后,支队119指挥中心迅速调集4个消防救援站、1个轻型地震救援队、9辆消防车、50名指战员携带救援装备赶赴现场处置,同时调集战勤保障小组出动1辆器材运输车、2辆模块消防车,并通知110、120、高速交警、路政以及大型机械、饮食保障等应急联动单位协助处置。同时调派黄石消防救援支队增援力量(12台车、80名指战员)到场处置。


12月18日15时37分,鄂州市消防救援支队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 武黄高速和大广高速互通引桥段的一段桥面发生侧翻。 接警后,支队119指挥中心迅速调集4个消防救援站、1个轻型地震救援队、9辆消防车、50名指战员携带救援装备赶赴现场处置,同时调集战勤保障小组出动1辆器材运输车、2辆模块消防车,并通知110、120、高速交警、路政以及大型机械、饮食保障等应急联动单位协助处置。同时调派黄石消防救援支队增援力量(12台车、80名指战员)到场处置。

15时53分,鄂州支队首批救援力量到达现场。 经侦查,现场为一段500米长的匝道桥面侧翻,3辆货车坠落、1辆小轿车被压。 采取“封控警戒、分组侦查、冷却排险、固定车体、破拆救援、现场照明”等技战术措施实施救援。

16时31分,现场处置完毕,共搜救出7名被困人员,其中4人受伤、3人死亡。据了解,部分受伤人员在消防救援力量到场前已自行逃脱。 截至目前,事故造成4人死亡、8人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

距离湖北鄂州高速发生侧翻事件,过去了几天了,事故原因也正在调查之中,不过似乎从目前来看,距离真相也是越来越近了。


可以看到这一段桥面形状是一个右侧外弧。中段支撑采用的单柱设计。这种情况下,如果车辆严重超载,并且靠在最外侧车道行驶,在到达弧面顶部区域时,形成最大重压,超出桥面支点平衡位承载力,就如同跷跷板一样导致桥面向受力的那一侧发生翻转,整体掉落。也是巧,刚好这时对向车道没有通行车辆,桥面就瞬间失去了平衡,这时哪怕有一辆小车在对向车道可能都不会翻转。


其实明白这个事件的小伙伴都知道,此次发生这个事故的原因,应该主要就是两个方面:

1、货车超载,而且当时单侧有多辆货车和轿车,导致承重超载了。

2、出在设计上,可能是出于成本或地形考虑,没有使用双柱横梁的设计,导致了单柱体成为了唯一平衡支点,最终出现跷跷板效应。


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巧,这种多因重叠、概率极小的事情却偏偏发生了。


 

先来说一说超载的事情,这是当初最直观的感受,因为从现场来看,基本的就是被“压翻”的。

根据了解,该辆货车是从陕西出发的,按照标准,高速的载重应该是49吨,可是这辆货车重达198吨,超载400%,在陕西境内的时候,办理了超载的手续,所以属于是合法的运行,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司机随后改变了路线,经河南,驶入了湖北境内,并且涉事货车运输公司负责人承认违规办理了湖北境内的超限证明,虚报的重量比货车实际载重量少一半,目的是为了躲避收费站入站检查。只不过现在操办人员已在事故中丧生。

这也是现在大家比较疑惑的事情,为什么司机私自改路线,而且还违法虚报呢?

事实上,本次事故的匝道桥在去年10月份也进行了加固处理。据称,因为该桥投入运营时间较长,为增强独柱墩桥的稳定性,减少桥梁因发生倾覆而产生的危害,管养单位决定对该桥的部分独柱墩进行加固。加固仅一年多,就出现了侧翻坍塌事故,明明预判到了事故隐患,却没有阻止事故发生,令人深思。


 

然后就是关于桥梁本身的设计问题。

要知道这不是第一起事件了,近年来,多次出现这种侧翻的情况,导致独柱墩设计屡遭质疑。此次涉事路段甚至还进行过加固处理,不过即便如此,专家表示,抗倾覆稳定系数可能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本身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那么独墩式的设计,到底有哪些优缺点呢?

优点:独柱墩桥梁的思路,从很早之前就有了,到了现在,在城市基建中,广泛采用,比如城市立交、公路桥梁跨线时都能看到。它的优点在于,因为是独墩柱,在路口对行车视线的干扰较小,非常美观,可以改善桥梁的下部结构布局,减少占用土地。



而且可操作性非常大,有时候为了考虑立交桥下方还有道路,使用独墩就能够轻松跨过。并且这种工程量相对较小,特别是跨线斜交时可采用较小跨径跨越,较为经济。

总结起来就是:工期短,成本低,桥下通过性好,适用于交通量低,桥下可用空间小的路段。



缺点:即便如此,专家表示,从2019年开始,其实独墩的设计逐步就在被淘汰,不优先采用了,因为存在比较明显的缺点。

典型的就是墩顶不具备抗扭能力,除非墩梁固结。所以遇到道路交通饱和、超载严重的交通状态下,就需要高度重视其横向抗倾覆体系的设计。往往需要采用墩梁固结的技术,使得墩身有足够的强度抵抗梁的扭转在墩身产生的弯矩。



这次事件大家纠结的点,不止于此,对于大货车应不应该上高速的问题,势必会成为接下来重点讨论的对象。

 




对于此次事故的发生,你怎么看呢?
欢迎在评论中留言讨论



     
     
右下角,您点 +
小编工资涨1毛
wyan
2021年12月29日 09:29:22
2楼

这是一条测试回答 

回复
7869是宝宝
2021年12月29日 09:31:01
3楼

不是有公司已经在做智能系统,预防大卡车上高架了么

回复
陈筑静好岁月
2021年12月29日 10:06:42
4楼

说啥呢,不管什么原因总之是塌了,追根究底,总得有根源,这才是实质

回复
cckkjj
2021年12月29日 15:56:20
5楼

唉!超载,超限都是纸上说说的,收了Q就什么都可以了。

回复
nageshijie
2021年12月30日 08:34:56
6楼

没有单位为此次事故负责么,加固起了什么作用

回复
nageshijie
2021年12月30日 08:36:33
7楼

柱子加密一些,柱顶端两翼伸出更长一些

回复
nageshijie
2021年12月30日 08:38:43
8楼

不能出了事就喊着我早知道有问题,那为什么不解决呢,人命那么贱么

cof1582554748151:成本吧,早期建筑的设计估计也没想到会有这么重的车会跑,而且明明已经对车辆限载了,人家违法上路你也没办法。但估计现有在建桥梁会减少单柱桥设计并加强对桥梁监管

回复
buzkwo
2021年12月30日 10:17:50
9楼

独敦都在路线正中间   为什么不考虑间隔地一个偏左一些一个偏右一些地错开  敦柱密度再加大一些 应该情况会好不少

回复
co1427080087198
2021年12月30日 15:14:59
10楼

从日本地震中吸取经验教训,从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

回复
益元
2021年12月30日 19:04:20
11楼

桥梁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各种情况下的使用,这次明显设计要承担一部分的责任。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