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第一次见这么详细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哥斯拉哥总
2021年12月21日 10:28:48
来自于建筑施工
只看楼主

    1.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1.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1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块体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YBJ224-91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适用范围


   

   



   

3.安装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4.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4.1 施工条件


4.2 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措施


4.3 大体积混凝土搅拌、运输


4.4 混凝土的场内运输与布料


4.5 降温管线测温元件测温孔设置

  1. 平面形状中心;

  2. 中心对应的侧边及容易散发热量的拐角处。

  3. 主风向部位。

总之测温点的位置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热、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绝热温升最大和产生收缩拉应力最大的地方。

每个平面位置设置一组3个,分别布置在砼的上、中、下位置,上下测点均位于砼表面10厘米处。另外在空气、保温层中各埋设1个测温点测量环境温度、保温层内的温度。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一般不少于7d,并根据板中心混凝土温度变化及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确定养护周期。


在浇筑厚度大于3m时,要求考虑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水循环降温措施,设冷却水管,并通过温度检测控制混凝土中心与表面的温度或混凝土内部与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在25℃以内。


4.6 混凝土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分三种类型:(1)全面分层法(2)分段分层法(3)斜面分层法。

混凝土浇筑采用“分段定点,循序推进、一个坡度、一次到顶”的方法——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了上下层混凝土不超过初凝时间,一次连续完成。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端部模板时,改变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即从顶端往回浇筑。
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分层分段进行时,每段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程度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25倍,最大不得超过500mm。混凝土浇筑时,严格掌握控制下灰厚度、混凝土振捣时间,浇筑分为若干单元,每个浇筑单元间隔时间不超过3小时。


4.7 大体积混凝土振捣和泌水处理


4.8 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1. 按处理程序进行混凝土表面的处理,经抹压处理后,覆盖塑料膜和浇水养护。
     
     
  2. 混凝土表面有泌水时应及时引导集中排除。表面浮浆较厚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用粒径为 20—40mm 的石子浆均匀撤布在混凝土表面,并用抹子轻轻拍平。混凝土硬化后的表面若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可灌注水泥素浆刮平。
  3. 当施工面积较大时,可分段进行表面处理。
  4. 四级以上风天或烈日下施工,应有遮阳、挡风措施

4.8 混凝土的养护

  1. 蓄水养护混凝土:

    1)混凝土表面在初凝后覆盖塑料薄膜,终凝后注水,蓄水深度不少于 80mm。  
    2)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养护水的温差超过20℃时,即应注入热水,使温差降到10℃左右。  
    3)在非高温雨季施工时,应事先采取防暴雨、会降低养护水温的挡雨措施。  
  2. 蓄热法养护混凝土:

1)盛夏采用降温搅拌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覆盖塑料膜和采取保温措施。
2)常温施工时,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膜和浇水养护,当混凝土实测的内部温差或内外部温差超过 20 ℃时,再采取保温措施。
3)当气温低于混凝土成型温度时,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膜和采取保温措施。
4)为保持保温层的干燥状态,保温层上表面应覆有不透水的遮盖。


4.10 测温与温控

  1. 测温延续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始至撤保温后为止,同时应不少于 20d 。

  2. 测温时间间隔:混凝土浇筑后每日测量不少于4次(早晨、中午、傍晚、半夜),若温度变化异常则须加密时间间隔。

  3. 测温点:在混凝土结构内部有代表性的部位部置测温点,测温点布置应在边缘与中间,按十字交叉布置,间距为3-5m,沿浇筑高度应布置在底部中间和表面,测点距离底板四周边缘要大于1米。测温点应在平面图上编号,并在现场挂编号标识。

  4. 对测温结果要做出详细记录,并整理绘制温度曲线图。测温者负责对温度变化情况及时反馈,当各种温差达到20 ℃时应预警,达25 ℃时应报警。

  1. 使用建筑电子测温仪测温时,附着于钢筋上的半导体传感器应与钢筋隔离,保护测温探头的插头不应受污染、受水浸,插入测温仪前应擦拭干净,保持干燥以防短路。也可事先埋管,管内插入可周转使用的传感器测温。

  2. 当采用其他测温仪时应按产品说明书操作。

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混凝土硬化期的实测温度应符合如下规定:
  1. 混凝土内部温差 ( 中心与表面以下 100mm 处 ) 不大于 20 ℃。

  2. 混凝土表面温度 ( 表面以下 100mm) 与混凝土表面外 50mm 处的温度差不大于 25 ℃。

  3. 混凝土降温速度不大于 1.5 ℃ /d。

  4. 撤除保温层时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 20 ℃。

  5. 当实测温度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则应及时调整保温层或采取其他措施使其满足温度及温差的规定。


4.11 拆模


4.12 施工缝、后浇带与加强带


4.13 冬期施工



   

5.质量控制要点


   

  1. 施工管理人员,包括:专业技术工程师、QC工程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

  2. 混凝土工和钢筋工,应在本岗位工作三年以上,并参加过重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有较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

  3. 参加闪光焊、电渣焊或电弧焊的焊工,必须具备相应的合格焊工资质证书;

  4. 混凝土试验员,应在本岗位工作三年以上,具备混凝土成型、养护的专业知识,并持有混凝土试验员(或取样员)合格证。

  1. 进入现场的施工机械设备、计量检测设备和检验试验设备,必须具备所要求的设备能力和完好程度。

  2. 施工机械设备必须具有“完好设备”标识、有适用的操作规程、有设备运行记录和维护保养记录,设备操作人员有合格的机械设备操作资格证。

  3. 实行多班作业的机械设备,应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接班人员经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工作。

  4. 所使用的计量检测设备都应按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有检定证书和检定合格的有效标识。

  1. 必须严格执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方案和相应的规范标准,严格按照规定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组织施工,并对施工过程和产品实施严格、有效的监视、测量和检验试验。

  2. 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宜使用正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提供的商品混凝土,使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每罐商品混凝土进入现场,都要做塌落度检验,并对混凝土质量进行验收。

  3. 负责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检验试验的化验室必须具备省一级资质。

  4. 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混凝土表面开裂。应做到:混凝土降温速度不大于1.5℃/d。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差不大于20℃。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混凝土表面外50mm处的温差不大于25℃,撤除保温层时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