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时代变了!隧道施工不仅拼技术,更要拼脑子!
蒙古上单
2021年05月08日 16:12:55
只看楼主

提起隧道施工 是不是马上觉得 这是特别“接地气”的事儿 无外乎 凿孔、爆破、挖掘 掏空山体 凿出一条通道 于是乎 轰隆炮响?人潮汹涌?尘土飞扬?


提起隧道施工
是不是马上觉得
这是特别“接地气”的事儿
无外乎
凿孔、爆破、挖掘
掏空山体
凿出一条通道
于是乎
轰隆炮响?人潮汹涌?尘土飞扬?

中铁十二局集团承建的 福厦高铁
是我国首条跨海高铁
全线最长隧道——
10669米的杨梅山隧道贯通
打破了全线工程建设的瓶颈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
传统、粗放的“人海战术” 不再适用
“基建狂魔”给出了
隧道施工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 样板

说起这杨梅山隧道
那可是福厦高铁有名的“硬茬”
作为全线重点控制性高风险隧道
杨梅山隧道最大埋深398米
相当于下穿100层超高层建筑
存在岩爆和高地热难题
岩爆段全长2290米
密集的地质断层纵横交错
稍有扰动就会引起地层塌陷


↑↑↑
外面看
山清水秀、宁静安详
也没什么特别
不过
隧道内日常富水和断层破碎带作业
却是这样的
↓↓↓


面对复杂的地质环境
建设者按照 机械化+N” 的思路
实施 隧道机械设备+水压光面爆破
隧道机械设备+技术和工艺改创新
隧道机械设备+信息化智慧管理系统
隧道机械设备+.......
构建了 智能机械化施工体系
为机械设备安装“大脑”延伸“四肢”
用“机械变形金刚”代替人力施工
助力高铁隧道建设转型升级


打隧道
就是与困难“斗智斗勇”
其中艰难险阻、过关斩将
咱们细细道来

第一关

 安全和技术的双重挑战如何应对? 


杨梅山隧道建设者探索运用
“可视化钻孔+三臂凿岩台车+水压光面爆破” 模式
改变了以往人工钻孔的粗放作业模式

▲ 杨梅山隧道机械化施工体系

可视化超前水平钻孔
能够快速精准探查前方地质结构
同步上传勘察结果
经过信息化智慧管理平台
处理后发送指令
三臂凿岩台车根据指令精准钻孔
水压光面爆破精准爆破
平均钻孔时间缩短30分钟

▲  可视化超前钻孔为地层做“胃镜”

为提升三臂凿岩台车的钻孔精度
建设者研发了 “挑钎弯杆钻进” 技术
有效增强三臂凿岩台车钻杆柔性
实现掌子面盲区钻孔全覆盖
精准掌控不同地质钻孔深浅
取得了最佳装药爆破效果

▲  三臂凿岩台车实现数字化施工

掌子面水压光面爆破
炸药用量控制到克
实现弱爆破掘进
避免粗放式爆破的剧烈震动
有效降低了岩爆风险
爆破超挖控制在10毫米以内
衬砌混凝土消耗显著降低

▲  爆破效果对比(右下为传统爆破)

第二关

 一个个“大块头”会不会“水土不服”? 


为了让大型机械设备适应特殊地质
提升工程安全质量
建设者围绕机械设备开展技改创新
构建了从隧 道开挖到养护作业
成套化的新型工装工艺体系

▲ 应用新型二衬混凝土浇筑系统

在开挖施工中应用
移动控制爆破防护盖技术
打造钢铁 “金钟罩”
应用带逃生通道液压仰拱栈桥
改进衬砌喷淋养护台车
实现了 隧道自动智能养护

▲ 创新应用多种新型工装设备

接触网和水沟电缆槽施工
采用接触网支柱及下锚拉线定位技术
接触网槽道预埋技术
水沟电缆槽移动模架
消除混凝土蜂窝麻面问题
每循环施工周期仅1天
较以往施工效率提升3倍以上
建立了标准化隧道开挖体系

▲ 标准化隧道开挖体系

第三关

  大兵团作战如何协调指挥众多机械设备?  


大兵团作战
协同是联合制胜的关键
杨梅山隧道应用如此众多的机械设备
协调指挥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
为此,建设者将它们
全面纳入信息化智慧管理平台
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即可 远程指挥
杨梅山隧道进出口等6个作业面施工建设
实现 “点穴式”数字化精准施工

▲ 信息化智慧管理平台

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自行式仰拱液压栈桥
智能浇筑二衬模板台车、温控自动喷淋养护台架
组成机械化施工作业流水线
通过接入信息化智慧管理平台
建立现场感知模块
形成 “机械化+智慧大脑” 施工管理模式

▲ 三维激光扫描构建隧道结构

智慧管理平台采用“云+端”形式的
施工综合监控管理系统
管理人员通过手机等移动客户端
即可随时查看现场施工情况
同步下达施工指令
指挥隧道机械 “大兵团”集群作战

▲ 手机与施工管理实现互联互通

现场施工数据实现实时传输
智慧管理平台整合施工数据
构建 三维施工模型
通过兵棋推演优化施工数据
为不同作业设备制定最佳“套餐”
指挥机械设备精准施工
人员投入较以往减少三分之二
创造了月掘进200米的全线施工纪录

▲ 利用隧道模型指导机械化施工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把“最长、最大、最高”的纪录

写进世界桥梁和隧道建设史



免费打赏
和平卫士
2021年05月09日 12:50:16
2楼

隧道施工现场实景干货,楼主做得不错,必须顶贴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