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居砖雕艺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建中国
2020年05月27日 16:56:12
来自于砖混结构
只看楼主

  山西民居砖雕是流传于山西境内的的汉族传统砖雕技艺。山西民居砖雕,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山西文化内涵,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山西民居砖雕广泛应用于砖瓦建筑中,主要存在形式有:脊领、影壁、花墙、墀头、门楼等。2008年山西省以清徐县为代表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是汉族传统建筑的一种装饰艺术,尤其以民间建筑最为花样繁多,是古代汉族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山西民居砖雕历史渊源

  山西民居砖雕是流传于山西境内的的汉族传统砖雕技艺。山西民居砖雕,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山西文化内涵,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山西民居砖雕广泛应用于砖瓦建筑中,主要存在形式有:脊领、影壁、花墙、墀头、门楼等。2008年山西省以清徐县为代表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是汉族传统建筑的一种装饰艺术,尤其以民间建筑最为花样繁多,是古代汉族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N920 - 副本.jpg

  山西民居砖雕历史渊源

  山西清徐砖雕历史悠久,载负着各个时代不同的文化传承,也留下了不同的时代烙印。在清徐境内都沟新石器遗址、马峪谷文化遗址中,相继出土了大量灰陶、黑陶和彩陶。经专家鉴定,这些陶器概属仰韶文化,说明早在夏商之前,清徐先民已经掌握制陶烧砖技艺。

  砖雕在民居中的大量运用又与晋商的崛起密切相关。经济富裕后的晋商竞相显贵夸富,兴起讲究建房规模和雕刻装饰,使得原来只用在宫廷、庙宇等建筑之上的砖雕进入民居。砖雕装饰大都采用汉族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传达吉祥寓意,表达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关注、对家族兴旺的企盼、对富裕美满生活的向往、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追求。民间工匠将这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与寓意深刻的美好祝愿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将其绘出图案来,然后再按照图案与工艺程序进行制作。

  在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榆次常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的建筑中均有精美的砖雕制品。特别是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两百余年中,境内各村各社建造坛庙寺观蔚然成风,“一颗印”式的“四合院”林立,一条条用砖瓦建筑的大街不断出现,脊领、影壁、花墙、墀头、门楼等砖雕工艺品的市场需求量特大。这就客观地促进了山西民居砖雕的发展。

H8o938.jpg

  山西民居砖雕艺术价值

  砖雕装饰大都采用汉族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传达吉祥寓意。

  作为汉族民居建筑的重要装饰艺术,由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手法熔铸而成的砖雕,清新质朴而又巧夺天工。砖雕对整座建筑起着点题作用,不仅突显着户主的身份和意趣爱好,也载负着各个时代不同的文化传承,留下了时代深深的烙印。古建筑修复对于脊领、影壁、花墙门楼等砖雕的市场需求量仍然很大。

Cg-4WFGrHl-IbcuTAAcIHNy3kNoAAJREQPAYHwABwg0727.jpg

  山西民居砖雕装饰纹样

  民居砖雕的装饰纹样大致为:人物神祇、祥禽瑞兽、花草山水、器物、锦纹鹤字符等等。装饰主题可概括为祈福纳吉、伦理教化、驱邪禳灾三类。砖雕装饰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传达吉祥寓意,有约定俗成、流传广泛的特点,例如:借桃代寿、借牡丹代富贵、借石榴代多子;以羊隐喻孝、以“暗八仙”隐喻祝寿;以梅、兰、竹、菊比拟君子德行;以荷花比拟品德清廉;以蝙蝠谐音“富”、鹿谐音“禄”、鸡谐音“吉”等等。表达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关注,对家族兴旺的企盼,对富裕美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追求。民间工匠将这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与深刻寓意的美好祝愿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将其绘出图案来,然后再按照图案与工艺程序进行制作。

640_wps图片.png

  山西民居砖雕工艺流程

  砖雕成品之所以能经受数百年的日晒雨淋,是因为它是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砖雕从原料的选取到全部工序完成要经过30多个环节。首先是要烧制出青砖。从原料的选取到出窑,要经过选土、制泥、制模、脱坯、凉坯、入窑、看火、上水、出窑九道工序,烧制砖的窑体积非常小,据说是为了“好看火、易操作、出好货”。烧砖时一般不用“大火”,初点窑用的是“小火”,行话称其为“热窑”。热窑一天后才转为“中火”,一般烧一窑砖的时间是三天三夜。通常在烧完后会用“柳罐”将池水汲上窑顶,泼于覆盖在砖块顶部的土层上,让水经过土层渗透过滤,将全窑中的砖块淋透为度。色彩以青灰色为最好,砖太脆硬不易雕刻,太灰白则不经久耐用。“成砖”上水后,打开“窑门”与“窑顶”散热冷却两天两夜后出窑。成砖出窑时,须对焦砖、裂砖、变形砖进行严格剔除。一窑成砖中,大抵可筛选八成左右的雕砖成品。

timg (2).jpg

  山西民居砖雕制作程序

  民居砖雕一般制作程序是先用砖蘸水磨平,接着进行“打稿”,“打稿”包括画稿与落稿两道工序,传统画稿一般是请当地名画家、名书家前来打样。落稿是将画稿复印在砖面上,即在画纸上用缝衣针顺着线条穿孔后(约一毫米一个针孔)平铺于砖面,用装着黑色画粉的“粉包”顺着针孔轻轻拍压画稿。在雕刻时先将砖块切割成所需尺寸,再把雕面和四周磨成平面,然后进行“打坯”与“出细”。打坯就是用刀、凿在砖上刻画出画面构图、景物轮廓、层次,确定景物具体部位,区分前、中、远三层景致,这道工序需要有经验的大师傅来完成,非常讲究“刀路”、“刀法”的技巧。这中间一是要“打窟窿”,即用錾子将图案以外的空隙部分剔空到需要的深度,并将底部剖平,以显示出图案的大抵形状;二是要“镳”,即对图案的深浅层次、遮挡关系进行大略表现。最后的修饰是对细部进行进一步加工,对粗糙不光洁的地方,用糙石磨光;砖面遗留的沙眼,用砖灰调适量猪血填补。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