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 设计行业的问题根源与未来走向
早安结构
2020年01月06日 13:41:42
只看楼主

来源:计成 作者:朱河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平心而论,这个话题比较大,除了需要对设计行业有较全面的认知之外,写起来也比较耗时。但这个问题一直都是朱河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趁着最近手头不忙,就写写看。 本文所谈设计行业仅为广义建筑设计行业,主要包括规划、建筑、景观、室内等。文章6000字左右,仅代表个人观点,权当探讨,不必较真。

来源:计成 作者:朱河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655.png

平心而论,这个话题比较大,除了需要对设计行业有较全面的认知之外,写起来也比较耗时。但这个问题一直都是朱河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趁着最近手头不忙,就写写看。

本文所谈设计行业仅为广义建筑设计行业,主要包括规划、建筑、景观、室内等。文章6000字左右,仅代表个人观点,权当探讨,不必较真。

设计行业发展到今天,存在很多问题。正如那句存在即合理,这些问题,说到顶当然可以用四个字粗暴概括——国情如此。这么解释肯定没有错,但太笼统。既然是探讨行业问题的根源,自然要试着剥离“国情如此”,尽量把焦点放在行业本身。



据从业人员的直观感受,设计行业主要面临三个核心问题。

第一,高负荷的工作强度。具体表现为甲方无底线压缩设计周期,设计方疲于应对。除去少数特别重大的项目,时间相对宽裕,几乎所有的甲方都希望又快又好,如此一来加班不可避免,也就有了甲方压榨设计院的说法。比如前段时间万达要求设计院必须加班到晚上12点方可下班,未按要求每人每次罚款1万。

另一方面,在设计费单价不高的前提下,设计方为了做足利润不得不多接项目,但企业人手就这么多,怎么办?招人吗?不划算,淡季还得裁掉,麻烦。那就只能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了,加班情况进一步恶化。不久前,有公司就下发过强制加班文件,要求全体员工统一加班到晚上10点,未按要求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直接辞退。

如此高负荷的工作强度,问题根源在哪?

外因是项目设计周期被压缩,根源是行业生产效率普遍不高,行业亟需技术革新,提高生产力。
 
对甲方而言,抛开少数变态甲方的变态要求,大多数甲方出于利益考量要求设计又快又好,客观来说并无过错。因为最终的设计成果,本就是多方利益和审美博弈下的折衷产物,这就直接导致设计师必须陪着甲方一起试错,再加上甲方内部的决策损耗,留给设计师画图的时间就比较紧张了。

对设计方而言,企业主同样是出于利益考量要求员工抓紧时间,因为下一个项目甲方也催得紧。企业有错?你做得慢,甲方直接找别人去了,做的项目少了,设计师年终能分到的钱自然会变少,最终导致人员流失人心不稳。可能有不少人觉得,公司多招些人大家不就轻松些?

的确,多招人会轻松些,但还是那个问题,在企业主无法确保业务量陡增的前提下,多招几名员工可能导致这些项目入不敷出,甚至会导致摊到现有员工个人头上的项目变少。人都会用脚投票,之所以大部分设计师还在设计行业继续熬着,正是因为1个人做3个人的活拿2份工资,大家还能忍,尽管很累。

为什么说设计行业亟需技术革新?这跟设计工作的性质相关。设计师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做无用功上,不是说这些无用功无用,只是说它占用了设计师太多时间。比如在方案阶段,为了获得甲方青睐,很多设计方都会精心准备两个比选方案,多的会提供三个方案。一来可以表现出诚恳的服务态度,二来提供更多的方案可以帮助甲方更快的找到方向不容易被直接拒绝。本来3名设计师3天能完成的工作量,最后需要3名设计师3天不睡才能完成。

施工图阶段类似。以建筑项目为例,本来规定10天时间完成施工图,画到一半,甲方提出新的功能需求强塞进去,不仅新增功能空间,还要求内部没有柱子。建筑专业开始改,消防疏散交通流线整的七七八八,耗去1天,结构跟着调整,由于要拔掉两根结构柱,所以需要重新复核,又耗去1天。等建筑结构改好,水电暖等设备专业也需作相应的调整,又耗去1天。5天最后只剩下2天,其间还未将发甲方确认的时间考虑进去。2天,只能拼命了。

这一系列加班赶图的背后,要么是因为在做有用的无用功,要么是因为出现临时情况而现有各专业间低效率的协同方式无法满足需要。做比选方案也好,满足甲方临时变更也罢,与其一口咬定这是跪舔甲方,不如试着反思一下设计工作自身的生产效率是否存在问题。

1991年,国务委员宋健提出“甩掉绘图板”的口号。1992年,“CAD应用工程”成为“九五”计划的重中之重。这是在机械领域,建筑领域的应用比它晚很多,CAD在建筑领域的普及是在2000年之后。CAD成为设计师的生产工具,足足撑了近20年。

这20年里,整个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以大数据为依托的准人工智能时代。电脑从长方体进化到一张A3纸般大小,手机发展到5G,钱包几乎消失,就连纸币也不多见了。而在充满想象力的设计行业,设计师的工作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几乎一层不变,停在2000年。20年前一笔一划,20年后还是一笔一划。

这种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反应在设计师身上,即工作时间普遍不够用。再老练的设计师,只要在一线从事设计,都不可避免的主动或被动加班。加班当然有很多外界原因,但这种群体性的高强度加班现象在各行各业实属罕见,互联网行业的996在设计师眼里根本不值一提。

朱河从不指望一种新技术能彻底消灭设计行业的加班想象,但如果诞生一种新的生产工具,可以让设计师每天提前2小时下班,这已经算极大的提高了行业生产效率。



第二,紧张的劳资关系。这是设计行业面临的第二个关键问题。

设计行业有个现象,每到发年终绩效的时候,很多企业都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情景。办公室表面一片祥和,设计师内心丧胆游魂。对企业主而言,他们需要通过年终奖来“暗示”某个员工的去留,发的多表示来年你可以继续呆下去,发的少表示你可以选择另谋高就。铁打的设计师流水的设计院,这是设计行业的用人现状。

跟别的行业不同,设计师的年终绩效才是大头。而对设计师而言,年终绩效能发多少,他们少有发言权。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设计行业中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的劳资纠纷不断。如果说一个员工对绩效发放有意见,那可能是员工的问题,但一群员工都有意见,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计成之前曝光的那些劳资纠纷事件,都是一群员工在跟公司闹纠纷,集体申请劳动仲裁。除此之外,计成后台还有很多“爆料”没有被公开,因为爆料者无法提供证据,没有证据就涉嫌造谣诽谤。

如此焦灼的劳资关系,问题根源在哪?

外因是从业人员供过于求,用人单位有持无恐,根源是行业核心资源过于集中导致利益固化,行业亟需组织革新,释放活力。

什么是设计行业的核心资源?设计资质,人才资源,项目资源等。其中最关键的要属设计资质,有了资质,就能拉拢一帮人,有了人才资源,项目资源自然会主动靠拢,前提这帮人不是废柴。有了项目资源,这些生产要素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很多设计企业都声称人才第一,这话没错,但他们在就轻避重,这从他们的官网便可窥见一斑。这些官网在人才展示一栏几乎都是公司领导层,一张肖像配一段寄语,哪有员工的位置。除了领导层,最重要的就是资质展示和项目展示。一线员工,集体消失。

一个不争而又无情的现实,为公司贡献最多力量的设计师,毫无存在感。而那些所谓掌握公司命脉能拉来业务的人,他们在公司的话语权最大,收入颇丰。他们之所以被优待,能力是一部分,最关键的原因还是他们手里握着资质这张王牌。人没了,可以再招,资质没了,陪甲方吃再香的饭喝再烈的酒,也是白搭。

因为掌握行业核心资源——设计资质,大量优秀的人才只能向他们靠拢,几张甲级资质证书就是企业实力的最佳背书,人才靠拢带来项目资源主动靠拢。长此以往,由设计资质引发的行业核心资源高度集中导致行业利益固化的局面已然形成。

这套利益榨取机制有个听起来很合理的名字,项目管理费。少则30%,多则60%,这些钱进了谁的腰包,大家心知肚明。大型国企有国家任务也就算了,关键很多民企巨头也这么操作。另外,如今规模大点的设计企业,其各部门都是自负盈亏,换言之,企业除了提供办公场所(不少企业连房租水电都是各设计部门自掏腰包),就剩给项目审图盖章。活脱脱的印钞机。

与其说这是企业为了活下去,不如说是企业中的既得利益者为了更滋润的活下去。在那些人眼里,利润只能保持“健康”增长,行情好赚1个亿,行情不好赚8千万就算亏。处于利益链的最末端,设计师自然成为这台赚钱机器的最大牺牲品。

这里衍生出另外一个问题,资质寻租,也就是挂靠。这一现象在整个设计行业非常普遍。一些有想法有能力的设计师为了摆脱既得利益团体的控制,选择单干,拉上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从零开始。

为了拿到项目,他们需要资质,为此他们不得不向资质提高方缴纳挂靠费。即便费用不低,他们也不得不妥协,为什么?以前给人打工1年做10个项目拿20万,单干1年做3个项目就能挣20万,他们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好过点?

如果今天设计资质全面取消(当然现阶段不现实),相信用不了多久,设计行业现有的生产组织方式会逐步消亡,尤其是大型设计企业。谁都不想成为“阶下囚”,解放自己是人的天性。没有资质要求,设计师自立门户就容易多了。因为对设计而言,资质不过是一张纸,取消这张纸,有人有电脑便可开门营业。这跟医生不同,医生工作除了脑力,更多还要依赖医疗设备,这些设备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绝大部分医生承受不起。

行业核心资源过于集中的局面不改善,利益只会愈发固化,利益固化加剧导致分配不公,进而引发大量的劳资纠纷,宏观来说,这对整个行业而言,是极其不健康的。好在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比如现在开办甲级建筑事务所、结构事务所等都只需1名注册师,以前需要3名。毫无疑问,此举在革新行业现有生产组织方式以及释放行业活力方面有积极作用。只是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2.png



第三,不涨反跌的设计费。这是设计行业面临的第三个关键问题。

如今物价飞涨,可设计费似乎雷打不动。很多业内人士说起此事都会直指有关部门不作为。朱河觉得,设计费涨不涨,跟有关部门作为与否关系不大。他们制定的设计费指导标准只代表可以收这么多钱,但不代表每个设计企业能收这么多钱。

同样一个项目,你做收100万,他做收80万,如果出来的效果差不多,甲方会选择谁?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做出品牌的设计机构,收费远超过现有设计费计价标准。相反,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很多甲方会要求设计方主动降价,其中不乏政府甲方,明文规定打五折,甚至更低。

如此惨淡的设计费,问题根源在哪?

外因是同行竞争趋于白热化,根源是行业中各类企业业务能力良莠不齐,行业亟需建立淘汰机制,将低水平的设计企业清理出去。

有人会疑惑,前面说要革新现有生产组织方式开放市场,后面又说要让一些企业关门大吉,这不自相矛盾了?其实不然。缺乏淘汰机制一畏讲开放,浑水摸鱼没有底线的企业只会越来越多,如何营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生态?设计原本就不是一个人人可以从事的大众行业,它不像工厂工人,随时能上岗。没有出色的业务能力,如何胜任设计师这三个字?

尴尬的现状,设计师已经成了一个低门槛的职业,设计行业也跟着变成一个依靠人力穷举才能维持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整个中国勘察设计行业,除了2014年前后从业人员增长放缓,2015年之后人数依旧一路飙升。2015年从业人数为304万,2018年为447万,三年时间足足多了140万人。

不少设计企业为了维护跟甲方所谓的战略合作关系,对甲方提出的种种要求全盘答应,就连跟项目没有本质关联的无理要求也满口答应。比如最近恒大入股盛京银行要求合作的设计院员工办卡拉存款,少则几千多则几十万。员工集体无语,一年下来没发多少钱还得借钱交上去。

僧多粥少,企业之间恶性竞争,设计费怎么涨?不过上文说了,这属于“国情如此”,不展开说,我们主要从行业内部讨论。朱河认为要想提高设计收费,势必要在提高设计品质的同时挤出相当一部分企业,让留下来的企业良性竞争,从而倒逼提高行业整体设计品质,让甲方满意,并愿意为之付费。

比如可以针对设计行业本身,建立一套完整的淘汰机制,让口碑差的设计企业残喘两年自动退出,突出那些有口碑有品牌的设计企业,这类企业可大可小。如何自动退出?让他们招不到员工即可。谁来评价?自然是企业员工,员工口碑佳的公司,效益不会差。类似豆瓣打分。

以上,是朱河对当下设计行业几个关键问题的个人看法。下面再说说设计行业未来可能的方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论是技术革新,还是组织革新,还是淘汰机制,朱河认为这些问题迟早都会解决,只是时间问题。

关于技术革新。最容易理解并被期待的是电脑试错和一键出图。电脑试错是在方案初期,设计师不再需要根据既有条件作出各种假设,这些比选统统交给电脑,设计师回归创意本质。一键出图是在施工图阶段,这个阶段设计师不再需要将大量时间花在一根根线条上,只需承担查漏补缺的质检员角色。如果这些技术真的诞生,设计师每天提前2小时下班不难实现,毕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关于组织革新。组织革新的难度最大,阻力也最大,因为组织革新势必要冲击现有的利益格局,现有利益格局的背后是那些位居高位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不会让这件事进行得顺风顺水,以前很难,以后也很难,但互联网的介入或许会让这件事成为可能。

出租车行业就是一个例子。现在任何一个有车有驾照的人都可以自主上路跑客,尽管也需办理相关证件,但比过去容易多了。滴滴司机的收入也不比出租车低,累了想休息不用任何人点头。与此同时,服务质量也提高不少,拒载坐地起价等以往再平常不过的现象渐渐失去了土壤。

另一个例子是银行,在过去银行是公认的高高在上的地方,而现在,基本都成了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金融平台的兜底单位。谁能保证这一幕不会发生在传统设计行业?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传统大院也将成为第三方设计平台的兜底单位。
764.png

关于淘汰机制。之所以觉得这种方式可行,朱河说个小故事。计成公众号这两年陆陆续续曝光过一些设计企业,这些企业被曝光后,有些企业管理者会来要求或者恳求删除文章,理由是文章对他们公司的负面影响太大。尤其碰上招聘季,有些求职者原本对该公司有意向,看到文章之后直接免谈了。

如果有一款专门面向设计行业的APP,让员工对企业作出评价并引发广泛讨论消除不对等的信息差,除了综合评分之外,在加班时长和福利待遇两项指标上,还能让求职者即时看到数据折线,那些无底线跪舔以及恶意欠薪的设计企业还能招到员工吗?挤掉这些企业,把蛋糕分给那些优秀的企业,让留下来的企业成为真正的设计企业,让留下来的设计师成为真正的设计师,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长久之道。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有句话说,人们总会高估未来一两年内的变化,却容易低估未来十年的变革。历史的趋势是很难阻挡的,即便面对的是强大的既得利益者。但在互联网时代以及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一切变化都会随之加快,我们拭目以待。
免费打赏
chen36040
2020年01月06日 22:15:35
2楼

说的太对了!!!!!!!!!!!!!

回复
土土1234567
2020年01月07日 08:12:01
3楼

专业设计院一直活得很滋润着呢。作者应是民用院的。
设计费成白菜价,是国情,试看哪个行业不都被国人作烂。最根本的原因是,民用建筑设计领域在20年前就开始沦为和制造业同样的境地,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低价竞争、恶性循环。中国制造业曾经风风火火20年,但目前境况就是,没有自己响当当“品牌”的公司,一律会倒闭。

jw12345688:国情你能否改变?谁都想专业设计,主要是谁来改变

回复
mecidar
2020年01月07日 11:28:53
4楼

到了40岁就画不动了,不进行转型只能干熬。

回复
飞哥飞哥
2020年01月07日 14:26:48
5楼

到了40岁就画不动了,不进行转型只能干熬。

回复
yj154370925
2020年01月07日 15:23:32
6楼

现在的设计行业确实混乱不堪,放开资质、健康竞争,坚决抵制恶意低价竞争。

回复
goodgetou
2020年01月07日 16:00:28
7楼

很有道理哇。。。不过何时才能真正改变呐。

回复
寻星星
2020年01月08日 16:45:14
9楼

谢谢楼主分享好资料

回复
hoowen
2020年01月08日 22:20:48
10楼
谢谢分享
回复
cc97939793
2020年01月09日 08:47:45
12楼

只是讲对了一半,更深层的问题没说出来

回复
结构小生05
2020年01月13日 23:09:52
13楼
非常有道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