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更新区的识别与划定
# 1 研究缘起与背景 城镇更新区识别与划定作为城镇更新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是各级规划编制的重要技术手段,亟需行业规范标准给予指引,以确保城镇更新规划工作科学、合理、规范和有效进行。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组织,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等8家单位共同参与编制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团体标准《城镇更新区划定技术导则(T/UPSC 0014-2023)》 (以下简称《导则》)。此项工作受到“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于城市体检评估的城市更新综合评价技术方法研究”(2022YFC38003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多目标多情景老城容量综合评估与优化决策方法研究”(52278049)的共同资助。《导则》编制工作历时3年多,期间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关心和指导,经过多轮修改,通过专家论证、公开征求意见、专家审查等认定程序,于2023年12月31日正式颁布和实施(图1)。
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探索与思考
建立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不简单是涉及空间的多个规划的合一,而是相应的规划价值观的重建。随着《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印发和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完成,3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得到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国土空间规划相较于以往任何涉及空间的规划,最大的变革就是确立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并将其作为最基本的价值理念,这也是中国特色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探索的重要成果。从全国来看,早期在耕地保护目标、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不明确的情况下,各地提出的城镇空间布局方案大部分体现了地方的发展诉求,占用现状耕地较多,对原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的幅度较大,关键是规划的价值理念还停留在以往一味追求地方经济增长空间的最大化上,忽视了总体国家安全。如果都是以局部建设空间增长压占耕地和生态空间,累积到全国层面的结果就是耕地、生态安全不保,地方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国土空间规划的价值观与国土空间的资源属性相关。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实现经济继续增长的同时更有效地解决生态环境与社会文化问题,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应对。基于对全球供应链和粮食安全的考虑,国家更加突出强调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问题,明确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统筹划定“三区三线”。学科建设只有符合国家战略和时代发展的需求,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才能体现学科的重大价值。在全国基本完成五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之际,系统总结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理论,深刻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提供有益支撑。
竞合关系网络视角下城市大型商业设施布局优化研究
0引言 商业空间一直以来都是城市中最活跃的空间类型之一。2017—202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GDP增加值的11%来自零售、餐饮、批发和住宿业。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要求各地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商业繁荣,激发消费潜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因此,高品质的商业服务设施成为城市拉动经济、提升品质、吸引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要素。2022年3月,西安市围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修订了《西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16—2025年)》及《西安市商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提出持续发展钟楼、小寨2个都会级商业中心,打造高新、曲江、浐灞等10个城市级商业中心以及25个区域级商业中心的计划。但事与愿违的是,包含钟楼、小寨2个都会级商业中心在内的许多传统商业中心内的商业设施近年来相继闭店,其中不乏像群光广场等斥资巨大的新建设施。显然,传统中心地理论指导下的商业设施布局与现实需求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袁昕:适配新发展的空间生产与治理
各位嘉宾都是非常严谨的学者,我今天应该算是一个规划设计企业的代表,讲一个并不很严谨的话题:石楠秘书长刚要求我们要为治理现代化搞好城市规划,我站在一个规划师的视角,觉得 我们要想做好规划,我们也需要管理、治理方面能够给予规划更多的支持。 01 新技术改变空间生产和治理 最近有很多新词,如“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等,反映出我们当前正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期,大家一直称之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反映在国际上,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体量、发展质量发生了一些变化;反映在国内,可能是在转型过程当中,我们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机制也在不断地调整和适应这些外部和内部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基础,或者说更深层的原因,都
国际大城市交通碳中和实现路径及启示——以伦敦、纽约和巴黎为例
0 引言 2015年国际气候大会(COP21)通过《巴黎协定》,计划到21世纪下半叶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的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的1.5℃之内,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即碳中和的目标。根据联合国人居署统计,城市仅占地球表面不到2%的面积,却消耗了全世界78%的能源,超过60%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城市地区。预计到2050年,全球68%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地区。因此,城市地区是碳减排的重点对象,控制城市地区碳排放也是实现全球碳中和的关键,需要在能源使用、土地、基础设施(包括运输和建筑)以及工业系统方面进行迅速而深远的变革。至2018年,全球共有27座城市已实现碳达峰,如伦敦、纽约、巴黎已经发布了碳中和的相关战略与政策,向2050年零碳目标迈进。
以案说法:基础设施供地,并非只有划拨一种选择
案 情 某市工业园区在引进某大型硅业新材料项目后,经测算园区原有的工业垃圾处理场不能满足生产需求,需要新建垃圾填埋场以解决固体废弃物的处置问题。但由于所需的1200万元建设资金未能筹措到位,垃圾填埋场建设迟迟未能启动。得知这一情况后,某硅业新材料公司表示其愿意出资建设。工业园区管理部门考虑到虽然企业出资建设可以解决资金问题,但垃圾填埋场建成后服务的是园区所有企业,且此类垃圾填埋场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制定相应的固废处理方案,还要按照固废处理要求进行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同时,按照环保要求,对固废进行分类填埋后,还要对填埋场进行监测和维护,需要考虑解决后期的运营以及移交的问题。为此,工业园区管理部门召集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市政管理局、生态环境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进行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