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感性的对话: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
力能扛鼎的茶叶
2023年12月04日 11:02:14
来自于公装设计
只看楼主

  项目名称:开发区实验中学(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 项目地点:苏州市澄波路以东,蠡塘河路以北 业主: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设计时间:2018年2月5日至2019年5月20日 设计单位: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获奖名单:葛松筠、王恒、夏维捷、宋娇、王凯琪、胡湘明、马亭亭、赵建忠、王干、姜肇锋、顾敏龙、范旭艳、陈青青、顾欣、李辛宇、孙杰、张俊、郑越、冯琳、张伊健

 


项目名称:开发区实验中学(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

项目地点:苏州市澄波路以东,蠡塘河路以北

业主: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设计时间:2018年2月5日至2019年5月20日

设计单位: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获奖名单:葛松筠、王恒、夏维捷、宋娇、王凯琪、胡湘明、马亭亭、赵建忠、王干、姜肇锋、顾敏龙、范旭艳、陈青青、顾欣、李辛宇、孙杰、张俊、郑越、冯琳、张伊健

用地面积:63513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50701.3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26597.9平方米

综合容积率:0.798

获得奖项:荣获2023年度苏州市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建筑工程设计-民用建筑)一等奖

摄影:秦伟



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项目位于苏州市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总用地面积为 63513 ㎡,总建筑面积为 80857.4 ㎡。基地东侧为重要的城市交通227省道,南侧的蠡塘河路为城市次级干道,与省道相连,西侧澄波路沿线存在三四家生产型企业以及相应的物流交通,北侧及东侧有水系环绕,为基地提供了一定的景观环境。学校办学规模为初中 12 轨 36 班,因为是苏州大学附属学校,所以在校园设计中需要有苏州大学基因的传承和延续。在这样的一个城市环境和办学要求下,对规划建筑设计的思考徐徐展开。


 



理性与感性


校园的调性从理性中来,在感性中展开和表达。


学校的规划布置从理性入手。基地西侧是一条城市支路,对门有三家生产型企业,开设了四个出入口,平时有物流车出入,没迁走之前比较嘈杂。基地东侧贴临省道高架路,一方面会产生交通噪声,分贝在70以上,另一方面来往交通也会形成重要的观看视点,对场地界面形象有着一定要求。基地东侧和北侧是一条连续的水系绿带,介于省道之间,将基地围合形成半岛的格局。南侧是城市支路,与省道相连。整体建筑布局充分研判了场地关系,通过三进院落将建筑群串联,户外运动场地布置地块东侧,通过尺度消解城市交通噪音对教学的干扰,而后通过报告厅和图书馆等大体量的公共服务用房以及之间的庭院隔绝运动场地对教学区的噪音影像。普通教学区域布置在建筑群落的中心位置,所有公共服务教学资源都围绕其布置,这样保证学生到达各功能区的距离相对均质。行政办公布置在南侧主入口正对的楼栋里,通过内部交通连接到整体建筑群,保证了正常对内的管理,同时非常流畅的衔接访客和外部事件。宿舍和餐厅等生活用房布置在北侧,贴临基地外围水系,跟教学区也有一个物理空间的分隔,并共同享有第三进的院落景观。


 
 
 


这个学校流淌着苏大的血液。1900年建成的苏大,百年里人文历史交相辉映,建筑作为不同的时间切片,像年轮一样呈现出来不同的美感。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民国时期建成的精致刻骨的红楼、钟楼等建筑。苏大第二附中如何延续苏大基因是设计面临的一个挑战。教学楼西侧沿街立面提炼了苏大校园的经典元素——红砖、灰砖,将其以新的方式组合,并在其中嵌入玻璃砖,作为楼梯间采光之用。在夜间点点的灯光从玻璃砖中溢出,如星空般静谧而灵动。闭上眼,能够感知的是阳光绿荫间弥漫着红色灰色的岁月的微尘。这种最小的肌理表情可能是这个学校最内在的基因。所以设计决定从这个最小颗粒切入,颠覆形式化的语言,重新组合。


 



地域性表达


地域性表达是项目设计基本的思路。校园的园林如同三维世界的文人画,诗书画印逐一展开,移步换景的画面不单单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故事典故的串联。


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拮取“苏园”精华,将共享空间与庭院充分融合,着力打造其园林中的地域性。漫步脱胎于“苏园”的游廊中,既可方便到达任何功能区,又能充分体验苏州园林中抑扬顿挫、韵律多变的空间感受。


竹院——礼院——水院

建筑坐落于阳澄湖畔,建筑内部围合成数个院落。场地内部主要通过三个序列来将整个场所串联,分别是第一院落竹院——代表竹径通幽,君子正气;第二院落礼院——代表双轴汇聚,杏林礼序;第三院落水院——代表宁静致远,上善若水。建筑与园林间的衔接完美融合了文人画的手法和意蕴,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布局,将师生引入一个远离喧嚣、宁静致远的环境中,让师生感受到远离尘世的清静和安宁。


竹院——“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校园的景观的营造,更是对人潜移默化中的熏陶,文人画卷起笔于竹院之间,灰白色建筑宛如三维的宣纸画卷。新生初至,如雨后春笋,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受师长们的循循善诱,博文好学,日日生节,每天的生活场景单纯白描勾勒出文人画的底色。


 
   
   


礼院——“竹藏壁中简,杏落水边坛”

博文而后约礼,礼院承竹院与水院之间,写意的白色卷轴之间,铺陈红色的流淌渐变,如卷起的珠帘正对讲学的杏坛,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灌输学习中各自形成不同的见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供了丰富的画中场景活动。


   
   


水院——“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水院体现出画中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通过前述的博文、约礼而后明德,希冀学生们在短暂的学习时光中不仅只局限于学习先进的文化和知识,还希望他们在道德上获得滋养,善行利他,塑造良好的精神境界,提升自己的品行,举类迩而见义远。


   
   


建筑环境及空间同在整个三维空间中,将建筑、园林和其中融合汇聚形成的空间感受和意蕴融合,不单纯将各个元素独立看待,而是将虚实结合,雕琢铺展出合时宜,合观瞻,合心境的多重审美感受。生机盎然的绿色庭院,曲径缦回的空中连廊…不只是现代建筑,也是将文人画精神延伸向少年一辈的展望,更是向传统“苏园”、“苏作”的致敬。目之所及,皆为风景…



挥之不去的水墨情结


项目设计尝试了水墨晕染的绘画语言替代了传统的建筑形式语言,探索了不同寻常的在地性的表达和我们心目中的当代语境下的江南。图书馆位于教学区和生活区的交汇处,北侧紧邻第三进院落-水院,利用率和可达性非常高。我们希望图书馆能成为学校里的精神空间,是一个有灵魂的场所。这种精神性来源于对苏州的印象——一滴墨滴在水中化开的那个瞬间。设计上放弃了室内设计中经常采用的各种包饰的方法,而大胆的把顶上的梁格以及水电风管全部保留,并且通过BIM设计秩序化他们的位置和走势,通过五个灰度阶梯的控制,将墨汁滴入这个空间载体,让其化开,五个阶梯的灰色由浓到淡在整体的模数精准控制中得到了看似无序自由的释放和漫延,犹如墨汁在水中晕染开来。


   


借鉴电影节奏的使用方式,项目从竹园、礼园、图书阅览区,到生活庭院、宿舍,步移景异体现建筑的起承转合。理性的校园规划中注入了人文的精神力量。我们希望留在孩子成长的记忆里不仅仅是课堂的专心听讲,操场的整齐划一,还有晕染开来的水墨,漫天飞舞的樱花花瓣,和墙上那朗朗上口的光谱写的校歌。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