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摘要介绍了世界环境现状,分析了环境恶化成因,指出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环境;可持续发展;现状;恶化原因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环境变化的特征,分析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将为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世界环境现状 世界环境从区域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扩展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共同特点[1]。环境污染从少数工业城市扩展为全球,环境问题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 3可持续发展理论 1987年联合国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该书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在不断
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更新
一、可持续发展:人类发展观的新思维 二十世纪50-70年代是世界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时期,世界各种矛盾错综複杂、相互交织、变幻莫测,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许多重大的问题。战争与和平、贫困与富裕、控制与反控制、发展与资源、人口与环境等矛盾犬牙交错,纵贯于这一时期,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问题已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 (一)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 可持续发展源于发展理论,是发展理论在研究深度与广度上的继续与深化。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久,一些国家的学者与教授就开始研究发展问题,发展理论应运而生,各种观点、各种流派纷纷登台。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多数人认为:发展问题的实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发展理论研究、探讨、总结和寻求在通往现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如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途径、发展方法、发展的优先领域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繫等。 从广义上讲,发展问题是全球性的共同问题,只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内容上的阶段性的差异和发展模式上的不同选择而已。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主要是
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论文导读:旅游开发后,旅游活动的开展,大量游客的涌入,加速了自然风化的速度,导致到古迹的破坏。规划在对旅游景点做出科学构想和设计的同时,还要提出地形景观、林木植被、文物古迹、动植物、水体以及整个生态环境、旅游环境意境的保护措施,并合理规定保护区范围和确定环境容量。关键词:旅游景区环境,破坏,保护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强劲、创造价值最多的新兴的、独立的复合型产业,有无良好的旅游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该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景区中的具体贯彻和应用。旅游景区环境的保护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景区旅游资源特色的存在是旅游景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旅游资源是有限的,旅游活动造成环境损耗和地方特色逐渐消失,实质上就是对旅游资源的消耗,景区发展必须保护好旅游资源,使其可持续发展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景区环境与旅游景区的关系可视为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水环境的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未来”在2002年9月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WSSD)上,水问题成为最热门的话题。早在1994年,我国政府就制定并发布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近年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问题,更受到了全球的极大关注。各国政府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和对策,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治理水环境污染,解决水资源短缺、保证水资源的质量,以适应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 我国水环境的现状及污染情况 目前,我国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居世界第6位,但由于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人均水量仅为2400 m
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源环境是人类农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人类在农业开发的过程中必须遵从客观规律,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工业化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的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过推行石油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但同时也引发出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森林锐减,草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地力下降,植物病虫害增加,自然灾害频繁等。加之过快的人口增长,反过来又大大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 经济建设与控制人口,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一
浅析西藏环境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摘 要:围绕西藏环境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阐述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城市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论述了西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评价标准,并从政策制度、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模式以及发掘民族文化四个层面,提出了实现西藏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论文关键词:西藏 生态保护 城市建设 可持续发展 一、西藏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概况 1.区内地理环境现状与生态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地域辽阔(面积达122.84万km2,约占我国土地面积的1/8,仅次于新疆,位居全国第二)。人口242.7万,以藏族为主(占95%以上)。全区辖7个地(市)73个县(市、区)。西藏高原风光旖旎,那里有湛蓝的天,清澈的水,清新的空气,悠久灿烂的藏民族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神秘的藏传佛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草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太阳能资
加强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加强环境法制。国家建立了由9部环保专门法律、10多部自然资源法律、30多部环境法规,以及一系列规章、标准组成的法律体系,各地也制定了地方环境法规,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同时,不断严格环境执法,连续三年开展执法专项行动,关闭了数万家污染严重的企业,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二是强化环境管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颁布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依法淘汰了一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设备和企业,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工业产品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2004年单位GDP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量分别比2000年下降了58%、72%、46%、55%和43%。严格控制新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新(扩、改)建项目和重要规划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努力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三是坚持生态保护和建设并举。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实施天然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8%,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14.8%。四是千方百计增加环保投入。初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治理、社会参与、市场化运营的污染防治机制,污染治理投入大幅度增加,近7年来,仅污染防治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