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斗拱知识-----图文
先转录一些斗栱史料的东西: 斗栱是我国古代重要木构不可缺少的部分,战国中山国制作的龙凤案上部四角已出现了有斗、有栱的结构,表现出了斗栱的雏形。 东汉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当时不仅重要建筑中用到斗栱,一般的封建地主住宅中也用,当时斗栱多用于柱头和转角,补间铺作尚补多见。位于40度线上的角华栱更不多见。只在角柱或墙角的两面各出斗栱承檐。斗栱形制各地也不尽相同的,一般都只有一跳,依形制分几种: 柱头铺作或置于柱头的斗栱,有出跳和不出跳两种。不出跳的斗栱,常见的是实拍栱、一斗二升和一斗三升三种。(实拍栱:柱头上置一短横木,底边两端向上弯起,形似栱,两端不置散斗,直承檐枋。出一跳柱头:多用于楼阁中,自墙上用华栱挑出相当距离承檐,在华栱头上施一斗三升或一斗二升。) 斗栱发展到南北朝,由于佛教兴盛,出现了兽形栱、花栱。仍是仅出一跳以一斗二升为常见,与汉、晋比较仅多用补间铺作,形式多为人字栱。 至隋代,斗栱中重要构架——昂出现。 唐代各种斗栱样式已经定型,宋代有了完备的规制,从最简单的不出跳的“把头交颈
BIM发展的未来,你还等什么?
10年以前就有人预言BIM是继“甩图板”之后的第二次变革。按照这个预言推理:10年后的今天,大多数设计院都应该实现了用BIM做设计。事实呢,事实是大多数设计院还是以二维设计为主,只有极少数设计院才用BIM做设计。时至今日,预言家仍旧继续同样的预言,没有人会和预言家的预测较真,但我们应该探究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究竟是什么导致设计院无法全面普及BIM设计的?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想解决问题,而是找不到问题的本质,接下来回归我们今天的问题:所谓的用BIM做设计,应该是用BIM做三维设计而不是用BIM做二维设计。BIM本身就是一个三维设计的理念,它的核心就是模型数据为主,二维图形为辅的逻辑。如果用BIM做二维设计,那就好比让一个8岁的孩子穿5岁的衣服,得硬套进去,肯定别扭。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设计院交付的成果是“图纸”,图纸必须符合国家的二维制图规范和标准
对论坛健康发展的一些建议
本人大概在www.gpszx.com建站伊始就注册了ID,然后因为上网不便很长时间(几乎2年)没有光顾,最近又想起我们这个“网上给排水工程师的家园”,发现这里很丰富很热闹,当然也看见一些不是很让人满意的东西,因为我很希望我们这个家园能变成精品,所以在次斗胆发表一下自己关于论坛发贴回贴的几点拙见:现在有些朋友在本论坛里顶起若干“千年老贴”,我觉得没什么必要,如果有问题不是很明白可以再起一贴,大家回答起来也方便(因为我回复都会把每一楼都看看的,如果感觉有的朋友说的和我的看法一致了就不再跟了)还有些朋友可能刚入行,完全对规范很陌生,我建议应该好好从头到尾看看规范(基本的就那几本,比如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再加个技术措施)先看规范理解不清的或者有疑问的再拿到社区来让大家讨论,这样不仅让社区的帖子水平大幅度提高,也对阁下个人水平有很大的促进。再有,有的朋友看见新贴非常热情,踊跃跟贴,我建议您在考虑回复的时候先看看别人的跟贴,这样就避免了回复内容完全一样的“孪生贴”,性质有如灌水,而且是低级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