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斗拱知识-----图文
先转录一些斗栱史料的东西: 斗栱是我国古代重要木构不可缺少的部分,战国中山国制作的龙凤案上部四角已出现了有斗、有栱的结构,表现出了斗栱的雏形。 东汉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当时不仅重要建筑中用到斗栱,一般的封建地主住宅中也用,当时斗栱多用于柱头和转角,补间铺作尚补多见。位于40度线上的角华栱更不多见。只在角柱或墙角的两面各出斗栱承檐。斗栱形制各地也不尽相同的,一般都只有一跳,依形制分几种: 柱头铺作或置于柱头的斗栱,有出跳和不出跳两种。不出跳的斗栱,常见的是实拍栱、一斗二升和一斗三升三种。(实拍栱:柱头上置一短横木,底边两端向上弯起,形似栱,两端不置散斗,直承檐枋。出一跳柱头:多用于楼阁中,自墙上用华栱挑出相当距离承檐,在华栱头上施一斗三升或一斗二升。) 斗栱发展到南北朝,由于佛教兴盛,出现了兽形栱、花栱。仍是仅出一跳以一斗二升为常见,与汉、晋比较仅多用补间铺作,形式多为人字栱。 至隋代,斗栱中重要构架——昂出现。 唐代各种斗栱样式已经定型,宋代有了完备的规制,从最简单的不出跳的“把头交颈
关于楼梯计算模型的思考
可能大家在楼梯计算中多采用将平台板、梯段板单独取出来作简支板计算,支座负筋按照构造配筋。问题是: 应该与楼面连续板一样,平台板是与楼梯整浇在一起。为什么楼面连续梁板是按支座有负弯矩的模型计算配筋,楼面梁板负筋在支座处是连通的,不允许断开分别配筋? 如果用理正计算楼梯,软件是将平台板与楼梯斜板按照连续楼面板模型计算。在斜板与平台板相交处(即梯梁上面)有很大的负玩矩,特别是当斜板跨度很大时(例如5米),该负弯矩很大,而且会覆盖整个平台板,如果平台板完全按照简支模式,就没有考虑到负弯矩的存在,那么楼板就会在使用中在支座处开裂。如果按照理正进行楼梯计算,会与大家通常的楼梯算法相差很大,到底该怎么做?盼望大家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