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都是如何防火的?
在《美术家眼中的徽式建筑原来是这个模样》一文中,我们不但知道了徽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还知道了徽式建筑白墙黑瓦、青砖青瓦的特征,同时也对古建物所使用的材料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不论是徽式建筑中的木雕还是天井,建筑多为木料结构,以柱、枋、檩、椽等构件组成。大家都知道木料最怕火,那么古人在古代建筑防火方面都有哪些措施呢?在消防设备和消防队伍强大的今天,不论是防火科技还是防火意识,显然都要强于古代,而我们仍然在时刻强调古建筑保护、古建筑防火的重要性。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没有报警设施,没有消防栓,古代防火完全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回看古代建筑防火措施个个堪称奇迹,古人智慧不可猜想。古代建筑防火措施-信仰防火1、五行之说。古人对自然现象及科技认知有限,信奉神佛,“阴阳五行”之说最为流行,认为世间万物均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运动转化而成,五行之间也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在电视剧和电影中,我们经常看见衙署类官式古建筑通常采用黑瓦为顶、黑砖为墙,这是由于黑色不但能够彰显衙署的威严、肃穆,而且古人认为“北方壬葵水,其色属黑”,黑色在五行中代表水,进而蕴含有“以水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
很多设计者对中国各个时代的建筑形式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屋顶的形式,本文主要介绍中国各个阶段的屋顶形式,值得学习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等。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 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
精绝神妙的中国古代建筑
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在原始社会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为居住处所,或构木为巢。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在北方,我们的祖先在利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以后逐步发展到地面上。南方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西周及春秋时期,统治阶级营造很多以宫市为中心的城市。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高台建筑仍然盛行,多层建筑逐步增加。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石祠、石阈和石墓。秦汉时期还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陵墓、万里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
梁思成的古代建筑之旅:转贴
梁思成的古代建筑之旅来源:自由建筑报道 作者:侯杰天津建城虽只600年,但古代建筑却很多。中国著名的建筑史学家梁思成早年就是从实地勘查天津蓟县独乐寺、宝坻广济寺等古代建筑开始,撰写出震惊中外的调查报告,步入神秘殿堂的。 早在海外留学时,梁思成就发现国外的古代建筑普遍受到妥善的保护,甚至还有一些学者醉心于对这些人类文化遗产的研究。相比之下,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所留存下来的一些弥为珍贵的古建筑却不断地遭到破坏。满怀爱国热忱的梁思成暗下决心一定要写出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来。 梁思成认为要想做好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不能仅在文献记载中兜圈子,还要借助于近代科学方法,开展实地调查测绘。1932年4月,梁思成在时为南开大学学生的弟弟梁思达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天津蓟县,开始对始建于宋代的独乐寺进行调查研究。他对这座古寺的山门和观音阁进行了测绘,每个斗拱的尺寸都一定要丈量准确,并绘制了外形与内部结构的全套图纸,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在披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同时,亲自访问当地的老人。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梁思成写出第一篇调查报告《蓟县独乐寺山门考》。可以说,这是中国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