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土建工程 第一章 土方开挖与回填 1.1、挖土时放坡未按措施或设计要求进行 现象和问题: 机械或人工开挖放坡未达到设计要求 原 因: 1.对施工人员交底不清,开挖时施工人员未认真查看设计或措施要求; 2.未认真查看地质资料,对地质情况不熟悉; 3.现场开挖测量标记不清; 4.施工人员及各级管理人员未从思想上重视。
第一部分:土建工程
第一章 土方开挖与回填
1.1、挖土时放坡未按措施或设计要求进行
现象和问题:
机械或人工开挖放坡未达到设计要求
原 因:
1.对施工人员交底不清,开挖时施工人员未认真查看设计或措施要求;
2.未认真查看地质资料,对地质情况不熟悉;
3.现场开挖测量标记不清;
4.施工人员及各级管理人员未从思想上重视。
防 治 措 施:
1.开挖前要对开挖措施进行仔细查阅,弄清开挖措施中的要求,施工前要认真查验施工单位的技术交底;
2.测量人员在对现场进行开挖放线时应严格按图纸设计及措施要求进行,并在现场做出明显的标记;
3.开挖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也应熟悉措施,看到不符合措施或设计要求的开挖现象应及时制止,并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法,使现场按要求进行开挖。
1.2、边坡塌方现象和问题: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
原 因:1、基坑(槽)开挖较深,经过不同的土壤层时,没有根据土壤特性分别坡度,致使个别土层边坡不稳定,造成塌方;2、坡顶荷载过大,如建筑物距离较近,而且又无挡土墙;坡顶堆料过多;坡顶施工振动荷载过多、过大,都可能造成边坡的失稳而塌方或滑坡;3、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4、一次开挖深度过大,且边坡支护未及时跟进。防 治 措 施:1、基坑开挖前应仔细研究地质资料,并根据不同土壤特性设计不同坡度;2、雨季施工时,基坑(槽)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基坑两侧设置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槽,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护情况,以防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3、弃土应及时运出,在基坑(槽)边缘临时堆土或堆放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基坑边缘保持1m以上的距离,以保证坑边直立壁或边坡的稳定;4、分层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3m,且边坡支护要及时跟进;5、.若发生塌方时应立即停止开挖,立即作临时性支护(如堆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等)措施,将坡脚塌方清除,确定支护稳定后继续开挖。
1.3、开挖深度控制不严格现象和问题:超挖(采用机械开挖,一次挖到坑底标高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原 因:1、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2、测量放线错误。3、交底不清。防 治 措 施:1、土方开挖应按从上往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如用机械挖土,在接近设计坑底标高或边坡边界时应预留200~300mm厚的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整,边挖边修坡,以保证不扰动土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若建筑物地基为灌注桩等桩基时机械挖土应预留至少500mm厚以上,待桩桩基施工结束后再进行二次挖土直至设计标高)。2、技术交底清楚,接近控制标高时用百格网测点控制挖土标高和平整度。3、遇标高超挖时,不得用松土回填,应用砂、碎石或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填压(夯)实到设计标高;当地基局部存在软弱土层,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与勘察、设计建设部门共同提出方案进行处理。
1.4、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现象和问题:回填土经碾压或夯实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原 因: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或杂填土作填料;2.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率的密实度要求;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遍数不够;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影响深度较小,使密实度达不到要求。防 治 措 施:1.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性能,通过实验确定含水量控制范围内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加强现场检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2.如土料不符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压实加固;土料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晾晒、风干或掺入干土重新压、夯实;含水量过小或碾压机具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