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这一篇就够了!
施工学院
2018年10月29日 09:09:39
来自于建筑施工
只看楼主

第一部分:土建工程 第三章 模板工程 3.1、轴线位移 1、现象和问题: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墙柱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上下层墙柱接茬处错台 原 因: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 2、轴线测放时产生误差。 3、模板安装加固不牢固,发生偏移后未能及时校正,造成累积误差。 4、模板安装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进行控。

第一部分:土建工程

第三章 模板工程

3.1、轴线位移

1、现象和问题:

新建 DOC 文档172.png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墙柱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上下层墙柱接茬处错台

原 因: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

2、轴线测放时产生误差。

3、模板安装加固不牢固,发生偏移后未能及时校正,造成累积误差。

4、模板安装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进行控。

5、模板自身刚度差。

6、混凝土浇筑时未对称均匀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压模板变形。

7、对啦螺栓、顶撑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移。

防 治 措 施:

1、施工前必须进行熟悉图纸、技术交底、模板放样。

2、轴线测放后必须进行复核。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置可靠的限位措施并加固牢固,保证位置准确。

4、支模前要啦水平、竖向通线,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6、浇筑混凝土前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浇筑混凝土时要对称下料,严格控制下料高度。

3.2、上下层墙柱接茬处错台

现象和问题:

新建 DOC 文档877.png

楼梯间剪力墙及楼层层间接槎较大,漏浆严重。


防 治 措 施:

在楼层间模板上采用上部配长50cm,并在层间向下有一道对拉螺栓为标准。拆模时保留此外模板与上部墙外模拼接。;另在下层接缝处用密封泡沫粘嵌条嵌实以防止漏浆

新建 DOC 文档1173.png新建 DOC 文档1068.png

3.3、结构变形

1、现象和问题:

结构变形: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

新建 DOC 文档1328.png

柱上部变形

新建 DOC 文档1440.png

楼梯踏步板变形

原因:

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连接件末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

2、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3、竖向支撑过少。

4、砼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

防 治 措 施:

1、严格按方案施工,控制立杆及剪刀撑间距,保证模板刚度和稳定性。排架间距必须符合施工方案,一般在800-900mm,底层必须加连杆和扫地杆(扫地杆可一隔一设置)。

2、梁底加设支撑确保稳固。

3、墙柱模板设置足够的对啦螺杆或包箍。

4、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浆,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5、对跨度大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6、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模板变形。


3.4、模板支撑选用不当

1、现象和问题:

由于模板支撑体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浇筑混凝土时变形。

新建 DOC 文档1974.png

梁下立杆弯曲

新建 DOC 文档2086.png

排架间距过大、底层无扫地杆和连杆


原 因:

1、支撑选配未经过安全验算,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2、支撑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支撑自身失稳,使模板变形。

防 治 措 施:

1、模板支撑体系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类型来选配,一边相互协调搭配。使用时,必须对支撑体系进行验算和复核。尤其是支撑立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保模板支撑体系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

2、钢管支撑体系其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0.9m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力撑。

新建 DOC 文档2478.png

3.5、模板接缝不严

1、现象和问题:

接缝不严: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新建 DOC 文档2654.png新建 DOC 文档2759.png

原因:

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拼装时接缝过大。

2、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3、周期过长木模干缩或裂缝。

4、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

5、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6、梁、柱、墙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底部基层不平整。

防 治 措 施:

1、翻样要认真,拼装严密。

2、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

3、梁、柱、墙交接部位支撑要牢固可靠,拼缝要严密。

4、梁、柱、墙交接部位支撑要牢固可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及时校正好。

5、墙柱底部混凝土面施工时找平收光,平整度水大于2mm。

6、严禁使用报废的模板;模板重复使用前应充分整修,对模板上的螺栓孔洞应有效封堵;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7、模板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模板拼缝。模板龙骨用料规格、间距以及支撑体系要符合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对已破损的模板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3.6、脱模剂使用不当

现象和问题:

脱模剂使用不当:模板表面用废机油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殊浆不清除即涂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

新建 DOC 文档3326.png新建 DOC 文档3432.png

原因:

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

2、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

3、使用废机油脱刷模板,即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凝土表面装饰质量。

防 治 措 施:

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

2、严禁用废机油作为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即适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选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及其混合液或各种专门化学制品的脱模剂等。

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糊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滴也不易涂刷过厚。


3.7、模板未清理干净

1、现象和问题:

模板内未清理干净: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新建 DOC 文档3841.png新建 DOC 文档3946.png

原因:

1、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

2、封模前未仔细检查和进行清仓。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防 治 措 施:

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

2、检验钢筋时必须连带验仓。

3、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

4、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孔尺≥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堵。


3.8、模板拆除

1、现象和问题:

模板拆除过早,保护措施不到位,构件混凝土缺棱掉角。

新建 DOC 文档4405.png新建 DOC 文档4299.png

原因:

1、混凝土强度未达到拆模要求。

2、拆除方法不当,猛撬硬砸。

3、模板拆除后,成品质量保护意识淡薄。

防 治 措 施:

1、加强技术交底,和成品质量保护意识。

2、严格控制模板拆除时间,特别是底模拆除必须是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允许拆模的强度时方可进行。

3、严格控制拆模方法。用力适当,严禁大面积撬落和猛撬硬砸。


3.9、地下室外墙30cm 导墙模板

1、现象和问题:

地下室外墙未能设置30cm导墙及止水钢板,存在渗漏隐患。

新建 DOC 文档4836.png

原因:

1、专业知识及质量意识不强。

2、交底、验收(总包、监理)形同虚设。

3、方便施工,省时省力

防 治 措 施:

要求:地下水位以下的底板、外墙、车库顶板在其施工缝处须设置止水带。墙、顶板、底板止水钢板(或止水带)一半埋入已浇砼,一半外露。墙与底板相交处,应在浇筑底板时留设反口,使止水钢板(或止水带)一半埋入已浇砼,一半外露。车库与主楼相交的连接通道,考虑到有不均匀沉降,应设置钢制止水门框,通过两道橡胶止水带来处理。

新建 DOC 文档5155.png

3.10、结构后浇带

1、现象和问题:

结构后浇带支撑体系不规范,侧模封堵不严,砼渗流严重。

新建 DOC 文档5412.png新建 DOC 文档5307.png

原因:

1、技术人员交底不清,检查不到位,工人工程质量意识淡薄。

2、后浇带两侧模板封堵不严密。

防 治 措 施:

1、加强技术交底。加强此处支模的质量管理,凿除后浇带内的水泥浆和砼,使两侧变形不因此而受到约束。

2、后浇带两侧埋设双层20目隔离钢丝网并加固牢固,

3、模板拆除后,后浇带两侧立即进行支撑。详见下图:

新建 DOC 文档5676.png

3.11、悬臂梁下支撑擅自拆除

1、现象和问题:

悬臂梁下支撑擅自拆除。

新建 DOC 文档5818.png

原因:


1、施工管理及监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

2、模板支撑配备不够。

3、模板工程施工方案考虑不周。

防 治 措 施:

1、对下部结构进行检查,若已经出现结构性损伤应责成施工单位拿出处理方案。

类似的悬臂构件在上部结构未完成之前,底部支撑体系不能拆除。

2、悬臂结构以及构件跨度大于8米的,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100%)。


3.12、平顶角支模不严密,部分板底模板伸入墙体,梁底模板未按规范要求起拱

1、现象和问题:

平顶角支模不严密,部分板底模板伸入墙体。

新建 DOC 文档6158.png

原因:

技术交底不清楚。

防 治 措 施:

要求:

提高支模的细部质量,板底模不得伸入墙身,板底模上部应每隔小于300左右钉钉子固定于墙模上。

2、现象和问题:

梁底模板未按规范要求起拱。

新建 DOC 文档6358.png

原因:

技术交底不清楚。

防 治 措 施:

要求:

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严格控制模板的支撑体系,保证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3.13、柱、墙模稳定性差,与排架体系无连接;下部1/3高度未采用双螺帽

1、现象和问题:

柱、墙模稳定性差,与排架体系无连接;下部1/3高度未采用双螺帽。

新建 DOC 文档6657.png

原因:

技术交底不清楚。

防 治 措 施:

要求:

为保证柱模的稳定和不变形,柱模与柱模之间每边两端分上、中加二道钢管水平支撑及一道剪撑,支撑应与顶板支撑排架相连,使整个柱群模板连成整体并保持稳定。下部1/3高度须采用双螺帽2.14、结构预留洞口钢筋加固

现象和问题:

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挠:侧梁模炸模(模板崩坍),拆模发现梁身侧面鼓出有水平裂缝,掉角、上口尺寸加大、表面毛糙、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因难。

原因:

1、模板支设未校直撑牢,支撑整体稳性不够。

2、模板没有支撑在坚硬的地面上,混凝土浇筑过程由于荷载增加,底部松动,造成模板下沉。

3、梁底模未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起拱,未根据水平线控制模板标高

4、侧模承载能力及刚度不够,拆模过迟或模板未使用隔离剂。

5、木模采用易变形的木材制作,混凝土浇筑后变形较大,易使用混凝土产生裂缝、掉角或表面毛糙。

6、木模在混凝土浇筑后吸水膨胀,事先未留有空隙,湿润木模。

防 治 措 施:

1、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向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如为泥土地面,应先认真夯实,铺放通长垫木,以确保支撑不沉陷,梁底模应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

2、梁侧模应根据梁的高度进行配制,若超过60cm应加钢管围檩,上口则用圆钢插入模板上端固定上口,若梁高超过70cm应在梁中加对穿螺栓,与钢管围檩配合,加强梁侧模刚度及强度。

3、支梁木模时应遵守边模板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术模连接处,应考虑梁模板吸湿后长日膨胀的影响,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使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后不致嵌入柱内。

4、模板梁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条木,钉紧在支柱上,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侧模下口不致炸模。

5、梁模用木模时,尽量不采用易变形的木材制作,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充分用水浇透。

6、组装前应将模板上残渣剔除干净,模板拼缝应符合规范规定,侧模应支撑牢靠,模板支立前应认真涂刷隔离剂两度。

7、用铝丝加固梁模时,应上下分绑,严禁整体绑扎,防止浇筑混凝土时下口胀开,上口缩小。3.15、柱模板缺陷

现象和问题:

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条轴线上。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处偏差大。

原因:

1、柱箍间距太大或不牢,钢筋骨架缩小,或木模钉子被混凝土侧压力拔出。

2、测放轴线不认真,梁柱接头处未按大样图安装组合。

3、成排柱子支模不跟线,不找方,钢筋偏移未扳正就套柱模。

4、柱模未保护好,支模前已歪扭,未修整好就使用,板缝不严密。

5、模板两侧松紧不一,未进行模板柱箍和穿墙螺栓设计。

6、模板上有混凝土残渣,未做好清理或拆模时间过早。

防 治 措 施:

1、成排柱子支模前,应先在底部弹出通线,将柱子位置兜方找中。

2、柱子支模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

3、柱子底部采用短钢筋头焊制支撑,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成排模支撑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各根柱梁,柱距不大时,相互间用剪力撑及水平撑搭牢。柱距较大时,各柱单独拉四面斜撑,保证柱子位置准确。

5、柱模立完,校正模板的垂直度,拉杆或顶杆的支承点要牢固可靠的与地面成不大于45度夹角方向预埋在楼板混凝土内。

6、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柱模外面每隔500~800mm应加设牢固的柱箍,必要时增加对拉螺栓,防止炸模。

7、柱模用木料制作,拼缝应刨光拼严,门板应根据柱宽采用适当厚度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漏浆、不炸模、不产生外鼓。

8、较高的柱子应在模板中部一侧留临时浇捣口,以便浇筑混凝土插入振动棒,当混凝土浇筑到临时洞口时,即应封闭牢固。

9、模板上混凝土浇完后残渣应清理干净,柱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3.16、板模板缺陷、墙模板缺陷

1、现象和问题:

板模板缺陷: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采用木模板时梁边模板嵌入梁内不易拆除。

原因:

1、模板龙骨用料较小或间距偏大,不能提供足够的强度及刚度,底模未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造成挠度过大。

2、板下支撑底部不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加,支撑下沉,板模下挠。

3、板底模板不平,混凝土接触面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

4、将板模板铺钉在梁侧模上面,甚至略伸入梁模内,浇筑混凝土后,板模板吸水膨胀,梁模也略有外胀,造成边缘一块模板嵌牢在混凝土内。

防 治 措 施:

1、楼板模板下的龙骨和牵杠木应由模板设计计算确定,确保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承面要平整。

2、支撑材料应有足够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增加稳定性,上下层板模支撑应尽量支撑在同一位置,确实支撑稳固。

3、木模板板模与梁模连接外,板模应铺到梁侧模外口齐平,避免模板嵌入梁混凝土内,便于拆除。

4、板模板应按规定要求起拱,钢木模板混用时,缝隙必须嵌实,并保持水平一致。

2、现象和问题:

墙模板缺陷:炸模、倾斜变形、墙体不垂直。墙体厚薄不一,墙面高低不平。

墙根跑浆、露筋,模板底部被混凝土及砂浆裹住,拆模困难。墙角模板拆不出。

原因:

1、模板事先未作设计,相邻模板未设置围檩或围檩间距过大,对拉螺栓选用过小或未拧紧,墙根部混凝土面不平,缝隙过大。

2、模板制作不平整,厚度不一致,相邻两块墙模板拼接不严,支撑不牢,设有采用对拉螺栓来承受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以致混凝土浇筑时炸模或因选用的对位螺栓直径太小或间距偏大,不能承受混凝土侧压力而被拉断。

3、模板间支撑方法不当。

4、混凝土浇筑分层过厚,振捣不密实,模板受侧压力过大,支撑变形。

5、角模与墙模板拼缝不严,水泥浆漏出,包裹模板下口,拆模时间太迟模板与混凝土粘结力过大。

6、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后被雨水冲走。

防 治 措 施:

1、墙面模板应拼装平整,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有几道混凝土墙时,除顶部设通长连接杆定位外,相互间均应用剪刀撑撑牢。

3、墙身蹭应根据模板设计配制对拉螺栓,模板两侧以连杆增强刚度来承担混凝土的侧压力,确保不炸模(一般采用Φ12~Φ16mm螺栓)。两片模板之间应根据墙的厚度用硬塑料撑头,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有防水要求时,应采用焊有止水片的螺栓。

4、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应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

5、模板面应涂刷隔离剂,且应涂刷均匀。

6、墙根部采用焊制钢筋撑来控制,轴线尺寸位置及厚度。

7、龙骨不宜采用钢花梁,墙梁交接处和墙顶上口应设拉结,外墙所设的拉顶支撑要牢固可靠,支撑的间距位置应控制好。

免费打赏
cyx52009
2018年11月01日 14:39:28
12楼
好资料,解释详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liyong519912
2018年11月01日 18:15:21
13楼
谢谢分享,学习了,总结无处不在,厉害了
回复
slsoft
2018年11月01日 19:39:22
14楼
好资料。谢谢分享!
回复
浅笑sun
2018年11月03日 10:37:57
15楼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xingye8860
2018年11月07日 09:02:43
17楼
勘察单位工作,勘察单位虽有点位
回复
mengql5
2018年11月11日 08:51:11
18楼
好全面详细。谢谢楼主!!!
回复
mengql5
2018年11月11日 09:40:51
19楼
全面详细,好东东!!!
回复
吕建民
2018年11月12日 14:23:50
20楼
感谢,学习,可以积累经验
回复
吕建民
2018年11月12日 14:29:21
21楼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wzjzwh
2018年11月12日 15:41:43
22楼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