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是维系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繁荣的基本物质支撑,也是生态环境的基本依托。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资源的刚性需求日益旺盛,与此同时,对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利用方式与之并存,资源愈发短缺、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GDP总量为82.7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5%左右,稳居世界第二位。
资源是维系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繁荣的基本物质支撑,也是生态环境的基本依托。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资源的刚性需求日益旺盛,与此同时,对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利用方式与之并存,资源愈发短缺、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GDP总量为82.7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5%左右,稳居世界第二位。
然而,在GDP数据的背后,是各种资源巨大消耗带来的隐忧。近年来,在各项节能降耗政策措施的大力推动下,虽然我国节能降耗取得突出成效,单位GDP能耗整体呈现下降态势,但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左右,发达国家的2倍左右。同时,由此衍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使人们对传统的资源开发及利用模式的诟病越来越多。
当前,建筑、能源、矿产等方面资源的短缺、低效利用、环境污染等问题尤为突出。以建筑资源为例,人们用于建筑工程及附属设施的资源,至少有50%以上源于自然界。而在对这些资源的使用过程中,还会再次消耗50%的能量。并且,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占环境污染总量的30%以上。如此,将给中国的资源开发利用及环保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危机中往往蕴藏着契机。我们也应该乐观地看到,资源的巨大消耗及低利用率问题,也恰恰彰显出我国资源的循环开发及再生利用的空间和潜力之巨大。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也是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在当前资源短缺、能耗大、资源利用率低下的形势下,只有切实提高节约资源、高效利用资源的综合能力,才能有效突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瓶颈和环境问题,进而推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么,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提高节约资源、高效利用资源的综合能力呢?关键是要紧密结合我国资源实情,加大资源发展改革力度,创新资源开发和利用模式。而最基本的途径有两条,即开源和节流。
这里的“开源”指的是开拓资源的来源渠道或形式,比如对废弃物中可利用资源的回收利用;“节流”主要是指尽可能地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和损耗率,而后者是工作的重点。在资源刚性需求日益高涨的今天,降低资源的使用显得有些不太现实,而降低资源浪费,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才是首要的。可见,“节流”的意义非同寻常。
但是真正实现“开源”和“节流”,并非一项简单的事情,也非一蹴而就,这是一项系统、复杂而又非常严谨的工程。《循环经济促进法》对循环经济的权威定义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而且实施的原则是“减量化优先”。
很明显,循环经济是“开源”和“节流”的完美诠释和体现形式,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建立一个高效的循环经济体系,不仅可以从源头上开拓资源的来源形式,还能从根本上减少原材料的损耗,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以近年来建筑领域诞生的新型环保材料真空石为例,它正是循环经济在建筑领域里的具象化。 它科学利用绿色智造工艺——“免烧真空异构聚合技术”,将各种碎石、石英砂、海砂、河砂、玻璃颗粒、陶瓷颗粒等多样化的硬质颗粒聚合成安全健康、绿色环保的高性能建筑材料。真空石在整个生产过程,免烧制、低能耗、无污染、零排放,可广泛应用于室内外墙地面、台面、卫浴间墙地面等装饰装修领域。不仅可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打破建材行业“三高一资”瓶颈,还能实现原材料的100%使用,更能促进原材料的梯级利用,产生资源的N次方式的倍增效应。结合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像真空石这样的绿色循环材料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循环”之路,对助力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战略的深度落地意义颇深。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真空石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科技是解决发展和环境冲突的重要手段。推进循环经济的落地,一方面,要通过科技手段创新资源循环开发和再生利用模式,并找到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资源性产品,同时大力拓展其发展出路;另一方面,要力促绿色发展,鼓励使用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品,以主动适应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推进绿色产业链的耦合。另外,还要从循环经济产品的设计环节入手,通过研发、使用资源利用率高的技术工艺,抓好能源、原材料等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消耗管理,实现资源的梯级开发与循环利用,促进资源的利用率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