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没有丝毫的留恋,我离开了从学生时代一直向往憧憬,并最终入院以偿加入的大型国有设计研究院。 2017年9月,参加了自己的第二次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考之前就已经知道,无论过与不过,这将会是我最后一次参考,参加这项考试,只是给自己7年的土木工程学生生涯一个交代,最终60+,通过。 2014年10月,就业季,地产行业出现大规模萧条,各大房企的校园招聘就如同一场场发布会,匆匆的来,宣扬自己的实力,匆匆的去,并没有几个offer。然而我知道,我的归宿是设计院,那个我为之准备了多年的地方。面对结构专业与建筑专业强烈的供求反差,最终,从连过道都没挤进去被土木学子围的水泄不通的校园宣讲会,到百人笔试、到面试,我拿到了某大型国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offer。激动、骄傲,我成了同学们羡慕的对象。
2018年,没有丝毫的留恋,我离开了从学生时代一直向往憧憬,并最终入院以偿加入的大型国有设计研究院。
2017年9月,参加了自己的第二次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考之前就已经知道,无论过与不过,这将会是我最后一次参考,参加这项考试,只是给自己7年的土木工程学生生涯一个交代,最终60+,通过。
2014年10月,就业季,地产行业出现大规模萧条,各大房企的校园招聘就如同一场场发布会,匆匆的来,宣扬自己的实力,匆匆的去,并没有几个offer。然而我知道,我的归宿是设计院,那个我为之准备了多年的地方。面对结构专业与建筑专业强烈的供求反差,最终,从连过道都没挤进去被土木学子围的水泄不通的校园宣讲会,到百人笔试、到面试,我拿到了某大型国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offer。激动、骄傲,我成了同学们羡慕的对象。
2015年7月,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期望,参加了工作,一切都已准备就绪,然而接下来的两年半,我终于还是把设计做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一张图,画第一遍,竭尽所能、精益求精;画第二遍,仍然全力以赴;第三遍,满足规范不出强条就好;第四遍,特么的有完了没;第五遍,画个JB;第六编,……。这样机械重复性的工作,我做不来;对于日趋完善的各类软件,在我看来,软件取代画图匠,只是时间问题。而结构房屋结构设计这一技术如此成熟的工种,未来的从业者,也会从双“985”、老八校、保送研究生,跌落神坛。就如在中关村配台式电脑的从业者一样,从最早的清华毕业生,到如今的中专毕业生都能做。
大多数建筑设计不过是各种甲方实现自己想法的工具,并不需要有太多的创新,对设计院的要求是:设计费足够低、出图足够快、配合足够好、报建一次性通过。曾参与过少数几次设计投标,见过甲方的嘴脸,无非就是恶性竞价。 我不知道,这样一份摧残人个性的工作,当他的收入远低其余行业时,继续干下去还有什么意义?看着考过了一注结构,又继续准备考一注岩土的师兄们,忍不住发出一阵叹息。佩服与他们的努力时,又同样在感慨,埋头拉车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抬头看一下路?经历过高考独木桥的我们,在那个时候无疑是成功的,然而,现实的逻辑似乎与单纯的读书并不一致,毕业三年,感触最深的一句话莫过于: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