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现行抗震理论
rzz6204
rzz6204 Lv.12
2007年12月24日 15:58:29
只看楼主

各位网友,你害怕地震吗?你对地震灾害恐惧吗?回答是肯定的。人类为什么害怕地震?我想是基于下面几个原因:首先,地震发生的时间人类不知道。其次,地震发生时的大小、形式不知道。第三,人类现阶段不能有效地抵御地震。现行抗震理论(暂时称为理论吧,应该称为“现行抗震假设”)产生的历史有近一百年,它反映了自然规律吗?没有,它指导人类认识地震了吗?没有。它能控制地震灾害吗?不能。现行抗震理论既没有反映自然规律,又不能指导人类认识地震,也不能控制地震灾害,那为什么称现行抗震理论为理论呢?无非是系统性、传承性、复杂性。系统性指从最初的研究至今,其计算模型不变,假设未变。传承性是指承认了前人的部分研究成果,再用新的方法研究发现的新问题。复杂性是指地震的复杂性。当现行抗震理论与某一次地震吻合时,人类就欢呼雀跃,否则就承认地震的复杂性。

各位网友,你害怕地震吗?你对地震灾害恐惧吗?回答是肯定的。人类为什么害怕地震?我想是基于下面几个原因:首先,地震发生的时间人类不知道。其次,地震发生时的大小、形式不知道。第三,人类现阶段不能有效地抵御地震。
现行抗震理论(暂时称为理论吧,应该称为“现行抗震假设”)产生的历史有近一百年,它反映了自然规律吗?没有,它指导人类认识地震了吗?没有。它能控制地震灾害吗?不能。现行抗震理论既没有反映自然规律,又不能指导人类认识地震,也不能控制地震灾害,那为什么称现行抗震理论为理论呢?无非是系统性、传承性、复杂性。系统性指从最初的研究至今,其计算模型不变,假设未变。传承性是指承认了前人的部分研究成果,再用新的方法研究发现的新问题。复杂性是指地震的复杂性。当现行抗震理论与某一次地震吻合时,人类就欢呼雀跃,否则就承认地震的复杂性。
nvslch
2008年01月03日 11:25:48
22楼
在OKOK上看过楼主的帖子,因为夹了不少讨论,感觉有点乱。达官贵人说的有一定道理:还是请系统点提出比较好。
但我也比较反感达官贵人这种指点江山的语气,以为自己是谁啊?比别人多上几年而已!
回复
ougaogong
2008年01月03日 17:02:27
23楼

不好意思,我就是我而已,我也不想到这个是指点江山,而且我工作年限也不长。论坛上希望大家不要讨厌我的语气。而且也请大家不要只看到我的一面。现实中本人比较斯文。
回复
rzz6204
2008年01月03日 17:08:25
24楼
8、剪力墙结构空间体系建筑物弹性、弹塑性地震反应新的计算方法。
新的抗震理论在1996年简单地与试验进行了对比,未系统地对新抗震理论进行全面地试验验证。
系统全面地用试验检验新抗震理论,首先要试验检验新抗震理论的根本----质点的反应。根据新抗震理论给出的质点反应的定义、现在试验的测量精度及手段,设计出相应的试验。设计试验时,要考虑连接件的刚度形态。对于直接用杆件连接的,要考虑杆件三个刚度:轴压拉、侧移、旋转。轴压拉刚度是指沿杆件轴向变形的刚度。侧移刚度是指垂直于杆件轴向变形的刚度。旋转刚度分为两种,其一为旋转的面平行于杆件的轴线,该刚度指垂直于杆件轴线转动变形的刚度。其二,为旋转的面垂直于杆件轴线,该刚度指绕杆件轴线转动变形的刚度,此刚度相应的质点反应在建筑物上还未发现应用实例。
其次,要用试验检验建筑物的新抗震理论的正确性。此时,不要用现行静力相似理论指导试验了,应该用质点反应相等指导试验了。因为,静力相似理论与质点反应相等不存在线性关系。也就是说用静力相似理论指导下的试验结果代表不了实际情况,只有用质点反应相等指导下的试验结果才符合实际情况。
新抗震理论是以牛顿力学为基础,以两个相关物体间的运动关系为研究对象,其根本是质点反应。
牛顿力学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物体,给出了作用在单个物体上的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研究两个相接触物体界面上的关系,给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这个界面上是没有刚度的。也就是说,牛顿力学研究作用(续一)
回复
rzz6204
2008年01月04日 08:24:23
25楼
在单体上的力与运动的关系,未研究力的产生原因或力的作用方式。
动力学给人的假象是研究两个物体间运动关系,根据它的假设(或利用达郎贝尔原理)平衡方程的建立及结果,可以看出,它的研究对象还是单体。动力学从简谐振动开篇,让我们分析一下动力学对简谐振动的论述吧。它研究对象是一个质点,一个杆件(为质点与嵌固支座的连接),一个嵌固支座,给人的假象是研究质点与嵌固支座间的运动关系。实际上它仅研究质点在某一个原因(如:给质点一个初始位移,或一个初始速度,加速度)使质点振动,研究质点的运动规律。它并没有研究嵌固支座作非稳态(稳态指匀速、匀加速运动状态)运动下的质点运动状态。它的平衡方程建立的条件是,在质点运动的某一时刻对质点取脱离体,认为质点在该时刻作用在质点的力是平衡的。对质点取脱离体就是只研究单体。它只是给一个使质点运动的原因,至于这个原因是什么,怎么产生的,它并未研究。研究结果是,质点产生正弦波振动。按照同样原理道理,动力学研究了有阻尼振动,多质点振动。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多质点振动。多质点振动什么条件下产生第一振型振动,什么条件下产生其它振型振动,现在动力学给的结论是,当初始条件接近哪个振型时就产生哪个振型的振动。(试想一下,现行抗震理论中的振动分解法能计算出建筑的真实的地震反应吗?回答是肯定的,不能。因为,每一栋建筑地震时的初始条件都是一样的—--静止,初始条件相同,振动时振型也相同,因此,建筑物的地震反应也相同,这完全不同于实际情况)。
现行抗震理论以动力学原理为基础,将地震效应不加分析地加在建筑物上,使现行抗震理论失去了真实性,失去了对自然规律的真实反映。(续二)

回复
ougaogong
2008年01月04日 08:50:42
26楼
因为,每一栋建筑地震时的初始条件都是一样的—--静止,初始条件相同,振动时振型也相同,因此,建筑物的地震反应也相同。
这句话我觉得不认同,你好像没有考虑到物体的边界条件,比如建筑和地面接触按你说的是一样的,那么第二层呢?他们的边界不同了吧。好像你那个说的只有全部刚体才符合,非刚体物体应该不是地震反应也相同。
吧。
回复
rzz6204
2008年01月04日 13:51:19
27楼
感谢达观贵人。首先,请你深刻地理解一下多质点振动及其振型产生的条件,再思考一下我说的话,可否想通。
回复
nvslch
2008年01月04日 15:13:36
28楼
看来都是没什么正事的人,整天就挂在网上等回帖,没工作啊?

再问“达官贵人”:新理论的建立应该是逐步的,上来就要求人家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我看属苛求了!

也许理论是错误的,在没有证据证明其错误以前,给个展示错误的机会,因为——做一个偏执的挑剔者的成本最低廉!
回复
zjykhj
2008年01月05日 17:17:45
29楼
不管理论正确与否,至少楼主敢于否定现有理论和探求新理论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毕竟一个正确的理论是需要在争论和验证中发展的,所以以上两位回帖者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我的理论基础不好,但还是想先了解一下楼主的理论,希望楼主能以附件的形式把你的那些文章贴上来,让我们能比较全面、轻松地学习一下。
回复
kingkun3
2008年01月05日 22:54:04
30楼

强烈支持你!!
回复
rzz6204
2008年01月07日 08:36:42
31楼
首先现行抗震理论错在利用动力学原理,动力学研究的是单个物体运动关系,而建筑物的地震反应是大地与建筑物间的运动关系,是两个相关物体间的运动关系。其次,现行抗震理论错在将地震效应加在建筑物上。这一个错误是现行抗震理论的无奈,若不把地震效应等效地加在建筑物上,就无法利用动力学成果。认为将地震效应加在建筑物上是可行的人,其实是用静力学原理推导的。下面分析一下地震效加在建筑物上的情况。
图1
上图的关系表明地震效应加在建筑物上的推导过,这个过程是用静力学原理推导,用振动形态相等(似)推导的话,等式是不成立的。其实用静力学原理,也不会认为图(a)与图(e)等效,因为,对于静力学而言,将一个力移一段距离后,为了保持原力作用效应不变,要附加一个力矩。将图(a)的F地移至质点上,并未有附加力矩存在。那为什么称这个推导过程为静力学推导呢,因为该过程中由图(a)到图(b)再到图(c), 图(d),符合静力学原理。(续三)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