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许多地产人离职后才发现,自己的10年工作经验等于0
参建
参建 Lv.7
2017年07月20日 17:34:33
只看楼主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 作者:苏兮 最近地产行业大新闻不少,从几天前的几次大收购,融创万达的世纪大交易,万科组团收购物流地产巨头加速向物流地产转型,到各地方政策新变动,上海响应“房住不炒”推出“只租不售”的租赁用地,广州前天也丢下重磅开始“租售同权”时代。 行业转型波涛汹涌,行业的舰队已经行进到一片全新的海域,风云变幻,把握不准政策风向、时代风向,分分钟掉队。房企要迎接的是一个灵机应变的新考场。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
作者:苏兮
最近地产行业大新闻不少,从几天前的几次大收购,融创万达的世纪大交易,万科组团收购物流地产巨头加速向物流地产转型,到各地方政策新变动,上海响应“房住不炒”推出“只租不售”的租赁用地,广州前天也丢下重磅开始“租售同权”时代。

行业转型波涛汹涌,行业的舰队已经行进到一片全新的海域,风云变幻,把握不准政策风向、时代风向,分分钟掉队。房企要迎接的是一个灵机应变的新考场。

而对于地产人来说,乱世更是一场资历的全面洗牌,多年经验到底现在估值几何,你的心里有底吗?

职场变焦虑
经验越来越不值钱

对房企来讲,所有过往,皆是序曲。房企黑马频出,各领风骚两三年。落到微观层面来,项目开发、地产人工作的变化却有些滞后,操盘还是以前那一套,行业转型要想灵魂跟上脚步,人才的需求也要大破大立。

从明源君接触到的一些同行,和后台平时的留言来看,地产人工作经验的溢价能力现在已经越来越弱,“个人估值”增长的边际递减现象越来越明显。

一、薪资倒挂,涨薪越来越慢
明源君之前写过一个文章,5年工作经验的地产人,薪水还不如应届生高,后台留言非常踊跃,可以看出来薪资倒挂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一方面是内部提薪速度赶不上人才市场的薪水涨幅,另外一方面,也确实反映一个现象,5年工作经验并不代表5年的附加价值。

二、跳槽时,多年经验难溢价
上星期,一个43岁的中小房企高管就跟明源君吐槽,说现在就业困难。高管年轻化的趋势让高层都开始犯愁,中底层的员工就更是越来越年轻化,现在40岁以上的员工,如果没有管理经验,基本上就很难再换工作。再跳槽的时候多年的工作经验就是个空头支票,根本没办法兑现。

还有一个营销的同行,工作了7年,换了3家房企,做的都是同一个岗位,工作内容也就是不停的操盘,要升职也不容易,换工作也就是市场价,工作经验是5年还是7年,很难产生什么溢价,有时候工作经验少,年纪轻,反而还占优势。

三、创业后,多年积累被清零
创业成功率低在各个行业都是普遍现象,但是不像广告人自立门户,艺人解约单干,都能靠行业积累站稳脚跟。在房地产行业,多年的工作经验,其实很难变现。牛逼高管自己创业,经验价值立即清零的情况不少见。

明源君认识的一个高管,在某公司服务20年,离职创业做写字楼金融,后来又去做旧改,脱离了老东家,面临的情况就是个人估值大幅下调。

还有大家都知道的,万科之前风生水起自带IP的高层人物,自己创业之后,个人号召力也大不如前。

时间投资回报率参差不齐
经验失效有三大主因

同时是三四十岁,有人还是虾兵蟹将,有人已经鱼跃龙门,时间是一样的时间,同样是勤勤恳恳工作好几年,为啥有些经验就换不了钱?

一、新业务新政策,旧经验失效

说十年磨一剑,在一个领域深耕肯定是有价值的。但是对于很多地产人而言,十年经验并没有成为行业专家,要么经验杂乱,都会一点儿但都不是数一数二,而如果你成为不了行业的前20%,在传统领域你就没办法做到不可取代。

一是政策变化太快,既有经验被推翻重来不是没有过,以前做户型设计,大家都致力于偷面积,一个建筑新规出台,所有总结的经验全部作废,而真正的行业专家是这个时候能够引领新风向的人。不是所有人都是万科的逯薇,在行业里能做出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大部分人做不到这点,失效的经验就等于零。

更重要的是,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旧的开发模式被取代已经成为时代强音了。一些有远见的开发商,除了传统领域的扩张,都在试水新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极,比如互联网+、产业地产、长租市场等等,而新业务需要的是新人才。旧的经验派不上用场,也等于零。

2012年,万达电商组建时求贤若渴,开出200万年薪聘请龚义涛出任第一任CEO,看重的就是深厚的互联网背景;而对比来看,一些房企直接让搞开发的高管接管新业务的开发商,就算是背靠大树,和BAT一起合作做互联网公司,还是碰得头破血流。

在一个转型的时代和转型的公司面前,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旧经验失效,新技能上位,用更合适的人力来替代,企业要保持活力需要新血液。

二、重复工作,没有形成个人故事

一些同行,有多家公司的经验,但是在每家公司的操盘经验不完整,这样的经历在跳槽的时候没办法形成溢价。从HR的逻辑来看,多年的经验不如多个项目经验,而十个辅助型的项目经验,不如一个从头到尾主导的项目经验。

只有完整的案例和个人故事,才是真正的竞争力。魔界里面有句话,History became legend, Legend became myth. 单有做事的经验没什么了不起,有本事像陈凯那样做到阳光城3年10倍的神话,才是真正的溢价点所在。这个时代的规则就是论功行赏,不在聚光灯里,你所有的努力都是百忙。

十年员工跳槽,溢价的谈判空间,要看有没有跨越一个项目(例如营销口从前期到销售结束复盘的完整过程)、一个平台(例如一个公司跨越千亿、三千亿的时期)、一个行业(不仅限与地产)的完整周期,以及你真正的参与度。

如果只是重复的工作,经验积累的意义不大,在竞争当中也难形成溢价。

三、大公司依赖,个人能力评估过高

很多人有大公司依赖,在公司里面如鱼得水,一旦自己出去创业,就算有金招牌,有时候也不管用。因为很多时候个人的成功关键在于公司体制,个人能力其实是被高估的,要创业来变现其实难度很高。

要创业除非是转行,抛开经验从头来过没啥好说的,不转行的一般就是几个方向:
上游投资相关方向;做职业经理人的时候,思维方式和做自己做老板是完全不一样的。职业经理人是赚钱了分红,亏钱了有股东兜。是回避风险到挑战收益,投资风险自己承担思路也不一样。做事的经验有了,做老板的经验还是零。

相同业务另立门户和东家竞争;现在行业基本上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了,行业集中度也越来越高,合作更多的是讲品牌、讲合作交情。前些年,从大型代理公司出来自立门户的小代理商还很多,但是现在也已经越来越少,因为大公司盘子铺的大,可以对冲风险,例如中原在深圳市场就是一家独大,市占率达到60%,而用深中高管的话来讲,越是市场不好,越是扩大市占率的好时机。小代理商,脱离了平台,基本上没什么竞争优势,以前的客户也不可能,交情好就把生意给你做。

下游服务,利用东家资源;这是最快变现的一种方式,短期内把行业经验变现,个人溢价上升,但是长期来看,行业的成长性还是自上而下的,(加个例子)下游创业个人估值的增值后劲不足,价值兑现如何持续存在大问题。

所以其实不是经验不管用,而是含金量不够的经验很鸡肋。不合格的产品没有人买单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在工作当中提升经验的含金量很重要。

工作要有三种思维
才能提升经验的含金量

要提升自己经验的含金量,在工作当中必须要有三种思维:增量思维、成果思维、运营思维。

❶ 增量思维——成长要有阶梯性

明源君有一个朋友,在互联网行业待了6年,几乎平均每年跳槽一次,而且每次跳槽跨度都很大,从门户网站到电商、到直播,基本上热门的风口都转过一轮,现在在人力市场上还是意外的受欢迎,每次换工作都能上一个台阶。他告诉明源君,越是变化迅速的行业,越欢迎积极迎接变化的人。

任何转变在起步时期是最慢的,而一旦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变化会越来越深刻和剧烈,要迎接挑战一定要完成“存量思维”向“增量思维”的转变。

逻辑思维联合创始人脱不花说“走过的路、吃过的苦、圈好的地、博得的名声、认识的关系、积累的资产,只要不是处于活跃的发展态,都是“死存量”,是冰棍儿一样的存在——看起来挺大,实际上在融化。”这句话里边最重要的信息,就在于“发展态”。也就是你的职场经验一定要有阶梯性。

明源君认识的一个前辈,早年在代理公司做到总监离职,跳槽到某巨头房企战略营销管理部,之后又到一家十强房企做战略投资,深度参与两家房企跨越千亿规模的关键时期,这种发展轨迹本身就成为了他的竞争力,具备非常强的不可替代性。

每一次的跳槽都要引入一些“增量”进来,不要固守已经会的能力和已经有的资源,这就类似技术产业的“间断式创新”。

很多做营销的同事,跳来跳去都是在营销部,虽然公司换了,自己其实还是在同一个平台,除非遇到一个绝佳的新项目,被动引入增量,否则一年经验的“价值密度”就非常低,十年经验被清零是早晚的事情。

❷ 成果思维——打造个人神话

做体力劳动是最容易被取代的,随着体力的下降,劳动力的价值也跟着下降。但是对于工匠来说,只要有一个好作品,“匠气”就变成了“匠心”。

从艺人到明星之间的差别,就是一个代表作的距离,对于职场来讲也是一样的道理。十年的勤勤恳恳,不如一个有说服力的成果。在工作当中一定要有“成果思维”。

有用的成果就是当你写简历的时候,可以不用加形容词修饰的内容。比如一套方法论、一个作品、一个项目操盘的成功案例、一个业绩的提升结果。

同时,还要尽量在工作中主动的去进行输出,只有愿意总结和输出的人,才能够建立自己的个人标签和品牌。在粉丝互动群里,很多人会主动联系明源君,希望能够分享经验,其实就是建立自己的行业影响力的一种手段。

❸ 运营思维——人脉地图是私有财富

经验会清零,人脉不会清零。要有意识地构建优质人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找到合适的人帮忙。经营人脉的方法,绝不是到处蹭合影、加微信,而是不断积累并输出自己的价值。

其实身边有很多人脉广的人,都是很乐于向别人提供帮助的人。当你能够帮到越来越多厉害的人,你的人脉就会越来越广,质量也会越来越高。这些高质量的人脉资源本身就会成为你的一种竞争力,这也是行业经验丰富才会有的独特储备。
免费打赏
mhp567
2017年07月23日 16:41:05
12楼
谢谢楼主的好文章
回复
zxykklds
2017年07月24日 09:07:31
13楼

谢谢分享,观点很有用。
回复
花开顷刻
2017年07月24日 09:19:27
14楼
这年头只 是掉队,没掉坑里就行了。
回复
结构小菜鸟32
2017年07月24日 09:34:19
15楼
增量思维、成果思维、运营思维 受教了 谢谢分享
回复
花开顷刻
2017年07月24日 09:35:59
16楼
写得还是挺好的,有参考价值。
回复
zcctmzx
2017年07月24日 10:23:06
17楼

谢谢分享了
回复
xyz1928
2017年07月24日 10:39:27
18楼
谢谢分享 对某些深有感触 有时候真是现场干十年不如拍好领导马屁 哈哈哈
回复
只道是斌
2017年07月24日 11:09:54
19楼
666666666谢谢
回复
mygtmzx
2017年07月24日 13:51:06
20楼
还有大家都知道的,万科之前风生水起自带IP的高层人物,自己创业之后,个人号召力也大不如前。
说的是毛么?
回复
lossless
2017年07月24日 16:27:21
21楼
谢谢分享资料............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