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基础材料,也是建筑部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墙材部品化既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建材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3〕1号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已被列入国家行动计划,即将进入加快推进阶段。在当今建筑工业的技术发展体系下,建筑工业化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途径。
墙体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基础材料,也是建筑部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墙材部品化既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建材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3〕1号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已被列入国家行动计划,即将进入加快推进阶段。在当今建筑工业的技术发展体系下,建筑工业化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途径。
我国建筑工业化在经历了上世纪70~80年代以“大板建筑”和新型墙体材料改革为代表的阶段后,由于受当时体制、技术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局限,其在90年代以后进入了一个快速的萎缩期。2013年《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发布后,建筑工业化逐步受到各界关注。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区市均出台了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不同于之前,此次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模式,整合设计、生产、施工及维护等整个产业链,实现房屋建造过程的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和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及信息化管理成为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五大要素。
面对新的形势,墙材行业如何主动作为,积极转型发展,推动并融入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已成为墙材行业面临的现实和紧迫的问题。
新型建筑工业化或将改变墙材市场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一直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行业劳动生产率总体偏低,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差距十分明显。同时,建筑业多采用现浇技术,导致资源能源浪费、施工环境污染、工程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劳动力及各类资源(地、水、能、材)成本要素逐步提高,加上近些年社会各界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及产品品质的要求逐渐提升,建筑业亟需建筑工业化这种新型的生产方式来改变产业现状。
2014年全国人均GDP达到7485美元,“十三五”期间预计将突破10000美元大关。参考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这一阶段国家的发展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纷纷把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协调发展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加快推动经济转型、机构调整、生态建设等。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更强调科技、环保、绿色、品质等,而新型建筑工业化在这一阶段的建筑业转型升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些年,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推进速度明显加快,以沈阳、上海、北京等为代表的城市和以万科等为代表的企业已经在新型建筑工业化方面开展各项工作。中央及省市各级政府通过成立专项小组,出台激励政策,设立试点示范城市及基地,全面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
目前,全国已形成58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沈阳、深圳、北京、绍兴等8所城市被评为“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沈阳更是在2014年被授予“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称号。据估算,目前全国已初步形成约3000万平方米的工业化建筑建造能力,工业化建筑累计开工面积达2500万~30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开工的工业化建筑将占新开工建筑面积的15%左右。可以预见,“十三五”将是新型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以装配式施工为代表的新的建造方式,势必导致当前以砌筑为主的建筑围护施工方式发生转变,这意味着当前大量使用的砌块、砖等墙体材料的需求量将逐步减少,对上游墙材行业来说,市场需求结构的转变将成为行业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
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对墙材行业的要求
墙体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基础材料,也是建筑部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对墙体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
(1)对产品的要求
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要求墙材产品实现部品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多样化生产,并满足绿色、节能、环保、安全、轻质、高强、多功能等要求。
(2)对应用技术的要求
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还应有完善、配套的应用技术,包括设计、施工规范,应用技术规程和验收规程,配套材料、专用施工机具和系统集成技术(或通用设计软件)、连接技术,以及推动通用体系发展的墙材产品目录设计和墙材部品(或产品)认证制度。
(3)对生产组织形式的要求
为满足上述两个要求,墙材行业必须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实现从原料采集、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从而为建筑工业化提供专业的、可追溯的、安全可靠、配套化、系列化,可实现社会化、商品化供应,并满足各种功能与使用要求的墙材部品和墙材产品。
我国墙材行业现状及应对新型建筑工业化要求的差距
近年来,我国墙材行业加快了淘汰落后和转型升级步伐,削减落后产能,建设新型墙材企业,发展先进新型墙材生产技术和产品,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目前,全国墙材产品中各类新型墙材所占比例约62%。砖类、砌块类、板类产品所占比例分别为75%、15.3%和9.7%。在产品结构优化的同时,我国新型墙材的技术装备、产品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虽然我国新型墙材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具有部品化特征的产品少,且通用性差
目前,我国墙体材料产品相对单一,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墙材产品中砖和块占了墙材总量的90%以上;具有部品化特征的轻质板材产品发展缓慢,全国墙材生产总量中轻质板材产量不足10%;且多数不能实现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多样化生产和供应,功能性、可选性差,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2)标准体系不完善,应用技术研究滞后
完善的标准体系是墙材部品、产品在工业化建筑中推广利用的先决条件。
目前,我国墙材产品的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粉煤灰砖》等标准早已不适应建筑业新的发展和节能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一些新开发生产的墙材部品、产品未能及时制定与建筑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尤其是应用标准研究严重滞后,缺少相应的设计、施工规范,应用技术规程和验收规程等,且通用设计软件缺乏,影响其在工业化建筑中的应用推广。
(3)生产粗放,集约化程度低
总体来看,我国墙材行业仍处在粗放式发展阶段。多数墙材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下,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目前,砖瓦行业轮窑仍占90%,大部分生产线工艺简陋,企业平均规模仅为1400万块标砖/年,规模以上生产企业仅占砖瓦企业总数的3.55%。除纸面石膏板具有较先进的技术与较大的规模外,多数轻板生产线技术水平不高、单线规模不大。粗放生产的实心黏土砖仍占墙材生产总量的38%左右,新型墙材也仍以低档和中档产品为主。整个墙材行业集约化程度低,且专注于产品生产,后续配套服务延伸不够,难以适应新型建筑工业化对墙材产品的品质及批量化供应的要求。
(4)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少发展后劲
近年来,虽然也开发、发展了一些墙材新技术、新产品等,但因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适应建筑工业化要求的墙材部品开发力度不够,且适用性、配套性、功能性不够强,市场竞争力不强,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综上分析,为适应新型建筑工业化及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墙材行业必须转型发展。
我国墙材行业转型发展方向及重点
(1)总体思路
顺应建筑业发展趋势,以满足新型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高品质、高性能的绿色墙材为重点,以墙材部品、部件为方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能,保障工程质量,把我国墙材行业建设成适应性强,安全可靠,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经济效益良好的重要基础产业。
(2)转型发展方向和重点
——融合发展
与建筑业融合。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因此,墙材行业转型发展必须与建筑业紧密结合,融入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发展中,成为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并紧跟绿色建筑发展步伐,强化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抓住重点、节点,开发、发展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发展所需墙材部品及其他绿色墙材等,为新型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保障。
与信息化融合。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因此,为提升墙材行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水平,在墙材行业转型发展中,还需与信息化相融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
——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追踪国内外新型墙材前沿技术,跟踪建筑业发展步伐,研究开发发展适应绿色建筑、特别是新型建筑工业化需要的新产品(现阶段重点开发发展轻质、高强、综合性能优良的隔墙板,具有保温、隔热、防水、装饰等多功能一体的高品质的外围护墙材部品、自保温墙体材料等)、新技术(包括轻质板材、墙材部品、自保温墙材及资源综合利用墙材新产品等的生产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加快墙材行业共性技术突破和成果转移转化,为墙材行业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管理创新。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一是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使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传输更为便捷,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管理效率。二是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逐步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同步发展。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可随时调用生产、采购、财务等部门所有数据,既实现资源共享,又可实时监控。
——集约发展
对现有墙材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兼并重组或联合,集结、协调和优化人力资源、技术、资金、市场等各生产要素的配置,发展规模型企业或集团,延伸产业链,由制造业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实现产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新产品开发、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积极培育知名品牌,提高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通过管理创新,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在提高效率和确保产品性能与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物耗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发展质量,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绿色发展
淘汰落后工艺,发展节能与清洁生产技术。逐步淘汰能耗高、资源消耗量大、对生态环境危害大的粘土烧结砖和部分落后新型墙材生产企业。对有改造价值的新型墙材企业进行节能或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完善相关工艺设备,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和清洁生产技术,如:在烧结类新型墙材生产企业推广大断面隧道窑、电子自动配料技术、节能变频技术、窑炉余热梯级利用等节能技术。不使用含硫超标的燃料,采用不含有害物质、无放射性的原料和生物质燃料,做到烟尘废气达标排放,废弃物回收处理;进行厂区及周边环境清洁卫生,同时进行厂区内道路硬化和适当绿化,做到厂区整洁、清新、无脏乱等,减少环境污染。
大力发展绿色墙材。根据各地资源禀赋、气候及建筑结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节能、节地、节水、环保、省资源的绿色墙材及其部品,包括:加气混凝土砌块与板材、轻质高强的内外墙板、多功能复合一体化墙体部品、烧结空心砌块等,保障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需要。
积极发展利废墙材。充分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城市污泥及江河湖淤泥、建筑渣土与建筑垃圾等废弃资源,发展利废墙材及部品,在节省资源、保障墙材供给的同时,有效改善环境质量。
——配套发展
加强专用施工机具、辅助材料(包括嵌缝密封材料、砂浆等)、配件等的研发与生产,以减轻施工强度,提高施工效率,并解决新型墙材及部品在工程应用中的砌筑、拼装、搭接、渗水、密封、开裂,以及梁柱间冷热桥等问题,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耐久、耐候性。
研究墙材部品及墙材新产品的配套应用技术,解决当前墙材生产与建筑设计、施工应用、竣工验收等环节相互脱节的问题。重点研究开发并解决建筑工业化工程项目中墙材部品的应用及系统集成技术,包括应用软件开发,墙材部品与主体承重结构的链接技术、墙材部品与建筑门窗、排水管线、电路管线等服务绿色建筑的系统集成技术等。
研究开发、发展适应钢结构住宅体系需要的质轻、高强、吸音、隔声、施工便捷的隔墙材料,集防水、保温、装饰等多功能一体的外围护材料及其相关配套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