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议】第十八期:再谈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必经路or不归路?
co1456794221055
2017年01月11日 15:39:54
只看楼主

导读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设计行业,国际型工程公司作为大型设计院的未来发展方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国内大型设计企业的工程总承包的收入所占比重在持续增长,在一些转型较早建筑相关领域,工程总承包已经逐渐成为工程建设的主流模式。

2014112120043292.jpg
导读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设计行业,国际型工程公司作为大型设计院的未来发展方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国内大型设计企业的工程总承包的收入所占比重在持续增长,在一些转型较早建筑相关领域,工程总承包已经逐渐成为工程建设的主流模式。

然而,对于众多中小设计院而言,向工程公司转型的过程举步维艰,甚至转型后在经营和管理上存在诸多短期内难以逾越的障碍。

如何完成设计院向工程公司的顺利转型呢?


第一方面
更新旧有观念,统一发展意识

 转型是一场变革,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即企业上下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从设计院转型成为工程公司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困难,并积极一致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一个设计院转型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设计、采购、施工之间的脱节现象在所难免,但是究其根源往往在于企业内部人员的观念上还存在认识上的不一致。甚至在高层领导团队中,对于总承包业务是否是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摇摆不定。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是内部的组织结构设计,还是对于总承包业务管理的基础建设,乃至对于总承包项目的人员和技术支持,都会出现方向不清、相对混乱的情况。

要解决观念问题需要重点关注设计意识的转变。作为脱胎于传统事业单位体制的设计院,其思想意识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保守成分,在设计上通常有以下比较典型的表现:考虑责任终身制,在设计上过度强调安全系数,而不太关注造价;设计院技术自我的意识过于强烈,因而忽视业主或者施工方的设计优化建议等。

而作为工程公司,总承包业务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是通过设计优化降低造价,强调要充分考虑方案的经济性。即使作为设计业务的竞争,未来业主的倾向也会更多地从投资效益出发,对成本有更多的关注。这些都对设计意识的转变提出了紧迫的要求。


第二方面
优化传统设计,提高运营能力

 以设计为龙头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设计优化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和降低工程实施费用;

通过对设计计划的合理安排和进行可施工性设计,有效协调采购、施工进度,实现设计、采购、施工深度交叉,缩短建设工期;设计院全面掌握工程的技术特点,对工程把握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有利于指导施工、调试,保证工程整体技术性能最优。

然而,要向工程公司转型,设计院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的设计能力:整体计划能力、费用控制能力、采购控制能力以及施工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第三方面
坚持人才战略,重新合理规划

传统的设计院,80%以上都是专业技术人员,人才结构相对单一。但是,国际型工程公司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以成熟、成功的国内外工程公司为例,对于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公司而言,设计人员的比例一般都会控制在60%左右,而需要补充大量的商务、采购、施工和项目管理人员。

如何补上人才结构的缺口如何补充是摆在当前转型中的设计院面前的巨大问题。全部采用外部引进在成本和人员管理上是不现实的。

此外,一些管理人员(如采购)需要非常熟悉专业知识才能很好地完成相关工作,单靠引进也很难找到一下子引进合适的人员选。

因此,对于大型设计院而言,需要考虑在传统的专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通道之外,开辟项目管理类职业通道,设计合理的、激励性的人力资源政策,引导部分设计人员自觉地进行职业方向的转换,同时辅之以外部引进,才能比较稳妥地完成人才结构上的转变。


第四方面
规范基础管理,惊喜项目运作

对于设计院而言,向工程公司转型需要提升多项管理能力,如项目管理能力、商务和法律能力、专业采购和分包管理能力、信息化建设和运用能力等,这些都是摆在传统设计院面前的新课题,需要企业像重视专业业务建设一样,安排计划并投入资源予以解决。

其中,项目管理能力又是最为紧迫的一环。

根据项目管理理论,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可以分为五个等级。

4.png

用以上理论来检验设计院的项目管理,虽然设计院是一个典型的以项目为基本生产组织模式的行业,但大多数设计院的项目管理都还处于简单级的水平,只有个别单位才能达到精益级及以上的水平。

因此,设计行业从项目组织构建、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监控、项目预算计划管理上都还有很多功课要补,特别是对于总承包项目而言,投资巨大、环节多、内外部接口多,更需要从管理上予以规范化和精细化,以控制各类风险、提升效率。


焦点话题一、设计院前期咨询阶段价值的体现?

专家普遍认为,要体现出咨询业务的价值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环保和市政产业是否健康发展先看咨询业”!


可是,就是这样重要的前期咨询阶段,却有设计院反应“我们做过大量免费或很低收费的咨询业务”,可以看出重要的前期咨询阶段,重要的咨询成果有时候的的确确没有体现出应该具备的价值。这种情况,已经形成了市政行业的潜规则!为何会形成这种局面?


笔者认为,主要是市政院获取潜在项目的恶性低价竞争引发。很多设计院为了获取项目,很多时候在项目前期为政府或业主免费提供前期咨询服务,如可研方案的编制等。通过这种前期工作的提前介入和工作成果的植入,为后期设计工作的确定提供保障。实际上这也反应了我们国家市政设计项目在设计单位的确定方面存在的不规范、和设计院服务的同质化进而引发的恶性竞争。


即使在国内现行的招标程序上看也是矛盾的。实际上是工程建设的已经市场化了,而设计院还停留在当地苏联的模式。


实际上,这种“轻前期咨询重后期设计”的模式具有很大的弊端。群内某大型市政院专家直言:“现在的分院满天飞,直营店、加盟店到处都是,什么都能干,什么都敢干。成本多少?他的报价你跟得起么?跟不起就退出,跟得起就得割肉。”


焦点话题二、市政设计院未来转型?

中国设计院最早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包括现在大家行业公认的”市政行业八大院“。实际上,石化和化工类设计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向工程公司的转型。实际上,化工行业设计院经历了出生入死,凤凰涅槃的过程。由于化工部撤销,行业内九大设计院突然间成了没娘的孩子,需要自己养活自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由于被放养,结果一群羊变成了一群狼。他们迅速找自己的定位,找市场切入点,得益于国内外大的投资环境向好,很快发展起来。尤其以中国成达(化八院),五环科技(化四院),中国天辰(化一院)等发展的比较好。


而对于市政设计院,转型的事情大家每年都提,狼来了!也都意识到了目前设计院面临的未来形势不容乐观,群内某专家对市政院现状的描述很精辟:“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知识壁垒已经很小了,大部分设计院能做的事,企业和施工单位也能做了。设计院要不走研究型道路,专注于工艺包的开发;要不就延伸到施工运营领域。单纯的设计已经越来越从技术活变成了力气活了!” 其实很多水务公司本身的技术实力就很强大了,倒逼设计院们要创新,要提升服务水平。


某著名设计院总工程师直言:“未来大型水务公司拥有大量高端专业人才,管理着数量颇多的水处理工程,对各种工艺了如指掌,又具有丰富的运行管理经验。水务公司新建项目会自己确定工艺路线,确定设计参数,设计院真正成了陪衬,只是“画图”而已,设计院如果不改变现状,会越来越难。”

 

意识到风险和冬天即将来临不是难事,难的在于如何做好度过寒冬的准备。市政八大院实际上近些年也在逐渐尝试拓展和延伸设计咨询业务以外的产业链,但是幅度与效果却远落后于化工设计院的改制和转型。市政院也意识到了未来设计和咨询业务的可持续问题,并在修正和规划未来的发展战略,如某著名市政设计院定位:未来形成”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营业务的具有项目融资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工程设计能力、设备采购能力、工程施工能力和项目运营能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

 

中国市政华北设计研究总院郑兴灿总工程师在讨论中提出了自己对咨询、设计与施工的理解:“工程咨询是创意与经验的结合,工程设计是经验与技能的结合,工程施工是技能与熟练的结合,定位不同,作用不同,但同等重要,由于可替代性的差异,体现出的劳动价值相应不同,设计院的去向,取决于朝向哪一端了”。并认为:“理想的结果应该是3-5家大型设计院转型为咨询为主的全国性咨询与设计公司,5-10家转型或新发展为科技与投资型工程公司,剩余的转为工程公司或运营公司的内部机构”。


但是也有设计院专家坦言:“现在设计单位的状况是以前体制造成的,目前大的水务公司出现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但也要看水务公司内部的体制是啥样了。如果内部还是像现在这么划分的,还是以经济效益作为第一目标的话,也不要抱太大希望,换汤不换药罢了!”


焦点话题三、市政设计院应该培养工艺工程师还是制图工,设计和运营怎样结合,未来工程师的行业分流与分享?

未来市政院发展的方向,除了战略定位问题,人的问题是转型是否成功的关键制约因素。这涉及到人力资源与发展战略及新兴业务的匹配。现在行业出现很多声音就是对目前设计工程师的能力和经验提出的疑问。 因为,近些年来,即使是大型甲级市政院,项目设计水准及质量出现越来越多的瑕疵甚至是重大失误。

 

对国内工艺工程师的划分及定位,有专家提出:“我们往往人为地将污水处理分为了设计和运行,实际上这只是技术的不同体现形式,真正的核心内容还是对技术原理的理解。欧美国家咨询公司里很注重对工艺的理解,有很多PE(process engineer),而不仅仅是designer ,一般来说PE很多都是博士。很多咨询公司的大家像Barnard这样的,也不是搞运营,但对工艺有很深的理解,污水处理厂出现什么问题,知道怎么去解决。另外我们国家的规范或手册规定了这、规定了那,但是对工艺的原理介绍很少,像有的国外设计手册会对工艺有很深入的介绍,提供一些供参考的参数,重在对技术的理解。”


针对目前设计及运行环节的问题,权威专家指出:“很多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公司严重缺乏掌握工艺的技术人员,训练有素的就更少了,设计好坏就成为关键,而相当一部分工艺设计工程师并未真正掌握工艺的核心原理及关键参数选择,其主要根源在于大学本科教育不到位及责任心的缺失,当然最最主要的还是不容议论的体制机制问题”。


群内某大学教授直言不讳:“现在的给排水教授只会编论文,图纸是看不懂的。我们的本科教材还停留在张自杰等留苏老一代的技术水平”。


国内某著名设计院总工认为:“一方面设计院工作都比较饱满,为不影响工作,不愿安排设计人员“实习”;另一方面设计也是长期学习提高的过程,从个人角度来说去临时搞运营,会影响技术的进步。第三就是设计院没有真正认识到丰富的运行管理经验对设计水平的提高具有的重要意义”。


某设计院院长分析:“我们设计院现在多数人是生产线上的一个环节,极少人能脱颖而出成长成符合要求的人才。这有个人本身素质的差异,也有体制影响,而且多数是后者。


结语

总之,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所面临的挑战有很多,处于转型期的企业需要正视挑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平衡好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通过各项基础建设有计划的落实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完成企业的顺利转型。


本期话题

无论这种转变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设计企业都开始融入工程项目的全价值链,这意味着什么呢?设计院咋转型才能不死?


往期引导:
【每周一议】第十七期:给排水VS环境工程的“来龙去脉”,你知道多少?
【每周一议】第十六期:几万亿的ppp盛宴开启,设计院的画图狗按捺不住了!
【每周一议】第十五期:海绵城市难逃资金掣肘,巨额资金从何而来?
【每周一议】第十四期:年末跳槽季,无奈的工程人,今年你跳吗?
【每周一议】第十三期:给排水专业的应届生都去哪实习?(满满干货)
【每周一议】第十二期:四库一平台下,2017年注册考试,你还考不考?
【每周一议】第十一期:故宫的排水系统真的有想象的那么好吗?
【每周一议】第十期:应届毕业生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实习工作?
【每周一议】第九期:为什么沟挖那么大管子埋那么细?豆腐渣工程?
免费打赏
蓝天飞翔
2017年01月11日 21:20:26
2楼
无论这种转变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设计企业都开始融入工程项目的全价值链,这意味着什么呢?设计院咋转型才能不死?
答:设计与施工是相辅相成的,但又是要求与执行之间的工作方方式,转型可以,但不能以设计的方式对待施工,所以转型意味着工作方式的改变。
回复
非洲母鸡
2017年01月12日 10:10:53
3楼
好文章拜读了
回复
路旁之石
2017年01月12日 10:21:59
4楼
好资料,谢谢楼主提供 分享!
回复
yue0308
2017年01月12日 10:41:30
5楼
很少有人关注电力院
回复
林宝坚尼
2017年01月12日 11:10:29
6楼
设计院向总承包转型,大院也有尝试,但即使是象中南之类的大院,短板在于实践缺乏,即施工、管理、上下游沟通等经验不足,这不是短时间内所谓引进人才进行管理就能弥补的,需要沉淀、积累,更需要观念更新。
  
回复
逸清风
2017年01月12日 11:13:13
7楼
很好的论段
回复
花开顷刻
2017年01月12日 11:24:37
8楼
现在倡导工程总承包
回复
cgh5123
2017年01月12日 11:26:01
9楼
楼主这个话题太大,难度同样更大
回复
静默的读者
2017年01月12日 12:01:54
10楼
设计院转型那像我们这种中小企业,做啥?加工制造设备,利润薄还有大堆乱七八糟的的事。

回复
喵喵警长
2017年01月12日 12:28:08
11楼
虽说是给排水板块的文章,可市政院和其他设计院是相通的,对设计来说有普遍意义。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