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三分地】设计院要转型?看看香港设计院和设计师是怎么干的。
co1456711783304
2016年03月14日 10:19:03
只看楼主

[size=14.08px] 【关于missyan的转型】 missyan最近转型了,从专注城市建筑设计的市场人员到专注乡村活化(包含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提升、民宿运营管理到乡村品牌建设)的半吊子。 从国家十三五强调的美丽乡村政策到全世界范围为人均GDP到8000美元的城市精英回乡潮都影响着我周围的精英们专注乡村的变化。 当然,除了自身转型之外,还在关注设计院转型的微信群中进行了“香港设计院、设计师现状”的分享与探讨。以此为还在设计院中苦寻转型之路的设计师们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

[size=14.08px]
【关于missyan的转型】
missyan最近转型了,从专注城市建筑设计的市场人员到专注乡村活化(包含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提升、民宿运营管理到乡村品牌建设)的半吊子。
从国家十三五强调的美丽乡村政策到全世界范围为人均GDP到8000美元的城市精英回乡潮都影响着我周围的精英们专注乡村的变化。
当然,除了自身转型之外,还在关注设计院转型的微信群中进行了“香港设计院、设计师现状”的分享与探讨。以此为还在设计院中苦寻转型之路的设计师们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

[size=14.08px]关于主讲嘉宾
主讲嘉宾是在香港工作六年的林捷(Jay Lin),英国毕业后选择在香港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并将设计当成自己的信仰。他从建筑师的角度,观察着香港设计行业的发展。并在和内地众多设计师的碰撞研讨中,将香港“设计院”和设计师的现状进行了分享。同时,严谨专业的Jaylin特意强调:他分享的内容纯属个人经历,所提及的数据仅供参考。

[size=14.08px]香港设计院、建筑师的现状!
首先我在这里更正一下,香港没有所谓的设计院这一说,全局都是私办的建筑事务所,规模有上千人的如Ronald Lu & Partners (目前是第二代执掌所有业务了),P&T Ltd, Aedas, 等,也有小到只有3-4人的"蚊型" 事务所。通常公司规模以10 -30人左右居多,各自有各自的客路。

与国内的设计院不同的是,香港的建筑事务所的业务不管规模大小就只专注建筑业务,不会像国内设计院一样有各种专业(如:结构,机电,暖通等各专业都在一大院里)。

香港各个专业都有各行业的规范归管着,所以都遵循各专业规范的游戏规则来开拓业务。由于所有规范都是公开的,所以各专业人士执业时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监督及约束。这样使各行业都能在相对公平健康的环境下竞争。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相信对我自身的职业培养是有帮助及健康的,所以我在英国毕业后先在上海工作了1年多(主要是观察为主)后决定去香港工作。

我在香港工作最长的一家公司是只有5个人的公司。规模很小,但就因为小,你工作范围覆盖面很全,从初步设计到现场施工,现场跟踪开会,你都得跟进;因为规模小,老板请人很谨慎,因为他必须亲自带你,所以你有很好的师徒关系建立基础。

在过去的5年,我从我师傅拿学习了行业规则,执业操守等,对我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QQ图片20160314103451.png

[size=14.08px]现在大陆这边的设计量急剧萎缩,香港那边的市场会有影响吗?
Jaylin:
我离开之前的公司就是因为行业萎缩的厉害,公司连续两年接不到大的项目。我的工资没有提升,所以必须辞职。当然,敢辞职就必须要有找到下一份工作的出路和自信。
Missyan理解:我周围好像有不少设计师三四年没加薪了,你们有炒掉老板的自信没?哼哈。

[size=14.08px]只专注建筑业务是怎么理解?做项目一般到什么阶段?
Jaylin:
也就是只专注建筑专业范围(如建筑规范,设计是否能符合规范要求。政府审批流程跟踪,等)
missyan理解:那结构水暖电的兄弟好像不是事务所的亲兄弟。仔细看了jaylin的前文,貌似结构水暖电是单独的事务所。

[size=14.08px]事务所业务范围都是在自己的专业,不是一个建筑师事务所(设计院)内完成的吗?那么各专业之间如何配合协调的呢?
Jaylin:
这些业务都需要职业建筑师跟进,一般甲方会同时聘请各专业的顾问公司共同协同合作。因为政府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各专业的图纸审理工作,所以以建筑为主导顾问,各专业协同工作。
监理工作一般看合同的工作范围来定,也基本都是建筑师的工作。
missyan理解:建筑师们喜大普奔吧,在专业市场上也是杠杠的龙头大哥。

[size=14.08px]从方案开始各个专业顾问公司就介入吗?还是建筑专业方案确定后?
Jaylin:
从方案开始就会聘请专业顾问,各个专业顾问在递交材料前各专业都必须体现自己的专业知识,确保通过审批。如果不能通过,甲方会问为什么。到时就必须提供专业的答复给甲方。在香港,任何时候都必须以专业的态度处理问题。
在香港,尊重合同是体现专业的重要环节。
missyan理解:大陆甲乙双方都尊重合同,按照合同办事就完美了。

[size=14.08px]香港的设计公司有专业做市场的人吗?
Jaylin:
专业做市场的人员要看公司规模,做市场的一般被归在业务发展部。对市场人员的要求是必须保持对市场的敏锐度并及时做出反应。
missyan理解:和missyan一样只会做市场的中文女也不一定会失业嘛。

[size=14.08px]香港地产分工很细。那统筹型人才是否有市场?就是所有适宜都懂,但又不专精某个专业的。
Jaylin:
统筹型人材有市场,但是也请注意,这样的人才会与职业建筑师竞争(随着行业发展,不少建筑师作了甲方的的项目经理)。除非统筹能力过人,要不很难跟他们竞争。所以统筹这一词并不是简单的协调各专业,你本身也必须有专业知识。专业人才必须时刻体现自身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拉开与别人非专业背景人才的距离。
Missyan理解:手艺人的春天正在到来!

[size=14.08px]香港的建筑设计市场也受影响,你们有没有转行的人。如果转行,转到哪些行业?
Jaylin:
这你就回到大家一开始选择自身职业时的态度了。性格取决命运。如果是以专业与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去选择的话,就应该对自己的选择有信仰。不应该因为行业暂时不景气就萌生退意。
所以必须立足自身的专业对市场动态做适当的转型而不是转行。
刚才说过了,选择专业性强的行业,当事人本身就必须有专业的态度跟对自己的选择有信仰。
Missyan理解:把专业当信仰,真心受鼓舞。

[size=14.08px]
我是土木工程的应届毕业生,还没入行就要转行,能给点建议吗?
Jaylin:
土木工程是很专业的,只要城市要发展建设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既然选择做专业人士就必须忠于自己的选择。要不那还不如去做个销售,玩股票等投机性的工作。
Missyan理解:真心喜欢土木工程就别转行,深耕行业总有出头之日。当然,如果想转行,年轻就是资本。趁早呗。


[size=14.08px]在你们那很普及嘛?像类似于小型项目之类,在大陆
Jaylin:
 BIM 是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的简称。我也没有接触过。在香港也还没成熟。但是它的概念是在出施工图的时候就对材料计算及成本管理有精细的计算。使甲方能快速调整决策。
我建议,可以多了解BIM 软件的操作,之后肯定离不开这个系统。
BIM 是一个工程管理软件。目前能全面实施的只有行业规范成熟的国家如英国,德国等
BIM不可避免的会成为趋势。但是要看国内行业规范的成熟度。
Missyan理解:兄弟们,如果还要做设计师,上BIM吧。

[size=14.08px]
香港的设计业务来源是什么?同行之间价格差距大么?决定业主选A不选B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没有类似内地这种靠回扣拿项目的情况?
Jaylin:
 香港的业务分的很细,有专做政府公屋的,有酒店的,有私人豪宅的,有大型商业的等,每家公司有自己的业务主打。报价方面都很有竞争性。我现在新公司的业务只做别墅设计,面试时老板还很炫耀的说他的服务对象是顶级富豪。从他的说法,我理解到的信息是,香港的业务种类分得很细,这也应该是得益于香港规范的游戏规则所致。
香港有廉政公署的监督,任何人都可以匿名举办,所以行业竞争相对公平。一句话政府体制的完整跟有效是确保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size=14.08px]
missyan解读设计院转型
香港的设计市场也受到了冲击,但整体市场因为分工明确,可能已经过了类似内地这样惨烈竞争的阶段。设计院什么建筑类型都做,但什么都做不精的情况可能在香港设计界已经过时。

每家设计公司都专注于自身的设计类型,并不断做精做强。同时,又有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大家也能更好地发展。

或者:内地设计院和建筑师的转型之道的重要方向就是让自己专精于某一类成熟的设计项目,或者像missyan一样,去开拓全新的规划设计市场。大陆毕竟地广物博,城市的存量设计已经一片红海,但乡村的规划设计还是蓝海一片嘛。

往期内容:
【建筑设计三分地】万科抢食别慌,CCDI掌门赵晓钧教你转型带你活(深度好文)
【建筑设计三分地】万科转型抢食乙方,设计院、代理行未来咋转能不死?

640.webp.jpg
各类建筑资料、干货分享,敬请关注“建筑人”↑↑↑↑↑↑



640.webp.jpg


QQ图片20160314103451.png

免费打赏
加倍努力
2016年03月14日 10:54:37
2楼
学习了,多谢楼主!
回复
蓝婷茜
2016年03月15日 07:54:53
3楼
多谢楼主分享!
回复
yangdong6360
2016年03月15日 08:50:22
4楼
不错,学习
回复
meijunmeijun2008
2016年03月15日 08:56:52
5楼
这个很用用。
回复
qiuxiangsong1981
2016年03月15日 09:10:17
6楼
小手一抖 金币到手
回复
游乐儿123
2016年03月15日 09:27:07
7楼
回复
游乐儿123
2016年03月15日 09:27:45
8楼
路过看看 路过看看
回复
li383200888
2016年03月15日 09:42:55
9楼
挺不错的文章!
回复
古德满
2016年03月15日 09:47:46
10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值得学习借鉴
回复
bluetree2014
2016年03月15日 10:17:30
11楼
多谢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