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三分地】万科转型抢食乙方,设计院、代理行未来咋转能不死?
co1456711783304
2016年02月29日 10:22:21
只看楼主

最近,朋友圈热议的“房事”有两个,一个是“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经建设的封闭小区要逐渐打开”。房子几乎和每个人密切相关,因此这条消息也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和讨论。 另外一件房事讨论的人少一点, 但造成的恐慌情绪却足以摧毁房地产及其上下游从业者的信心。那就是地产一哥万科要轻资产快跑,将广深区域内所有地方公司的设计部、营销部等从公司内部剥离。 用万科高级副总裁、广深区域总经理张纪文的原话表达就是:“广深区域在2016年要逐步展开团队公司化的变革,我们计划把区域范围内所有地方公司的设计部、营销部、工程采购部和成本部从万科剥离出去,以团队为单位创建各自独立的公司。未来,万科只是这些公司的股东之一。”


最近,朋友圈热议的“房事”有两个,一个是“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经建设的封闭小区要逐渐打开”。房子几乎和每个人密切相关,因此这条消息也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和讨论。

另外一件房事讨论的人少一点, 但造成的恐慌情绪却足以摧毁房地产及其上下游从业者的信心。那就是地产一哥万科要轻资产快跑,将广深区域内所有地方公司的设计部、营销部等从公司内部剥离。

用万科高级副总裁、广深区域总经理张纪文的原话表达就是:“广深区域在2016年要逐步展开团队公司化的变革,我们计划把区域范围内所有地方公司的设计部、营销部、工程采购部和成本部从万科剥离出去,以团队为单位创建各自独立的公司。未来,万科只是这些公司的股东之一。”

这是神马情况?即使missyan才疏学浅,也隐约读到了两层意思。 一是现在房地产不好干了,万科要变相裁员。当然,一个流传已久的段子能更好地表达这个观点。说一家公司经营不善想裁人,但老板又不想支付补偿金。便拿出150万说兄弟们创业去吧,公司拿出前期资金天使投资,占股新公司XX%。 这样的模式和今天的万科何其相似?当然,段子中的创业公司后来结局欢喜,赶上了互联网创业的风口。几个月下来,出钱出人投资的公司居然拿到了ABC轮投资,成长为比原公司估值更高的公司。

万科如果能在此番出钱出人的投资中收获几个高估值公司,也算是地产一哥变相裁人过程中留给行业的重要财产吧。

第二层意思就是各个设计院、策划公司、代理行、监理公司等纯乙方公司开始颤栗吧。 地产一哥万科已经要截胡大家的饭碗。万科的各个部门的人才将以团队为单位成立公司自立门户,不仅可以承接万科的业务,也可以承接其他房地产公司的业务。 Missyan曾听到一个消息说,某万科设计院离职人员创办咨询公司,凭借万科的知识积累,为各个地产公司中做智力咨询,仅仅靠这一招鲜,就吃遍天。整整六年得到了业内的极大推崇。

而如今,万科各个团队集体从公司内部剥离。 按照missyan的猜想,作为老东家的万科既然占股40%,无论如何也会拿出些真金白银支持这些创业公司。如此一来,这些公司一出生就口含金汤匙、自备品牌、业务能力干粮。将在本来已经风雨飘零的设计院、策划、代理行中强势抢食,可能成为2016年压垮众多设计院、代理行和营销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问题来了,地产一哥万科向来都以专业性、惜才闻名行业,这次为什么一锅端掉了全部技术口,要开始大象瘦身,翩翩起舞了呢?

万科为啥转型?万科转型变成什么?
万科为啥转型?万科要转型成什么?转型后的万科会不会对以前的纯乙方公司产生较大的影响?几乎是朋友圈最关注的话题。

抛开万科不谈,但凡谈转型的公司,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营业务不好干了,另外一种就是在这个大变革时代,主营业务+互联网的轻资产运作是转型的重要原因。

而回归到万科来看,主营业务不好干显然是转型的重要因素。至于房地产为啥不好干,众多媒体及业内人士已经有了长篇累牍的分析,这里暂且不表。

房地产行业的另外一头大象万达采用的是直接裁员的方式强势瘦身转型。万科则采用了剥离专业团队、投资占股的模式来过度这一段混沌状态。 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但万科的专业团队在业内的强势影响力+万科投资的光环,使得这些创业公司天生就具备了优越于其他创业公司的能量。

而且,万科也有望在这样的投资中积累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量的类似投资。有句话说,投资多了,总能碰到一两个成功的。万一都不成功(好像不太可能,万科投钱给万科人,还有以前大量的知识积累。真全军覆没?你当地产一哥是浪得虚名吗?),这些投资就当给了员工的补偿金吧。

资源、品牌、人才强强联合,抢食乙方市场
作为设计院的一员,missyan格外关注万科设计口人才的走向问题。但我也悲哀的发现,设计院几乎要迎来史上最强的竞争对手。众所周知,万科设计研究院的实力在全行业内都遥遥领先,同时,也是万科剥离的众多人员中最有影响力的团队。

用张纪文的原话说,设计口的剥离是“万创复活”。据江湖传闻说:万科早年的设计院叫万创,它的厉害在于完全颠覆房地产对“地段、地段、地段”的依赖。因为早年万科的地多在犄角旮旯的地方,就靠着万创无可比拟的设计能力,造就了万科项目的一个又一个“绝地奇迹”。

后来,这支技艺精湛的队伍随着万科的崛起,在江湖上便没有了传说。但在万科的瘦身转型决策下,“万创复活”将有可能再创佳绩,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设计院之一。

纯设计院弥漫的末日情绪
妈妈咪呀, 你是“万创复活”了,让我们这些设计院的人情何以堪?在Missyan的朋友圈讨论中,某设计院负责人一语中的:“如果在甲方当过设计管理的人,重新回到乙方抢食。那么书呆子的原乙方画图匠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了。” 下面伴随着一系列的哀嚎以及感叹。2015年开始,整个设计市场需求量急剧萎缩,已经有众多设计院苦苦煎熬。再加上地产一哥转型成乙方来抢食,岂不是左右夹击,让传统设计院无路可走吗?

早在2015年7月,上海万科设计部就率先一步就成立了设计公司,开张一个月就签了几千万。突然想到“北上广深每去化一套房,三四线城市就增加五六套库存”的消息。同理,开张一个万科设计公司,一年签上一亿左右的合同。就要逼得一个300人左右的设计院全年颗粒无收。

未来设计院怎么转型能不死?
好在好在,中国的市场如此大,传统的设计院也并不一定是死路一条。地产甲方可以转型,设计院们也可以转型,如果实在转型不过去,转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总之,人活着,上帝把设计院这扇门给关了,一定也会打开一扇非设计院的窗户的。

设计院变身小而美,投资孵化器及建筑师
在Missyan认识的众多中型设计院中,也多在2015年开始了转型。方法居然也和万科不谋而合,无非就是减轻企业负担。让设计院的建筑、结构、水暖电专业成立各自的专业部门。既可以承接公司内部的设计任务,也可以在市场上进行自由接活。原有的公司办公场地变身孵化器,免费或者象征性收费投资给建筑师。让每个个体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优势,积极与市场接轨,在承担风险的同时也享受自身业务提升带来的收益。

当然,对于能力出众的建筑师个人或团队, 众多设计院也采取了前期投资的模式,让建筑师们在市场上摸爬打滚,设计院共享智力成果和后期收益。来实现设计院从“大而全”到“小而美”的转型。

巨型承包商,交钥匙工程全程服务获生存
当然,传统设计院除了小而美之外,还有一条大而强的路可以走。采用巨型承包商的优势,另交钥匙工程全程服务的模式获得生存。如果看不清这是什么道路,国外的设计院发展模式给了我们很好地启示。
具体参见aecom,aecom是世界500强,主营业务是提供专业技术和管理服务。业务涵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环境、能源、水务和政府服务等领域。通过全球约45000名员工的共同努力,已成为各专业领域的业界翘楚。
你万科纵然是宇宙第一开发商,但交通、基础设施等显然不是你的长项。传统设计院如果足够努力,成长为aecom这样的巨型承包商中的一环,也可以获得长久的生存。

建筑师未来需要懂这些……

Missyan不是建筑师,但每天和建筑师们朝夕相处,熟悉他们的每一次加班和现在对前途的惴惴不安。有句话说得好,在风口上,猪都能飞得起来。不得不承认,2003-2013年的十年时间,建筑设计行业一直在风口上。如今,风停了,而且是从八级大风骤停到完全无风。那未来,建筑师需要懂这些问题。

1、 真的想当建筑师吗?如果不是真爱,也许可以转型。
我们并不是为建筑师而生的,只是碰巧学了建筑学,就延续了建筑设计的工作。Missyan于今年春节参加了同学聚会,中文专业的同学们在如此不同的行业中工作着。医药销售代表、小型家装公司、大学老师、外贸出口、电子商务,总之,几乎没有两个人在相同的行业中工作。真的有太多人并没有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而且在后来的工作中也都干得风生水起。建筑师们也要扪心自问,建筑真的是我的真爱吗?如果答案是犹豫的,或许可以考虑转行。

2、 自我包装与营销
不管是否将建筑设计当成真爱,现在的发展格局下,每个人都要成为自己的品牌官。微信有句话很能表达这种心情,“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每个人不仅在工作中成就自己的品牌,还要勇于拥抱变化的社会。勇于并善于自我包装和营销。

3、 顺势而为
看清大势并顺势而为,城市建筑设计增量日益减少而设计院的供给侧日益增多。但广袤的以县城为基础的乡村建筑设计却百废待兴。县城的面貌改善与风貌提升,与旅游相关的民宿打造。少一点设计,多一点对行业整体大势的把握和深度思考。建筑师们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

4、 互联网+建筑设计的能力
一切都在变,一切都在互联网+。真爱建筑设计,+互联网是标配。不知道如何互联网+,那就先从把自己的各项工作内容以及成果都搬到互联网上先。在+互联网的过程中学会互联网+,而不是羡慕各种互联网大拿。毕竟,他只懂互联网,+不了你的建筑设计。

5、 用户体验
建筑设计、房地产都是高价低频的行业,但在用户体验上却比众多低价高频的行业更差。重要原因当然是地处风口,用户体验可以忽略不计。俱往矣,再不关注用户体验,建筑设计和房地产都会被市场抛弃。认清形势,如何做当然是小case。

6、 产品创新
建筑可能不再是周期巨长的重资产,好玩、多变、创新可能成为建筑的重要特点。创新,了解更多使用者的心理和对建筑的要求,并做成相应的改变,将成为建筑师职业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公众号ID:jzsj123,微信号:xinyue256000
愿和天下建筑人坚持梦想,执着前行,手绘精彩。

各类建筑资料、干货分享,敬请关注“建筑人”↑↑↑↑↑↑


免费打赏
piney
2016年03月01日 06:58:05
42楼
走过,看看。
回复
王铜
2016年03月01日 07:36:57
43楼
恐慌情绪却足以摧毁房地产及其上下游从业者的信心。
回复
好好干才有饭吃
2016年03月01日 07:50:45
44楼
这风向变化得太快,无语中……
回复
仁者唯心
2016年03月01日 08:07:46
45楼
这也是压力所致。
回复
小郑郑
2016年03月01日 08:08:34
46楼
不错的资料感谢楼主分享谢谢
回复
kiwei21
2016年03月01日 08:13:33
47楼
及时给自己充电,别丢掉饭碗
回复
ff2003061405
2016年03月01日 08:14:53
48楼
这个有点大
慢慢领会
回复
futuresxx
2016年03月01日 08:24:20
49楼
没说的那么恐怖,对市场有冲击,但冲击多大我看未必。
回复
放水发电
2016年03月01日 08:30:19
50楼
感谢楼主提供的好资料
回复
陌上等待
2016年03月01日 08:34:21
51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