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交通运输业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对能源有极大的依赖性,只有在能源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对国民经济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才能充分拉动 社会经济中各行业的发展。然而,随着大量能源的持续消耗,我国的能源储备和世界能源供应都在不断减少,能源需求和供给的矛盾正使得交通运输业和国民经济面临巨大挑战。提高运输业能源使用效率,调整运输业产业结构,是我们解决矛盾,保证运输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交通运输业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对能源有极大的依赖性,只有在能源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对国民经济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才能充分拉动 社会经济中各行业的发展。然而,随着大量能源的持续消耗,我国的能源储备和世界能源供应都在不断减少,能源需求和供给的矛盾正使得交通运输业和国民经济面临巨大挑战。提高运输业能源使用效率,调整运输业产业结构,是我们解决矛盾,保证运输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关于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化,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吴巧生(2006)认为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只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能源消耗强度仍可以大幅下降。刘畅(2009)认为在影响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因素中,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科研水平的作用是显著的,而能源价格对消耗强度的作用是逆向且不对称的。但是,针对交通运输行业进行能源消耗强度分析的研究却很少。
本文针对交通运输行业,运用拉氏因素分解模型讨论效率和结构两个内部因素对运输业能耗强度的影响,然后将有理论影响的外部因素作为解释变量代入分位数回归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检验它们的影响是否显著。
二、 因素分解模型及结果
1. 模型构建及数据说明。通过拉氏因素分解的计算,可以将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两个部分。在现实中,交通运输业的基础属性是提供运输服务,实物产出的能源消耗更具有现实比较意义。所以模型使用单位换算周转量的能耗评价运输业的能源消耗强度,我们用C表示能耗总量,用Ci(i=1,2,…,4)表示水路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的能源消耗量,Ti表示各运输方式提供的换算周转量,那么ci=Ci/Ti则表示各运输方式当前的能耗强度。其中ci0=Ci0/Ti0是基期的情况,cit=Cit/Tit是报告期的情况,ct是运输业总体能源消耗强度,应表示为:
2. 我国交通运输业能耗强度分解模型计算结果。表1中显示的是2000年~2013年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增量分解的结果。从表1中可以看到,效率份额在绝大多数年份都在降低能源消耗强度,而且这种作用逐年增大。说明21世纪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使用效率的提高。而结构份额则一直在提高能源消耗强度,说明当前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产业结构并不合理,不但没有对降低能耗做贡献,反而起到了负作用。只有2003年~2005年比较特殊,这段时期交通运输业正大规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在注重结构变化时忽略了使用效率因素,所以造成了效率份额提高能源消耗强度,而结构份额反而降低消耗强度的情况。
再从结构份额的组成上看,铁路运输份额的变化一直在降低能源消耗强度。2000年以来,铁路运输的份额从37.4%降到了2013年的21.3%,并且铁路运输的能源消耗在运输业中处于低水平,所以铁路运输结构变化降低了运输业能耗强度。但与此同时,公路结构份额的上升却起到了反作用,2000年开始,公路运输份额从14.1%上升到了2013年的34.7%,增长迅速,并快速提高了能源消耗强度,两者相互抵消使结构份额的作用不明显。2011年后,水运和航空两种运输方式结构份额变化也开始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但由于公路结构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所以整体结构份额仍未在降低能耗强度上起到显著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大调整运输产业结构的力度,在保证运输能力的同时,大力推进能耗较低的铁路和水路运输方式的发展。
三、 影响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1. 预期有显著影响的社会经济因素。在实证计算之前,需要先提出可能会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的提出主要根据理论分析,理论探讨之后,再通过实证方法进行验证。
(1)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社会经济生产的各个方面,科技水平都能起到显著的作用,交通运输业也不例外。科技水平对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包括两个部分。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源使用效率势必会大幅提升,运输企业对能源的需求开始减少,能耗强度也会开始降低。其次,科学技术进步后,很多新兴能源可以投入实际使用,运输业的能源消耗结构会发生改变,使用效率低的传统能源占比下降,效率高的新兴能源占比提升,这样结构的变化也会降低运输业的能耗强度。本文采用交通运输业科研建设投资(万元)、专利数量(件)、科研工作投入工作量(人年)三个指标评价科技水平。
(2)能源价格水平。在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之前,我国的能源价格一度由国家控制,完全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能源分配。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对能源价格的控制开始逐渐放宽,供需情况开始成为价格决定的主要原因。在这个前提下,当能源供应开始减少,能源价格会逐渐提高,运输企业的经营成本也随之增长,从而促进企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本文采用石油和天然气出厂价格指数(%)评价能源价格水平。
(3)能源消耗结构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不同的能源消耗结构有不同的能源使用效率。2013年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结构中,原油占87.2%(汽油、航空煤油等按比例折算为原油),煤炭占2.06%,天然气占6.91%,电力占3.83%。可见原油仍旧是交通运输业主要依赖的能源种类,但其使用效率较低,只有50%左右。相对的,天然气的使用效率为57%,电力可以达到85%左右,这也是当前政策大力促进电力交通工具发展的原因之一。过于依赖原油能源,能源结构失衡也是当前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较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