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中的景观设计述评
sitc12733
sitc12733 Lv.8
2015年08月25日 11:16:00
来自于道路工程
只看楼主

1路基路面防排水情况 1.1挖方坡比的选择 在横断面设计时采用逆向思维,结合地质条件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节约土地资源,一般挖方路段一般采用1∶1边坡,确保边坡稳定,减少防护措施;部分高边坡路段,坡顶植被较好,放陡边坡可以大幅度节约占地的情况下将坡比调至1∶0.75或1∶0.5,增加防护措施,稳定边坡。 1.2填方坡比选择 一般路段,路基填方高度均较小,多为2m左右,少部分有4m左右,局部桥头、隧道口附近有10m左右的填方高度,对于大于8m的段落,按照1∶1.5、1∶1.75逐级放坡。对于不大于2m的路段,可以放缓边坡至1∶3~1∶4,增加路侧净区宽度,提高路基宽容度。4.3路基防护措施采用

1路基路面防排水情况

1.1挖方坡比的选择

在横断面设计时采用逆向思维,结合地质条件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节约土地资源,一般挖方路段一般采用1∶1边坡,确保边坡稳定,减少防护措施;部分高边坡路段,坡顶植被较好,放陡边坡可以大幅度节约占地的情况下将坡比调至1∶0.75或1∶0.5,增加防护措施,稳定边坡。

1.2填方坡比选择

一般路段,路基填方高度均较小,多为2m左右,少部分有4m左右,局部桥头、隧道口附近有10m左右的填方高度,对于大于8m的段落,按照1∶1.5、1∶1.75逐级放坡。对于不大于2m的路段,可以放缓边坡至1∶3~1∶4,增加路侧净区宽度,提高路基宽容度。4.3路基防护措施采用植物防护为主、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为辅的防护措施对填挖方边坡进行防护,以达到稳定路基及边坡、防止雨水冲刷、保持水土的目的。主体工程中兼具环保功能的有挡土墙、上挡墙、护肩、护脚、实体护坡、拱形护坡、锚杆框架等,环保工程兼具防护功能的有直接喷播植草绿化、三维网植草绿化、喷播有机基材植草绿化、拱形护坡上喷播植草绿化,锚杆框架上喷播植草绿化等。

1.4路基路面排水措施

为防止坡面直接受到冲刷而坍塌、大量水土流失和路基路面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和灌溉系统,本项目采取了坡顶截水沟、平台截水沟、路堑盖板边沟、填方排水沟、急流槽、沉砂池等工程措施,路堑矩形盖板边沟、坡顶矩形截水沟,填方边沟采用半圆形,旨在节约土地资源。路面应尽量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美观、行车舒适,噪音小、扬尘少等优点。

2桥隧等其他情况

2.1桥涵

在设置桥涵时,充分尊重农村路网、河流、小溪、农用灌溉及自然的排水系统的原始自然状态,适桥设桥、适涵设涵,不刻意通过压缩原始沟渠、河流、水系的过水断面和改移道路、沟渠来减少桥涵工程量,尽量保持原有生态系统的秩序。

2.2隧道

从安全、环保、占用土地资源等方面考虑,在高挖方地区应设置隧道。隧道设计时,采取早进洞、晚出洞,洞顶都是零填挖进洞,没有洞顶仰坡;根据地质、地形情况合理选择洞门形式,隧道排水应考虑洁污分离措施,设置沉砂池沉淀污水后再排放等。

2.3平面交叉

总体设计、路线布设都应充分考虑了沿线居民的出行问题,将该区域内农村公路网与路线交叉的地方按照一定的间距设置平交,确保沿线居民都能快捷通达,营造和谐融洽的社会环境氛围。平面交叉的设置,应满足当地路网与本项目道路的衔接,满足通达、集散的功能,为当地居民创造了良好的出行条件和发展经济的条件。

2.4其他工程

为保证原有农村路网、农用灌溉、自然水系不中断,对部分被占用的灌溉沟渠、农村公路进行了改移恢复,将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3施工中及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注意事项

在建设期间,公路建设方应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各项环保工程的落实。环保工程与土建工程应同步进行,路基的边坡应同时开挖(填筑)、同时防护、同步绿化,防止水土流失。在运营期,公路管理部门应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加强监测和管理,预防恶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并应制定相关的环保应急预案。

3.1自然环境保护

(1)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尽量保护坡口线范围内的林木;一般情况不得随意砍伐公路用地范围线至坡口线之间的草、灌木和乔木,尽量保留原生态植被效果;严禁砍伐公路用地范围外的林木。用地范围内的易于成活、可以移植的林木尽量移植在路外,待路域绿化时,作为绿化用植物。(2)临时用地范围内的树木尽量不砍或少砍,不准随意砍伐水土保护林。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不准砍伐征地以外的林木,尽量减少对作业区周围草地、灌木丛的损坏。(3)为防止侵蚀而采用的坡面植草植树措施是边坡绿化工程的一部分,它是一次性营造人工植物群落的工程措施,以使坡面迅速覆盖上植物,一方面在最短时间内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其它当地物种营造天然的生长环境。施工单位进场后应根据设计建议的草种做现场试验,如果发现草种长势不好,可以重新选择草种,选择的草种应具有下列特点:发芽早,生长快,能尽量覆盖坡面,根部连土性强,能防止表土侵蚀和流动,多年生,且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2水环境保护

(1)桥梁施工中严格管理制度,对施工机械定期检修,以免油料泄漏到河中污染水体,建筑材料冲洗的生产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水源,应设置沉淀池,沉淀后排放。(2)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应尽可能远离河流,妥善保管堆放,防止暴雨冲刷造成渗漏进入河流造成污染。部分施工用料若堆放在桥位附近,应在材料堆放场四周挖明沟,设沉沙井、挡墙等;各类材料应该备有防雨遮雨设施;拌和场、预制场应设置临时排水系统和沉淀池。(3)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严禁直接排入水体,应严格要求各施工队建立临时化粪池、除油池进行集中处理,并测试其pH值达到中性后才能排放。灰土搅拌场、沥青库等生产废水应除油、沉沙,并测试pH值达到中性后才能排放。(4)由于全线同时动工,进场人员多,施工时间长,施工队生活产生的粪便及其他固体垃圾对环境污染大,从环保角度应该要求各施工队与所在地乡镇、村达成协议及时清运,有用的生活垃圾可用于农田施肥,其他不可利用的固体垃圾要服从当地垃圾统一管理或征得地方同意后焚烧、填埋处理。(5)在运营期间,公路管理主体应加强管理,对路线经过河流路段制定必要的风险应急措施。

3.3声环境保护

施工噪声在夜间干扰施工区沿线居民的休息。在施工时,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夜间(22:00~6:00)在居民集中的路段应停止施工作业,严禁夜间打桩作业。夜间运输要采取减速缓行、禁止鸣笛等措施。

3.4大气环境保护

(1)灰土拌和站是施工期的主要固定污染源,在不加任何防止措施的条件下,其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下风向150m范围内(浓度为2.0mg/m3),因此,对拌和设备应进行较好的密封,并加装二级除尘装置,对从业人员必须加强劳动保护。站址应选在远离居民区或敏感点300m以上。(2)水泥、粉煤灰和石灰散装物料运输和临时存放,应采取防风遮挡措施,以减少起尘量。(3)全线施工配备洒水车,对环境敏感点路段内的施工道路或临时道路应经常进行洒水处理,以减少扬尘污染。

4结论

(1)对于整个工程的景观设计理念、原则、表现手法进行了总结。(2)分析了公路设计中对于环境敏感点的对策措施。(3)提出了对路基路面的防水,桥梁隧道等结构物的环境设计原则。(4)对施工中及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注意事项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免费打赏
yangkeyuan
2015年09月06日 21:40:37
2楼
好东东,谢谢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