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宜山路站基坑施工技术
qbqg31605
qbqg31605 Lv.8
2015年06月22日 10:07:00
来自于轨道交通
只看楼主

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宜山路站西起中山西路,东至凯旋路,偏东西走向。车站主体结构外包尺寸为长285.8m、标准段宽21.2m,最大开挖深度达30.6m,是目前上海最深的地下4层岛式地铁车站。  宜山路站基坑分4个区(Z1,Z2,Z4和Z3),见图1。基坑围护结构为1.2m厚的地下连续墙,深度为62,61,51,48m不等。基坑保护等级为一级。 图1 工程总平面图1 工程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

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宜山路站西起中山西路,东至凯旋路,偏东西走向。车站主体结构外包尺寸为长285.8m、标准段宽21.2m,最大开挖深度达30.6m,是目前上海最深的地下4层岛式地铁车站。

  宜山路站基坑分4个区(Z1,Z2,Z4和Z3),见图1。基坑围护结构为1.2m厚的地下连续墙,深度为62,61,51,48m不等。基坑保护等级为一级。
1434940144.jpg

图1 工程总平面图

1 工程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
  1.1 工程地质条件车站建址内缺失⑥层土,⑤层亚层土交错复杂;轨道交通3号线一侧有⑤2-2层砂质粉土,最浅处只有36m;④2层和⑤2-2层在动水情况下极易产生流砂。勘察资料见表1。
表1 9号线宜山路站土层情况

1434940145.jpg

  1.2 周边环境
  在车站基坑0.5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有1幢高层建筑、3幢多层建筑(见图2),运营中的轨道交通3号线区间高架离基坑最近处只有7m(见图3)。
1434940146.jpg

图2 七建、家饰与基坑刨面示意图

1434940147.jpg

图3 轨道交通3号线与基坑刨面示意图

2 基坑施工技术
  为保证基坑周边构筑物的安全,在施工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创新技术和措施。
  2.1 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
  为减少Z3区在降承压水时对轨道交通3号线的影响,东端头井处地下连续墙加深至62m,标准段加深至61m,墙趾进入么层土超过10m;其它区域端头井地下连续墙深51m,标准段地下连续墙深48m,墙趾插入⑤3-2层粉质黏土底或⑦1层砂质粉土顶。
  2.1.1 施工难点
  (1)根据地铁运营公司对既有运营线路保护的要求,高架两承台的差异沉降最大允许值为10mm,左右轨道差异沉降最大允许值仅为2mm。
  (2)因基坑开挖深度大、施工工期长,对周边构筑物影响大,故保护要求相当高。
  (3)施工62m深的地下连续墙,存在着成槽精度、速度、稳定性、防渗、超大吨位钢笼起吊等难题。
  2.1.2 施工技术
  (1)控制成槽精度。选用德国利勃海尔HS855HD型成槽机。该设备具有深度大(最大可达70m)、精度高(1/1000)、效率高等特点,可有效保证成槽的顺利进行。
  (2)控制成槽稳定性。本工程场区有④2砂质粉土层,在动水情况下易产生流砂,造成坍孔。另外,墙趾进入⑦层砂质粉土,大量泥砂颗粒、水泥成分和有害离子会不断混入,使得泥浆翻度、比重大大增加,泥浆因污染而变质。因而,施工中采取了如下措施:循环泥浆采用优质膨润土;改变振动筛筛网结构,保证旋流器的正常运行,提高较大颗粒泥砂、垃圾和细微泥砂的分离效率;适当提高泥浆比重和黏度,确保槽壁的稳定。
  (3)优化成槽工艺流程。先挖单孔,后挖隔墙,尽量保证抓斗平衡挖土;在对⑦层土内成槽时,对抓斗进行合理改进,适当扩孔;清孔前,采用抓斗扫孔,以免颈缩而使钢筋笼无法下放;边清孔,边起吊钢筋笼,缩短槽段静置时间。
  (4)提高防渗技术。采用止水效果比较好的十字钢板接头,通过加长地下水渗流路径来加强止水效果;同时,调整后续幅包角筋的形式,尽量缩短幅间保护层,使防渗效果更好。针对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液的绕流在十字钢板上(尤其是止水钢板两边槽口内液压抓斗碰不到的范围)黏附很多的混凝土块,采用在抓斗上安装的特制刮刀、反力箱底部焊接的特制铲刀、专制的有重力导向的刷壁器等清除混凝土块和淤泥。
  (5)钢筋笼吊装。经过计算,Z3区62m的先行幅地下连续墙钢筋笼采用350t和200t两台履带吊整体起吊;在局部区域受到场地限制,采用整幅制作、分段对接的吊装方式;对于L幅、T幅、Z幅钢筋笼,采用了一槽两笼的工艺,即整幅成槽、分笼吊装。
  (6)保护轨道交通3号线桩基的技术措施。在离3号线最近的东端井区域,地下连续墙采用约3m一幅的小幅施工,通过缩短分幅长度来减少单位槽段的施工时间,增强土拱效应,保持土体的稳定,降低槽段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端头井地下连续墙施工前,先在距墙址2m处进行深层搅拌桩施工(采用Φ1000mm三轴机施工,桩深32m),先施工外排桩,使其形成一个封闭的区域,以增强土体的强度,减少土体位移和土压力损失,有效地控制对3号线桩基的影响。
  2.2 Z1区基坑施工技术
  Z1区基坑分为2个施工段,距离中山西路高架35m,距离家饰佳和上海七建为50m。
  2.2.1 基坑开挖
  端头井开挖深度为29.3m,标准段开挖深度为27.6m。
  (1)支撑体系。由于9号线宜山路站基坑开挖深,共设置九道支撑。为了控制基坑变形,采用钢支撑和混凝土支撑相结合的支撑体系,其中第一道支撑为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四、六、八(双榀)、九道为Φ609钢管支撑,第三、五、七道为钢筋混凝土支撑和围檩,可作为永久结构板的一部分。
  (2)基坑开挖。基坑开挖按钢筋土支撑的设置分为四大层进行。因开挖至混凝土支撑下部后再铺设底模,制作混凝土支撑和围檩,而混凝土支撑与地下连续墙和后期制作的中板均采用接驳器连接,结构比较复杂,制作时间长,故基坑的变形相对比较大。为此,在混凝土支撑下地基加固,在混凝土支撑上加临时支撑。
  (3)地基加固。基坑地基加固采用三重管旋喷桩,桩径1.2m,桩心距为0.9m,端头井采用网格状,标准段采用抽条和裙边形式。原旋喷加固的范围为下一、下二层支撑和围攘以下3m,坑底以下4m,现调整为下一、下二、下三层支撑和围檩以下2m。施工时可通过桩架上划定的标记,分四层控制旋喷桩的标高,使其在开挖面下起到暗撑的作用。
  (4)临时支撑。在混凝土支撑和围檩制作过程中,通过地下连续墙监测数据发现基坑变形较大,这是由于上道钢支撑与开挖面的距离在3m以上。为了在制作支撑和支撑达到强度的时间内有效控制基坑变形,在混凝土支撑制作面以上(尽可能地靠近开挖面)增加一道临时的Φ609钢支撑(预加轴力至上道支撑设计值),当基坑往下开挖时,再将这道临时支撑下移。
  2.2.2 降承压水
  Z1区端头井地下连续墙位于⑦1层顶,标准段地下连续墙位于⑤3-2层。在围护结构没有隔断承压水层的情况下,降承压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能比较大,为了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井点均布置在坑内(见图4)。

图4 Z1区基坑井点平面布置图

  (1)精确降深。在原有勘探资料的基础上,Z1区补勘了3个静力触探孔。通过静力触探,发现⑤3-2层底的砂性较大,其土层参数与⑦1层相近。经计算(取安全系数为1.05),Z1区最终的降深为9.6m,即⑦土层水压控制在地下18.6m以下。根据前期的降水试验及试打的⑤3-2层观测井进行试抽水,需考虑降⑤3-2层的微承压性水。
  (2)分层降压。为满足⑤3-2层的安全覆土要求,降⑦层承压水时能控制对环境的影响。经计算,需要开启井点时的临界开挖深度为20.0m。⑤3-2层通过混合井(与疏干井结合,井深44m)来降压;⑦层单独布井(井深61m,滤网长8m),同时布置⑤3-2层和⑦层的观测井,以了解水位情况。
  (3)分阶段降压。为了确定降水井点的开启顺序(按施工工况),应在基坑开挖前进行试抽水(单井、2井、3井)。通过观测井观测,分别了解各井的降深,以达到降深要求。通过试抽水,发现⑦层抽水时,⑤3-2层水位降落;而⑤3-2层抽水时,出水量很少,⑦层水位也没有变化。
  (4)按需降水。根据试抽水,确定各井点组合的降深,按开挖分层的计算结果,基坑降承压水与开挖层的关系见表2。
表2 基坑降承压水与开挖层的关系

1434940155.jpg

3 施工监测
  (1)在轨道交通3号线高架上除布置一般的沉降观测点外,还在每个桥墩上布置了电水平尺,用来观测两条轨道的差异沉降,以指导施工。在整个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运营中的3号线最大沉降仅为1.62mm,最大差异沉降0.65mm,均在允许范围之内;邻近的房屋沉降观测点最大值仅3.08mm,基本不受影响。
  (2)由于Z1区基坑比较小,在基坑开挖中又采取了多层加固和加临时支撑等措施,因此,基坑开挖对周边影响较小。地下连续墙变形最大只有31.6mm(一级基坑控制值为41mm);基坑周边地表沉降最大也只有18.2mm,房屋离基坑远,基本不受影响。
  (3)从基坑开挖情况来看,地下连续墙平均端头精度偏差为1/500,小于1/300的标准,无明显渗漏水现象,抗渗效果良好。
  (4)在未抽承压水前,基坑开挖对中山西路高架影响较小;开始抽承压水后,桩基沉降明显;停抽一口井后,桩基沉降趋于稳定(见图5)。观测井测得⑤3-2层的原水位在地下9m,在开挖前将井内水抽干,4月18日随开挖开启混合井,4月27日观测井水位恢复至最高点,然后缓慢下降。在5月1~7日进行试抽水后,⑤3-2层水位下降明显;在试抽承压水停止后,在后期混合井和承压井的共同抽水作用下,其水位稳定于在地下30m(见图6),混合井的出水量后期也趋于稳定(1t/d),见图7。
1434940156.jpg

图5 内环高架沉降曲线图

1434940158.jpg

图6 ⑦层和⑤3-2层观测井水位图


图7 ⑤3-2层混合井出水量曲线图

4 结语
  (1)在9号线宜山路站基坑围护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由于进行了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革,从而使施工顺利进行,并保证了周边环境的安全,为超深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工艺,给今后类似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在Z1区基坑施工过程中,由于采取了钢支撑和混凝土支撑相结合的支撑体系、混凝土支撑底加固、混凝土支撑上加临时支撑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基坑的变形。
  (3)在降承压水施工中,由于采取了精确降深、分层降压、按工况分阶段降水、按需降水等措施,所以控制了降承压水,保护了周边环境。
  (4)通过Z1区基坑的施工,为后续3个基坑提供了开挖和降水的经验。

1434940144.jpg


1434940145.jpg


1434940146.jpg


1434940147.jpg


1434940155.jpg


1434940156.jpg


1434940158.jpg

免费打赏
鲲爸爸
2015年08月12日 14:53:04
2楼
非常感谢楼主无私共享!

好像还有?
回复
lrg005
2015年08月25日 18:30:09
3楼

谢谢楼主,好资料,学习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