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翻样发现的设计常见错误(转载分享)
采菇凉的蘑菇
2015年04月03日 09:42:30
只看楼主

越是大型的工程,越是复杂的工程,设计错误相对来说要少些。而越是简单的小工程,其出现错误概率反而越大,,何也?因为大工程设计院不敢马虎,一般配备资深设计人员,而一些小工程,一般就配备些刚毕业的学生或设计经验不足的设计人员。还有一种情况是业主给的设计时间太短,没有合理的设计工期,设计为赶工期而粗制滥造。 设计的错误直接影响钢筋翻样的顺利进行,特别是一些低级错误,而规范性错误虽对结构安全性影响很大,但与钢筋翻样关系不大。如果图纸未经审图,业主就匆忙进行招投标编制清单标底,一旦审图(审图一般只作合规性检查)后进行大幅度的整改,或者业主对钢筋指标偏高要求重新设计就比较麻烦,也是最头痛的。

越是大型的工程,越是复杂的工程,设计错误相对来说要少些。而越是简单的小工程,其出现错误概率反而越大,,何也?因为大工程设计院不敢马虎,一般配备资深设计人员,而一些小工程,一般就配备些刚毕业的学生或设计经验不足的设计人员。还有一种情况是业主给的设计时间太短,没有合理的设计工期,设计为赶工期而粗制滥造。

设计的错误直接影响钢筋翻样的顺利进行,特别是一些低级错误,而规范性错误虽对结构安全性影响很大,但与钢筋翻样关系不大。如果图纸未经审图,业主就匆忙进行招投标编制清单标底,一旦审图(审图一般只作合规性检查)后进行大幅度的整改,或者业主对钢筋指标偏高要求重新设计就比较麻烦,也是最头痛的。

有经验的钢筋翻样也逐渐找出规律摸到门道,如原设计剪力墙楼、屋面处配置暗梁,估计业主开始没发现,发现后可能会取消之。所以,钢筋暗梁一般用单构件处理,如果取消只要一个删除操作就够。所以,也不必一个个计算,只计算一层大概有多少,然后乘多少个层。不必去建模,因为建模和删除都比较麻烦。诸如此类,钢筋翻样不能太死板,设计是经常变来变去,我们应学会如何应对。以下是设计的常见错误,包括低级错误、规范性错误、本地化问题、设计合理性问题、绘图错误和结构说明交待不明确问题等。

一、低级错误

1、部分梁许多原位标注数字不一致,如 20C25 8/8/2,让人无所适从,到底是按前面的数字,还是我是按后面分解的数字?我一般是按前面的数字计算,自行修正为20C25 8/8/4。因为这种情况太多,所以不一一举例,设计出图前最好自己检查修改。

2、墙柱平面图上的柱形状、尺寸与柱详图中同编号柱不同,如平面图上GBZ31是一字形的,而详图中却是L形的,到底按那个?我一般是结合梁板结构平面图和建筑图,自行解决,一字形的配筋则参照相邻的柱计算。

3、柱纵筋注写的楼量与图上的纵筋根数不符,我一般是按注写的数量计算而不是按钢筋图元计算。

二、规范性错误
规范性错误即合规性问题,一般常见的问题好下:

1、梁集中标注中无梁截面尺寸,而根据11G101-1规定,集中标注中梁截面为必注项,非注不可。而有的设计梁集中标注处均无梁截面尺寸,可能是两组设计人员分别计算截面和配筋,然后,把两份图合成。其最直接的后果钢筋软件无法提取和识别梁,不标准的设计再智能的钢筋样软件也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在计算梁时只好一个个输入,非常低效。在每跨梁上注定梁截面尺寸,设计也是低效的,也是不符合平法规则的。设计反问我是否影响施工?这与是否能施工没有关系,设计应该按标准设计。还有,画蛇添足,梁上部某跨有不同于集中标注上部通长筋时,通长钢筋用括号表示,导致钢筋软件不能识别。平法标注规则只要求在梁某跨上部跨中进行修正,如直接标注6C25即可。

2、连梁与框架梁混淆,连梁箍筋分加密区和非加密区,配置支座负筋,侧面钢筋分构造与抗扭,完全是框架梁的配筋形式。连梁是两端与剪力墙相连,跨高比小于5的梁。框架梁是两端与框架柱相连,跨高比大于5的梁。连梁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与框架梁在构造上的规定是不同的,一是要求连梁全加密,框架梁是可分为加密区与非加密区,二是墙体水平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接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小于10㎜,间距不应大于200㎜;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两侧的纵向构造(腰筋)的面积配筋率还应小于0.3%。而构架梁的腰筋只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使节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下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
设计时,高度大于700㎜的连梁,侧面钢筋没有给出,而墙的水平钢筋为8@250,不满足规范要求。有的把跨高比大于5的梁设计成连梁。等等。

3、6#楼,地下2层,地上15层,标准层(3~14层)柱箍筋为6@250,是否满足最小配箍率要求?纵向受力筋是否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4、现浇板配筋率不满足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0.2%和45Ft/Fy较大值。

5、框架梁支座负钢筋配筋率超过2.5%。

6、高层一、二级抗震剪力墙(尤其是一字形短肢墙)墙厚不满足要求,未作墙肢稳定验算。

7、形状复杂的短肢剪力墙,两处方向的受弯钢筋未按规定全部配在端部墙柱处。

8、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LC范围内的体积含箍率小于1.06%。

9、应全长加密箍筋的柱子,箍筋未全长加密①楼梯间半平台处的柱子由于半平台的平面成为短柱②框支柱一、二级框架柱③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

三、本地化问题

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都有自己的地方性规范,这些规范和规定是国家规范的一种补充和加强,一般说来,地方性规范的标准要高于国家规范,要求更严格,否则,没必要出地方性规范。所以,外来设计单位和设计师应熟悉和了解当地的地方性规范和做法,这个很有必要,否则,你仍按原来固有的做法,就会水土不服,你不适应,何谈竞争?如江苏省地方规范中二次结构一些做法在结构总说明中没有体现,如腰带、窗台、门窗洞口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等江苏的一些地方性规范规定。

四、不合理问题

不合规范与不合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些设计虽然合规,但不合理,导致浪费等。

1、有些梁支座负筋配置成15C12 4/4/4/3,钢筋直径过小导致钢筋排数过多,影响其受力,可适当增大钢筋直径减小钢筋排数。并且,设计也没交代梁支座负筋第三排第三四排伸入梁内的长度,这个长度应由设计给出。

2、筏板厚度,一般按层数×50㎜,层数不同,筏板厚度不同,但在同一小区,相同层数相同层高相同户型的楼,筏板厚度不同。如30层筏板高度1500㎜,34层筏板高度还是1500㎜,配筋也是相同的,这肯定是有问题的。

3、结构总说明中要求剪力墙楼层和屋面处设置暗梁,是否有必要?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在楼、屋层配置暗梁,这导致含钢量的增加,但对结构整体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贡献不大,反而是一种浪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上是这样规定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应符合下列要求:“剪力墙周边应设置端柱和梁作为边框,端信截面尺寸宜于同层框架柱相同,应满足框架柱要求;墙周边仅有柱而无梁时,应设置暗梁,其高度可取2倍墙厚。”框剪结构剪力墙才需要设置暗梁,纯剪力墙结构或只有局部框架的框剪结构,规范并没有作出在每个楼层处设置暗梁的要求。剪力墙结构的墙体在楼层处可以不设置通长加强水平钢筋,更没必要设暗梁。

4、屋面板配筋形式仍按底筋+支座负筋,然后在说明中增加一条:屋面板上部无筋处配置温度筋。屋面板钢筋按双层双向配置比较合理些,底筋+支座负筋+温度筋形式未必能节约多少钢筋。有些设计偏好底筋+支座负筋,有些板很小,支座负筋间的距离很短,有的不到100㎜,真的,不如把支座负筋拉通更好些。

5、墙体布置过于杂乱,缺少对称,对齐,上下墙体不连续。不合理问题很多,我们也不是做结构咨询和结构优化的,所以此处省略。

五、绘图的错误

1、结构说明与平面中的说明、平面图与详图、结构图与建筑图等不相一致或张冠李戴的问题,如结构总说明中板支座负筋分布筋为A6@200,但板结构平面图中说明板负筋分布筋为A6@150,这不仅让人纠结,还让人钻空子,如施工结算按A6@150,实际施工按A6@200。结构说明一般都是拷贝过来的,有的条文其实没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2、图纸绘制混乱,相同构件画在不同图层内或相同图层内绘制了不同构件。不同的图纸叠加在一块,构件尺寸标注不规范不详细等等。五、结构设计交待不明确1、未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11G101要求设计注明,这是强制性条文。

2、梁侧面钢筋未注明,有的还好些,结构总说明中有梁侧面钢筋配筋表,有的既没在结构总说明中交待,在梁的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处均无梁侧面钢筋。

3、筏板封边、屋面层梁柱节点等构造,11G101提供多种构造做法,最好由设计指定。当然,11G101是这样规定的,如设计未指定,表示设计授权施工自行选择。问题是不同的构造做法,其钢筋用量不同,导致钢筋结算扯皮。

钢筋翻样阅图无数,以我个人为例,每年大大小小至少20个项目,什么样的工程,什么样的设计院,什么样的设计师,什么样的设计风格都见识过,犹如品酒师,都能品出个优劣好坏,细微的差别都能识别得出来。钢筋翻样是乐于做大设计院知名设计师设计的大型工程,这个过程是个享受的过程,犹如在看大师的表演,欣赏大师的杰作,不会感到累和烦。最怕遇到那些小地方设计院,做他们设计出来的工程真的很痛苦,不是一般的痛苦,里边错漏百出,感觉到明显的低智商和不合理

原文作者:茅洪斌
(转自新浪博客)

免费打赏
飞哥飞哥
2015年04月03日 10:48:42
2楼
真的不错,谢谢楼主分享,先学习下!
回复
念星间
2015年04月03日 11:47:47
3楼
图纸校审不够细致,楼主最好把这些问题反馈给设计院,让设计院出正式的变更,自己改的话还是容易出问题。
回复
fjchum
2015年04月03日 15:23:11
4楼
这些问题在施工图中真的是家常便饭.:o
回复
light88
2015年04月03日 15:56:24
5楼
版主总结的太好了
回复
liangzuxiao
2015年04月03日 16:14:20
6楼

真的不错,谢谢楼主分享,先学习下!
回复
翰林墨客
2015年04月03日 16:19:02
7楼
哎呦,不错哟
回复
dl654321
2015年04月03日 16:20:43
8楼
谢谢楼主,受教了
回复
空心砌块
2015年04月03日 17:09:42
9楼
谢谢楼主,受教了
回复
qq_1425626271619
2015年04月03日 17:25:07
10楼
路过的学习学习!
回复
杨般若
2015年04月03日 17:36:23
11楼
真的不错,谢谢楼主分享,先学习下!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