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个结构帖子,自问自答,希望总结设计中的问题。
buhao1
buhao1 Lv.8
2014年12月04日 10:21:32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buhao1 于 2014-12-4 10:24 编辑 1问:PKPM里建了一个模型如何设置这个模型的地下室为不同的抗震等级?1答:SATWE数据中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改抗震等级。2问:楼梯扰度算不过怎么解决?2答:踏步对梯段的刚度是有贡献的,所以可以考虑折算厚度计算挠度;2.看看你准永久系数是否填错,理正默认是0.5,宜取0.3;板厚不变的前提下有以下几种办法减小挠度(a)考虑楼板和平台板贡献做按连续板考虑;(b)增加体段底筋;(c)考虑一定的起拱。

本帖最后由 buhao1 于 2014-12-4 10:24 编辑



1问:PKPM里建了一个模型如何设置这个模型的地下室为不同的抗震等级?

1答:SATWE数据中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改抗震等级。


2问:楼梯扰度算不过怎么解决?
2答:踏步对梯段的刚度是有贡献的,所以可以考虑折算厚度计算挠度;2.看看你准永久系数是否填错,理正默认是0.5,宜取0.3;板厚不变的前提下有以下几种办法减小挠度(a)考虑楼板和平台板贡献做按连续板考虑;(b)增加体段底筋;(c)考虑一定的起拱。

3问 为什么连续梁内力按弹性计算方法与按塑性计算方法时,梁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
3答:两者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以中间跨为例,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其计算跨度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的距离,即取净跨度L=Ln ;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则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 L=Ln+b。








免费打赏
wxf20072008
2014年12月05日 13:57:32
2楼
总结的挺好
回复
buhao1
2015年02月09日 11:38:05
3楼
实际上两端与剪力墙平面内相连的都可以称为名义上的连梁。然后根据跨高比的不同,连梁有各自的受力特点。跨高比不小于5受力特点更接近于框架。所以对6.1.9的理解是跨高比大于6依旧按可按KL设计。其实6.1。9的想要说明的是墙太长时,刚度过大,造成延性不好,地震作用时裂缝过大,所以用跨高比大(线刚度小)的梁把剪力墙分段开来,以提高延性。这里顺便说明下,连梁的跨高比是决定连梁两侧墙体整体刚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跨高比大,两侧墙体的整体作用就小,这时两墙体称为联肢墙甚至是壁式框架。当跨高比小,两个墙体整体作用大,这时两墙体可以看做一个小开口的大墙体。当然这个还与洞口的位置有一定关系。
2.根据我的经验,假如是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可以按墙体开洞也可以按框架梁输入然后再设置为连梁,但是要注意的是按框架梁输入后,记得让连梁变成不调幅梁。连梁不宜调幅,因为地震作用下尽可能让连梁强剪弱弯。连梁原本的抗弯承载力就比较大,加上调幅一定程度增大了底筋,造成梁端的正弯矩区承载力过大。所以业界有这么一个说法,连梁宁可少配筋,也不要多配。对于跨高比大于5的连梁,按框架梁输入更好点。因为如果按墙体开洞,梁属性就固定是连梁了,会造成配筋率以及刚度并不符合实际。
回复
hillzj
2015年02月09日 12:55:22
4楼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buhao1
2015年04月21日 10:34:35
5楼
水平折梁可以做,现在电脑计算模型,弯剪扭内力都可算出来,然后根据内力配筋.
最后注意两点:一是加强此梁段的抗扭构造,二是在梁折角处纵筋的构造处理(外折角纵筋连续通过,内折角处纵筋分别断开后进行有效锚固。
梁跨6~7米以上,跨度有点大时,若不放心,配筋可以适当放大些,最主要是构造处理要到位。

另外,做结构的当然要对这些不利结构形式做到能避免的就尽量避免,能简化的就要简化。如和建筑协商,或修改结构布置。
回复
buhao1
2015年04月21日 10:36:36
6楼
经验:水平折梁我刚好做过,做法写出来大家给讨论一下吧
1.加个水平折梁大样,弯折处的箍筋,纵筋的弯折要表示清楚,配筋适当加大
2.水平折梁相邻板垂直于梁方向的负筋通长布置,平衡扭矩
3.水平折梁上有砖墙的,在折角处加上构造柱,这很关键,主要是为了砖墙的抗震稳定
回复
buhao1
2015年04月21日 10:43:31
7楼

Revit中折梁怎么画?


试作了一个结构框架的元件,设定五个参数
1.梁宽度
2.左侧梁长度
3.左侧梁深度
4.右侧梁长度
5.右侧梁深度
先顶着用....操作上还不顺手,也许要再调整变数设定方式。

立面中需要必须表示出截面变化的话就得自己做个族了,这种简单的族看看族制作教程很快就会,如果只是初步设计深度的话,就没必要变截面了
回复
buhao1
2015年04月21日 11:17:56
8楼
比我们强大的我们就要去学习:handshake

【刀哥论项目1】一个近百米高层剪力墙实际项目计算模型中的问题
http://bbs.co188.com/thread-9010657-1-1.html
【刀哥论项目2】一个实际项目地下室及基础计算模型中的问题
http://bbs.co188.com/thread-9010658-1-1.html
【刀哥论项目3】柱下筏板基础配筋的三种方式及优劣
http://bbs.co188.com/thread-9013044-1-1.html
【刀哥论项目4】一个剧场结构设计方案阶段的指导
http://bbs.co188.com/thread-9016670-1-1.html
【刀哥论项目5】JCCAD中荷载组合的选取
http://bbs.co188.com/thread-9019475-1-1.html
【刀哥论项目6】一个实际隔震项目结构设计的指导
http://bbs.co188.com/thread-9035543-1-1.html
【刀哥论项目7】剪力墙施工缝超限处理的更优方法
http://bbs.co188.com/thread-9063577-1-1.html
【刀哥论项目8】大底盘多大楼间连廊项目的指导
http://bbs.co188.com/thread-9066451-1-1.html
【刀哥】框架结构施工图绘制方法(包括柱,基础,梁,板,手工)
http://bbs.co188.com/thread-9015357-1-1.html
【刀哥】201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视频-北京院董工讲解(已更新)
http://bbs.co188.com/thread-9056484-1-1.html
回复
buhao1
2015年04月21日 11:26:26
9楼
抗倾覆核算、试算 公式是Fh/G
回复
py1101
2015年04月21日 13:25:01
10楼
设计过程的点滴总结,赞一个。期待楼主继续
回复
buhao1
2015年04月22日 11:12:10
11楼
考虑这个问题要分最大最小配筋率,抓住偏安全来理解。
最小配筋率:目的是要求配筋大于这个数值,那肯定这个数值越大实际配筋才会越大越安全。
实际配筋率》最小配筋率=Max(全高H计算,有效高度HO计算)
而使用全高计算的最小配筋率比使用有效高度计算的最小配筋率肯定是大的,所以计算最小配筋率使用全高H计算。
同样的,最大配筋率使用有效高度计算。

结论:
计算最小配筋率时,使用全高H
计算最大配筋率时,使用有效高度H0

【答网友问】:

对于混凝土的配筋率,很少有搞明白的,因为配筋率有AS/bh, AS/bh0, AS/(bh-AS')等等,就只说梁的吧,梁的最小配筋率一般情况是AS/bh,而求配筋率是用公式AS/bh0的,当然也有用AS/bh的,还有梁的最大配筋率的时候,表面看着很乱,但实际上可以从力学上找到统一,不再混淆。



1、对于一般梁的配筋率计算的时候用AS/bho, 一般柱轴心受压计算的时候是AS/bh,原因是梁计算的时候,受拉区混凝土的所能提供的承载力特别小,其大概是混凝土受压的十分之一,所以规范也规定不考虑混凝土受拉区的强度,所以混凝土梁梁受弯计算的时候,肯定用有效面积;而柱子的计算,混凝土的作用肯定是要考虑的,所以一般情况下要用全截面面积(还有注意配筋率超3%的情况),还有深梁,从受力上分析的时候,没有真正意思上的ho,所以深梁没有所谓的有效面积了,所以计算的时候一般用AS/bh. 这就是从力学分析上看,并没有矛盾,而是统一的。



2、而对于梁的最小配筋率限值,用bh和bho都可以,原因是最小配筋率是通过经验和试验得出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力学原理。民用建筑里是由于历史传承的原因,在这里偏安全的约定为bh了;但在路桥里,就不一样了。



3、当然配筋率有很多要注意的东西,我这里先说这两点,以后有时间了我慢慢总结。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