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个结构帖子,自问自答,希望总结设计中的问题。
buhao1
buhao1 Lv.8
2014年12月04日 10:21:32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buhao1 于 2014-12-4 10:24 编辑 1问:PKPM里建了一个模型如何设置这个模型的地下室为不同的抗震等级?1答:SATWE数据中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改抗震等级。2问:楼梯扰度算不过怎么解决?2答:踏步对梯段的刚度是有贡献的,所以可以考虑折算厚度计算挠度;2.看看你准永久系数是否填错,理正默认是0.5,宜取0.3;板厚不变的前提下有以下几种办法减小挠度(a)考虑楼板和平台板贡献做按连续板考虑;(b)增加体段底筋;(c)考虑一定的起拱。

本帖最后由 buhao1 于 2014-12-4 10:24 编辑



1问:PKPM里建了一个模型如何设置这个模型的地下室为不同的抗震等级?

1答:SATWE数据中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改抗震等级。


2问:楼梯扰度算不过怎么解决?
2答:踏步对梯段的刚度是有贡献的,所以可以考虑折算厚度计算挠度;2.看看你准永久系数是否填错,理正默认是0.5,宜取0.3;板厚不变的前提下有以下几种办法减小挠度(a)考虑楼板和平台板贡献做按连续板考虑;(b)增加体段底筋;(c)考虑一定的起拱。

3问 为什么连续梁内力按弹性计算方法与按塑性计算方法时,梁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
3答:两者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以中间跨为例,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其计算跨度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的距离,即取净跨度L=Ln ;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则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 L=Ln+b。








免费打赏
buhao1
2015年04月22日 11:38:55
12楼
工程中经常会遇到这三种类型的梁,框架梁和连梁大家都比较熟悉,框架梁按照《抗规》6.3.3条设置加密区范围,连梁根据《高规》7.2.27条第二款要求全长加密,但是对于一端与框架柱连接另一端与剪力墙平面内连接梁的箍筋是否全长加密很多人都不是特别了解,本人曾参与一个工程项目,18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有好几处一端与框架柱连接另一端与剪力墙平面内连接梁,于是审图专家提出该类型的梁需要全长加密,本人很疑惑,查了下《高规》中关于连梁的定义“两端与剪力墙在平面内相连的梁为连梁。”因此,这种类型的梁本人认为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判断是否全高加密建议采取以下方法:
可根据SATWE的菜单第四项“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的第五项“各荷载工况下构件调整前标准内力简图”查看弯矩和剪力,如果一端与框架柱连接另一端与剪力墙平面内连接梁以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矩和剪力为主,而竖向恒载 活载作用下的弯矩对该梁影响不大(两端弯矩仍然为反号),那么该梁对剪切变形十分敏感,容易出现剪切裂缝,则应按连梁设计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反之,则应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其抗震等级应与所连接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相同。
总上所述,框架梁、连梁、一端与框架柱连接另一端与剪力墙平面内连接梁从哲学角度上说只不过是一个名词而已,判断是否全长加密箍筋应该根据其受力特性去判断,即弯矩和剪力是水平荷载其控制作用还是竖向荷载起控制作用。
回复
buhao1
2015年04月22日 11:40:02
13楼
且 L。/ h<5且L。/ h>2.5的单跨的是‘深受弯构件’。
回复
buhao1
2015年04月23日 09:55:58
14楼
申明:转载
画了这么多年图,老感觉每次都在重复一个模式:空档期,很无聊,无所事事,每天不知道干啥;新项目来了,问问啥时候出图,不紧的话就搁那,紧的话就开始建个模,然后搁那,继续无聊;老板如果问,就说模型已经建好了,就等建筑条件完备开始画图,或者直接说建筑的条件不全;等,等建筑完善条件,等出图前的那个星期到了,建筑的条件差不多也齐了,开始好好把模型细化一下,开始画图了;这个时候老板再问就说建筑条件不全,一天一天过去,每天都是建筑条件不全。



出图的日子一晃就到了,建筑折腾折腾准备出图了,老板再问就说建筑改的太多,模型都要重新调;出图的日子已经过去几天了,结构还是差这差那,老板又催了,答应他快了,差不多了,梁板柱已经好了,只剩节点和楼梯大样了,其实还差蛮多;又拖了一天,老板下了最后通牒,明天一定要出图,不行了,得通宵加班了,妈的做结构的真是苦啊,从同事那里搜罗了一袋快过期的咖啡,大声在所里说:操,老子又要通宵了。同事异口同声:今天陪你通宵,先搞会儿游戏。反正要通宵的,搞会儿就搞会儿吧,于是开搞。晚饭也不吃了,一直搞到十点多了。同事说有点事要先走。妈的,不是陪老子通宵吗?同事幸灾乐祸的说:操,赶紧画图吧,要不然你通宵也出不了图。想想也是,你快滚吧,不要影响老子画图。



于是,整理整理思绪,塞上耳机,把模型里的图导出来,转成CAD。饿了,赶紧楼下小店买点泡面上来,幸好下去的早,没关门,以后得多买点存着。咦?上次不是一下买了十包吗,怎么今天一包也找不到了?是不是被哪个家伙加班的时候搜去了。不管了,一边泡面一边画图吧。


唉,PKPM真垃圾啊,怎么生成的图这么乱啊。奶奶的,这帮家伙干什么吃的,这个破软件这么多年都弄不出一个像样的图,还得一个一个的挪,
烦死了。配筋就不对了,放大个1.1吧。上筋少放点,1.05就够了。柱子多放点,归并系数1.4,截面少点,嘿嘿,不只是画图省事,施工也省事啊,一举多得啊。梁板柱还是蛮快滴。吃完泡面的同时,就可以开始画基础了。JCCAD算一下,ca,算出来什么玩意?不对啊,哪个参数有问题?再算一遍,还是不行。奶奶的,这破软件。地下结构本来就理论不完善,随便弄弄吧。独基放放大,靠都快挨一块了。算了,还是做块筏板吧。整个有限元的算算,可以算,就是这配筋怎么配呢?一格一格的,唉,挑最大的吧,双层双向拉通。



快天亮了。眯一会吧。靠,怎么这么吵?同事们都来上班了:真的没回去啊?嗯,出去水池冲冲,用手抹抹脸,胡子出来好长。楼下小店买俩包子,上来继续画。老板电话!还没好?你不是只剩大样节点了吗?是啊,其余的可以校审了。赶紧的!哦!马上飞快的打白图。妈的,别跟老子抢打印机。一式两份,一份校对,一份审核。然后坐下来画楼梯。奶奶的,这什么破楼梯,七拐八拐的,死人建筑,楼梯排不下就拐个弯,让老子怎么搭啊。不烦了,加几根梯柱。



下午了,催催校审:老板今天就要图,麻烦您老快点。你们这些小年轻,老这样,拖到出图才校审,让我们怎么有时间看啊?没办法,时间紧,任务重,帮帮忙。两个小时过后,来拿图。靠,不是白图吗?怎么变红图了,有没有这么多问题啊?圈得到处都是。还有配筋不足的?PKPM真他妈烂,自动配的钢筋还有不足的?这他妈什么破软件?没办法,坐下来改吧。不让做筏板?还要做独基?怎么可能?地基承载力算错了,修正一下还是蛮大的。老总就是老总,这么短的时间还给我算了一下承载力,老总老总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输入JCCAD,八错,蛮合理,导出来,拷个大样,OK。说我制图不规范?是PKPM不规范,出的什么烂图。改吧,红的地方都要改。
天已经黑了,一抬头,同事们都跑光了,连声招呼都不打。老板电话来了,今天能打图吗?能,已经校审了,改一改就可以打图了。好的,我让文印室加个班。



一会工夫怎么已经十一点了?老板电话又来了:还没好?文印室的人要回家了,我让他们把门留着,待会你自己打图。好的。晚饭还没吃呢。不吃了,继续,要改的东西真多啊。有这么多要改的吗?不就一破房子吗?给了你们两个小时,我要改八个小时,要是给你们两天,我这图不得全部重画啊。有这么严重吗?又不是没画过图。上次那个破水池也是改得要死,要验算抗浮什么的,都得现查资料,现学现卖,烦死了。这次这个办公楼幸好没地下室,要不然惨了。没有地下室就是好啊,少不少工作量呢。



又快天亮了,赶紧打图了,签好字扔在桌上等他们上班签字吧,老子先回家补个觉。一觉睡到十二点,醒来,好像昨晚节点大样忘画了啊,算了,以后施工的时候再补吧,先应付审图。赶紧到单位打计算书,搞结构真是烦人,打计算书也要半天。打完拿去签字,老板脸色不对,下次不能再这样了,甲方已经放狠话了,过了今天就不要图了,幸好还来得及。昨天又通宵啦?还是要当心身体。没关系的,年轻扛得住,搞结构的不通宵哪能叫搞结构的,主要是建筑提条件太慢。是啊,我要好好说说建筑,以后不能再这样了。图纸晒好了,你去送给甲方吧。晕!
回复
buhao1
2015年04月23日 10:18:47
15楼
看到有不少谈结构设计经验的,受益匪浅。在此本人总结了的几条“更常见”和“更可怕”,供大家讨论。

1、变形过大比构件破坏“更常见”。按正常设计,一般很少会出现构件破坏的事。但实际工程常常出现变形过大(包括裂缝)的事,谁看了都胆战心惊。设计人好没面子。本人的教训:一个工程的楼板厚度不足,虽不会破坏,但在未装修地面时,人一跺脚就颤。
结论:一定要作正常使用状态的验算。

2、地基沉降造比基础破坏“更常见”。由地基沉降造成的建筑物倾斜、开裂等现象很多,但好象没几个人见过基础破坏的事故吧?
结论:重视地基承载力、沉降等计算,做好地基处理,保守点没坏处。基础设计时不必过分放大。

3、湿陷性黄土比液化“更可怕”。湿陷性黄土一旦遇水就玩完,实际情况是常常会漏水。液化只有在地震情况下才有问题。
结论:湿陷性黄土一定要认真处理好。

4、柱子坏了比梁板坏了“更可怕”。柱子一旦坏了会造成大面积倒塌,而且不好补救。梁板坏了一般不至于大面积倒塌,也容易补救。
结论:设计柱子时多想一想安全性,设计梁板时多想一想经济性。

5、构造不正确比构件配筋不足“更可怕”。构造不正确往往会造成隐性的、极大的薄弱环节。配筋稍有不足,一般不会出问题。
结论:重视构造。

6、框架结构中填充墙出问题比承重构件出问题“更常见”。许多人全身心地投入承重构件的计算,忽视了填充墙的拉结、砌筑、抹灰等问题。结果工程还没完工就出现了墙裂缝,抹灰空鼓等现象。工程还没完就让设计人现眼。
结论:重视填充墙的构造。

7、悬挑构件比其它构件“更可怕”。悬挑梁一旦出问题,往往就从高空落下去了。超静定结构的梁坏了,一般是个大裂缝,很少会掉地下。
结论:对悬挑构件不要心疼钢筋。

8、正常使用下的破坏比地震破坏“更可怕”。正常使用下结构坏了,肯定会有人找你的麻烦。地震的时候,谁先死还不知道呢。
结论:不妨单独算一次正常使用情况下的配筋。

9、概念错误比计算错误“更可怕”。概念错了就全错了,往往没救,而且下次还会错。计算错了往往是局部错,好补救,下次就不会错了。
结论:概念不清千万别做设计

10、施工不到位比设计时少配一根钢筋“更可怕”。施工不到位(如节点处砼不密实),你的设计全部白搭,出事的机率很大。设计中少配一根筋,一般能侥幸不出事。
结论:要充分考虑施工的方便性。
回复
buhao1
2015年04月23日 13:27:20
16楼
曾经和绝大多数新手一样迷茫过,也一度找不到方向,但是人的聪明之处是在于能够善于思考和自我反省,并且能够举一反三。通过自己的努力,凭借自己勤于思考和善于总结的能力,我从新手走过来了。
第一、结构设计无捷径可走,但是可以避免走弯路。不要试图幻想一下就能掌握结构设计的全部精髓,也别试图一开始做结构就会搞复杂项目,就能搞大项目。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内功修炼的过程,每一个人的每一次成长都需要一个阶段,即使这个阶段非常难受和痛苦,你也要坚持,坚持住了你就是胜利者,蚕蛹只有经过破茧的痛苦才能幻化成美丽的蝴蝶。任何人和事物想加速或缩短这个过程,其实都是违背自然规律、适得其反的,拔苗助长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为什么很多人适应和成长的时间有长有短呢?每一个人勤奋努力的程度不同是一个原因,其实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每个人走的路不同,有的人走了弯路,有的人停在原地不想前进。
第二、认清成长的几个阶段。
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的成长的5 个时期
1. 初识期:大学的时候,出于混凝土的专业课程设计,以为以后混凝土设计都是手算,结构设计是每根梁都要算,每个板都要算,都要画,以为结构设计就是造着公式按部就班的计算很繁琐。没什么大的技术含量。
2.菜鸟 兴趣期:突然发现原来结构设计是用一些有限元软件算的,结构施工图都是自动出图的,构件验算都是用小软件算的,然后疯狂下载小软件,疯狂下载PKPM 啊 sap2000 啊 3D3S 啊 广夏啊,然后找视频教程,以为结构设计就是软件算算啊,学会了这些软件的基本操作,能直接自动出施工图,就感觉很兴奋。然后画图啊,又折腾啥天正啊 插件啊 探索者啊 ,会点小操作就沾沾自喜,以为自己 多厉害。
3. 沮丧期:渡过了“菜鸟兴趣期”便进入沮丧期。此时,才明白结构设计不仅仅简单的就是软件操作,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和建筑的协调,考虑抗震的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像无底深渊,令人越陷越深,愈学愈难,拿到手一个建筑图,感觉无从下手。看看人家高手画的漂亮的施工图,对比自己自动出的图,大感自惭形秽!用PKPM 还有广夏啥的建模算结构,参数对不对都不知到,如何调整参数,算出来对不对都不知道。用于是信心倍失,随即产生结果设计如此之难。
4. 理性期:结构设计初学者应仅快地从痛苦的沮丧期中解脱出来。一旦解脱,便会冷静下来总结经验。结构设计要以理论为基础的,没有理论支持,只不过是绘图匠,PKPM 应用师,谈不上结构设计。 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决定自己学习软件的应用的目标,并补充自己的理论知识。你的主要目标是设计院,那么就先钻研PKPM 的混凝土结构的方向,多看混凝土结构的书以及相关规范,先学会看懂结构施工图,图都看不懂何谈设计;如果你的专业目标是钢结构,那么你就围绕钢结构深入学习PKPM 或者3D3S,决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我现在在设计院搞混凝土设计为主,于是打消再去搞钢结构学习啥3D3S 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现在专心致
志地选学习混凝土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
5.认识期。正所谓返璞归真。
第三、树立自己的信心。当你明白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时,不要自卑,正所谓“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充分认识自己,是
人生前进和改变的基础。正如论坛网友所言:每个人学习一下,都能掌握的东西,要谦虚,不要盲目自傲。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