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总包方参与光伏新能源项目的六种模式(附结构图)
一身肌肉的领结
2024年06月24日 13:43:02
只看楼主

来源:全造价

EPC总包方作为新能源项目的重要参与主体,往往在项目实践中扮演多种多样角色。 资金不足的EPC总包能够以技术资源优势介入项目运作, 资金充足的EPC总包则可以投资方式 推动项目实施。

EPC总包方作为新能源项目的重要参与主体,往往在项目实践中扮演多种多样角色。 资金不足的EPC总包能够以技术资源优势介入项目运作, 资金充足的EPC总包则可以投资方式 推动项目实施。

1            
资源整合模式          
资源整合模式 适合没有新能源项目投资能力但掌握相关核心资源且具备项目运作能力的EPC总包方。针对路条资源方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新能源投资企业、投资基金广泛存在并购新能源项目需求的情况,EPC总包方通过联结路条资源方、金融机构和项目收购方,提供项目资源开发、规划设计、融资、采购管理、建设管理、运营管理、资产出售等一体化服务以“EPC+资源服务”的商业模式完成项目操盘,获取EPC总包合同。 该模式利用EPC总包方资源整合和履约能力,将掌握资源的路条资源方、融资方/财务投资人、项目收购方协调起来,在项目实施前,通过签订预收购协议等方式提前锁定项目收购方,利用收购方支付的10%-20%预付款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通过与路条资源方签订EPC合同,提供手续办理、EPC建设、融资、运营管理等服务,项目建成投产后,协助或主导资源方出售项目,收回工程款,实现模式闭环和退出。EPC总包方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担任建设总包方和资源整合方的角色,不承担项目公司资本金出资,不提供项目公司融资担保,不负责对项目建设进行垫资,通过资源整合和商业运作获得EPC总承包项目承揽。      
     


2            
夹层公司模式          
夹层公司模式 适合投资能力不足的EPC总包方在已锁定新能源项目意向收购方、路条资源方已成立夹层公司、项目公司尚未取得批文的情况下采用。优点是可提前完成收购,规避收购方与路条资源方在项目建成后无法如约完成收购的风险,同时可解决收购预付款来源及路径问题。      
为满足投产前不可转让项目公司股权的相关规定,路条资源方通常设立夹层公司+项目公司的双层结构,通过夹层公司间接控股项目公司。此种情况下,收购方可在项目公司获得批文手续前,通过收购夹层公司股权方式实现对项目的获取。EPC总包方负责协助路条资源方获得项目开发权,并在夹层公司股权转让之前与项目公司签订EPC总承包合同,收购方在收购夹层公司后先支付一定比例工程款,由EPC总包方提供相关手续办理、EPC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收购方支付剩余工程款。      
     


3            
总包主导模式          
总包主导模式 适合投资能力不足的EPC总包方在已锁定新能源项目意向收购方、路条资源方尚未成立项目公司和尚未办理批文手续的情况下采用。该模式增强了EPC总包方对项目的控制力及退出时的主导权。      
EPC总包方或其关联方注册成立项目公司,路条资源方协助对接政府部门进行项目申报,协助获取项目实施所需各类批文,EPC总包方通过咨询服务、项目分包等方式合法合规给予路条资源方合作收益。EPC总包方通过签订预收购协议提前锁定项目收购方,利用收购方预付款启动项目,并负责相关手续办理、EPC建设、融资、运营管理等,项目建成投产后,按约定价格将项目公司股权转让给收购方完成退出。      
     


4            
投资持有模式          
投资持有模式 适合具备投资能力的EPC总包方应用于投资收益预期好、财务现金流稳定的光伏新能源项目。EPC总包方/关联方以独资或合作开发形式成立项目公司,通过自有资金注入、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形式筹集建设资金,项目建设投产后,项目公司通过资产经营获取运营收益,EPC总包方通过股东分红获取稳定经营利润。该模式下,需要EPC总包方具备较好的投资能力和经营能力。      

     
5            
基金参股模式          
基金参股模式 适合具备一定投资能力的EPC总包方在与新能源投资方达成合作协议、希望实现小额参股带动EPC总承包的情况下采用。基金募集资金用于项目资本金,关联融资租赁公司提供融资租赁资金作为债务性资金,EPC总包方通过认购新能源基金参与项目投资建设,各LP完成资金实缴后,基金向EPC总包方支付收购预付款,EPC总包方完成手续办理、EPC建设、融资、运营管理等。基金模式下,融资租赁公司提前介入项目,降低融资难度;收购方提前介入项目,退出更有保障;EPC总包方通过小比例资金拉动EPC项目,放大资金杠杆作用。      
       


6            
投资退出模式          

投资退出模式 适合具有一定投资能力和较强运营能力的EPC总包方采用,该模式以获取溢价收益为目的,通过阶段性投资及短期经营获取投资回报和EPC利润。EPC总包方作为前期投资开发主体,需自主解决或引入合作方解决部分启动资金,并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资金完成项目建设,项目完工后,EPC总包方通过短期经营等待项目升值,并择机将项目出售给收购方完成退出。该模式可增强EPC总包方对项目的控制力及退出时的决策主导权,同时获取实际运营电量等指标超过设计值带来的溢价收益。


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我国对于新能源开发重视力度不断提升,为了打造高质量的新能源光伏电站,需要了解此类工程特性,建设规模较大,可以选择光伏EPC总承包模式。


光伏EPC总承包工程项目在实行的过程中能够给予企业丰厚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工程建设机制下,光伏EPC总承包自身的风险也大大地增加。


光伏电站建设,相较于传统电站而衍生,是借助相应技术转化太阳能为电能,基于 并网逆变器 将电能输送到电网中。光伏发电系统中包括太阳能电池和并网逆变器等部分,通过收集太阳能资源合理配置利用,并使用并网逆变器集中管控,可以在特定环境下对太阳能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满足发电需要。


光伏EPC模式是指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总的来讲这种模式就是依据企业要求合同上的内 容,对整个工程进行各步骤工作的实施。

除此之外,它还会对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性能进行管理,是将具体实施和管理结合的一种模式。


虽然近年来光伏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普及实施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我国仍处在管理模式使用的探索阶段,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冲突支出,因此要在探索中逐步找到我国这种模式实行的方向。


光伏EPC总承包模式在新能源光伏电站中的应用要点与策略:


1、设计方案管理要点与策略

设计阶段是光伏EPC总承包模式具体实施的关键环节,此阶段的控制管理工作可以直接影响或解决整个光伏电站的施工质量,须予以充分重视。在设计阶段,光伏EPC总承包模式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勘察阶段积极发挥自身职能,组织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开展工作,对施工现场的地质地形情况进行全面勘察,开展设计方案的制定工作。


(2)组织好初步设计的评审优化工作,明确设计的根本目标,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完善优化,以提升整个设计方案的整体质量。


(3)对光伏电站施工现状做进一步的调研,明确现阶段光伏电站施工过程中所选用的新技术和新材料,科学选用新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确保后续施工与设计方案可以有机协调。


(4)图纸绘制是设计阶段的重要工作,要求光伏EPC总承包单位加强设计方案与图纸的质量审核力度,待设计方案完成后即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合理性审查,重点对施工图纸的位置标注、尺寸参数等进行审查,确保没有任何误差后方可应用到工程施工中。


(5)在光伏电站项目设计阶段,光伏EPC总承包单位需要着手开展项目建设总投资额与预算成本等相关性的工作,合理控制施工成本,做好项目的施工预算工作。一旦发现设计方案成本超过投资额,应立即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确保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和经济性。


2、合同管理要点与策略

合同管理是光伏电站项目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切工作均需要严格按照合同方案执行。组织项目相关参与人员对工程建设合同进行认真研读,进一步熟悉合同的条款内容、相关权责规定;强化分包合同管理,所实施的分包合同须严格遵循相关制度和项目的总体要求,并需要得到建设单位的认可;建立工程合同索赔管理,规范索赔操作事项,对合同中的索赔与反索赔事项进行重点研究,强化整个项目管理,避免项目经济效益受到损失。


3、采购管理的要点与策略

所采购的设备与材料可以直接影响光伏电站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光伏EPC总承包单位应对采购工作进行重点管理,确保项目建设的安全性、经济性与可靠性。项目材料与机械设备的采购均通过招标实现,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上开展采购工作,对通过招标无法购买到的设备与材料,以公平竞争的方式完成,择优选择供应商,控制采购成本;光伏组件、逆变器、变压器、线路、自动 保护装置均是光伏电站重要的采购材料,应强化对这些材料的质量监管,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小组,对整个产品的生产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并在出厂前进行质量检核,确保设备质量,避免后续出现质量问题,影响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强化设计、采购与施工之间的协同性,促进三者优势互补,通过开展统筹管理和分项管理避免出现管理盲区,以此改善管理成效;待采购设备机械与材料达到施工现场后, 光伏 EPC 总承包单位应立即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质量检核,检查是否由于运输而出现磨损、裂缝、油渍等外观质量问题,一些必要的设备材料需要通电测试,通过质量检核的机械设备与材料组织入库管理。


4、施工阶段的管理要点与策略

施工阶段的管理是光伏电站项目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尤其是在施工质量管理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要求 光伏 EPC 总承包单位应对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 光伏 EPC 总承包模式可以在施工管理中充分发挥多个专业的集成优势,自然可以确保施工进度与质量。


首先,光伏EP C总承包单位在项目方案核准后即可以组织招标与合同签订工作,待合同签订后, 光伏 EPC 总承包单位完全可以推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与初步施工同期开展,土方开挖、场地平整与地基处理等施工内容均可以与施工图同步开展,可有效缩短工程周期,为施工单位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其次,在光伏电站项目施工过程中, 光伏 EPC 总承包单位会对施工现场的施工情况开展动态监管,可对施工材料质量和施工人员技术操作进行监管,对不符合施工质量要求的施工内容可以立即进行整改,以确保施工质量。


再次,施工安全是 光伏 EPC 总承包单位施工管理的关注重点,鉴于光伏电站施工涉及很多的专业设备,且整个施工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一方面, 光伏 EPC 总承包单位可以根据施工特点完善施工现场安保建设,全面保障人员的安全;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强化安全管理实现管理目标,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器具运行情况、人员防护器具佩戴情况进行动态监管,可以确保施工人员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开展高效率的施工。最后,在整个项目的质量管理中,可以通过调查表法、因果分析法、排列图法及分层法等开展质量工作,在竣工阶段可以对一些隐蔽工程进行重点且全面的质量检查,确保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


5、成本管理的要点与策略

成本管理是每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光伏电站由于施工内容较多,涉及较多的施工环节和人员,须给予成本管理充分重视。在开展成本管理过程中, 光伏 EPC 总承包单位要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强化整个项目的成本管理力度,定期对各类费用数据进行审查,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工 作与内部会计控制 工作,将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中。对于出现的成本管理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将最终实际费用合理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2)严格执行项目成本费用变更控制程序,对设计变更、变更申请、变更内容等进行重点审查,开展可行性和经济性评价,确保在满足成本费用控制的基础上开展设计变更工作,避免出现影响成本控制目标的情况。


目前,随着国家的大力推动, 光伏 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必将成为我国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新能源光伏电站工程较为特殊,实行 光伏 EPC 总承包模式,需要施工前综合分析影响施工质量、成本和安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编制合理施工方案,并对后期施工全过程监管把控,切实提升光伏电站施工质量。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