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系统设计过程和步骤(设计新手使用)
qq_1398243126515
2014年05月04日 22:35:30
来自于中央空调
只看楼主

跟很多初学者一样,刚开始做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时,有些无从下手,不知道设计中各个步骤该查阅哪里,以及在设计过程中有些问题不理解为什么应该这样,所以本人查阅了一些资料,以防忘记,做了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步骤和其中的一些问题的个人理解的总结,其中可能有些公式或理解有错误的地方,注意印证下,但希望可以对暖通初学者有一点点帮助,就可以了。暖通高手们,见笑了! 再说几句:作为一个水暖设计的初学者,跟很多初学者一样,由于设备专业的设计确实太繁杂了,尤其是空调方面涉及到的理论也很多,中央空调的类型和设计方式也很多样,所以对于经验很有限的暖通设计初学者来说,对于同类型的建筑,如果有那些大型有名的设计院的暖通高手的设计图纸作为参考的话,设计的时候就觉得心里有底了,设计时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和错路,因为手册规范技术措施都是些文字的阐述,其实设计人员的设计画图大多都是看别人的图纸,才学到各种类型和情况下该如果去设计画图的,大家都是看别人的设计图纸才学会设计画图的,所以好的设计图纸对于设计初学者确实很重要,尤其是那些有名设计院的设计图纸,对于提高一个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很重要,因为有名的设计院的专家们毕竟走在设计的前端,设计经验更丰富,他们的设计要更加的合理,这种合理的设计是需要传承和传授的,对提高设计行业的整体设计水平也是很有帮助的,设计合理了也就更利于节能和节约,对项目也是更负责的,哪怕初学者只是吸取了一点好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也是有意义的。当然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的,这可能涉及到设计人的“知识产权”,但相比对别人的帮助和提高,利要远远大于弊的。

跟很多初学者一样,刚开始做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时,有些无从下手,不知道设计中各个步骤该查阅哪里,以及在设计过程中有些问题不理解为什么应该这样,所以本人查阅了一些资料,以防忘记,做了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步骤和其中的一些问题的个人理解的总结,其中可能有些公式或理解有错误的地方,注意印证下,但希望可以对暖通初学者有一点点帮助,就可以了。暖通高手们,见笑了!


再说几句:作为一个水暖设计的初学者,跟很多初学者一样,由于设备专业的设计确实太繁杂了,尤其是空调方面涉及到的理论也很多,中央空调的类型和设计方式也很多样,所以对于经验很有限的暖通设计初学者来说,对于同类型的建筑,如果有那些大型有名的设计院的暖通高手的设计图纸作为参考的话,设计的时候就觉得心里有底了,设计时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和错路,因为手册规范技术措施都是些文字的阐述,其实设计人员的设计画图大多都是看别人的图纸,才学到各种类型和情况下该如果去设计画图的,大家都是看别人的设计图纸才学会设计画图的,所以好的设计图纸对于设计初学者确实很重要,尤其是那些有名设计院的设计图纸,对于提高一个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很重要,因为有名的设计院的专家们毕竟走在设计的前端,设计经验更丰富,他们的设计要更加的合理,这种合理的设计是需要传承和传授的,对提高设计行业的整体设计水平也是很有帮助的,设计合理了也就更利于节能和节约,对项目也是更负责的,哪怕初学者只是吸取了一点好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也是有意义的。当然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的,这可能涉及到设计人的“知识产权”,但相比对别人的帮助和提高,利要远远大于弊的。

但是让很多设计初学者很心烦的是,在网上的论坛里面到处找也找不到一个觉的“好点”的设计图纸,什么网易筑龙里面的图纸不是残缺不全的,就是过时的过气的没什么参考价值的图纸,不然就是收费的,对于设计初学者还是很急迫能有好点的图纸作为学习和参考的,希望那些设计高手们设计专家们能多多帮助设计的初学者,你们就是设计导师!

多去帮助别人,与人为善对自己也是很有意义的!就像曾经的一部老电影讲的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希望大家都向电影里的主人公学习
免费打赏
qq_1398243126515
2014年05月04日 22:41:40
2楼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过程和步骤
设计时最主要的依据就是:第一是规范(包括地方设计标准),第二是技术措施和最常用的手册,第三是其他资料
一、风系统:
(一)一次回风系统:
确定空调机组的所需冷量 Q 和送风量 G
说明:一次回风系统的空调机组,常采用转轮热回收式空调机组,冷热水盘管共用一套(公共建筑节能标准有规定)。
1 、确定空调机组的所需冷量 Q
(1) 采用空调房间总冷负荷面积概算指标来确定。
房间 的总冷负荷面积概算指标:可查阅: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9.4.1 节第1478 页,或《200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1.3 节第11 页(此表源于陆耀庆第一版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09 版技术措施无面积指标)。
说明:其中该总冷负荷面积指标包括房间的余热冷负荷+ 新风冷负荷。
房间 的空调系统的冷、热负荷概述指标:可查询《简明空调设计手册》 2.4 63 页。
建筑物 空调总冷、热负荷 面积指标: 可查阅 CJJ34-2010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第 3.1 节, 里面的数据还是挺准确的,尤其是热负荷指标。或建筑物空调冷负荷指标《200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1.3.2
采暖热负荷指标的确定
建筑物 的采暖热负荷指标:可查阅 CJJ34-2010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第 3.1 节, 里面的数据还是挺准确的。或者是查阅《200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1.3.1 。(或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5.1.3 节第317 页)
居住建筑的建筑物采暖热负荷指标 :据DBJ14-037-2006 《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4.1.6 条规定:不宜超过32w/m 2(公共建筑节能标准无热负荷指标规定)
2014-05-04_223854.jpg


回复
qq_1398243126515
2014年05月04日 22:45:37
3楼
(2) 人员密度 :可查阅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9.3.3 节第1466 页(源于国际标准),或《200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1.3 节第11 页(此表源于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备专业设计技术措施》)。
或《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附录B
其中新版实用供热空调手册上的人员密度要偏小些,设计常采用的人员密度值比手册上的要大。
2 、确定空调机组的送风量 G
1 )、定性分析参数时,可将房间的总冷负荷 Q 分解成新风冷负荷 Q1+ 房间余热冷负荷 Q2
一次回风系统的所需的总冷负荷为:新风冷负荷 Q1 和消除室内余热的冷负荷 Q2 ,其实,一次回风系统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就其制冷的最终结果即维持房间的温度和新风量来说是一样,比如同一个房间,其所需的新风量为 G1 ,室内的余热冷负荷为 Q2 ,那么此房 间的总冷负荷 Q 应该是一定的,不论采用一次回风系统还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消耗的总冷负荷都是固定的 Q ,也就是计算软件算出的房间总冷负荷。所以对于一个房间来说,其用于消耗余热的冷负荷 Q2 是一定的,不变的,而空调机组所要提供的总冷负荷 Q 大小只与系统为改房间送入的新风量大小有关,如果一点新风不送的话,那么空调机组所需要为改房间提供的总冷负荷 Q 就等于该房间的余热冷负荷 Q2 ,此时该房间所需外界提供的总冷负荷最小。
回复
qq_1398243126515
2014年05月04日 22:48:35
4楼
本帖最后由 连云港中央空调 于 2014-5-4 22:52 编辑

44444444.jpg
回复
qq_1398243126515
2014年05月04日 22:53:30
5楼
本帖最后由 连云港中央空调 于 2014-5-4 22:56 编辑

3 )、当已知房间总冷负荷 Q 和送风状态点 O 时,调整新风量 G1 的大小,对总风量 G 的影响如下:
新风 G1 增加时,那么新风负荷 Q1 增加,而总冷负荷 Q 是固定的,所以余热冷负荷 Q2 减小, G=Q2/(In-Io) ,所以总送风量 G 减小;
新风 G1 减小时,那么新风负荷 Q1 减小,而总冷负荷 Q 是固定的,所以余热冷负荷 Q2 增加, G=Q2/(In-Io) ,所以总送风量 G 增加;当新风量 G1 减小到零,那么此时 Q2 达到最大值即 Q ,即房间的总冷负荷 Q 都为余热负荷 Q2 ,那么此时送风量 G 也达到最大值 G=Q/(In-Io)
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来分析,此时供应新风机组的 Q1 和风机盘管的 QF ,其供应的总冷负荷 Q=Q1+QF 是固定的,此时增加新风量 G1 ,那么用于冷却新风的供应的冷负荷 Q1 增加,从而风机盘管的供应冷负荷 QF 减小,而风机盘管的回风送风量 G2=QF/(In-IL2) 也减小,而混合后 C 点的总风量 G=Q2/(In-Ic) ,其中 Q2 为房间的余热冷负荷。因为 Q2=QF 所以 Q2 是减小的,而从焓湿图上看,由于 L2 点和 L1 点位置不变,而 G1 增加, G2 减小, 则混合点 C 的位置一定是上移的,所以 Ic 是增加的,所以根据 G=Q2/(In-Ic) ,总风量 G 是减小的。
因为新风机组处理到与室内空气等焓状态 L1 后与风机盘管处理后的空气 L2 混合后达到状态点 C ,从焓湿图上可见, C 点与 L2 点很接近,所以可以将风机盘管的制冷量 QF 近似等于用于消除室内余热冷负荷 Q2 ,所以总风量 G 是减小的(理解错了)。
但是有个疑问,按道理来说,房间所需的总冷负荷 Q 应该为新风冷负荷 Q1 与室内余热冷负荷 Q2 的和,而新风机组消耗的冷负荷就是 Q1 ,但风机盘管消耗的冷负荷 QF 却是不等于余热冷负荷 Q2 ,而是 QF>Q2 ,所以实际消耗的总冷负荷 Q1+QF 大于 Q1+Q2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是理解错了,实际上 QF=Q2 QF=G2(In-IL2) ,而 Q2=G(In-Ic) ,从焓湿图上看上去 IL2 Ic 不相等,这主要是因为 G2 G 不相等,从上面公式就可以看出来,如果 IL2 Ic 相等的话,而 G2 G 不相等,那么 QF 就不可能与 Q2 相等了,所以不要被焓湿图迷惑了。
4 )、当供应房间的总冷负荷 Q 和及总送风量 G 及送风状态点 O 固定不变时,调整新风量 G1 与回风量 G2 的比例时,对房间空气状态的影响:
新风 G1 增加时,那么新风负荷 Q1 增加,而总冷负荷 Q 是固定的,所以用于消除余热的冷负荷 Q2 减小,那么此时房间的空气温度将会升高;
新风 G1 减小时,那么新风负荷 Q1 减小,而总冷负荷 Q 是固定的,所以用于消除余热的冷负荷 Q2 增加,那么此时房间的空气温度将会降低;如果将新风量减小到零时,那么供应房间的总冷负荷 Q 将都用于消除室内余热 Q2 ,此时房间的温度将会降为最低。
从以上可看出,对于一次回风系统来说,平时运行中,可以通过调节改变新风量和回风量的大小,来调整空调房间内的空气温度。

回复
qq_1398243126515
2014年05月04日 23:01:46
6楼
本帖最后由 连云港中央空调 于 2014-5-4 23:05 编辑

(二) 总结概述一次回风系统:
1、 已知总冷负荷 Q 和送风状态点 O L )情况下,确定总送风量 G ,有两种方法:

2014-05-04_230236.jpg
回复
qq_1398243126515
2014年05月04日 23:10:37
7楼
2014-05-04_230405.jpg
2014-05-04_230812.jpg
回复
qq_1398243126515
2014年05月04日 23:14:04
8楼
本帖最后由 连云港中央空调 于 2014-5-4 23:16 编辑

2、 分析一次回风系统,当总送风量,新风量,回风量的参数 G G1 G2 发生变化时,会出现的结果怎样?
2014-05-04_231144.jpg
2014-05-04_231412.jpg
回复
qq_1398243126515
2014年05月04日 23:20:42
9楼
2014-05-04_231803.jpg
回复
农民
2014年05月05日 13:18:17
10楼
文章还是有参考、学习价值的。但有一点需提醒大家:冷负荷估算是不符合现有节能要求的,而且是强条。即使是估算,楼主提供的哪些指标大部分是非节能建筑的运行调查数据,有参考价值,但与现有工程还是有差距的。特别是设备选型不能仅仅按指标估算,不同朝向、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建筑、不同的维护结构还是有较大的去别的。别的楼主介绍得很好,就不多说了
回复
思茅
2014年05月05日 20:48:26
11楼
大神啊,,菜鸟膜拜中。。。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