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环境科学考研的同学们
lss312
lss312 Lv.7
2014年04月23日 13:50:38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沙漏 于 2014-4-23 13:56 编辑 考研如同打仗,要做到百战不殆,必先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即了解自己的情况,所谓“有多大脚就穿多大鞋”;“知彼”即要摸清报考学校的情况,了解它有几斤几两,那么在考试时就会多一分从容,少一分紧张,考研成功率就多了一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查询好关键的信息,不亚于初试总分多得50分。下面从知己知彼分别说起:知己方面:择校不外乎三个问题——选学校、选大学、选专业,根据自己情况的不同,这三者的分量和先后顺序也不同。

本帖最后由 沙漏 于 2014-4-23 13:56 编辑

考研如同打仗,要做到百战不殆,必先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即了解自己的情况,所谓“有多大脚就穿多大鞋”;“知彼”即要摸清报考学校的情况,了解它有几斤几两,那么在考试时就会多一分从容,少一分紧张,考研成功率就多了一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查询好关键的信息,不亚于初试总分多得50分。下面从知己知彼分别说起:

知己方面:

择校不外乎三个问题——选学校、选大学、选专业,根据自己情况的不同,这三者的分量和先后顺序也不同。
1.以就业为目标的:顺序为先选城市再选学校,最后选专业,即:城市→学校→专业
2.以学术科研为目的的:顺序为:专业→学校→城市
3.以获得硕士生文凭为目标的:简单说就是家里已经安排好读研以后的就业和出路,或者说就差一张硕士生文凭,那么就应以考研成功率为最大目标。也就是什么好考考什么,哪个成功率高选哪个。一般来说报考本校的研究生,信息最好找,成功率也最大。

知彼方面:

最重要的是报录比和录取分数线,这两项是衡量一个学校好考不好考的最关键因素。

1.报录比

即报名人数和最终录取人数之比。一般报录比在5以下,是相对好考的,在5以上是有些竞争压力的。报录比在3以下,意味着很好考,因为全国平均的报录比为3.5:1左右。报录比在7以上,说明不是很好考,在报考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备。
具体查的地方是:

1)报考院校的研究生院网站

例如中科院,可以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查到。下载2011年报考指南,里面详细列出了《2006年~200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录取数据表》,从这里可以看出每个所的报考难度,可以算出你想考的那个所的平均报录比。

比如中科院研究生院某一个学院,算出的报录比为1.1,比全国平均报录比还低,意味着报考后录取的可能性很大。例如想报考环境科学专业,那么可以在《招生专业和培养单位一览表》中查出有哪些所招环境科学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然后再在《2006年~200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录取数据表》中计算这些所的录报比。选择一个竞争压力比较小的所,这样可以走一个捷径。但是要注意这些数据只是往年的报录情况,每年的情况都在变化之中,只可以之作为参考,不可依赖这些数据。关于其他大学的报名录取情况一般可以在要报考学校的研究生院网站上直接查到。

2)今年新考上的研究生

他们是最清楚今年招了多少人的,他们刚刚参加完复试,对竞争压力的体会也最真切。可以问问他们今年报考的情况,他们虽不一定知道今年报了多少人,但基本都会知道今年本专业本方向录取了多少人。
比如中科院某研究所,2010年计划招生专业型硕士10人,但是报名的一个都没有,报考的都是学术型硕士。那么意味着只要报了专业型硕士,那么录取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这个消息招生办碍于面子一般不会公布,老师也不会主动告诉下一年报考的同学,只有今年考上的同学心里最清楚。


2.今年的录取分数线
1)初试合格录取分数线

这个分数线一般都会在报考单位的网站上发布,比如报考农科院某所,那么会在他们所的网站上公布;报考中国海洋大学的经济学,可能会在经管院的网站上公布,当然也有可能在研究生院的网站上统一公布,具体查一查就知道啦。


2)实际的录取分数线

就是录取的同学中最后一名的分数,这个最好向今年新考上的师兄师姐问清楚。过了这个分数线意味着才有机会被录取。一般情况下实际的录取分数线都会比初试合格分数线要高。有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可以在其网站上查到,例如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有的学校不公布,只公布录取名单,甚至复试成绩都不公布,那么就需要去问今年考上的同学,他们对这个应该会有一些了解。


3.录取名单及录取成绩

这个东西只有一些学校会公布,如果不公布的话就问今年新考上的师兄师姐,问问他们复试时知道的同学都考了多少分,也可以的。下面说一下找到录取名单后怎么用

例如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就公布了《201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成绩及录取成绩公示》。其中列出了录取同学的姓名、初试分数、复试分数、专业和考试方式,这个文件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


A.可以看一看他们的排名和初试分数的关系

发现这些同学的排名和初试分数基本一致(也有的人初试很高,但复试排名掉下来些的,往下滑的不是很多),也就是初试考得高那么总成绩就高。也就说明初试是整个考研的重点,在初试前可以先不考虑复试,全力准备初试。有极端的例子,例如今年有个学校好像是华电的英语专业,初试排名和复试排名完全一样,那么说明只要好好准备初试问题就不是很大。如果复试后的排名和初试排名的相关性不大,那就说明复试也要和初试一样重视。过了初试复试也有被刷的可能,好在这种情况一般在热门学校的热门专业中比较常见,大部分学校的总排名还是和初试有很大关系的,也就是初试考得分数高,就成功了一大半。

B.计算这些同学的初试、复试平均分,查最高分、最低分

算出平均分是为了评估报考难度,如果考过了平均分,那么意味着就有很大的录取可能,这个平均分会比初试合格分数线高一些。另外在初试过后可以进行估分,一旦发现自己的分数和这个平均分相差较远,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联系调剂。

C.找出一些高分的师兄师姐,在人人网上和他们联系,把他们做为“卧底”

D.看录取成绩的计算方法

例如南开大学:录取成绩=(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初试占70%,复试占30%,说明初试是重点。应该把重点放在初试上,把初试的分考得越高越好。

4.招生名额的问题

1)招生计划人数

2)保送生人数

3)实际的录取人数或新申请的录取名额

4)公费、自费名额或奖学金比例以及确保公费或一等奖学金所要达到的分数(当然这个分数达不到也无所谓,奖学金和公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

5) 学术型硕士和工程型硕士的名额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般学校的实际录取人数都会比招生计划上的人数要多,具体多多少会因学校的不同而不同。有些同学录取不录取很可能就取决于这几个或十几个新增录取名额。例如沈阳生态所2010年招生计划65人,实际招收76人,比计划多11人。
实际的录取名额=招生计划数-保送生人数+新申请的录取名额


5.专业课的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参考书、命题单位

基本在网站上都可以查到,需要注意的是命题单位,例如中科院环境化学的命题单位是研究生院,那么意味着专业课的题可能不是那么“专业”,不会考一些很偏很怪的内容。而如果是各个研究所自己命题的话可能会考一些研究所自己的特色内容。有的学校的专业课试题还和研究方向有关,会出一些本方向的试题,例如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考试科目《877环境科学原理》。


6.专业课真题、笔记和大纲

看大纲、真题、笔记的目的为了把握专业课的出题风格和重点,有的放矢才能百发百中。例如我当时比较了南开大学和中科院的专业课真题,发现南开的环境科学考三门课程,而中科院环境科学只考一门,并且南开的考题中计算题比较多,中科院是以简答为主,计算很简单。所以评估的结果是中科院的报考难度要小于南开,而不是家普遍认为的中科院不好考。并且我看书的速度比较慢,但是比较细,那么考一门专业课有利于我规避劣势,发挥优势,考上的概率更大些,所以最后就确定了报考中科院。看真题时可以看一看题型或者考试内容以哪些为主,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一个合适自己胃口的考试科目。


7. 复试办法

复试一般有两种情况,正规和不正规。在某些学校中,复试比较正规,学校不仅制订了详尽的复试办法,规定了复试的规则,还有一套严格的监督制度。在这样的学校复试,复试的表现是关键,复试部分的分数和初试成绩的高低是没有关系的,那么就要把重点放在研究复试规定的考核项目上。但在大多数学校,复试只是个形式,最后的排名和初试的排名密切相关。但要注意的是,即使在这些学校中,也并不是初试分高就一定会被录取,并不是初试刚过线就没有录取的可能,一旦进入复试,还需好好准备,在录取结果公布前仍然有很大变数,最后结果出来前不放弃任何努力。

无论参加哪类学校的复试,建议都提前搞清楚学校的隐性选人规则,比如有的专业、有的导师偏好男生,而有的专业、有的导师偏好女生;有的导师有内定的情况;有的老师喜欢学生提前联系他,而有的导师对提前联系不联系他不在乎等等。这些因素对复试成绩也是有影响的,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自己不吃哑巴亏。

复试办法中一般会包含以下要点:

1)总成绩的计算方法

某些学校初试复试各占50%,有些学校初试70%,复试30%。前者复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较大,对复试也要同样重视(当然,如果学校的复试只是个形式的话,重点应放在初试,过了初试再把复试作为重点)。后者复试占的比重较小,那么就要把初试得分考得高些,这样在计算总成绩时会有一定优势。

2)复试的考试形式和评分标准

简单说一说复试中的笔试,复试笔试最好能找上一届的师兄师姐问问考察的重点是什么,和参考书的吻合度有多大。例如生态所的复试科目《环境科学基础》的考试重点就和复试的参考书上的重点不十分吻合,有些题目甚至超出了参考书的内容。我们考试的复试笔试科目是没有参考大纲的,命题人是生态所的老师。准备这门课的考试时,最好在通读参考书的基础上看看往年的复试笔试都考了什么,抓住重点考查的内容。我在复试时发现对于复试笔试,大家答得都不好,所以即使在复试时感觉没答好也没有关系,这样的考试书本上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的,继续准备下面的考试就行了。
我个人认为招生单位这么做有两个目的:①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而不是考查学生的背书能力 ②便于招生单位按照自己的标准选人。例如学校不想要某个人,那么可以人为地压低这个同学的分数。因为参考书上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那么命题人说什么是正确答案什么就是正确答案,尤其是主观性题目。这样招生单位自己的灵活性更大,也给被刷的人一个理由。当然如果招生单位偏爱某个人,就可以人为地抬高这名同学的分数。说明:以上仅是个人看法,不一定正确啊,存在这样情况的学校也是少数,实际上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名校)都是很公正的。
——————————————————————————————————————————————————————

未完待续……本文转自一位学长的文章。真心写的好。










免费打赏
lss312
2014年04月23日 13:57:58
2楼
本帖最后由 沙漏 于 2014-4-23 14:02 编辑

8.有关该大学的考研论坛、QQ群、校友录、等等
可以找到这些人:
1)今年刚考上的师兄师姐

可以通过人人网上寻找,重点问问一问他们招生、考试的一些情况,作为你的“卧底”。因为他们刚刚考上,考研热情还没有消退,很乐意和学弟学妹分享他的成功经验。男生找师姐女生找师兄吧,据说这样被找的师兄师姐会不好意思拒绝,也比较好开口。


2)在读的硕士研究生

可以在该学校的QQ群里找到,可以问问他们研究生的生活、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等等,对考上了以后的生活学习有一个提前的把握。


3)志同道合的研友

和他们在一起交流一些备考经验、困惑,相互学习,说不定大家一起都考上了会成为很好的朋友。注意,从上面的这些人那里得到的信息要注意甄别,比如说本校的学生总是会说自己学校很次,建议后来者不要考自己学校。其实这是一种普遍的心态,很多人说到自己学校时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主观地矮化自己学校的地位。


9. 本专业的调剂信息

如果觉得自己的实力不是很强,但是想考一个“性价比”比较好的学校,那么可以提前查一查。一般来说报这样的学校成功率会比较大。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在成绩公布之后,一旦发现自己的录取可能不大,可以在第一时间联系这些学校,抓住调剂先机。事实上,很多很好的学校也是招调剂生的。例如我听说上一届的一个师兄考北大生物没录取,通过调剂上的北大的环境工程,只是北大要的调剂生都要求第一志愿报考北大。仔细地筛选一下,基本都会发现一些很好的学校有时甚至是一流名校的调剂信息。


10.本专业的大学排行榜
在最初选择学校时,可以简单参考一下,大学分专业排行榜大体表征了这所学校的科研实力和社会认可度。可参考《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
11.其他可以从学生那里得到的不公开或不便公开的信息
即在选择学生时的一些不成文、但又对我们的录取有影响的规则。
下面具体举几个例子:
1) 前面说过的性别的问题

如果招生单位公布出来某某老师只要男生或只要女生,那么就是性别歧视,老师是要犯错误的(国家规定性别的专业除外)。


2) 可以提前问问招生的老师的性格,哪些老师对学生比较好、老师的研究兴趣和为人处世风格等等

可以在复试时选报一个自己喜欢的老师。如有的老师行政职务很多,可能跟学生的接触时间会比较少,但锻炼的机会会比较多。有的老师性格比较随和,对学生比较关心等等。如果你是老师收的开山大弟子或关门大弟子,那么老师一般都会特别用心的。曾经听某个考研班的老师开玩笑说大学老师都是很孤独的,大学老师最缺的不是钱、不是名,而是认同。在文人相轻的气氛下,如果老师在发现复试时你竟然和他竟然志同道合或者你可以成为他学术研究的追随者甚至是继承者,那么他肯定眼前一亮,你就准备偷着乐吧。


3) 报考招生单位的选人方式

问问今年考上的研究生,有没有初试考得很高却被刷下来的情况,如果有那么说明复试很重要,复试可能是老师决定要不要学生的关键因素。有的学校、有的老师有一套自己独特的选人方式,可能很多人理解不了。还可以问问他们老师们在选人时看重哪些方面,有的地方老师是不大在乎初试分数的。因为有的学校是进了复试就一视同仁的,面试的老师甚至都不知道同学们初试都考了多少分,录取不录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试。问清楚有没有初试分数考得很高而被刷的情况,这样的好处是:如果有,可以进一步问问他为什么被刷,以免自己在复试时走入同样的误区,确保自己不吃亏;如果没有,那么心里面会比较踏实,说明复试是透明、公开的,复试前只要全力把初试考好就可以啦。认识一些目标学校的师兄师姐的好处是,他们可以作为“卧底”,时刻为你反馈出最新的考研信息,一些不便于公开的“内幕”都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这些问题也可以在初试通过后再问。在初试前,考个才高分是重点,过分纠缠到这方面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实际上上面说的这些对初试的分数一点都没有影响,只是在复试时才会发挥一些作用。说的极端点,如果初试时考个本专业第一名,那么对于大多数院校来讲,老师基本没有理由不录取。总之,这些东西不必过分纠缠和过于在乎。


12.高校之间的“友情”关系

某些大学之间“天然地”存在合作关系,这有助于我们调剂或者读博。所谓“天然地”是因为这些大学或者同处一个城市,或者研究内容相似,或者学校的老师之间有很好的私人关系,那么不妨利用这些关系为调剂或者读博创造便利。主要是看一看目标院校和国内哪些知名高校存在固定的“友情”关系,和国外哪些高校存在合作关系等等。


这样做的好处是:
1)通过高校之间的“友情”关系,在调剂的时候调剂到较好的大学——调剂也不乏名校

有的学校甚至和一些名牌大学存在着固定的调剂关系,专门接收从名牌大学调剂过来的学生。这就意味着,如果第一志愿报考那些名校没有被录取,那么还可以调剂到别的学校。这些学校就是自己的“保底”学校,说不定你调剂的学校比其他同学第一志愿报考的学校还好。另外,根据我所掌握的情况,我周围的许多同学调剂进入了南京农大、华南农大等较为不错的学校。许多很不错的学校都是接受调剂的,甚至中科院也接受调剂,我上一届有个同学通过调剂录取到了北大的环境工程专业。只不过有的学校对调剂有要求而已,例如北大只接受第一志愿报考北大的考生。


2) 通过高校之间的“友情”关系,“曲线救国”,便于考博时的录取。即使第一志愿没有考上你想考的学校,调剂到了和它关系密切的高校,那么也可以在读博的时候考回来。
3)通过所报考的院校和国外高校的“友情”关系,为海外求学铺平道路

查一查你所要报考的学校和国外哪些大学有合作关系,问一问在读的研究生历年有没有、有多少出国深造的同学(例如每年有多少跟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的同学、每年考取国外大学博士的人数等),例如南开大学的公费出国信息就可以在“南开大学公派出国网”具体查询。查这个东西的目的是为将来寻求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要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立足当下,着眼未来。


获取信息的渠道:
1.研招办

所报院校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发布的信息是最权威的,尤其是关于考试的要求、注意事项等。可以直接打电话或者发邮件给研招办的老师。


2.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所报考学校的研究生院网站和所在学院的网站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在百度中搜索就可以,报名和调剂时都在这个网站上。报名时间、现场确认时间、初试时间、调剂系统开通时间都在这里公布。所报考学校的研究生院网站一般会公布各专业的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各专业初试合格分数线等,所在学院的网站一般会公布复试名单、复试办法等。例如报考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可在“南开大学研究生院”网站上下载到《南开大学2006年—2009年硕士报考录取人数统计表》,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页面上可以下载到《201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成绩及录取成绩公示》。


3.QQ、人人网、论坛、某些门户网站的考研专栏(例如腾讯考研、新浪考研等等)、考研主题博客、QQ群、人人网可以找到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师兄师姐;“考研论坛”等可以找到某些专业的真题,考研主题博客的帮助也很大(如2010年人大区域经济学考研。


4.本校的师兄师姐,尤其是考入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

在6月份大四毕业前去找他们问一些经验,如果他们报考的学校和自己的目标院校一样,就可以问一问诸如专业课考了什么题、复试面试的时候问了什么问题、他自己的体会和对考研的总结等等,这些信息一般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有深切体会,如果能从他们那里找来专业课真题,那就更好啦。记住他们的生日什么的,在合适的时候问候一声,或者毕业时的送别他们,这样一定能加深你们之间的了解。


5.导师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和老师交流一下,不是去向导师套题,而是对老师有一个了解,也让老师对你有个大致了解。动机一定要纯,同时注意一下说话的方式,让老师感觉到你很尊重他并且很喜欢他的研究就可以啦。如果时间比较紧,初试前不联系也没关系,等到过了初试再和老师沟通也来得及。如果之前和老师联系过,那么在教师节时问候老师一下,细节做好了也不错。但是要注意,不要说诸如让老师点拨一下这样的话,老师对这种方式是很反感的,和老师交流最好不谈考试内容的问题,可以问一些他的研究方向什么的。关于考试只需要踏踏实实去准备就好了,对于考试的分数老师是帮不上忙的。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老师时,有的学校提供了《硕士生指导教师简介》和《博士生指导教师简介》,后者中的一些老师也是招收硕士生的,在选导师的时候注意不要把这些博导漏掉。


6.考研辅导班

比如保定领航就公布了一张“龙虎榜”的广告,上面列出了考上的同学的姓名,本科学校和录取院校。那么就可以通过辅导班或人人网联系到他们,如果有考上自己想考学校的师兄师姐,那么就可以联系他们啦。


7.其他可以获取信息的渠道

比如我当时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某本考研杂志的编辑发了一封信,询问了他中科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报录比,没想到他在第二天就给我回信,态度非常友好,资环学院报录比为1.1的信息最初就是从这里得到的,而且编辑还告诉了我中科院近期举办大型招生咨询的时间和地点。


林林总总说了这么多,目的都是为了确保成功率,使考上的可能性最大化。要注意的是,上面写的这些不一定都对,很多都只是我自己一个人的片面理解,肯定会有不少地方存在偏颇,仅供参考啊。

我考研的时候有不少师兄师姐给我了无私的帮助,我想在这里把我自己的一点感受讲出来,算是作为一种回馈吧。真的很感谢曾经给过我莫大帮助的师兄师姐和我亲爱的同学们,谢谢你们考研期间那么多的帮助和关心。希望上面写的这点东西能对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有一点帮助,哪怕这篇文章中只有一句话有用,只对一个人有用,只有一丁点用处,那么,我想这篇日志就没有白写,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回复
iamdeadsea
2014年04月25日 09:00:20
3楼
楼主有心了
回复
crir101
2014年04月25日 14:32:52
4楼
没有看完,看文章长度应该很不错的,支持一下
回复
qq_1398388054236
2014年04月25日 14:43:18
5楼
:handshake
回复
zkj86384051
2014年04月26日 16:02:22
6楼
985小硕已悔,不如直接工作
回复
qq290958413
2014年04月27日 10:52:34
7楼
怎么会已悔这样? 好多人都考不上 没有硕士文品 连面试的资格都木有
回复
唯我至真
2014年04月27日 20:38:45
8楼
报考时的很多很多想法,在毕业后都会有很大很大变化。
回复
奔跑的小阿狸
2014年04月28日 09:44:57
9楼

谢谢分享:)
回复
xw1233
2014年04月29日 09:16:05
10楼

好资料,赞一个。
回复
xw1233
2014年04月29日 09:16:51
11楼
谢谢分享 报考时的很多很多想法,在毕业后都会有很大很大变化。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