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沙漏 于 2014-4-23 13:56 编辑 考研如同打仗,要做到百战不殆,必先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即了解自己的情况,所谓“有多大脚就穿多大鞋”;“知彼”即要摸清报考学校的情况,了解它有几斤几两,那么在考试时就会多一分从容,少一分紧张,考研成功率就多了一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查询好关键的信息,不亚于初试总分多得50分。下面从知己知彼分别说起:知己方面:择校不外乎三个问题——选学校、选大学、选专业,根据自己情况的不同,这三者的分量和先后顺序也不同。
考研如同打仗,要做到百战不殆,必先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即了解自己的情况,所谓“有多大脚就穿多大鞋”;“知彼”即要摸清报考学校的情况,了解它有几斤几两,那么在考试时就会多一分从容,少一分紧张,考研成功率就多了一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查询好关键的信息,不亚于初试总分多得50分。下面从知己知彼分别说起:
知己方面:
择校不外乎三个问题——选学校、选大学、选专业,根据自己情况的不同,这三者的分量和先后顺序也不同。1.以就业为目标的:顺序为先选城市再选学校,最后选专业,即:城市→学校→专业
2.以学术科研为目的的:顺序为:专业→学校→城市
3.以获得硕士生文凭为目标的:简单说就是家里已经安排好读研以后的就业和出路,或者说就差一张硕士生文凭,那么就应以考研成功率为最大目标。也就是什么好考考什么,哪个成功率高选哪个。一般来说报考本校的研究生,信息最好找,成功率也最大。
知彼方面:
最重要的是报录比和录取分数线,这两项是衡量一个学校好考不好考的最关键因素。
1.报录比即报名人数和最终录取人数之比。一般报录比在5以下,是相对好考的,在5以上是有些竞争压力的。报录比在3以下,意味着很好考,因为全国平均的报录比为3.5:1左右。报录比在7以上,说明不是很好考,在报考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备。
具体查的地方是:
1)报考院校的研究生院网站
例如中科院,可以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查到。下载2011年报考指南,里面详细列出了《2006年~200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录取数据表》,从这里可以看出每个所的报考难度,可以算出你想考的那个所的平均报录比。
比如中科院研究生院某一个学院,算出的报录比为1.1,比全国平均报录比还低,意味着报考后录取的可能性很大。例如想报考环境科学专业,那么可以在《招生专业和培养单位一览表》中查出有哪些所招环境科学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然后再在《2006年~200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录取数据表》中计算这些所的录报比。选择一个竞争压力比较小的所,这样可以走一个捷径。但是要注意这些数据只是往年的报录情况,每年的情况都在变化之中,只可以之作为参考,不可依赖这些数据。关于其他大学的报名录取情况一般可以在要报考学校的研究生院网站上直接查到。
2)今年新考上的研究生
他们是最清楚今年招了多少人的,他们刚刚参加完复试,对竞争压力的体会也最真切。可以问问他们今年报考的情况,他们虽不一定知道今年报了多少人,但基本都会知道今年本专业本方向录取了多少人。
比如中科院某研究所,2010年计划招生专业型硕士10人,但是报名的一个都没有,报考的都是学术型硕士。那么意味着只要报了专业型硕士,那么录取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这个消息招生办碍于面子一般不会公布,老师也不会主动告诉下一年报考的同学,只有今年考上的同学心里最清楚。
2.今年的录取分数线
1)初试合格录取分数线
这个分数线一般都会在报考单位的网站上发布,比如报考农科院某所,那么会在他们所的网站上公布;报考中国海洋大学的经济学,可能会在经管院的网站上公布,当然也有可能在研究生院的网站上统一公布,具体查一查就知道啦。
2)实际的录取分数线
就是录取的同学中最后一名的分数,这个最好向今年新考上的师兄师姐问清楚。过了这个分数线意味着才有机会被录取。一般情况下实际的录取分数线都会比初试合格分数线要高。有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可以在其网站上查到,例如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有的学校不公布,只公布录取名单,甚至复试成绩都不公布,那么就需要去问今年考上的同学,他们对这个应该会有一些了解。
3.录取名单及录取成绩
这个东西只有一些学校会公布,如果不公布的话就问今年新考上的师兄师姐,问问他们复试时知道的同学都考了多少分,也可以的。下面说一下找到录取名单后怎么用
例如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就公布了《201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成绩及录取成绩公示》。其中列出了录取同学的姓名、初试分数、复试分数、专业和考试方式,这个文件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
A.可以看一看他们的排名和初试分数的关系
发现这些同学的排名和初试分数基本一致(也有的人初试很高,但复试排名掉下来些的,往下滑的不是很多),也就是初试考得高那么总成绩就高。也就说明初试是整个考研的重点,在初试前可以先不考虑复试,全力准备初试。有极端的例子,例如今年有个学校好像是华电的英语专业,初试排名和复试排名完全一样,那么说明只要好好准备初试问题就不是很大。如果复试后的排名和初试排名的相关性不大,那就说明复试也要和初试一样重视。过了初试复试也有被刷的可能,好在这种情况一般在热门学校的热门专业中比较常见,大部分学校的总排名还是和初试有很大关系的,也就是初试考得分数高,就成功了一大半。
B.计算这些同学的初试、复试平均分,查最高分、最低分
算出平均分是为了评估报考难度,如果考过了平均分,那么意味着就有很大的录取可能,这个平均分会比初试合格分数线高一些。另外在初试过后可以进行估分,一旦发现自己的分数和这个平均分相差较远,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联系调剂。
C.找出一些高分的师兄师姐,在人人网上和他们联系,把他们做为“卧底”
D.看录取成绩的计算方法
例如南开大学:录取成绩=(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初试占70%,复试占30%,说明初试是重点。应该把重点放在初试上,把初试的分考得越高越好。
4.招生名额的问题1)招生计划人数
2)保送生人数
3)实际的录取人数或新申请的录取名额
4)公费、自费名额或奖学金比例以及确保公费或一等奖学金所要达到的分数(当然这个分数达不到也无所谓,奖学金和公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
5) 学术型硕士和工程型硕士的名额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般学校的实际录取人数都会比招生计划上的人数要多,具体多多少会因学校的不同而不同。有些同学录取不录取很可能就取决于这几个或十几个新增录取名额。例如沈阳生态所2010年招生计划65人,实际招收76人,比计划多11人。
实际的录取名额=招生计划数-保送生人数+新申请的录取名额
5.专业课的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参考书、命题单位
基本在网站上都可以查到,需要注意的是命题单位,例如中科院环境化学的命题单位是研究生院,那么意味着专业课的题可能不是那么“专业”,不会考一些很偏很怪的内容。而如果是各个研究所自己命题的话可能会考一些研究所自己的特色内容。有的学校的专业课试题还和研究方向有关,会出一些本方向的试题,例如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考试科目《877环境科学原理》。
6.专业课真题、笔记和大纲
看大纲、真题、笔记的目的为了把握专业课的出题风格和重点,有的放矢才能百发百中。例如我当时比较了南开大学和中科院的专业课真题,发现南开的环境科学考三门课程,而中科院环境科学只考一门,并且南开的考题中计算题比较多,中科院是以简答为主,计算很简单。所以评估的结果是中科院的报考难度要小于南开,而不是家普遍认为的中科院不好考。并且我看书的速度比较慢,但是比较细,那么考一门专业课有利于我规避劣势,发挥优势,考上的概率更大些,所以最后就确定了报考中科院。看真题时可以看一看题型或者考试内容以哪些为主,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一个合适自己胃口的考试科目。
7. 复试办法
复试一般有两种情况,正规和不正规。在某些学校中,复试比较正规,学校不仅制订了详尽的复试办法,规定了复试的规则,还有一套严格的监督制度。在这样的学校复试,复试的表现是关键,复试部分的分数和初试成绩的高低是没有关系的,那么就要把重点放在研究复试规定的考核项目上。但在大多数学校,复试只是个形式,最后的排名和初试的排名密切相关。但要注意的是,即使在这些学校中,也并不是初试分高就一定会被录取,并不是初试刚过线就没有录取的可能,一旦进入复试,还需好好准备,在录取结果公布前仍然有很大变数,最后结果出来前不放弃任何努力。
无论参加哪类学校的复试,建议都提前搞清楚学校的隐性选人规则,比如有的专业、有的导师偏好男生,而有的专业、有的导师偏好女生;有的导师有内定的情况;有的老师喜欢学生提前联系他,而有的导师对提前联系不联系他不在乎等等。这些因素对复试成绩也是有影响的,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自己不吃哑巴亏。
复试办法中一般会包含以下要点:1)总成绩的计算方法
某些学校初试复试各占50%,有些学校初试70%,复试30%。前者复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较大,对复试也要同样重视(当然,如果学校的复试只是个形式的话,重点应放在初试,过了初试再把复试作为重点)。后者复试占的比重较小,那么就要把初试得分考得高些,这样在计算总成绩时会有一定优势。
2)复试的考试形式和评分标准
简单说一说复试中的笔试,复试笔试最好能找上一届的师兄师姐问问考察的重点是什么,和参考书的吻合度有多大。例如生态所的复试科目《环境科学基础》的考试重点就和复试的参考书上的重点不十分吻合,有些题目甚至超出了参考书的内容。我们考试的复试笔试科目是没有参考大纲的,命题人是生态所的老师。准备这门课的考试时,最好在通读参考书的基础上看看往年的复试笔试都考了什么,抓住重点考查的内容。我在复试时发现对于复试笔试,大家答得都不好,所以即使在复试时感觉没答好也没有关系,这样的考试书本上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的,继续准备下面的考试就行了。
我个人认为招生单位这么做有两个目的:①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而不是考查学生的背书能力 ②便于招生单位按照自己的标准选人。例如学校不想要某个人,那么可以人为地压低这个同学的分数。因为参考书上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那么命题人说什么是正确答案什么就是正确答案,尤其是主观性题目。这样招生单位自己的灵活性更大,也给被刷的人一个理由。当然如果招生单位偏爱某个人,就可以人为地抬高这名同学的分数。说明:以上仅是个人看法,不一定正确啊,存在这样情况的学校也是少数,实际上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名校)都是很公正的。
——————————————————————————————————————————————————————
未完待续……本文转自一位学长的文章。真心写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