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Envinronmetal Science
& Technology Award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 和美国化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ACS Division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ENVR)非常高兴地宣布 2024 年环境科学与技术杰出成就奖的联合获奖者。
2024年是该奖项设立的第四年,今年我们很高兴能表彰两位亚太地区的杰出研究人员。 祝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马军院士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俞汉青院士。
该奖项旨在表彰在研究领域为改善人类健康和/或环境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被政府、行业或研究人员广泛采用的新公共政策、设备或处理系统。
马军院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
1
请介绍一下您目前的研究领域
马军院士:
我专注于研究可持续城市水系统,着重于绿色和低碳技术研究与应用。我的研究旨在通过开发创新解决方案,保护水资源,解决水污染问题,并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城市水系统领域,我将目光延伸到源头减污降碳与资源回收利用,遵循循环经济和资源效率原则,制定从废水和其他废物回收宝贵资源的策略。
我的研究方法是基于基础理论方面的突破,形成原创新的技术体系,并应用于解决可持续城市水系统方面的战略性问题。我致力于开发成本效益高、效率高的水处理技术,以确保公众健康,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研究原位形成的锰和铁物种(IN-Mn/Fe)的氧化、吸附和催化特性,我旨在开发以微纳米界面为核心的低成本、易操作的技术,适用于从饮用水净化到高级废水处理和回用的整个水循环。
总的来说,我的研究旨在通过开发水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问题,确保公众健康,并为可持续发展和具有复原力的未来做出贡献 。
2
影响您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马军院士:
影响我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因素涵盖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实践,这两方面是我水科学与技术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支柱。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协同作用对我的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我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础研究对我职业发展至关重要,认识自然规律是技术创新的前提,也是形成原创性技术成果的基础。通过对原位形成的锰和铁物种(IN-Mn/Fe)的氧化、吸附和催化特性进行广泛探索,揭示了其在水处理领域实现多种应用的关键特征。这些基础知识为开发创新而有效的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以应对藻类、嗅味、重金属和有机物等多种水污染问题。
与此同时,实际工程实践也对我的研究产生了实质性影响。这种实践经验不仅验证了我的研究成果的可行性,还使我能够及时开发出成本效益高、易于操作的解决方案,并将其应用于全球水务系统。
将基础研究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我解决水危机问题、确保公众健康。无论是指导流域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还是开发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对于制定全面、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总之,我的职业生涯一直致力于在前沿基础研究与实际工程实践之间取得平衡,以确保我的工作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具有实际可行性和影响力。
3
您认为自己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亮点是什么?
马军院士:
我认为自己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亮点是在可持续城市水系统的建设和绿色、低成本水处理技术的开发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些亮点标志着我在应对水资源挑战和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进展。
其中,我作为专家组组长或成员组织了多次重大水危机的应急工作,确保了数百万人的公共健康。例如,我团队研发的一些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松花江污染、流域重金属污染和湖泊蓝藻爆发等污染应急工程中。
具体而言,我专注于探索利用锰和铁中间态成分、原位形成的氧化物种及其纳米级效应的绿色低成本水净化技术。我的团队开发的技术,如高锰酸盐/铁基氧化、臭氧催化氧化、过硫酸盐活化及其组合应用等,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去除、臭味和藻类控制、强化混凝、消毒副产品控制、污水深度处理和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这些低成本、易操作的技术不仅是理论研究成果,而且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实际应用,覆盖了从饮用水净化到污水深度处理和回用的整个水循环过程。这些成就突出了我的职业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也展示了我在推动水资源管理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工作进展。
4
您对年轻研究人员有何建议?
马军院士:
对于初涉学术领域的青年学者,建议不仅要注重基础研究,还应积极参与工程实践。以下是一些建议要点:
注重基础研究: 关注国际前沿学术方向,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的进展,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加强跨学科合作研究,不断地探索基础理论问题,形成系统、深入、原创性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将成为未来研究和创新的基础。
参与工程实践: 积极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畏失败: 将失败视为学习的机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实现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
注重学术影响力: 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与同行交流合作,拓展学术视野,提高学术影响力。
考虑社会责任: 关注研究工作的社会影响,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总之,青年学者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俞汉青 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
请介绍一下您目前的研究领域。
俞汉青院士:
我目前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开发异相催化技术,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我的研究兴趣主要是利用化学氧化、电催化或光催化技术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进行异相催化降解。异相催化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过程,涉及化学工程、材料合成、生物医学和环境修复等多个领域。尽管异相催化去污技术在低碳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但其现阶段的实际应用仍面临着高能耗/高化学品消耗、二次污染等诸多经济和技术制约。
2
您的职业生涯发展受到了哪些重要影响?
俞汉青院士:
我出生和成长在巢湖附近的一个小镇,巢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从小,我就目睹了巢湖的严重污染和频繁爆发的藻类水华,认识到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巨大危害。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仅靠加强管理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还需要有效且经济实惠的技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因此,我决定从事环境研究,为水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3
您认为自己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亮点是什么?
俞汉青院士:
我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亮点和成就是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青年人才。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作为研究生导师,我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的学习、研究和职业发展。迄今为止,我已培养了 100 多名环境专业人才,他们都已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或举足轻重的研究人员,许多人还像我一样成为了教授。我们很高兴能为共同推动环境技术和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新进展做出贡献。
4
您对年轻研究人员有什么建议??
俞汉青院士:
英国曾经有一支著名的足球队,AFC 温布尔登。在每场比赛中,在后场拿球的球员总是向前场踢出一脚长传,这在很多时候都很奏效。做研究有点像踢足球,前方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创造机会和快速行动对于取得最后的成功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当您在研究中遇到新问题或不确定因素,犹豫不决时,我的建议是,不要犹豫,直接行动,探索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