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的工程开始二期工程了,昨天施工单位做了级配碎石底基层的施工段。预定的压实方法是,初压上双驱双钢轮压路机静压两遍,然后复压 单钢轮压路机振压三遍 ,最后 终压 用胶轮压路机收面。为了确定合理的压实遍数,大家设想在压了3遍和5遍后 分别用 灌砂法 测定压实度 。可是压了三遍后的压实度是101% 压了5遍后的压实度是105% 。所以施工单位就说应该减少压实遍数。后来在初压一遍复压两遍后测得压实度为99.1% ,然后施工单位就认为这就应该是合理的压实变数了。
最近我在的工程开始二期工程了,昨天施工单位做了级配碎石底基层的施工段。预定的压实方法是,初压上双驱双钢轮压路机静压两遍,然后复压 单钢轮压路机振压三遍 ,最后 终压 用胶轮压路机收面。为了确定合理的压实遍数,大家设想在压了3遍和5遍后 分别用 灌砂法 测定压实度 。可是压了三遍后的压实度是101% 压了5遍后的压实度是105% 。所以施工单位就说应该减少压实遍数。后来在初压一遍复压两遍后测得压实度为99.1% ,然后施工单位就认为这就应该是合理的压实变数了。
我昨天取了点样回来做了一下重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比昨天现场的干密度略小。级配碎石的最佳含税率和最大干密度是施工单位外委的,用的是重击实试验。所以我就在想,不可能三遍就达到压实度,那么就是试验方法选错了。我回去了在网上查了一下,也有过类似的情况,筑龙网以前有个帖子说是要用表面振动压实方法去算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所以我现在就在想两个问题
1.是不是 在确定 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度的时候 试验方法选择的没有和现场的施工方法结合起来?
2. 在现有的基础上 如果不改变 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的设计试验方法,我该如何用实验方法去评价这段底基层,是不是该使用沉降差法?
这段路的最大粒径是37.5mm,0.075mm以下颗粒含量为2.6%。
12楼
太极城人 发表于 2014-4-3 11:27 压实度超100%了,第一次听说。我觉得试验方法或规程需要重新验证,水稳也不会有那么高滴我现在基本上已经把自己存在的问题都找了一遍了,今天又测了两个点,还是那样。500米的试验段我已经取了6个点了。基本上压实度都是过百的
回复
13楼
太极城人 发表于 2014-4-3 11:27 压实度超100%了,第一次听说。我觉得试验方法或规程需要重新验证,水稳也不会有那么高滴我毕业到现在也是一直在做路面,各种结构的差不多见了很多,今天也是第一次见到压实度过百。哎,现在愁死了,5号要开试验段质评会,我觉得要是我就这么上去 明年清明节就是给我过的了
回复
14楼
灌砂筒自校再做一遍,量砂再测一下密度,检查一下量砂质量是否含了碎石。另外取样是否有代表性,就压实度数据来看,这个结果肯定是有问题的!
回复
15楼
今天还去测了下弯沉,设计弯沉是165
回复
16楼
lwlnlnlnl 发表于 2014-4-4 07:30 灌砂筒自校再做一遍,量砂再测一下密度,检查一下量砂质量是否含了碎石。另外取样是否有代表性,就压实度数 …我打算待会儿换一套灌砂设备去测一下压实度
回复
17楼
超百是正常的
1.标准试验错误
由于标准试验的压实功与施工不匹配。最大干密度为2.196,是标准击实的吧。级配碎石应该属于粗粒土,不应该用击实试验确定最大感密度,而应该用表面振动压实仪法。
2.压实度检测方法错误
级配碎石按土石方划分应属于石方,石方路基压实度应该用沉降差法,而不应该用灌砂法。
3.部位不合理
即使可以用灌砂法,灌砂法要求测试层底部与铺筑层底部一致,我们仅取上层部分,如厚度为35厘米,我们只测试上部的15厘米,不超百的话,整个测试层的压实度肯定不合格
4.材料差异
室内试验的材料与现场的材料存在差异,导致密度不一致
5.人为因素
室内标准试验时,为了保证压实度,人为将标准密度调低。
总之,压实度超百并不是特殊情况,是很正常的。
以上是我在筑龙网上看到的以前的一个帖子
回复
18楼
看问题要看本质,说压实度超百正常的一定是施工单位的,利益使然!以我12年的公路经验,超百是很稀少的,特别是压三遍就超百!
回复
19楼
重新确定最大干容重,和碎石用量?土石混填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回复
20楼
感谢楼主,我是来学习的
回复
21楼
lwlnlnlnl 发表于 2014-4-4 20:46 看问题要看本质,说压实度超百正常的一定是施工单位的,利益使然!以我12年的公路经验,超百是很稀少的,特 …没错 我也觉得不能听施工单位的分析 尤其那个碾压三遍的方案就是在瞎闹 但是也确实说不出什么理由反驳他们 所以我只能建议领导 让施工单位换一种试验方法 表面振动击实法 去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对了 前辈 您能给我指点指点么 小弟我刚毕业 很多东西都是停留于学术 真正遇到事了还真的不行 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处理啊 现场压实度试验采用的是灌砂法 这方面的误差问题基本上排除了 因为我 施工单位还有中心实验室的几个前前后后做了好几组实验数据都差不多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