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小结】参数、指标、构造、配筋之构造篇
俊风
俊风 Lv.12
2014年02月10日 17:17:16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cruiser163 于 2015-7-30 22:00 编辑 本楼以下开始总结竖向构件吧,鼓励大家现在看,不要钱。。。。梁板总结,现在觉得还需要一些补充说明,罗列如下:板构造措施补充配筋前必要检查说明:1、是否已经考虑楼板自重?现在有软件已经会提醒了,但是自己看眼也没坏处2、轻质隔墙是否已经折算为面荷载(不建议使用虚梁布置荷载,会影响划分)?注:隔墙自重和二次装修荷载另计,按恒荷载考虑,当隔墙位置可灵活布置时,非固定隔墙的自重可取每延米长墙重的

本帖最后由 cruiser163 于 2015-7-30 22:00 编辑

本楼以下开始总结竖向构件吧,鼓励大家现在看,不要钱。。。。
梁板总结,现在觉得还需要一些补充说明,罗列如下:
板构造措施
补充配筋前必要检查说明:
1、是否已经考虑楼板自重?
现在有软件已经会提醒了,但是自己看眼也没坏处
210117mgoe8foofovhgrzi.jpg

2、轻质隔墙是否已经折算为面荷载(不建议使用虚梁布置荷载,会影响划分)?
注:隔墙自重和二次装修荷载另计,按恒荷载考虑,当隔墙位置可灵活布置时,非固定隔墙的自重可取每延米长墙重的1/3作为楼面活荷载的附加值计入,不应小于1.0kn/m2 (GB50009-2012-5.1.16)
3、是否有斜板(斜屋顶),若有,是否按斜板建模?若不是,面荷载折算是否准确?
4、弹性板是否设置,设置是否合理?
5、降板高差较大处是否已经按铰接考虑?
6、钢筋等级是否选择正确?是否考虑裂缝挠度,若未考虑,看下裂缝挠度图是否有不满足要求的地方。
7、根据高规10.6.2 多塔楼结构以及体型收进、悬挑结构,竖向体型突变部位的板加强,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50,宜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个方向不宜小于0.25%
关于板厚补充地方做法:
1、上海16号文7条 梯板厚度不宜小于1/25计算板跨,配筋宜双层双向,每层钢筋不宜小于d 10@150,并具有足够的抗震锚固长度。
2、上海2015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绿色建筑发展推进力度提升建筑性能的若干规定》(2015年7月18日执行)住宅室内板厚不小于150mm了。

3、江苏地方规范住宅非厨房阳台卫生间有板厚不小于120mm的要求。

梁构造措施
不写了,我再一次可耻的盗用别人写过的东西了~
首先是框支梁与转换梁区别(作者不详,惭愧啊):
习惯上,框支梁一般指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支承上部不落地剪力墙的梁,是有了“框支剪力墙结构”,才有了框支梁。《混凝土高规》所说的转换构件中,包括转换梁,转换梁具有更确切的含义,包含了上部托柱和托墙的梁,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框支梁仅是转换梁中的一种。
转换梁:因为建筑功能的要求,下部大空间,上部部分竖向构件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而通过水平转换结构与下部竖向构件连接。当布置的转换梁支撑上部的结构为剪力墙的时候,转换梁叫框支梁.
但框支梁又与一般的普通转换梁又有些区别。
框支梁:剪力墙以下的框架梁。
普通转换梁:梁上起柱。
1. 二者受的内力不同。普通转换梁只有剪力、弯矩;而框支梁除存在剪力、弯矩以外还有拉力,类似于砖混结构墙梁中的托梁。
2. 转换层楼板的作用不同。普通转换梁的楼板和一般的楼板无异,而框支梁的楼板除起到一般楼板的作用外,还有起着与转换梁一同受拉的作用。
3. 抗测力刚度变化不同。普通转换梁上下部分抗侧刚度变化不大,而框支梁以上是剪力墙,以下是砼柱,抗侧刚度变化很大。
4. 构造要求不同。由于框支梁与普通转换梁受力不同,起的作用有一定差异,所以二者的配筋及构造不同,具体详相关规范和构造书籍。
然后就是框支梁相关要求(还是盗用我们所高人总结)
QQ图片20140220163123.jpg
双筋梁(摘自百度百科)
“双筋”和“单筋”主要指梁中的配筋。在梁的计算中,当荷载不大时,其受压区的应力(压力)主要由混凝土承担,受拉区的应力(拉力)由钢筋承担。此时,只需在受拉区配置受力钢筋即可,在受压区配置的是构造钢筋(架力筋),在计算中架力筋是不承担应力的,这种配筋的梁叫“单筋梁”。当荷载较大时,梁中受压区的混凝土不足以承担压应力时,就要在受压区也配置一部份钢筋与混凝土共同承担压应力,这种钢筋称为受压区的受力钢筋。为了平衡,在受拉区除了配置受压区的混凝土所对应的受拉钢筋外,还要增加与受压区的受压钢筋同等面积的受拉钢筋。这种在受拉区和受压区都有受力钢筋的梁称为“双筋梁”。在实际工程中“单筋梁”是用得较多的,但有些双向受弯的梁,即荷载是向上作用还是向下作用不易区分的梁(如地基梁)也是配双筋。
PKPM和YJK中,若发现梁跨中配筋不是0,就可以看看是不是双筋梁了。

另列举部分梁构造细节:
悬臂梁是静定结构,延性很差,全长加密箍筋约束混凝土,提高梁的延性。 (摘自本论坛“一号楼梯”的回复 悬挑梁的悬挑部分箍筋一定要加密吗?
交叉斜筋,对角暗撑的设置及使用:

另给出雨夜屠夫画墙柱工具和计算体积配箍率的插件,大家可以用下,个人觉得很爽。



210117mgoe8foofovhgrzi.jpg


QQ图片20140220163123.jpg

72b0e6806566ac849d23.rar
12.8 KB
立即下载
a7d553f6c6c4d282dd72.rar
59.4 KB
立即下载
d460c019c07b542f4e68.zip
125 KB
立即下载
免费打赏
俊风
2014年02月10日 17:17:35
2楼
本帖最后由 cruiser163 于 2015-7-30 21:57 编辑

竖向构件构造措施
先不忙写竖向构件构造,得回头先核对几件事:
1.框架结构,特殊构件定义角柱点了么?有时点了后配筋会大不少。
注: 建筑抗震规范》和《高层混凝土技术规程》中角柱是指位于建筑角部、与柱的正交的两个方向各只有一根框架梁与之相连接的框架柱。(摘自百度百科)
2.柱的计算长度,有穿层柱的要核对下。(配筋时候也要注意特别注明箍筋加密区长度和范围)
3.剪力墙结构中有柱子的0.2Q调整了么?调够了没?
4.那些节点域超限的小异形柱,伸伸胳膊伸伸腿,伸到850,咱要华丽变身剪力墙了~当然也可以试试提高砼强度和加大梁高之类的。
5.看下短肢剪力墙倾覆力矩是否大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超过了200厚小墙肢奔着1650,哪里不够拉哪里,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是短肢墙啦~
6.一、二、三级抗震的框架柱,应看看那些中柱两边梁配筋是否很大,很大的话考虑加大下梁截面或者加大柱截面。假如中柱就300大(抗规6.3.5要求一、二、三级且超过两层时柱截面不宜小于400),梁贯通中柱的最大钢筋只能放14(抗规6.3.4第二条: 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的直径,分别不宜大于与纵向钢筋相平行的柱截面尺寸的1/20;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这是因为考虑地震作用时,防止梁的纵向滑移,锚固失效而破坏。),万一配筋值有二十几甚至更大,还配个锤子。
7.当墙有外挂材料时,勿忘增加外墙荷载,还有就是底层窗洞的荷载记得折算成线载布置到墙上。
8.核对下自己参数中强度等级,水平筋间距等参数。万一手残点错配完筋又是重核一遍的事。
一句话,早发现,早治疗,早好。别出图了才想起来,发现就是晚期。
回复
俊风
2014年02月10日 17:18:05
3楼
本帖最后由 cruiser163 于 2014-5-13 12:41 编辑

还有就是这个项目是谁的。自己的好说,自己的孩子肚脐眼有无外翻,屁股上有没有痣无需别人交代。如果搞不清楚只能说明不是亲生的。
别人的就要先问些东西了。当然你也能自己去看,但是这样不如问来的效率。开下金口,分分钟的事情,免去好多麻烦。去帮忙做,往往是很急的活。
1、模型要来,不给模型直接给配筋简图和轴压比简图就更好了~拿来做个DWG格式的,后面不改以后可以直接打计算书了,改的面目全非你也能拿这那个啥一下。
2、轴压比瞄眼有无红的发紫的,小墙垛超了核对下组合轴压比。有问题早给人家说句,毕竟你不能说我配竖向构件压根没看轴压比吧?
2、问问有啥先天缺陷:短柱、错层、转换柱、转角窗、哪些梁垂直于墙没点铰接等等(求补充)
3、老生常谈,问问经济性要求、纵筋最小直径、水平筋间距模数、墙体纵筋用8还是10等。。。。
一句话,减少返工量,问问更健康。
回复
俊风
2014年02月10日 17:21:24
4楼
本帖最后由 cruiser163 于 2014-5-6 20:52 编辑

以上都解决了?那么好开始核对其他的吧,配筋够不够不是本篇要说的问题,详见今后配筋篇的竖向构件部分
模仿前辈们总结的结构指标7个比值,我也写几个比值吧~
1.轴压比下面轴压比又出场了,作为一个资深比值。不但在整体指标中排名翘楚,而且还深入基层,莅临指导墙柱体积配箍率,约束和构造边缘构件划分。
不高兴码字了,盗用所里高人框架柱总结截图一张
轴压比.jpg

剪力墙轴压比限值 自己查书吧 分别为 0.4 0.5 0.6
需要说明的是短肢剪力墙依照高规7.2.2 2 最大轴压比分别不大于 0.45 0.50 0.65 一字形轴压比限值应相应减少0.1
约束边缘构件划分 分别是0.1 0.2 0.3
约束边缘构建体积配箍率和约束边缘构件墙肢长度Lc的划分也受轴压比影响 分别是 0.2 0.3 0.4, 需要稍微说一下,高规这里的轴压比是重力作用代表值下的轴压比

2.剪跨比
剪跨比指的是构件截面弯矩与剪力和有效高度乘积的比值。
框架柱端一般同时存在着弯矩M和剪力V,根据柱的剪跨比λ=M/(Vho)来确定柱为长柱、短柱和极短柱,ho为与弯矩M平行方向柱截面有效高度。λ>2(当柱反弯点在柱高度Ho中部时即Ho/ho>4)称为长柱;1.5 <λ≤2称为短柱;λ≤1.5称为极短柱。试验表明:长柱一般发生弯曲破坏;短柱多数发生剪切破坏;极短柱发生剪切斜拉破坏,这种破坏属于脆性破坏。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柱,柱端剪力一般较大,从而剪跨比λ较小,易形成短柱或极短柱,产生斜裂缝导致剪切破坏。柱的剪切受拉和剪切斜拉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在设计中应特别注意避免发生这类破坏。< ont>

剪跨比如何计算:
柱子的剪跨比A=M/(V×h0) M柱端弯矩,V柱底剪力,h0柱子有效高度; 有这样的情况M=V×(H/2),H:柱子净高;于是剪跨比就出来了大家熟悉的一个公式: A=H/(2*h0)
注意:这个公式的前提要求是反弯点位于柱高中部。
剪跨比现在也有软件可以输出了,这个看下,想必是极好的
剪跨比.jpg
记得点下应用,不然显示的还是柱墙轴压比。
剪跨比小于2的柱子全长加密,间距不大于100。强条


关于抗规6.3.8 1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布置












回复
俊风
2014年02月10日 17:21:57
5楼
本帖最后由 cruiser163 于 2014-2-28 12:05 编辑

高宽比:不小于2
一般来说墙长会有1.65~4米的样子,高度不到六米的剪力墙结构很少,有个三层楼就有8米了。
有人说要是墙很长呢?
规范又要求了。墙长不宜大于八米,有8米长墙的结构还没个16米,好像也不太可能。
所以说一般情况都能满足,实在怕违反开始看看这个剪力墙结构有无16米高,没有的话记得墙长不要超过高度除2即可~ ~
关于地库中柱放大:
根据抗规14.3.1,中柱的纵向钢筋总最小配筋率应增加0.2%
根据规范条文解释理解,这条应当是针对单建地下室的。详见抗规gb50011-201014(p477页)
所以,单建地下室,记得放大中柱配筋~
回复
俊风
2014年02月10日 17:31:10
6楼
本帖最后由 cruiser163 于 2014-2-28 11:58 编辑

砼墙内设置暗梁、暗柱。。。

按我的个人观点,凡是墙开洞下方的剪力墙是应该设置暗梁的。这个东西回头需要补个图来阐述我自己的观点。现在先写下搁在这里。
回复
俊风
2014年02月10日 17:32:41
7楼
本帖最后由 cruiser163 于 2014-2-12 18:20 编辑

地下室的剪力墙边缘构件/挡土墙
回复
俊风
2014年02月10日 17:35:45
8楼
本帖最后由 cruiser163 于 2014-5-20 21:41 编辑

重点关照的部位
1.错层
对于错层剪力墙结构,《高规》中指出,错层处平面外受力的剪力墙截面厚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250mm,并应设置与之垂直的墙肢或扶壁柱;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错层处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5%。 (摘自百度文库《高​层​住​宅​中​错​层​剪​力​墙​结​构​的​设​计》10.4.6)
2.框支柱
3.转角窗处通高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4.短肢墙 (高规特供概念), 指大于四倍小于八倍墙厚(短肢墙厚不大于300,依据高规7.1.8注1,即墙厚300以上无短肢)的墙。箍筋未见有啥NB要求。但是纵筋配筋率直逼约束边缘构件。且不宜大于规定水平力下承担倾覆力矩总的50%。9A建筑不应大于30%
5小墙垛(墙肢长度不大于三倍墙厚)应按框架柱有关要求进行设计,厚度不大于300时。尚 全高加密箍筋。(GB50011-2010 P69)
6.梯柱
参考资料: fengyunsun [心得] 箍筋需要全高加密的构件汇总:(抗规,页码有可能不对)
原文链接 http://bbs.co18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666780
回复
俊风
2014年02月10日 17:39:39
9楼
本帖最后由 cruiser163 于 2014-4-27 12:56 编辑

边缘构件内钢筋布置位置
aa --- 墙一端钢筋合力点到边缘的距离(mm)

这条我觉得完全是PKPM(或者说YJK)计算假定的问题。
回复
俊风
2014年02月10日 17:41:55
10楼
本帖最后由 cruiser163 于 2014-4-27 13:55 编辑

施工缝验算不满足
首先来说这玩意只可能出现在抗震一级及以上的项目中,不是一级的项目就不要杞人忧天了
对应条文: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7.2.12条以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1.7.6条关于施工缝抗滑移验算的条文。


解决策略:1.调整方案,如果有闲时间,心中受力关系清晰。可尝试调整布置。至于如何调整,呵呵,具体项目具体分析。真的无可奉告。。。。
2.根据公式,V不大于(0.6*fy*Ast+0.8*N)/γre,其中Ast是指施工缝处剪力墙腹板内竖向分布钢筋和边缘构件中竖向钢筋总面积(不包括两侧翼墙)
说的通俗点,这玩意就是拿钢筋死扛,跟混凝土都没啥关系。。。。
这么看思路就清晰了,咋办?去调最小配筋率呗,调到满足为止。。。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参考资料及图片来源:于敏的博客 关于PKPM施工缝验算超限的原因分析及调整措施(原创)
6597852618935372304.jpg
回复
bukuren
2014年02月11日 09:08:32
11楼
辛苦你啊,可惜我不需要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