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ruiser163 于 2015-1-14 00:48 编辑 先给出参数篇,如果参数篇没啥问题就可以进入指标调整的步骤了 http://bbs.co188.com/thread-8807435-1-1.html总算写道第二篇了,其实我一直疑惑自己能不能写完。将来所有的有关的东西都设法并入这四帖,节约版面资源,也方便自己修改。进行指标调整的时候请确认你已经完成以上参数篇的内容:1、结构选型确立(别觉得这是废话,因为结构选型返工的现象还真有,返工了可以说后面都算白玩),2、靠谱的参数设置 3、靠谱的荷载(至少能保证轴压比和地震荷载作用下位移角等指标大差不差)
先给出参数篇,如果参数篇没啥问题就可以进入指标调整的步骤了 http://bbs.co188.com/thread-8807435-1-1.html
总算写道第二篇了,其实我一直疑惑自己能不能写完。将来所有的有关的东西都设法并入这四帖,节约版面资源,也方便自己修改。
进行指标调整的时候请确认你已经完成以上参数篇的内容:1、结构选型确立(别觉得这是废话,因为结构选型返工的现象还真有,返工了可以说后面都算白玩),2、靠谱的参数设置 3、靠谱的荷载(至少能保证轴压比和地震荷载作用下位移角等指标大差不差)
4、建筑把开玩笑的东西改的差不多了。
先分享个他人总结的7个比值,作者信息页眉上有。本篇只讨论这份PDF以外的东西了,免得老重复
老规矩,文章只能抽最近空闲的时候写。
今日新增Wrod版本,本人更喜欢word版本。这样方便下载
除7个比值外,还应注意位移角是否满足要求 几个数值: 1/500、1/550、1/800、1/1000、1/2500
另上海抗震规程规定底部一层层间位移角须满足1/2500
位移角不满足调整办法:
1.增加竖向构件
2.在位移比较大,且位移角与要求相差不大时,可尝试调整竖向构件布置。
3.修改连梁折减系数,根据抗规2010版6.2.13.2(P350) 条文说明 计算内力可折减。计算位移时 连梁刚度可不折减(算
(YJK现在可选用整体指标计算采用强刚,其他计算非强刚)
关于考虑二阶效应的问题
关于“二阶效应”【《砼规》,《抗规》,《高规》】(转载自道法自然网易博客)
“二阶效应”分为“重力二阶效应P-Δ”和“挠曲二阶效应P-δ”
重力二阶效应P-Δ:在地震等水平力作用下结构侧移时重力作用产生的附加内力
挠曲二阶效应P-δ:偏心受压构件(主要是长细比大于17.5柱)由于自身挠曲产生的附加内力
★《砼规》中的规定:
《砼规》7.3.9条给出两种考虑“二阶效应”的方法:
1)《砼规》7.3.10条的偏心距增大系数法
存在问题:此法只针对于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主要是柱),而且不论是否时地震工况,对于长细比大于17.5的偏心受压构件均应考虑。虽然条文说明中认为此法可以同时考虑上述两种二阶效应,但从其增大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知,此增大系数对挠曲二阶效应反映得较为充分,对重力二阶效应反映的则不够充分,或者不够准确,因为偏心距增大系数计算公式与结构的侧移量大小没有关系。
2)《砼规》7.3.12条的折减构件弹性抗弯刚度法(仿照美国规范)
存在问题:《砼规》认为此法是“一种精度和效率较高得”考虑二阶效应的方法,是“一种理论上严密的”方法。但是刚度得折减系数得取值很难精确,在不同荷载组合下,不同得构件得开裂程度都不一样。取统一折减系数得方法,只能大概反映二阶效应的影响。而且在程序实现时也会有新得问题,比如刚度减小,导致地震力减小,位移算是弹性还是塑性位移等等。
★《抗规》中的规定:
《抗规》3.6.3条及条文说明规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的10%时,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考虑方法是简化的内力增大系数1/(1-θ),θ是稳定系数,即附加弯矩占初始弯矩的倍数。同时规定,对于混凝土柱,本条与《砼规》7.3.10不同时考虑。
★《高规》中的规定:
《高规》5.4.1~5.4.3条规定,在水平力作用下,不满足5.4.1条刚重比的高层建筑,需要考虑水平力作用下重力二阶效应对结构内力和位移的影响。其计算方法是5.4.3条的内力和位移增大系数。增大系数计算公式隐含的内容:计算位移增大系数时不考虑结构刚度的折减,计算内力增大系数时考虑0.5倍的折减系数,而且结构内力的增量控制在20%以内。
考虑了P-Δ效应的结构侧移也要满足规范规定的位移限值。
★ SATWE的解决方案:
虽然《抗规》3.6.3条文说明中规定,对混凝土柱,P-Δ效应与《砼规》7.3.10条不同时考虑,但是《高规》宣贯培训教材建议,不论是否考虑了P-Δ效应,对于长细比大于17.5的偏心受压构件,仍应按照《砼规》考虑P-δ效应。体现了分别计算P-Δ效应和P-δ效应的思想。
1)程序内部自动按照《砼规》7.3.10条考虑P-δ效应;
2)无论是否高层,都按照《高规》5.4.1条判别是否需要考虑P-Δ效应;
3) P-Δ效应的计算,satwe、tat、pmsap没有采用上述三本规范中的方法,而是采用“等效几何刚度的有限元法”,也是一种近似的方法,其特点是刚度矩阵中增加几何刚度部分,会轻微改变结构的自振周期,Etabs中也提供这种方法。Etabs中除了这种方法也提供高规中的系数增大法。
一般情况,多层结构的P-Δ效应很小,可以或略;大多数高层结构的P-Δ效应的影响在5%~10%之间;超高层结构的P-Δ效应的影响将在10%以上,必须考虑。P-Δ效应对超高层的影响,上下部位的楼层小,中间部位的楼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