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位建筑设计关于日本建筑考察的思考与总结: 近期的实地考察,虽然只是走马观花,但对日本有了新的认识。抛却高度发达的经济、优美整洁的环境、国民的高素质和敬业严谨的态度,单说日本的建筑,的确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世界建筑大潮中,日本建筑无疑是令人瞩目的:传统建筑古朴自然,内涵丰富,空间流动;现代建筑与城市共生,技术与人共生,外观简洁,空间丰富,注重细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近期的实地考察,虽然只是走马观花,但对日本有了新的认识。抛却高度发达的经济、优美整洁的环境、国民的高素质和敬业严谨的态度,单说日本的建筑,的确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世界建筑大潮中,日本建筑无疑是令人瞩目的:传统建筑古朴自然,内涵丰富,空间流动;现代建筑与城市共生,技术与人共生,外观简洁,空间丰富,注重细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利用世界先进技术,从本国文化中找素材,全方位地借鉴传统元素,这是日本建筑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川纪章曾经提出“街道的建筑”,将街道扩展为城市中的起居空间,这种观念在传统的日本城市中可以找到,是一种典型的东方式的空间观念, “奥空间”、“灰空间”即是这种理念的实践。日本现代建筑的室内空间,尤其是建筑的公共部分,由于大量使用“灰空间”显得和外部空间十分和谐与连贯,将内外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使现代建筑和城市空间变得丰富而富有人情味。
东京国际展览中心
东京国际会议中心大厅
东京国际会议中心屋顶
其次,日本现代建筑中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值得我们学习,高超的力学技术成就令人赞叹的建筑空间,如东京国际展览中心,庞大屋顶并没有带来沉重感,而给人一种日本式“轻”的美学特征。上图是东京国际会议中心,这是1989年的国际招标项目,美国建筑师拉斐尔.维诺里的设计在395个方案中脱颖而出,结构设计者为日本的渡边淳一,这个建筑可以看作是结构和建筑设计完美结合的典范。
梭形玻璃大厅是建筑的灵魂所在。大厅全长约210m,最宽的地方约30m,高度57.5m,朝向内侧的为全玻璃,朝向外侧7层以上也是玻璃的。结构设计只用了2根柱子就把大厅支撑起来,柱距117m,屋顶结构两端悬挑达到了45m。
横滨21世纪新渡船码头外观
上图为横滨21世纪新渡船码头,由英国建筑团队F.O.A设计小组设计。项目最大的特色是对空间的运用,整个长条状码头外观像一个丘陵地,充分利用地形的自然高低起伏,创造出舒适、闲逸的户外空间。出入港口的大厅走道没有使用一根柱子和梁,以皱褶的屋檐设计形成建筑张力,利用简单力学撑起码头大厅空间,实现了设计者“无柱无梁结构”的设想,充分体现了结构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巨大作用。项目的结构设计者同样也是渡边淳一。
ACROS 福冈 屋顶绿化
另外,日本很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共生,在保护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样令人钦佩。为防止城市气温升高,日本政府实施了“楼顶绿化”政策,新盖的大楼要在顶楼进行绿化,面积要达到楼顶面积的20%以上。福冈ACROS是中央天神公园边上的一个综合性公共建筑,1995年完工。
设计者将建筑视为公园的一部分,将高60m、14层的建筑做成山形,由面向公园的一面向后层层退台,在退出的平台上做屋顶绿化,室外楼梯由一层一直通向屋顶。另外还有大家熟知的大阪难波公园屋顶绿化,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MIHO美术馆
不得不提的是由贝聿铭主持设计的京都MIHO美术馆,“与自然同化”是该项目的设计出发点。美术馆构思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基地位于风景秀丽的山间,建筑现场位于自然公园法的严格控制之2 2下。为了解决自然环境和建筑的协调,设计者将1.7万m 的建筑中,85%的建筑物建在地下,只保留2 000m 建在地面上。为了到达美术馆,贝聿铭同时还设计了隧道和吊桥,避免了修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建筑完工后对山体和植被进行了完整的复原,保持了土地原有的面貌和自然环境。
此外,日本非常重视古城保护和旧建筑利用。据《日本经济》上说,世界著名企业麦当劳要在京都投资设店却遭到了拒绝,原因是麦当劳带有红色建筑标志,与京都古城风貌不一致,被认为“具有破坏性”。后来经过几年反复谈判才达成妥协方案:把分店外表建成咖啡色,与京都整体青灰色基本一致。这说明日本欢迎外来投资,但决不以牺牲古城风貌为代价。
设计师总结:
毋庸置疑,日本现代建筑从单体到群体、从室内到室外、从技术运用到文化的体现都有其独到之处,特别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过程,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和启示。
国内建筑师一方面应认真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应科学地对待全世界的优秀文化,大力引进新技术、新材料,用现代建筑的方法论、美学观念分析理解传统,建立一种更自由、多元的建筑文化。同时,在环境保护、古城保护等方面,政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期待政府出台一些有益的政策,来鼓励促进这些方面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