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dalway525
dalway525 Lv.2
2007年08月28日 17:18:10
来自于生态园林
只看楼主

一、湿地与城市湿地   湿地是城市土地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中国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在城市园林中,河流、湖泊、沼泽和稻田,都属于湿地的范畴。据有关资料,全世界共有湿地8.5亿hm2,占陆地总面积的6.4%,我国大约有湿地0.63亿hm2,天然湿地0.25亿hm2,人工湿地0.38亿hm2 [1]。城市的湿地区域根据其自然属性进行的园林绿化,既为城市湿地绿化。湿地作为城市土地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以往其作用没被认识,湿地的园林绿化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20世纪初至今,城市人口增长了近10倍,城市人口比例从14%增到50%快速城市化不仅使湿地面积减少,生境破碎化情况加剧,也导致了城市湿地生境的丧失。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合理规划,湿地受污染情况愈来愈严重,并对其周围环境也造成污染,降低了湿地的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伴随着城市大园林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城市湿地绿化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缔造优美自然和谐的城市环境、使城市得以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大有可为[2] 。

一、湿地与城市湿地

  湿地是城市土地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中国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在城市园林中,河流、湖泊、沼泽和稻田,都属于湿地的范畴。据有关资料,全世界共有湿地8.5亿hm2,占陆地总面积的6.4%,我国大约有湿地0.63亿hm2,天然湿地0.25亿hm2,人工湿地0.38亿hm2 [1]。城市的湿地区域根据其自然属性进行的园林绿化,既为城市湿地绿化。湿地作为城市土地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以往其作用没被认识,湿地的园林绿化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20世纪初至今,城市人口增长了近10倍,城市人口比例从14%增到50%快速城市化不仅使湿地面积减少,生境破碎化情况加剧,也导致了城市湿地生境的丧失。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合理规划,湿地受污染情况愈来愈严重,并对其周围环境也造成污染,降低了湿地的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伴随着城市大园林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城市湿地绿化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缔造优美自然和谐的城市环境、使城市得以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大有可为[2] 。

  二、湿地生态系统

  2.1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湿地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一样,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特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组成生态系统。在对湿地景观的整体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以整体的和谐为宗旨,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生态设计。进行湿地景观设计前必需调查研究原有环境,掌握原有湿地的情况,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在设计中保持原有自然系统的完整性。对原有环境的调查,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调查和对周围居民情况的调查,如对原有湿地环境的土壤、水、动植物等的情况,以及周围居民对该景观的影响和期望等情况的调查。在设计中考虑人们的需求,结合原有的水体、植物、地形地势等构成景观的因素进行设计,从而保持湿地系统完整性。

  2.2植物因子
  植物的配置设计,从两个方面来考虑,既能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又能带来良好的生态效果。一方面,从层次上进行植物搭配设计,结合灌木与草本植物的特点,有挺水(如芦苇)、浮水(如睡莲)和沉水植物(如金鱼草)之分,将这些各种植物分层次进行搭配设计;另一方面,从功能上考虑植物搭配设计,发达茎叶类植物,以有利于阻挡水流,沉降泥沙,而发达根系类植物则以利于吸收。这样,在进行精心的配置后,多种类植物或摇曳生姿,或婀娜多姿,给整个湿地的景观创造一种自然的美。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也能够互相补充。另外,在植物的配置方面,还应考虑尽量采用本地植物,选择乡土植物,根据水位的变化及水深情况构建植物群落,体现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地域性的生态平衡。在恢复及建立湿地植被时,利用本地物种不仅加大了实际工作的可行性,也可节约自然资源及社会资源。而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包括非正常因素的人为引入),则易给当地湿地原有生物带来不利影响。
  2.3水土因子
  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重要的生态功能。对于水的生态和水资源的管理,实现一个安全、稳定、健康的基础水环境,有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一个是水量和水位,第二个是水质。保护并增加现有的水体面积,建立湿地湖泊以蓄积雨水,实现在丰水和枯水季节均有良好的景观。同时在滨水地带加强地被植物的种植,推行生态河岸的设计,建设半自然的湿地系统,以更好地发挥生物净化功能。为景观水系单独建立一套人工湿地系统,对水体进行二次生物过滤,以达到国家有关景观用水的水质要求。
  土壤结构对湿地公园的营建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砂土营养物含量低,植物生长困难,而且容易使水体快速渗入地下,所以不宜设在最下层。而粘土矿物有利于防止水体快速渗入地下,并可限制植物根系或根茎穿透,故通常采用粘土构筑湿地下层。壤土也可以代替粘土置于底层,但应适当增加厚度。在水岸空间设计上,岸线若采用混凝土砌筑方法,它会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基因及天然湿地对自然环境所起的过滤、渗透等作用。针对不同的岸边环境,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并在水陆交接的自然过渡地带种植湿生植物。这样,既能加强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又能为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提供理想的生境,还能充分发挥湿地的渗透及过滤作用,同时,也在视觉效果上形成自然和谐而又富有生机的景观。

  2.3生物因子
  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在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中,约有1/2生活在湿地中。中国是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亚洲有57种处于濒危状态的鸟,在中国湿地已发现有31种;全世界有鹤类15种,中国湿地鹤类占9种。中国许多湿地是具有国际意义的珍稀水禽、鱼类的栖息地,天然的湿地环境为鸟类、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湿地的植物群落形成,湿地生物也变得多样化。首先,它提供生物栖居、繁延的栖息地。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为生物发展提供适宜的栖息和运动空间。其次,它为生物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条件。自然生态环境稳定加强了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使得水、空气和土壤等环境因子不受污染,形成稳定气候的条件,提制了外来种的入侵和疾病的扩散。生物入侵的生态代价是造成本地物种多样性不可弥补的消失以及物种的绝灭,经济代价是农林渔牧业产量、质量的惨重损失与高额防治费用的耗费[3]。若确需引入外来物种时,须分析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引进种的利益与风险评估,建立严格的科学监管体制及全面的检疫体系。

  三、城市湿地保护  

  湿地环境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之一,加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个未受异常自然和人类扰动的湿地,因其物种的多样、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综合性和抵抗外力的稳定性,而处于健康状态。当外力扰动超过湿地的自我修复能力时,湿地生境恶化,功能退化,进而影响区域环境[4]。城市湿地的保护及恢复,需要相关部门采取前瞻性的规划理念及科学的规划措施。国家湿地保护政策对城市湿地治理起着重要作用。前瞻性的、科学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方针,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而且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5]。2003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并要重视对湿地合理的利用。总而言之,各类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在环保和美学教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1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就是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充分利用湿地系统净化污水能力的特点,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5]。湿地素有“自然之肾”之称,湿地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式净化各种污染,人们利用湿地这一功能设计出多种人工湿地[6]

  3.2合理的规划城市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
  高速公路、城市建筑等基础设施的扩建,改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湿地水文和生物学特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应当考虑维持城市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科学的湿地景观设计,维护湿地生态安全和公众安全。因为景观的破碎和分割被认为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所以,规划强调景观的连结关系和格局设计。规划的目标是将每一景观中各种大小的节点连接成为整体的保护网络,并在区域和大陆尺度上建立景观保护体系。

  3.3建立持续的城市湿地监控机制
  城市湿地的保护和恢复还必须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和功能评价体系,以对城市湿地进行持续的测定和调控。在城市湿地治理过程中,湿地监控时间的长短是重要的决定因子[7]。在湿地生境退化和丧失较为严重的区域,可通过恢复和重建湿地生境来维持其特有功能。要完全恢复功能健全的湿地一般需要经过10年—15年,而且湿地系统各项功能的发育速度有所不同。如在湿地重建过程中,水文功能恢复得比较快,营养物质也可经过一段时间积累而成,但要发育成支持多种野生动物的湿地生境则需要多年的时间。大多数城市湿地恢复项目,当其湿地群落结构有比较合理的比例时,可认为湿地恢复得比较成功。

  3.4提高全民素质,公众参与保护湿地
  休闲和娱乐是城市湿地主要的功能之一,城市居民对湿地的任意践踏,垃圾处理方式不当等,都会对湿地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保护城市湿地生境,提高城市环境是市民共同的事业,维护城市湿地健康的生态环境必须靠市民的共同努力。所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环保教育,提高市民素质,不仅是城市湿地保护的必要条件,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城市的湿地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景观是由湿地人类文化圈和湿地自然生物圈相互作用形成的[8],湿地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形成了内部良好的循环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设计,在思想中树立生态的观念,从而在对城市湿地系统的景观设计中,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良好的结合点,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
yg_123
2007年10月04日 17:08:17
2楼
恩~长见识了~~
湿地~好专业的说法~~~以前都不知道~~呆子~~~
人们很喜欢亲近水,好好设计~~
但排水理水有什么方法吗??请各位朋友指教~~~~谢谢~~~
回复
mengtaoyuan88
2007年10月06日 10:26:26
3楼
好像没怎么被人重视,都重经济了,搞开发了。












广州梦桃源-假山、塑石、仿真植物、榕树、仿木、仿木栏杆、桌椅、仿树、仿石、仿木桌椅、凉亭花架、小桥、垃圾桶、广告牌、仿真动物、校园文化、浮雕地图、地球仪、地理园、生物园,地理模型、生物模型、生态园工程。

联系电话:020—37410937
公司网址:www.mty88.com
回复
zgh_1996
2007年10月15日 23:25:26
4楼
长见识了,顶长见识了,顶长见识了,顶长见识了,顶长见识了,顶长见识了,顶长见识了,顶长见识了,顶长见识了,顶长见识了,顶长见识了,顶长见识了,顶长见识了,顶长见识了,顶
回复
zgh_1996
2007年11月02日 14:59:51
5楼
这样也被扣分吗?别人的水比我的大多了,我这个最多也就是小雨了,他人的简直是大暴雨啊!!!!!!!!!!!!!!!!!!!!!
回复
dalway525
2007年11月16日 23:34:00
6楼
再贴技术
上海惠里花实业有限公司
i. 引水换水方式
当水体中的悬浮物(如泥、沙)增多,水体的透明度下降,水质发浑。可以通过引水、换水的方式,稀释水中的杂质浓度,以此来降低杂质的浓度但是需要更换大量的水,而水资源在我国是相当的匮乏,势必要浪费宝贵的水资源。
ii. 循环过滤的方式。
在水景设计的初期,根据水体的大小,设计配套的过滤沙缸和循环用的水泵,并且埋设循环用的管路,用于以后日常的水质保养。如果水体面积较大,必定延长循环过滤的周期,使水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引水、换水相比较,虽然减少了用水量,但日常的电能耗费增加了,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费用。
2、化学方法:投加杀菌灭藻剂
敞开式的水体,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布满整个水面,不仅影响了水体的美观,而且挡住了阳光,致使许多水下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水中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水质恶化,发出难闻的恶臭,水也变成了黑色。
所以投加化学灭藻剂,杀死藻类。久而久之,水中会出现耐药的藻类,灭藻剂的效能会逐渐下降,投药的间隔会越来越短,而投加的量会越来越多,灭藻剂的品种也要频繁的更换,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地增加,而这种污染会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所以说用化学的方式处理水质,虽然是立竿见影的,但它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3、 微生物方法:投加微生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大量而广泛的存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它们能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的尸体及残骸分解,将一些有害的污染物质加以吸收和转化,成为无毒害或毒害较小的物质。
可以在景观水水质恶化的时候,投加适当的适量的微生物(各类菌种),加速水中污染物的分解,起到水质净化的作用。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惊人,呈几何级增长,每一次繁殖都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一些变异品种,导致微生物处理水质能力下降,而且很难控制其数量,其生长又受环境的影响很大,例如温度、气压等等。同时微生物的分解物,会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再次导致水质变坏。
因此用微生物处理水质,必须定期进行微生物的筛选培育、保存、复壮等等一系列专业处理过程,而且不能保证水质状况长期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
4、水生植物系统缺乏适宜的管理措施
水生生物对于水体中的有机物的吸释能力是有现的,对于大气中的飘尘、补充水中的悬浮物等的去除效果也不明显,这些污染物沉积在硬质人工湖底,不但影响观感,而且会逐渐减少人工湖的有效容积,影响水体自净功能,而这些水生植物又会阻碍清塘的顺利进行,从而增加了清塘的难度。宏观水生生物系统的管理是一项专业的工作,不少人工湖在交由物业公司管理后,由于物业部门没有正确的养护,不能对水质做出有效监控,导致水生动植物不能正常生长;或是疏于管理(不清除枯烂的水草或死鱼),导致被聚集在生物体内的污染物质重新返回到水体中,造成水体恶化、黑臭等的问题。此外,驳岸处种植水生植物会相应地减少亲水区域,违背了水景住宅的设计初衷,因此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内很难营造出真正的人工湿地。

二、 人工湖Revert净水系统处理的优越性

1) 无需引水换水方式
2) 无需专人管理,只须定期进行维护管理。
3) 整个水体自身具有催化作用,在通过Revert净水系统可以将富营养化的水体中的磷离子和氮离子催化成原来的状态,从而得到完全的清除.通过水质改良的矿物质作用,改良为有利于动植物培育的水质。
4) 营造出一个更自然更优美的天然水景。

Revert净水系统能耗分析:

以水面400平方米水深2米的湖面为例,需安装日处理30吨的Revert净水系统1套.使用该设备2个月后,水质可以达到完全净化,可视度达到1.2米.生态效果显著.其中水泵功率为160W/小时.年耗电量1400度.本系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从根本上治理了水质污染,并保证了长期使用,呈现出一片幽幽水草,潺潺流水,鱼翔浅底,诗意盎然的景象.

免费做实验

三、 详情请联系:
上海惠里花实业有限公司
回复
dalway525
2007年11月16日 23:37:32
7楼
1992年1月

  国务院决定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明确由林业部负责组织、协调履约工作。同时,吉林向海、黑龙江扎龙、江西鄱阳湖、湖南东洞庭湖、青海鸟岛和海南东寨港成为中国第一批国际重要湿地。

  1993年6月

  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在日本钏路召开的《湿地公约》第五次缔约国大会,这是我国加入《湿地公约》后第一次参加公约缔约国大会。

  1994年9月

  林业部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开展湿地资源调查的通知”。这是我国首次对全国湿地资源进行专项调查,历时8年多。

  1994年9月

  林业部牵头组织成立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外交部、国家计划委员会等17个部门参加了该领导小组。

  1994年12月

  林业部组织在湖南岳阳召开了全国湿地研讨会,会议由外交部、国家计划委员会等12个部委和省市代表参加。

  1995年

  林业部批准成立“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湿地监测中心”,专门负责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监测业务指导工作。

  1996年3月

  《湿地公约》第六次缔约国大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我国政府代表团参加。

  1996年8月

  湿地国际(WI)中国项目办事处在北京成立,这是在我国设立的第一个专门从事湿地保护的非政府组织。

  1997年7月

  香港米埔-后海湾成为我国的第7块国际重要湿地。

  1998年7月

  国家林业局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司专门设立湿地保护处,负责组织协调全部湿地保护工作和《湿地公约》履约事务。

  1999年5月

  《湿地公约》第七次缔约国大会在哥斯达黎加召开,我国作为缔约国参加大会,中国政府代表团由国家林业局组织,外交部、水利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参加。

  1999年9月

  吉林省湿地研究中心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地方成立的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研究所。
回复
dalway525
2007年11月16日 23:37:47
8楼
2000年6月

  经过6年的艰苦努力,《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编制完成,国家林业局等17个部委联合颁布实施。

  2000年

  江泽民同志为中国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题名。

  2000年11月

  国家林业局和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联合召开“湿地保护座谈会”。

  2001年5月21日

  温家宝副总理就湿地保护做出重要批示:保护湿地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制定法规,采取综合措施,首先要严禁在湿地开垦和造田。

  2001年6月

  朱镕基总理在四川考察期间指示国家林业局编制全国湿地保护规划。

  2001年9月

  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湿地保护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2001年12月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其中湿地保护和恢复示范、湿地监测等内容也纳入其中,成为国家重点支持项目。

  2002年1月

  《湿地公约》秘书处正式通知我国政府,中国第二批指定的14块国际重要湿地获得《湿地公约》认可。至此我国已有国际重要湿地21块,总面积达303万公顷。

  2002年2月2日

  国家林业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在北京举行重大活动,庆祝第七个“世界湿地日”。同时由于中国指定的14块国际重要湿地获得《湿地公约》的批准,世界自然基金会为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颁发“献给地球的礼物”荣誉奖,以表彰中国政府在湿地保护方面所作的贡献。

  2002年3月10日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就湿地保护专门作出重要讲话:“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的国家之一,总面积达65万平方千米,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但是,我国湿地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由于围湖造田、围海造地、滩涂开垦等,我国天然湿地日益减少。随着工业发展,大量污水涌入湿地,造成大批植被和水生生物死亡。加强湿地保护刻不容缓。”

  2002年8月

  《湿地公约》秘书处、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喜玛拉雅高原湿地保护国际研讨会”。主要对喜玛拉雅地区高原湿地对全球生态的影响等进行讨论,形成了关于高原湿地保护的决议草案。

  2002年11月

  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在西班牙瓦伦西亚召开的《湿地公约》第八次缔约国大会。中国湿地专家首次成为《湿地公约》秘书处亚洲地区高级协调员和科技评审委员会成员。

  2003年6月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并颁布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于同年8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第一个地方湿地保护法规,对全国湿地保护的法制化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2003年8月

  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家发改委等九个单位完成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9月国务院原则批复了该规划。

  2003年11月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并颁布了《甘肃省湿地保护条例》,自2004年2月2日起实施。

  2004年6月

  中国林业科学院成立湿地研究中心。

  2004年6月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这是中国中央政府第一次就湿地保护作出的明确声明,表明湿地保护已经纳入国家议事日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04年6月29日

  国家林业局在北京召开“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就如何贯彻落实国办第50号通知作了全面动员和工作部署。这是国家林业局第一次就湿地保护召开的高规格会议,体现着湿地保护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004年12月7日

  湿地国际(Wetlands International)授予中国国家林业局“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杰出成就奖”。
回复
dalway525
2007年11月16日 23:37:58
9楼
2005年1月 云南四块高原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005年07月 全国最大的湿地博物馆 黄河口湿地博物馆开放
2005年11月 中国首次当选《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理事国
2006年02 我国湿地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2006年8月 中国投入5亿保护“地球之肾”
回复
ll984312
2009年03月21日 21:11:03
10楼
现在人工湿地倒是不少,但大多是从水体净化角度考虑的,植物片植,在城市中应用的话我觉得还是要在植物配置上多下功夫

yj蓝天:资料不错,值得一看,谢谢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