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设计中遇到的疑问
ron0606
ron0606 Lv.2
2012年12月28日 20:05:25
只看楼主

按照参考书上的步骤,预应力等效荷载计算完后,需要将等效荷载添加到原结构模型中进行计算(假设PKPM),以得到综合弯矩,问题是:这时候的计算模型荷载布置是什么样的状态?是没有任何外加荷载只有自重呢?还是恒载活载都已经加上了? 我看很多资料上给的综合弯矩图,都是梁中部是上部受拉,梁端部是下部受拉,我觉得有点奇怪,预应力等效荷载有那么大吗(虽然它的方向是向上的)? 请高手指点!谢谢!

按照参考书上的步骤,预应力等效荷载计算完后,需要将等效荷载添加到原结构模型中进行计算(假设PKPM),以得到综合弯矩,问题是:这时候的计算模型荷载布置是什么样的状态?是没有任何外加荷载只有自重呢?还是恒载活载都已经加上了?
我看很多资料上给的综合弯矩图,都是梁中部是上部受拉,梁端部是下部受拉,我觉得有点奇怪,预应力等效荷载有那么大吗(虽然它的方向是向上的)?
请高手指点!谢谢!
免费打赏
concretez
2013年01月03日 13:11:48
12楼
混凝土规范没有给出预应力梁预应力筋的计算方法,仅给出了演算方法。
一般情况下,中等跨度的预应力梁,预应力筋往往是裂缝宽度起控制作用的。
按照现代预应力技术的思路,计算方法一般是计算单位面积预应力筋引起的等效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弯矩),也就是综合弯矩,再将其与外载作用下的内力(弯矩)共同带入裂缝控制推导的相关公式,从而得到预应力筋面积。相关的预应力书籍一般都有这个过程的计算方法。
综合弯矩=主弯矩+次弯矩(矢量相加),仅指预应力(预应力筋)对于结构产生的作用。通常布筋情况下,综合弯矩是和外载弯矩方向相反的,这样才能抵消外载对结构产生的作用。
楼主的疑惑关键可能在于这里:综合弯矩与外载弯矩叠加后,一般弯矩的方向还是与外载弯矩相一致的。因为没有必要使用过多的预应力,让结构在正常工作状态处于反向受力的状态。如果综合弯矩与外载弯矩叠加以后,弯矩方向与外载弯矩不一致,说明计算可能有错误,或者预应力筋配置过多。
回复
zz20111111
2013年01月05日 09:29:57
13楼
我觉得这是中国规范整搅了、

次弯矩啥的只有计算意义。。

综合弯矩算的时候只考虑等效荷载,其他的恒,活不考虑。。。


后面计算的时候才一起组合
回复
see1982
2013年01月05日 09:49:09
14楼
12楼
规范是有的!是你人为的看漏了!!每个公式都是两种钢筋的,只是没有给出个最优设计的方法,比如预应力与非预应力的比例问题!
回复
concretez
2013年01月07日 14:41:27
15楼

哦,我把拼音打错了。规范的裂缝控制公式确实考虑了预应力,但给的只是验算方法和公式,只能把配筋带进去算裂宽,无法按照规定裂宽算预应力配筋面积。对于常规RC结构,裂宽一般不起控制作用,所以验算满足即可,而大跨度预应力梁预应力配筋常由裂宽限制条件决定,所以规范那个公式不太适合用于预应力梁的设计。
预应力和非预应力的比例,也就是预应力度,在混凝土规范抗震的相关章节给了规定,可供参考。
回复
sl0420
2013年03月22日 11:15:57
16楼
最近搞预应力,纠结中,没资料啊
回复
abunited
2014年08月18日 08:58:07
17楼
不是太懂。。。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