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轻的建筑师,怀着对中国古建筑的热爱,从1996年开始了他的"建筑孤旅",看遍了华夏大地上被他形容为"诗一般美妙"的中国古建筑。在寒意日渐浓重的季节里,他的《建筑孤旅---一个建筑师的旅行手记》即将付梓,书中记述了他7年里足迹遍布的每一个地方,身心被打动的每一座建筑。 -流水之旅 7年前,刘磊还是同济大学建筑系的一名研究生,因为系里要在珠海承接一个复古建筑的设计项目,他奉导师之命独自上九华山调研。踏上一个人的旅程实在是出于资金有限,却没料到从此将他带上了独行的历程。原本计划两三天内就测绘完毕,但天公不作美,浓雾弥漫,为了拍到清晰的照片,他只好留在山上等待。
一名年轻的建筑师,怀着对中国古建筑的热爱,从1996年开始了他的"建筑孤旅",看遍了华夏大地上被他形容为"诗一般美妙"的中国古建筑。在寒意日渐浓重的季节里,他的《建筑孤旅---一个建筑师的旅行手记》即将付梓,书中记述了他7年里足迹遍布的每一个地方,身心被打动的每一座建筑。
-流水之旅
7年前,刘磊还是同济大学建筑系的一名研究生,因为系里要在珠海承接一个复古建筑的设计项目,他奉导师之命独自上九华山调研。踏上一个人的旅程实在是出于资金有限,却没料到从此将他带上了独行的历程。原本计划两三天内就测绘完毕,但天公不作美,浓雾弥漫,为了拍到清晰的照片,他只好留在山上等待。
正是春寒料峭的季节,白天满山遍野地游逛,晚上就坐在旅馆里盖上几床被子研读佛经。九华山的寺庙给刘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里的庙宇都是民居改建的,因此在尺度上非常接近人,它不像五台山的寺庙那么气宇轩昂,却朴实可亲。"在一个星期的考察期间,他第一次体会到了独行的全神贯注与行止自如。
第二年的暑假,作为指导教师,他与领队的教授带着60名建筑系本科的学生去皖南的歙县测绘古建民居。城内斗山街的民宅,原文庙的明伦堂,练江对面的太白楼和散落城关的十几处牌坊;还有城外的古村落郑村、唐模……尽管九华山调研之后的那个夏天,他与同学曾赴歙县写生,但这一次的测绘让他对徽州的古建筑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个月的实习结束后,教授和学生们都返回上海了,意犹未尽的他摸摸口袋里剩余的钱,决定一个人继续走下去。他先是游遍了徽州的一府六县,而后南下江西寻访乐安县的民居,又转道福建观畲族的民居、古田民居与福安民居,走至浙江的时候,日子已经过去了二十天。为了省钱,他一路住最便宜的旅馆,也没舍得给远在山东的父母打电话报个平安。实在找不到他想探察的一处古建筑时,才想起给自己的导师拨了电话,结果得知父母已经找了他半个月,学校也不知他的去向,大家都险些以为他失踪了。他不得不从温州踏上了返程的火车。
这一路纵横的溪流引领他遍游了乡野村郭中的座座乡土建筑,让他深深沉醉在人与土地、山水的无限和谐之中,这一趟旅程后来被他自己形容为"流水之旅"。每到一处,他都希望能征求主人的许可,去亲身体验当地民居的魅力。书本上的描述再详细,也不过是平面、立面、剖面三张图,而建筑的本质恰恰体现在它的空间上。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坐在徽州民居的天井里,你能感受到被建筑包围着,光线从头顶泻下来,好像把身体都照透明了,有一种自省和醍醐灌顶之感。"走在街巷里,两侧的房屋擦身而过,手能触摸到砖木的不同肌理,那些几百年的老木头还散发出一种令人舒服的味道,"建筑给人带来的体验是全栖的",果真不假。在一户人家门前,他得到了住宿的许可。夏夜别人为躲避蚊虫都睡在房间,他却搬一个竹榻放在天井中,抬眼就可以看见满天的繁星,早上醒来云从天井上悠悠飘过,他一时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此后观遍中国的民居,徽州民居仍是刘磊的钟爱,从小喜欢诗词、国画和民族乐器的他觉得,也许是徽州的人文气息与他的书生气相近,因此尤其吸引他。"徽州民居从外观看是整片的白粉墙,简朴之致,但门罩处的砖雕又极尽精细之能事,这与’马一角,夏半边’的水墨山水画是同源之水。"
尽管专业学的是古建筑,对什么地方有哪些著名的古建筑也心中有数,但真正找到它们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多数情况下,保存完好的特色民居都地处偏僻,往往需要先坐火车,再倒汽车,最后步行到目的地。出入乡村的汽车还经常只有早晚两班,赶不上也就出不了村,此时刘磊索性就不出来了,如果可能就住在民居里,否则就在简陋的客栈里过夜。"暖暖远人村,悠悠墟里烟"的景致是在大都市里无法领略到的,一路拍照、画速写,让孤旅也变得怡然自得起来,他已经开始享受这份孤独了。
12楼
登上凌空栈道,系身绝壁,恍若悬空,栈道交织错落,犹如迷宫。洞窟皆以铁网保护,其中的佛像风化较严重,且灰头土脸,论其风格,古朴而拙,多为北齐、北周时代作品。
回复
13楼
还有
回复
14楼
崖壁间窜蹦跳跃良久,兴尽而归。下山吃了碗肉丝面便沿山沟南行,为的是瞻仰麦积山的全貌。穿过一个小山村,遥望村外一抹白云,走近才发现是一丛雪白的杏花。杏树下是一片油菜花,如锦毯铺地。兴之所至,我索性斜卧杏花丛下,眺望麦积山,麦积山确像一座谷垛,彤红的崖壁上光影参差。山顶的小塔尤如古人头上的发髻,更象佛祖头上的肉髻,那山顶上葱绿的林木,便是佛祖的螺发了,山野一片静寂,初春的暖风习习吹来,我沐浴着温煦的阳光。这时不远处的山村里传来几声鸡鸣,我便沉醉在这田园美景中,心中不断吟着陶渊明的诗句。
回复
15楼
斜阳西下,天色将晚,我返回到售票处时,最后一班回天水的车已经走了,无奈只好徒步原路返回,自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路到叉口必有车。沿路又造访山村。天水民居以圆橼挑檐,悬山顶,屋面还有凹曲,颇具古风。行走一小时后,到达一叉口,果然遇一小公共回天水,得以及时返回。
回复
16楼
临夏的晚祷(四月十六日)
四月十六日晨,登上去兰州的火车。中午头抵达兰州。赶到汽车站,去拉不楞寺的专线旅游车只有早晨一班,早已发出多时。无奈只好乘上去拉不楞邻县临夏的小公共,在车上遇到拉不楞寺买旅游纪念品的老板张宏明先生,一路攀谈,对拉不楞寺愈加憧憬,拉不楞寺是青藏高原外最经典的藏传佛教丛林,我早已慕名已久了。
汽车从兰州向南行驶,两旁是裸露的黄土丘,此时枯草还未返青,一派荒凉景象,约行二小时后,汽车驶入一片生机昂然的河谷地带,路边的民居筑有土坯院墙,院子里或是一株泡桐树,座满玲珑的紫色兰朵儿,或是一株李花,烂漫的花朵织出一片片白色云霞,忽然,一座精致而形体奇异的八角攒尖顶从车旁掠过,尖顶上竖立着一弯新月,原来是一座乡村清真寺。这时,车上的人说已经到了临夏地界,临夏是甘南最著名的回族聚居地,而且是旅游纪念品和手工艺品的集散地。车子行驶一会儿,右边远远可见一道河水,河对岸是起伏的高大丘陵,河两畔有依依杨柳,散落着一座座小村庄,村庄掩映在嫩黄色的树丛中。一座座盔顶小清真寺,耸立在绿杨荫上。这条河便是著名的洮河。古诗云"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胡马,不敢过临洮"。这临洮便在河的上游。
车行五个小时,至临夏县城时已近五时,据说去夏河拉不楞寺的车子已经走了,我和同车的张老板都十分沮丧,无奈只好下榻临夏了。于是跟随张老板到城中心一家旅舍下榻。
深夜,我推开房间的窗户,西北大地一片沉静,人们似乎都安睡了,只有一轮朗月,悬在深兰色的夜空中,洒向临夏城一片清晕。忽然,远处电线杆上的大嗽叭吱呀怪叫了几声,打破了一城的寂静,然后阿訇的声音传了出来,一阵旷远的祈祷的声音弥漫在临夏城的上空。
回复
17楼
金色拉不楞(四月十七日)
清晨,早祷的声音将我从睡梦中唤醒,窗外的天空透着一些青色,天气不错。
汽车在临夏城兜了几个来回,终于驰上公路,直奔夏河。大概是海拔渐渐升高,路两旁的植被和地貌也渐渐发生了变化,杨柳一类的乔木渐渐少了,山丘也由土质变成石质,路边的河水也由浑浊变的清澈,远远的山坡上还可见一片片白色的积雪。后来山势也变得陡峻,河水也更加湍急。汽车转过一个山弯,河对岸内现出一片紫红的墙垣,一支白色的经幡笔直地竖立着,原来是一处小小的喇嘛庙。第一次见到实物的藏族建筑,不觉举目一新。这时,身边又掠过几个身着黑袍,扎着小辫的藏族妇女。可以肯定,已经进入了藏区,精致的小喇嘛庙接二连三地掠过,一座更比一座精致,拉不楞辉煌一百零八寺的庄严气势又将如何呢?
终于抵达夏河镇的汽车站,我跟随张老板来到他的买旅游纪念品的小店,将一部分行李寄存下,便迫不及待地去朝见拉不楞。拉不楞原系藏语"拉章"之变音,为嘉木样大师的住所名,后演变而成寺名。1709年,第一世嘉木样大师应青海和硕特前首旗河南蒙古贝勒察汗丹津之请返回故里,建寺弘法,大师亲自勘比建寺,历经二百七十余年建设,拉不楞形成了“一百零八寺的巨大规模,成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
回复
18楼
沿着东西走向的纪念品一条街走到尽头,便抵达了拉不楞寺的东边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北纵贯的一长溜嘛呢经轮走廊,由穿过寺区的主路截为南北两段。嘛呢经轮走廊内墙上密排着黄铜皮打造的经筒,上面凸印着藏文的经咒,大约是六 字真言。这些累轮由一支木轴穿在上下两道横梁上。经廊的柱子和梁枋全部漆成朱红色,阳光斜射下来,在廊子里投下一道道影子。三五成群的藏胞或手执念珠,或手持小经筒,口中念念有词,行色勿勿地从廊子里走过,右手急速地拔动一串串的经筒。经廊里经轮吱纽吱纽的叫声和噼哩叭拉的杂乱的脚步声响作一团。
回复
19楼
还有
回复
20楼
经廊的最北端是一座白塔,标志着寺域的边界。经廊的端头以转经屋结束,这是一座略高于经廊的小房间,房间正中安置一座巨大的经桶,直径高一两米,木质漆朱,上面描绘着精彩的佛像和经文。要转动这样的大家伙必须使很大的臂力,一旦转动起来,它便呼噜呼噜地作响,而且每转一圈,经桶上方的小机关便发出清悦的铃声。
回复
21楼
经廊东侧并行的是一道石砌的冲沟。沿着冲沟向白塔走去,地势渐渐高爽。随着一片片屋顶的显露,拉不楞寺的重重殿宇便出现在远处的山坡上。阳光下,熠熠闪光的层层金瓦,映衬着重重紫垣,严庄而辉煌,仿佛敦煌壁画中的庄严国土,又仿佛诗词中描述的阿房宫。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