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兹克 建筑 奖 2024年获奖者 山本理显 日本 对我而言,认识空间就是认识整个社区。当前的建筑方法强调隐私,却否定了社会关系的必要性。其实我们仍旧能够在尊重每个人自由的前提下,在同一个建筑空间内共同生活,如同一个小共和国一样,促进不同文化和生命不同阶段之间的和谐。
普利兹克 建筑 奖
2024年获奖者
山本理显
日本
对我而言,认识空间就是认识整个社区。当前的建筑方法强调隐私,却否定了社会关系的必要性。其实我们仍旧能够在尊重每个人自由的前提下,在同一个建筑空间内共同生活,如同一个小共和国一样,促进不同文化和生命不同阶段之间的和谐。
—— 山本理显
普利兹克建筑奖宣布,来自日本横滨的山本理显荣获2024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该奖项在国际上一直被视作建筑领域的最高荣誉。
山本作为建筑师和社会议题倡导者,致力于建立公共区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关联,鼓励人们跨越在身份、经济能力、政治信仰、基础设施和居住体系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差异,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深刻秉持着维护社区生活的责任和信念,他认为,尽管隐私价值已经成为一种城市情感,而社区的成员们依旧需要相互支持。他将社区定义为“共享同一个空间的感觉”,在对传统的自由和隐私概念进行解构的同时,摒弃了长期以来将住房变成一种以邻为壑的商品的状态。相反,他凭借其自身的敏锐,让国际风格和现代主义建筑艺术能适应未来的需求,在文化、历史和不同代际的公众之间架设起桥梁,让生命得以蓬勃发展。
“对我而言,认识空间就是认识整个社区。”山本表示:“当前的建筑方法强调隐私,却否定了社会关系的必要性。其实我们仍旧能够在尊重每个人自由的前提下,在同一个建筑空间内共同生活,如同一个小共和国一样,促进不同文化和生命不同阶段之间的和谐。”
2024年度普利兹克奖评委会的评审辞中指出,山本之所以获奖是因为他“在社区中树立了对社会需求责任的认识:对建筑学原则提出质疑并对每一种建筑举措都进行审视;最重要的是,他提醒我们,在建筑中,如同在民主制度中一样,空间如何塑造必须由人民来共同决定……”
通过将边界作为一个空间来重新对待,他让公共与私人生活之间的连接区域——“阈”变得活跃,每个设计项目都实现了其社会价值,因为每个项目中都充溢着让人们参与和偶遇的空间。他的建筑作品,无论体量大小,无一不展现出空间本身的主人公性质,并聚焦于每个空间所赋予人们的活力。通透感的运用让建筑物内的人可以感受到更广阔的周边环境,即便是路人,经过时也会从中获得一种归属感。他营造出景观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他的设计是在与已存在的自然及建筑环境的对话中展开,每栋建筑的使用体验都是置于其所处的特定情境中的。
山本将日本传统町屋和希腊式家庭住宅(oikos)对他的影响进行了演进:在那个时代,它们与城市相互依存,彼此的连通性和商业贸易对每个家庭的活力都至关重要的。他为自己设计了住所 GAZEBO(日本横滨,1986年) ,通过露台和屋顶可以与邻居家产生互动。 石井之家(1978年,日本川崎) 是为两位艺术家建造的,一个亭子状的房间延伸到了室外,可以作为举办演出的舞台,生活空间则被嵌入其下方。
GAZEBO, 1986
横滨, 日本
作为山本自宅的GAZEBO,被设计为可以与邻居在露台和屋顶上进行更多的互动。1954年的《土地调整法案》 将主干道从4米大幅拓宽至26米,从社会、情感和建筑层面彻底改变了环境。曾经培育社区亲密氛围的小型住 宅群被四层和五层的混合用途建筑所取代,这些建筑满足新的基础设施和生活节奏,其底层为商业空间,顶层 为出租公寓。建筑师在顶部设计了其称为“阈”的半公共半私密空间,使得邻居们在各自的露台或屋顶上进行园 艺活动和休憩的同时,还能相互交流。
照片由 Ryuuji Miyamoto 提供
照片由 Tomio Ohashi 提供
照片由 Shigeru Ohno 提供
石井之家, 1978
川崎, 日本
这座住宅是为两位艺术家建造的,建筑师设计了一座亭子般的高大房间,内部的宽大台阶可以举办演出,透过 高大通透的玻璃幕墙,自然环境和街坊邻里也被吸纳进来,其可见的公共区域成为邻里共享交流的平台,而相对私密的居住空间则被隐藏在该公共空间之下。
照片由 Shinkenchiku Sha 提供
照片由 Tomio Ohashi 提供
“山本开创了一种新的建筑语言,不仅为家庭营造了居住的空间,还为他们创造了共同生活的社区。”奖项主办方凯悦基金会的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先生表示:“他的作品是与社会永远紧密连接的,孕育出一种慷慨的精神,并尊重生活中的每个时刻。”
地球社区
即便是体量更大的住房项目,关系元素也在其中得到充分体现,确保即使是独居的人也不会感到与世隔绝。 板桥住宅区(韩国城南市,2010年) 由九组低层住宅组团组成,底层设计为开放的透明体量,旨在促进邻里间的相互联系。横贯二层的共享平台可增进邻里间的交流互动,其中包括了集会区、游乐场、花园,以及连接各住宅组团的连桥。
板桥住宅区, 2010
城南, 韩国
照片由 Nam Goongsun 提供
照片由 Kouichi Satake 提供
照片由 Nam Goongsun 提供
照片由 Yoshio Futagawa 提供
“未来的城市中,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之一是通过建筑创造条件,增加人们相聚和互动的机会。山本用心地模糊了公共和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限,为社区建设做出了超出其职责范围的积极贡献。”评委会主席、2016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阐述道:“他是一位令人感到安心的建筑师,让日常生活过得更有尊严;让惯常的事变得非比寻常;让生命从平静走向辉煌。”
他为特定功能设计的市政建筑也确保了其公共用途。 广岛市西消防站(日本广岛,2000年) 的设计采用了玻璃百叶窗外墙和玻璃内墙,因此看起来是完全透明的。访客和路人都可以透过中庭看到消防员的日常活动和训练,建筑物内有许多指定的公共区域,给公众创造了条件去结识这些为自己提供安全保障的公仆们。 福生市政厅(日本东京,2008年) 的设计是两座中等高度的塔楼,而非单栋高楼,以此更好地融入周边低矮建筑的街区风貌。访客们可以在墙面延续到地面形成的凹面上斜倚着休息,同时,绿意盎然的公共屋顶和下层空间被设计为可灵活使用的公共活动区域。
广岛市西消防站, 2000
广岛, 日本
这栋建筑的外立面、内墙以及地面全部由玻璃构成,营造出一种完全透明的视觉效果。中庭位于建筑的核心 区域,这里专门用来展现消防员的训练和活动,吸引行人的目光并鼓励他们与这些守护社区安全的英雄互 动,从而在市民与公务员之间形成一种双向的承诺。防火和针对各年龄段人群的公共教育是该项目的核心内 容,其展览大堂和四层的露台空间均面向公众开放。
照片由 Tomio Ohashi 提供
照片由 Tomio Ohashi 提供
照片由 Tomio Ohashi 提供
照片由 Tomio Ohashi 提供
福生市政厅, 2008
东京, 日本
福生市政厅设计采用了两座中层建筑,而非单栋高楼,以此更好地融入周边低矮建筑的街区风貌。建筑的曲 面缓坡边缘巧妙呼应了场地中的小山丘。墙面与地面材料的平滑延续让人联想到自然地形,其交接处形成的 凹面会吸引访客斜倚着休息。同时,绿意盎然的公共屋顶和下层空间被设计为可灵活使用的公共活动区域。
照片由 山本理显设计工场 提供
照片由 Sergio Pirrone 提供
照片由 山本理显设计工场 提供
照片由 山本理显设计工场 提供
埼玉县立大学(1999年,日本越谷) 致力于护理和健康科学研究,由九栋建筑构成。这些建筑彼此由露台互相连接,露台又自然过渡到步行道,一直引至透明的建筑体量。人们可以从一间教室看到另一间教室,或透过一栋建筑看到另一栋建筑,从而鼓励了跨学科的学习与交流。这种学业上的互动交流即使在 子安小学(2018年,日本横滨) 年龄最小的学生们之间也得到了培养,学校以宽敞、贯通的宽大阳台为特色,拓展到各个教室,使教室内外的视野得以互相延伸,鼓励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建立关系。
埼玉县立大学, 1999
越谷, 日本
这所专注于护理与健康科学的大学由九栋建筑构成,通过露台互相连接,这些露台自然过渡为穿梭于绿坡和 庭院的步行道。每个透明建筑体量都能让人从一间教室看见另一间教室,或透过一栋建筑看到另一栋建筑, 从而鼓励了跨学科的学习与交流。所有实验室均设在一层,以促进不同专业间的联系。虽然教室、报告厅、图 书馆、体育馆、食堂以及教师办公室遍布于校园各处,但建筑之间的界限感被有意模糊,形成一种独特的建 筑语言。
照片由 山本理显设计工场 提供
照片由 Tomio Ohashi 提供
照片由 Tomio Ohashi 提供
照片由 山本理显设计工场 提供
照片由 Tomio Ohashi 提供
子安小学, 2018
横滨,日本
附近大型公寓群的兴建导致了社区内学生数量激增,迫使当地亟需扩建改建更多的学校。在子安小学,即使是年龄最小的学生们也能形成一个小社会。贯通的宽大阳台连接各个教室,形成的灵活空间,使教室内外的视野得以互相延伸,从而促进了1000名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照片由 Mitsumasa Fujitsuka 提供
照片由 山本理显设计工场 提供
照片由 山本理显设计工场 提供
照片由 山本理显设计工场 提供
山本首先考虑的是用户体验。在他的巧思下, 横须贺美术馆(日本横须贺,2006年) 既成为旅游者的理想去处,更是本地人的日常休憩之所。蜿蜒的入口设计尤其引人入胜,让人能联想到周边的东京湾和附近的山脉, 且众多画廊被布置于地下,从而为那些慕名而来的人提供了清朗、宁静的自然地貌视野。访客可以从所有公共空间的圆形开口看到外部景色和其他画廊,将原本截然不同的环境融为一体,使得身处其中的人们不仅被 艺术作品所打动,也被场所本身和他人的活动所感染。
横须贺美术馆,2006
横须贺,日本
照片由 Tomio Ohashi 提供
照片由 Tomio Ohashi 提供
照片由 Tomio Ohashi 提供
照片由 Tomio Ohashi 提供
在他横亘50年的漫长职业生涯中,其设计项目遍布日本、中国、韩国和瑞士等地,从私人住宅到社会住宅、从小学到大学建筑、从机构到市政空间和城市规划。代表性的建成作品还包括 名 古屋造形大学(日本名古屋,2022年) 、 苏黎世机场THE CIRCLE综合体(瑞士苏黎世,2020年) 、天津图书馆(中国天津,2012年)、 建外SOHO(中国北京,2004年) 、 Ecom铝合金房屋(日本鸟栖,2004年) 、 东云住宅公团(日本东京,2003年) 、函馆未来大学(日本函馆,2000年)、 岩出山中学(日本大崎,1996年) 以及保田洼第一住宅区(日本熊本,1991年) 等。
名古屋造型大学, 2022
名古屋, 日本
名古屋造形大学位于爱知县,临近政府办公楼和年代久远的市政住房,其设计审慎地考虑了周边现状。空间 布局和功能规划旨在满足学生和社区居民的双重需求。上部设有面积较大的“工作室”,一种开放自由的创意 空间,底层设置了运动场、图书馆、画廊、礼堂和食堂等设施。建筑外立面是由预制混凝土和钢板构成的格 栅墙,白天将柔和的自然光线引入室内,夜晚则透出温馨的灯光照亮城市。
照片由 山本理显设计工场 提供
照片由 Shigeru Ohno 提供
照片由 Shinkenchiku Sha 提供
照片由 Shinkenchiku Sha 提供
照片由 Shinkenchiku Sha 提供
苏黎世机场THE CIRCLE综合体,2020
苏黎世,瑞士
位于高速公路和大型公园之间的THE CIRCLE综合体,其本身就是连接机场与城市的“阈”空间。这座建筑展示了建筑师对尺度的多样化把握,一侧立面宏大而统一,另一侧则呈现出自成一体的小城景象,让人联想到瑞士中世纪城镇的风貌,并融入了为现代及未来生活方式而发展的新技术。主通道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德语中的“gasse”(意为“小巷”),引领人们前往会议中心、酒店、餐馆、健康中心、零售商铺及公共活动区域。玻璃幕墙和天花板力求最大限度的透明感,从而模糊了室内外的边界。在较高楼层,企业总部和办公区域的正面墙壁上,等距排列的细长混凝土柱营造出一种视觉的连续性。
照片由 Flughafen Zürich AG 提供
照片由 Flughafen Zürich AG 提供
照片由 Flughafen Zürich AG 提供
建外SOHO, 2004
北京, 中国
这一宏大的项目位于天安门广场以东,包括九栋住宅楼和四幢SOHO(小型家庭办公室)建筑,将工作空间与居住区域相结合,这在当时的北京属于全新的概念。该综合体底部三层提供了177个商业空间,而上部楼层则为住宅。繁华的广场两侧遍布商店、餐厅、公共设施及一座下沉花园,吸引人们来体验这里的都市生活。车流被引入地下,从而为行人提供了连续的步行空间。
照片由 Mitsumasa Fujitsuka 提供
照片由 山本理显设计工场 提供
照片由 Tomio Ohashi 提供
照片由 Tomio Ohashi 提供
ECOMS 铝制房屋, 2004
鸟栖, 日本
这座115平方米的SOHO(小型家庭办公室)建筑原型展现了铝作为建筑材料的高效性。采用轻巧、耐久和 可回收的铝格栅、铝板及玻璃相结合,形成了方格状的外表皮,且这些板块之间可以互换,或替换为其他 装置,如百叶窗或悬窗,无论使用玻璃还是铝材,都能提供出色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该模型的二层特别 设计了高达3.4米的灵活使用空间,且在未来版本中有望扩展,提供增加第三层的可能性。
照片由 Shinkenchiku Sha 提供
照片由 山本理显设计工场 提供
东云住宅公团, 2003
东京, 日本
这栋混合用途建筑为东京湾再开发区的工作者创造了一个社区。建筑上部是多样化的住宅单元,旨在满足 各种居住者的需求,包括带小孩的家庭、老年人,以及需要灵活工作空间的人们。下部则为生活配套设施, 设有商业、餐饮、艺术画廊、老年人设施以及儿童保育中心。六个体块通过二层的公共连廊、露台和绿地相 连,形成可供邻里共处和公众穿行的微缩城市。
照片由 Tomio Ohashi 提供
照片由 山本理显设计工场 提供
岩出山中学, 1996
大崎, 日本
建筑位于北风地区的一座山顶上,弯曲的“风翼”可以有效减轻恶劣天气的影响,并将阳光反射进校园中,这在日照短暂的冬季非常有用。学校内部的宽敞中庭是学生们的日常社交中心。被称为“学生论坛”的大型多功能室位于二楼中央,悬浮其上的储物柜空间可扩展为学生休息区。传统的教师休息室则被一个专为教育工作者钻研专业而设的研究室所取代。社区居民必须通过位于“森林广场”上方的透明长廊进入学校,该广场被设计为一个可以随着学校人口增减而发展的灵活公共空间。
照片由 Mitsumasa Fujitsuka 提供
照片由 Mitsumasa Fujitsuka 提供
照片由 Shinkenchiku Sha 提供
评奖辞
普利兹克奖旨在表彰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所反映出的天赋、远见和责任感,及其通过建筑艺术对人类社会和人居环境所做出的持续和卓著的贡献。在其漫长、持续而又严谨的职业生涯中,山本理显尽其所能让建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既是背景又为前景的作用,让公共和私人层面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人们有了更多自然而然地相遇的契机,这一切是通过其精确并合理的设计策略实现的。
其建筑作品保持着强大并始终如一的品质,他致力于让每个人——不分长幼——的生活以及彼此之间的社会关系都得到优化、提升和丰富。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通过其一种不言自明但又谦逊中肯的建筑设计实现的,他的设计结构平实、比例精准恰当,并且用心关照了周边的景观。
对景观的设想
通过模块化结构和简洁的形式,他的建筑作品明确地表达了他的信念。但他的作品并没有对居住者的活动做硬性安排,而是让他们能够在建筑中以他们惯常的、优雅又充满诗意和欢乐的方式来塑造自己的生活。
山本理显在他选择承接的项目中有意识地去涵盖最广泛的建筑类型和规模。无论他设计的是私人住宅还是公共基础设施,是学校还是消防站,是市政厅还是博物馆,公共和欢乐这两个维度一定是会存在的。他对社区的关注是持续的,谨慎又不遗余力,他设计出了公共互通空间系统,鼓励人们以各式各样的方式相聚在一起。例如埼玉县立大学(1999年)的整个建筑空间都被构想为一个社区。
山本的建筑学干预低调而精确,他只是提出建议,但不会将这种共同维度强加于人。除了建筑的主要功能之外——甚至无论其主要功能是什么,他都会把公共活动的空间纳入其中,并且让这些空间能融入到社区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不仅仅是在特殊情况下才被体验到。在 函馆未来大学(2000年 ) ,他设计了两个空间,让学生和研究人员能在其中展开合作;在广岛市西消防站(2000年),他采用了透明百叶窗玻璃外墙设计,把空间内部人们的活动展示了出来。这两个设计都体现出他对于通透感这个概念的理解:对于使用者和旁观者而言,它都是空间的功能性和易用性的反映。
通透至上
函馆未来大学, 2000
函馆, 日本
该大学专注于信息科学领域,旨在构建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社区,将社区内的相互通达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在巨大的建筑规模中营造出一种亲密氛围。接待区配备了大型的下沉圆形座椅区,为演讲和讨论提供了灵活 的空间,学生和公众均可使用。教室、报告厅和图书馆设有透明玻璃墙,为每个人提供了驻足观看、参与和学 习的可能性。开放的公共区域紧邻透明房间外侧,分布在各个楼层,让使用者能够感受到自己与周围活动的 紧密联系。甚至教授的研究室内部也能直接从外部看见,周围环绕着轻巧的铝质家具,鼓励学生靠近。
照片由 Isao Aihara 提供
照片由 Mitsumasa Fujitsuka 提供
照片由 Mitsumasa Fujitsuka 提供
当他还是一名在接受专业培训的年轻建筑师时,他迫切需要完成对自我的教育,真正理解什么是“自我之外”。他广泛游历,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参观著名的纪念物,而是为了亲身体验其他大陆上人们的社区文化和日常生活。从北美到南美,从地中海到中东和亚洲,山本研究了社区生活的起源和历史,以便能够通过建筑设计,为当今城市的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他来说,即使是私人建筑,也应该具备公共功能。
山本理显并不是一位建筑历史学家,但他善于从过去以及不同的文化中汲取养分。作为一位建筑师,他不会照搬过去,而是进行改造、重新利用和演进,展现其中基本元素的相关性。山本将建筑专业的技术方法扩展到了过去和未来,无论需要面对何种建筑模式和规模,无论建筑环境和集体生活带来的挑战是什么,他都能做出最恰当的回应。
他在社区中树立了对社会需求责任的认识;对建筑学原则提出质疑并对每一种建筑举措都进行审视;最重要的是,他提醒我们,在建筑中,如同在民主制度中一样,空间如何塑造必须由人民来共同决定。为此,我们授予他2024年度普利兹克奖。
获奖者简介
日本建筑师山本理显出生于1945年,成长于日本横滨,他生活在一个类似日本传统町屋式样的房子里,从小就在公共和私人的维度之间寻求平衡:屋子的前面是他母亲打理的药店,而后面则是他们的生活区。“门槛的一侧属于家庭,另一侧属于社区,而我就坐在中间。”
山本对他的父亲知之甚少,他在这位未来建筑师年仅五岁时就去世了。在某种程度上,他试图追随父亲的职业成为一名工程师,却开辟出属于他自己的建筑之路。17岁时,他参观了位于日本奈良的兴福寺,寺院始建于公元730年,最终于1426年重建。他被象征着地、水、火、风和空五大佛教元素的五重塔所吸引。“当时周围很黑,但我仍能看到月色下的木塔,就在那一刻,我有了对建筑的第一次体验。”
1968年,他从日本大学理工部建筑系毕业,后于1971年获得东京艺术大学建筑专业硕士学位。1973年,他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山本理显设计工场。
在职业生涯的最初几年,这位建筑师主动和导师原广司一起自驾穿越了许多国家和大洲,每次都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去了解当地的社区、文化和文明。1972年,他驾车沿着地中海海岸线,考察了法国、西班牙、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两年后,他从洛杉矶出发游历了墨西哥、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和哥伦比亚,最后抵达秘鲁。他还对伊拉克、印度和尼泊尔开启了类似的考察,并得出结论,在公共和私人空间之间设置过渡区域——“阈”的理念是普世性的。“我去认识过去的建筑体系,是为了能够找到我们的文化……这些村庄的外观虽有不同,但它们的世界观却非常相似。”
初心溯源
山本重新思考了公共和私人领域之间的边界,将其视为社会性机遇,并笃信所有空间都可以充实和服务于整个社区,而不仅仅是那些占据着这些空间的人。认识到这一点以后,他开始设计能够将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相结合、同时对访客和路人都敞开怀抱的独栋住宅。他的第一个项目是 山川山庄(日本长野,1977年) ,建筑坐落在树林中,四面都暴露着,设计得完全像一个露台。这段工作经历对他以后的作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逐步将创作领域扩展至社会住宅,例如 保田洼第一住宅区(日本熊本,1991年) ,它通过关系化的生活方式,在各种文化和不同世代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山川山庄, 1977
长野, 日本
建筑师最早的作品是一座位于树林中的私人住宅,其设计感觉像是一片让人于温暖季节里尽情享受的开敞露台。进入这自由通透的露台空间便自然过渡到客厅和餐厅,而卧室和厨房等小房间则分散其中。地板和天花板均由实木条板拼装而成,其线性的纹理沿着这座狭长建筑贯穿始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唤起了周围环境的自然气息。
照片由 Tomio Ohashi 提供
照片由 Tomio Ohashi 提供
照片由 Tomio Ohashi 提供
保田洼第一住 宅区, 1991
熊本, 日本
山本的首个社会住宅项目包括十六栋住宅楼,共提供110套住房,各楼栋围绕一个树木环绕的中央广场布局,必须通过各住宅楼才能进入该专有广场。受到促进邻里间集体主义的传统日本町屋和希腊家庭住宅(oikos)的启发,山本设计了一个从私密到半公共的过渡空间,称为“阈”,既促进了“本地社区场所”的形成,又尊重了各个家庭的隐私。《公共住宅法》施加的职业限制导致住宅单元面积较小,因此每个单元都设有一个面向广场的露台,既扩大了生活区域,又将居民与自然环境连接起来。
照片由 Shinkenchiku Sha 提供
照片由 Tomio Ohashi 提供
照片由 Tomio Ohashi 提供
照片由 Tomio Ohashi 提供
形式、材料和哲学上的通透性仍然是他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在绿园都市站前商业街区(日本横滨,1994年)的开发过程中,他创造出一种城市规划的新方法,表明了进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属性。无论建筑的身份或功能如何,都必须按规定允许所有人从中穿行,缀合毗连的地块,并联合相邻土地的所有者。他继续推动大型建筑内的社会化生活,将自己的建筑语言应用到埼玉县立大学(日本越谷,1999年)和 天津图书馆(中国天津,2012年) 等项目上,并证明了他在任何建筑规模的设计上都能运用纯熟。
天津图书馆, 2012
天津, 中国
天津图书馆的入口大厅贯穿南北,为这座大型建筑提供了最大程度的通达性。六百万册藏书被巧妙地嵌入纵 横交错的梁壁之中,最长达30米,营造出书籍悬浮于空中的视觉效果。图书馆的五个主要楼层各设有一个夹 层,使得建筑看起来有十个交错的层次。得益于设计的开放性,访客在任何一层都能一览周围数层的景象。 图书馆的外表皮采用石材百叶,有效抵御黄沙侵袭的同时,又保持了立面的通透性。由此产生的柔和光线, 为各类阅览室营造出温馨氛围,吸引年龄不同、身份和兴趣不同的读者们都频频造访。
照片由 山本理显设计工场 提供
照片由 Nacasa & Partners 提供
照片由 Nacasa & Partners 提供
照片由 Nacasa & Partners 提供
他的作品涉猎越来越广泛,从私人住宅到社会住宅,从小学到大学,从机构到市政空间等,遍及各类建筑。2011年,自然灾害侵袭日本,东日本大地震及海啸之后,他成立了Local Area Republic Labo,这是一个致力于通过建筑设计开展社区活动的机构;并于2018年设立了Local Republic奖,以表彰那些对未来怀有勇气和理想的年轻建筑师。
山本新近被神奈川大学(日本横滨)聘为客座教授。他曾是东京艺术大学(日本东京,2022-2024年)的客座教授,还曾执教于日本大学工程研究生院(日本东京,2011-2013年)、横滨国立大学建筑都市学院(日本横滨,2007-2011年)和日本工学院大学建筑系(日本东京,2002-2007年);并曾任名古屋造形大学艺术设计院长(日本名古屋,2018-2022年)。
他曾担任国际建筑学会会士(2013年)。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曾获得众多荣誉,其中包括日本建筑师学会奖(2010年)、日本公共建筑优秀奖(2004年和2006年)、日本优秀设计金奖(2004年和2005年)、日本建筑业协会奖(1988年和2002年),日本皇家艺术学院奖(2001年)以及每日艺术奖(1998年)。
山本依旧在横滨工作和生活,并与邻里们共建社区。他的建筑作品遍布日本、中国、韩国和瑞士等地。
已建成作品
2022
名古屋造型大学,日本名古屋
2020
苏黎世机场THE CIRCLE综合体, 瑞士苏黎世
2019
东京威尔茨(Weld)技术中心, 日本沼津
2018
子安小学,日本横滨
2016
横滨市立大学,日本横滨
2013
横滨动物园餐厅,日本横滨
首尔江南住宅区,韩国首尔
2012
平田全民之家,日本釜石
天津图书馆,中国天津
2010
板桥住宅区,韩国城南
2009
Namics研究中心,日本新潟
宇都宫大学光学教育研究中心,日本宇都宫
2008
福生市政厅,日本东京
龙丽丽之家,日本桐生
2006
横须贺美术馆,日本横须贺或神奈川
2005
SUSTRG办公楼项目,日本须贺川
函馆未来大学研究大楼,日本函馆
2004
Ecoms铝制房屋, 日本鸟栖
建外SOHO, 中国北京
2003
东云住宅公团, 日本东京
2002
D诊所, 日本埼玉
2001
东京威尔茨(Weld)技术中心, 日本沼津
Ban大楼, 日本新潟
2000
三境集合住宅,日本横滨
广岛市西消防站,日本广岛
函馆未来大学,日本函馆
1999
琦玉县立大学,日本越谷
1998
北野共生系统项目研究所,日本东京
1996
岩出山中学,日本大崎
山本诊所,日本冈山
下和泉地区中心,日本横滨
1995
镰仓的住宅,日本镰仓
1994
绿园都市CōTE á CōTE,日本横滨
1993
绿园都市AMNIS,日本横滨
绿园都市LOGGIA,日本横滨
绿园都市OBERISK,日本横滨
绿园都市PRADO,日本横滨
绿园都市ARCUS,日本横滨
1992
绿园都市XYSTUS,日本横滨
绿园都市G.F.大楼,日本横滨
冈山的住宅,日本冈山
葛饰的住宅,日本东京
1991
保田洼第一住宅区,日本熊本
1989
若槻邸,日本镰仓
1988
HAMLET,日本东京
1987
Marufuji超市(小作店),日本东京
ROTUNDA,日本横滨
大晃奥汤河原宿舍,日本神奈川足柄下郡
藤井画廊,日本东京
1986
Marufuji超市(南田园店),日本东京
GAZEBO,日本横滨
KIRARA餐厅,日本东京
1985
小俣邸,日本横滨
1984
佐藤邸,日本东京
ESSES画廊,日本东京
1983
新仓邸,日本东京
1982
藤井邸,日本横滨
1981
势能邸,日本东京
1978
山本邸,日本横滨
石井邸,日本川崎
洼田邸,日本东京
1977
山川山庄,日本长野
新藤邸,日本横滨
1976
三瓶邸,日本横滨
主要奖项
1985
东京,日本鹿岛奖,GAZEBO项目
1988
东京,日本建筑学会奖,GAZEBO和ROTUNDA项目
1997
东京,日本建筑业协会奖,岩出山中学
1998
东京,每日艺术奖,岩出山中学
1999
东京,日本优秀设计金奖,埼玉大学
2000
东京,日本建筑业协会奖,埼玉大学
2001
东京,日本皇家艺术院大奖,埼玉大学
东京,日本建筑业协会奖,广岛市西消防站
2002
东京,日本建筑学会奖,函馆未来大学
东京,日本建筑业协会奖,函馆未来大学
2004
东京,日本公共建筑优秀奖,函馆未来大学
东京,日本公共建筑优秀奖,广岛市西消防站
2005
东京,日本优秀设计金奖,东云住宅公团
2006
东京,日本建筑业协会奖,东云住宅公团
2008
东京,日本建筑业协会奖,横须贺美术馆
2010
东京,日本建筑师学会奖,横须贺美术馆
东京,日本建筑业协会奖,Namics研究中心
2012
东京,日本公共建筑优秀奖,横须贺美术馆
著作和文献
2024
Yamamoto, Riken, editors. THE SPACE OF POWER, POWER OF SPACE. TWO VIRGINS, 2024.
*To be released in April 2024.
2023
Yamamoto, Riken, et al., editors. 地域社会圏主義|増補改訂版. TWO VIRGINS, 2023.
Yamamoto, Riken, et al., editors. 都市美第3号国家と住宅. KAWADE SHOBO SHINSHA, 2023.
Riken Yamamoto & Field Shop, editors. MATERIALIZATION 山本理顕的設計監理思想生まれ変わる名古屋造形大学. The Kenchiku Gijutsu, 2023.
2021
Yamamoto, Riken, et al., editors. 都市美第2号公的空間の作法. KAWADE SHOBO SHINSHA, 2021.
2019
Yamamoto, Riken, et al, editors.都市美創刊第1号 コミュニティ権新しい希望. SAYUSHA, 2019.
2018
Yamamoto, Riken, Toshiharu Naka, editors. 脱住宅「小さな経済圏」を設計する. HEIBONSHA LIMITED PUBLISHERS, 2018.
2016
Yamamoto, Riken, et al., editors. いま、〈日本〉を考えるということ. KAWADE SHOBO SHINSHA, 2016.
2015
Yamamoto, Riken, editors. 権力の空間/空間の権力個人と国家の〈あいだ〉を設計せよ. KODANSHA, 2015.
2013
Yamamoto, Riken, et al., editors. 地域社会圏主義|増補改訂版. LIXIL Publishing, 2013.
2012
Yamamoto, Riken, et al., editors. OURS TEXT 001—未来の住人のために. nobodymag, 2012.
Riken Yamamoto & Field Shop, editors. 釜石平田みんなの家昼は、カフェ 夜は、居酒屋. KYSYN-no-Kai, Local Republic Area Labo, Riken Yamamoto & Field Shop, 2012.
Yamamoto, Riken, editors. RIKEN YAMAMOTO 山本理顕の建築. TOTO Publishing, 2012.
2010
Yamamoto, Riken, editors. 私の建築手法山本理顕. Tozai Asphalt Roofing Contractor’s Co-op Association, 2010.
Yamamoto, Riken, et al., editors. 地域社会圏モデル国家と個人のあいだを構想せよ. LIXIL Publishing, 2010.
2008
Y-GSA (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editors. 建築の新しさ、都市の未来. Shokokusha publishing Co., 2008.
Fuchigami, Masayuki, et al., editors. 建築家をめざして アーキテクト訪問記. Kensetsunews, 2008.
2007
Yamamoto, Riken, et al., editors. 建築をつくることは未来をつくることである.
2006
Yamamoto, Riken, editors. ドラゴン?リリーさんの家の調査くうねるところにすむところ. Index Communications, 2006.
Yamamoto, Riken, editors. 建築の可能性、山本理顕的想像力. Okokusha Publishing, 2006.
Yamamoto, Riken, editors. 建行道山本理顕に耳を澄ませ. BankART, 2006.
Ishida, Yasuo, et al., editors. アルミニウムの空間. Shinkenchiku-sha Co., Ltd., 2006.
Yamamoto, Riken, et al., editors. 徹底討論私たちが住みたい都市身体?プライバシー?住宅?国家 工学院大学連続シンポジウム. HEIBONSHA, 2006.
2005
Taro Igarashi, et al., editors. 卒業設計で考えたこと。そしていま. Shokokusha publishing Co., 2005.
Riken Yamamoto & Field Shop, editors. 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15 山本理显设计实例. 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 2005.
2004
Yamamoto, Riken, editors. 新編住居論. HEIBONSHA LIMITED PUBLISHERS, 2004.
2003
Yamamoto, Riken, Riken Yamamoto & Field Shop, editors. つくりながら考える/ 使いながらつくる. TOTO Publishing, 2003.
Yamamoto, Riken, et al., editors. JA 51, Autumn 2003 Riken Yamamoto 2003. Shinkenchikusha Co., Ltd., 2003.
2002
Yamamoto, Riken, et al., editors.私の建築手法山本理顕?青木淳?内藤廣. Tozai Asphalt Roofing Contractor’s Co-op Association, 2002.
2001
Riken Yamamoto & Field Shop, editors. 山本理顕/システムズストラクチュアのディテール. Shokokusha publishing Co., 2001. Yamamoto, Riken, editors. PLOT 01:山本理顕. A.D.A.EDITA Tokyo, 2001.
2000
Hemmi, Yō, editors. 屈せざる者たち. KADOKAWA Bunko, 2000.
1999
Yamamoto, Riken, et al., editors. 建築文化 1999 年7月号特集山本理顕埼玉県立大学. Shokokusha publishing Co.,1999.
Yamamoto, Riken, Wilhelm Klauser, editors. Riken Yamamoto. Birkh?user Verlag GmbH, 1999.
Yamamoto, Riken, editors. Cell City La ville cellulaire. fran?ais d’architecture, 1999.
1997
Yamamoto, Riken, editors. Riken Yamamoto. Kajima Institute Publishing, 1997.
1996
Hemmi, Yō, editors. 屈せざる者たち. Asahi Shimbun Publications Inc., 1996.
1995
Yamamoto, Riken, et al., editors. SD 1995年1月号特集山本理顕. Kajima Institute Publishing Co., Ltd. 1995.
1994
Yamamoto, Riken, et al, editors. 私の建築手法原広司?山本理顕?石井和紘. Tozai Asphalt Roofing Contractor’s Co-op Association, 1994.
1993
Yamamoto, Riken, editors. シリーズ住まい学体大系54 住居論. Sumai No Toshokan Shuppansya, 1993.
Yamamoto, Riken, editors. 細胞都市. INAX Publishing, 1993.
1991
Yamamoto, Riken, editors. 緑園都市山本理顕の建築. GALLERY?MA, 1991.
1988
Yamamoto, Riken, editors. 建築文化 1988年8月号特集山本理顕的建築計画学77/88. Shokokusha publishing Co., 1988.
1986
Hiroshi, Hara, et al., editors. 建築あすへの予感離陸への準備. Shokokusha publishing Co., 1986.
Yamamoto, Riken, et al., editors. 現代建築|空間と方法23 山本理顕. DOHOSHA Publishing, 1986.
近期历届获奖者回顾
关于普利兹克建筑奖奖章
授予每位普利兹克建筑获奖者的青铜奖章,是根据路易斯·沙利文的设计而铸造的,他是芝加哥著名的建筑师和公认的摩天大厦之父。奖章的一面是奖项的名称,另一面则刻有三个词:“坚固、价值和愉悦”,呼应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的三条基本原则:坚固、实用和美观。这三个美德是Henry Wotton在他 1624 年的论文《建筑的元素》所提到的,来自于Marcus Vitruvius在两千年前献给罗马奥古斯丁大帝的《十本建筑大集》。Henry Wotton在担任英国驻威尼斯的大使期间翻译过此原文:“最终目的就是建的好,好的建筑要有三个美德:坚固、价值和愉悦”。
普利兹克建筑奖简史
普利兹克建筑奖由凯悦基金会于1979年创立,每年度授予一位当今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等卓越品质,及其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类所做出的持久而杰出的贡献。它也通常被誉为“全球建筑领域的最高荣誉”或“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普利兹克建筑奖以普利兹克家族的姓氏命名。该家族的国际业务总部(包括凯悦酒店)设在芝加哥,向以支持教育、宗教、社会福利、科学、医学和文化活动而闻名。杰伊·普利兹克为其妻子辛蒂设立这一奖项,并于1999年1月23日逝世。其后,其长子汤姆士·普利兹克(Thomas J . Pritzker)成为凯悦基金会主席。在2004年芝加哥千禧公园的开放仪式上,一座由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弗兰克·盖里设计的音乐厅被献给该奖项的创始人,并以创始人的姓名命名。这就是2005年颁奖典礼的举办场馆杰伊·普利兹克露天音乐厅。
汤姆士·普利兹克解释说:“作为地道的芝加哥人,我们对建筑的强烈感知并不足为奇,因为我们住在摩天大楼的发源地,住在一个充斥着由路易斯·沙利文、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及密斯·凡·德·罗等许多建筑界传奇人物设计的建筑的城市。”
他还说:“在1967年,我们买下了一栋尚未竣工的大楼,作为我们的亚特兰大凯悦大酒店。它高耸的中庭成功地成为了我们全球酒店集团的重要标志。很明显,这一设计对我们的客人及员工的情绪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如果说芝加哥的建筑让我们懂得了建筑的艺术,那么从事酒店设计与建设的工作则让我们认识到了建筑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随后他进一步说:“因此,在1978年,当我的家族提出表彰当代建筑师的建议时,我们对此表示响应。
我的父母(辛蒂和已故的杰伊·普利兹克)认为设立一项有意义的奖项不仅可以鼓励并激发公众对建筑的意识,并且可以激发更多建筑设计专家的创造力与灵感。”他补充说到,能代表他的家族延续这项奖项,他感到无上光荣。
普利兹克建筑奖在许多程序上以及奖金方面参照了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将得到10万美元的奖金,一个正式的获奖证书,1987年以后还增加了一块铜质奖章。在这之前为每位获奖者颁发的是一座限量制版的亨利·摩尔的雕塑。
任何国家的任何人,无论是政府官员、作家、批评家、学者、建筑师、建筑团体或实业家,只要有志于发展建筑学,都可以被提名为候选人。该奖项无任何国家、种族、信仰、性别和意识形态偏见。
提名程序每年从年初到年末,截止于每年的11月。截止期后收到的提名被自动视作下一年度的提名。由国际评委会经过深入考虑和判断,最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法来决定最终评选结果。
评审委员会的演变
第一届评审委员会组建于1979年,包括时任华盛顿特区国家艺术馆馆长、已故的J·卡特·布朗,时任康明斯发动机公司执委会和财务委员会主席、已故的J·欧文·米勒,时任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的建筑师西萨·佩里,来自日本的建筑师矶崎新,以及著名英国作家和艺术史学家、已故的肯尼斯·克拉克(Saltwood克拉克勋爵)。
评委会成员至少任期三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评审委员会成员组成逐渐变化,在保持团队稳定和引入新观点之间做到平衡。罗斯柴尔德勋爵于2002—2004年担任评委会主席。著名建筑资助人彼得·帕伦博勋爵,曾任英国艺术委员会主席、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密斯·凡德罗档案馆董事、蛇形画廊理事会荣誉董事长,自2005年至2016年担任评委会主席,至2018年继续担任评委。200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澳大利亚建筑师格伦·马库特2011年加入评委会并于2017-2018年担任评委会主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斯蒂芬·布雷耶从 2012年成为评委,2019年-2020年担任评委会主席,至今仍担任评委。
评委会成员来自世界各地,囊括不同专业领域,折射多元视角观点。现任评委会主席是曾担任过评委的2016年普利兹克奖获奖者、来自智利圣地亚哥的建筑师、Elemental事务所创始人和执行董事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
评委会成员还包括建筑评论家、巴西外交部气候、能源和环境国务秘书安德烈·阿拉尼亚·科雷亚·杜·拉戈(巴西巴伐利亚);哥伦比亚大学迈耶·夏皮罗艺术史和考古学教授巴里·伯格多尔(美国纽约);建筑师、教育家和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德博拉·伯克(美国纽约);2010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日本东京)以及2012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中国建筑师、教育家王澍(中国杭州)。
历任评委包括来自商界的知名企业家,如前IBM董事长、已故的托马斯·J·沃森;菲亚特前董事长、已故的乔瓦尼·阿涅利;来自瑞士巴塞尔的维特拉公司名誉主席罗尔夫·费赫尔鲍姆;印度孟买塔塔集团控股公司名誉主席拉丹·塔塔。
评论家、记者和策展人评委成员包括日本《a+u》杂志前主编、已故的中村敏夫;作家、建筑评论家及迄今为止任期最长的评委会成员,已故的艾达·路易斯·哈斯特帕;建筑历史学家、作家维多利亚·纽豪斯;来自纽约的作家、编辑和建筑顾问凯伦·斯坦以及德国柏林的建筑策展人、作家兼编辑克里斯汀·费雷思等。
评委成员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建筑家,包括来自美国的建筑师弗兰克·盖里,已故的菲利普·约翰逊和凯文·洛奇;来自墨西哥、已故的瑞卡多·雷可瑞塔,来自日本的槙文彦,以及来自印度、已故的查尔斯·科雷亚;哈佛大学建筑学教授、建筑师乔治·西尔沃提;2018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来自印度艾哈迈达巴德的建筑师、建筑学教授巴克里希纳·多西。
自2000年以来,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涌现出许多建筑界的卓越人物。包括来自芬兰赫尔辛基的建筑师、教授和作家尤哈尼·帕拉斯马;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来自日本东京的建筑师、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坂茂;来自美国德州休斯顿、莱斯大学建筑学院主讲教授卡洛斯·希门尼斯;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已故建筑师扎哈·哈迪德;1998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来自意大利热那亚的建筑师伦佐·皮亚诺;2007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已故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来自中国北京的建筑师、教育家张永和以及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意大利建筑师和教育家本妮德塔·塔利亚布。
来自意大利威尼斯的曼努埃拉·卢盖·达祖是普利兹克奖现任常务理事,曽任威尼斯双年展视觉艺术与建筑分展的执行总监。曾任西班牙马德里IE建筑设计学院院长和芝加哥艺术学院建筑系副主任的玛莎·索恩自2005至2021年任常务理事。1998年至2005年期间的常务理事为比尔·莱西,他是一名建筑师,同时也是保罗·盖提信托等多家基金会的顾问以及纽约州立大学帕切斯学院院长。评委会的前任秘书是已故的布伦丹 · 吉尔,他曾任《纽约客》杂志的建筑评论家;以及已故的卡尔顿·史密斯。曽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与设计部主任、已故的亚瑟·德莱克斯勒,曾担任评委会顾问多年。
历年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概览
自从1979年创立了普利兹克建筑奖,普利兹克家族就开始保持每年将颁奖典礼地点选在世界著名的建筑或历史胜地举行的传统,作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奖项,颁奖典礼曾在四大洲上的十五个国家举办,包括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中东和东亚。
前两届的颁奖典礼都选在美国华盛顿特区附近乔治敦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以纪念第一届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菲利普·约翰逊在橡树园原有建筑基础上的主要建筑设计。前七届有六届的颁奖典礼是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举办的,第四届的颁奖典礼第一次离开了哥伦比亚特区,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办。1986年,普利兹克奖颁奖礼第一次转到海外举行。
此后,颁奖典礼曾在欧洲九个国家举办过十四次,三次在英国举行,举办过两次的国家有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除了欧洲和美国,颁奖典礼分别在中东和拉美举办过两次,在东亚举办过三次。
颁奖典礼曾在三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举行。1989年,弗兰克·盖里的颁奖礼在日本奈良的东大寺举行;1995年安藤忠雄和2019年矶崎新的颁奖典礼都选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2001年,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的颁奖礼地点是在美国弗吉尼亚的托马斯·杰斐逊蒙蒂塞洛故居。
著名的历史圣地也曾成为颁奖地点。1991年在墨西哥墨西哥城伊图尔维德宫颁奖,那里曾经是墨西哥第一位皇帝举行加冕仪式的地方;1993年选在捷克共和国第九世纪著名建筑布拉格城堡;2000年的地点是耶路撒冷圣殿山脚下考古公园,这也是迄今最古老的颁奖典礼举办场所;2002年颁奖是在意大利罗马的米开朗基罗卡比托利欧广场举行的。俄罗斯圣彼得堡的爱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由俄国沙皇的宫殿组成,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首位女性获奖者扎哈·哈迪德接受了颁奖。2010年的颁奖典礼在位于纽约港的埃利斯岛移民博物馆举行。
2012年颁奖典礼首次在中国举行,地点是北京人民大会堂,恰巧当年的获奖者是中国建筑师王澍。王澍不是第一位颁奖典礼也在获奖者国家举办的获奖者。由于每年颁奖典礼举办地的选定要远远早于获奖者的评定,获奖人与典礼场馆之间通常并无直接关系。
建筑是设计,也是一门艺术,而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曾多次在博物馆举行,例如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华盛顿特区国家艺术画廊、沃斯堡金贝尔艺术博物馆、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和多伦多阿迦汗博物馆等。图书馆也是颁奖典礼理想的场地,其中包括约翰·F · 肯尼迪图书馆,芝加哥哈罗德·华盛顿图书馆中心以及洛杉矶附近的亨廷顿图书馆艺术收藏馆和植物园。
颁奖典礼也常常在新落成的或未完成的大楼中举办。1996年,颁奖典礼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盖蒂中心工地上举行;2005年的地点则是芝加哥千禧公园中由1989年获奖者弗兰克·盖里设计的杰伊·普利兹克露天音乐厅。2022年,颁奖典礼选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新投入使用的马歇尔大楼举行,是由2020年度获奖者伊冯·法雷尔和谢莉·麦克纳马拉的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设计的。
经常有国家元首莅临普利兹克奖颁奖典礼,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奥巴马分别出席了1998年和2011年在华盛顿特区举办的仪式,而1998年的颁奖典礼则是在白宫举行。西班牙国王出席了2003年在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的颁奖典礼,土耳其首相和捷克共和国总统也分别莅临了在他们国家举行的典礼。2017年颁奖典礼在建于1909年的东京赤坂离宫举行,原为旧东宫御所(皇太子住所),日本天皇和皇后亲自出席。
2020年和2021年,由于与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相关的限制,普利兹克建筑奖以制作和发布特别视频的方式向2020年度获奖者伊冯·法雷尔和谢莉·麦克纳马拉,2021年获奖者安妮·拉卡顿和让· 菲利普· 瓦萨尔进行线上颁奖。观众们受邀通过镜头游历世界各地的公共和私人场所,其中包括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老图书馆的长厅,位于爱尔兰总统府内的都柏林国家接待大厅,以及马德里的利里亚宫,位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总统夏季行宫布雷岗松堡,还有获奖者的建筑作品如法国敦刻尔克北加莱海峡大区的当代艺术基金会中心和巴黎的东京宫。
评审委员会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主席)
建筑师、教育家及2016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智利圣地亚哥
巴里·伯格多尔
建筑历史学家、教育家、策展人和作家.
美国纽约
德博拉·伯克
建筑师,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美国纽约
斯蒂芬·布雷耶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美国华盛顿特区
安德烈·阿拉尼亚·科雷亚·杜·拉戈
建筑评论家、巴西外交部气候、能源和环境国务秘书
巴西巴伐利亚
妹岛和世
建筑师及2010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日本东京
王澍
建筑师、教育家及2012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中国杭州
曼努埃拉·卢盖·达祖(常务理事)
意大利威尼斯